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体及其他

近日,2023年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项目评审和2023年上海市“银鸽奖”评选结果揭晓。经专家评审,2024法国豫园灯会国际传播、现代舞《一撇一捺》(From IN)国际传播、纪录片《Chinese Puzzle——我在美国学中文》国际传播、与世界文明对话:“一带一路”国际手工艺展览计划、“雕画汉韵——寻找汉梦之旅”数字创意国际巡展等46个项目脱颖而出,入选2023年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项目;2023年上海市“银鸽奖”评选吸引650余件作品与项目参评,经专家评定,207件作品与项目分获“最佳奖”和“优胜奖”。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中国政府推动本国文化国际传播、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涉及多个主体、丰富的内容和多元的传播路径。

一、基本主体

(一)一般主体

1、政府机构:负责制定文化交流政策,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如文化部、外交部等。

2、文化企业与机构:如出版社、电影制作公司、文化交流机构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传播的实际执行者。

3、教育机构:包括各级学校、孔子学院等,通过教育和学术交流推广中华文化。

4、艺术团体:如各种民族乐团、舞蹈团、戏剧团等,通过表演艺术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5、个人与社群:艺术家、学者、留学生等,他们在国际上的个人行为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二)重要主体

按照国际惯例,重要拟应是各类基金会,由基金会主持的专业团队等,包括商协会、民营国有企业还有各类海归团体等

按照国际惯例,非政府组织,特别是基金会,以及来自商业领域的组织,如商协会和各类企业,都是推动文化走出去重要的主体。这些组织通常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创新性和接近市场的能力,可以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1基金会

专注于文化交流的基金会,可以为艺术家、学者和文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通过设立奖学金、赞助研究和文化活动,基金会可以鼓励和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专业团队

由基金会或其他机构主持,聚集专家、学者和实践者,组成专业团队,进行文化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这些团队通常具有跨文化交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地推广中华文化。

2商协会

商协会可以利用其广泛的商业网络,推广中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在国外举办商业展览和文化展览,将文化元素与商业活动相结合。

3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可以支持文化项目,赞助文化活动,或者通过产品和服务传播中华文化。

通过国际市场的活动,民营企业可以将中华文化的现代面貌介绍给世界。

4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在国外投资和运营时,可以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角色,通过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支持当地的中华文化活动。

国有企业可以与国家的文化交流战略紧密结合,发挥其资源和网络优势。

主要路径

文化基金支持:基金会提供的资金支持,可以使文化项目更容易得到实施,也能吸引更多的国际参与者。

文化和商业活动结合:商协会可以在国际贸易展览中设置专区,展示中国文化,如工艺品、茶文化、书法等。

企业品牌文化传播:企业可以在其产品和服务中融入中华文化元素,如设计、广告、公共关系活动等。

国际市场开拓:企业在国外市场的正常运营中,可以有意识地推广中华文化,建立与文化相关的品牌形象。

公私合作项目:政府与私人部门合作,共同推动文化项目,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提高项目的影响力和可持续性。

通过这样的主体和路径,中华文化的走出去可以更为有效地结合市场机制和民间力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格局。

二、海归团体

这里,特别要强调,在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海外归国人员(海归)团体如欧美同学会、国际教育机构在上海的中心等。他们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主体之一。

他们通常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国际视野,并且能够在文化传播中发挥桥梁作用。

基本角色

文化传播使者:海归通常对中华文化有深刻理解,同时掌握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有效地将中华文化介绍给外国朋友。

商业文化交流的推动者:海归往往在国际商业环境中工作,能够将中华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品牌推广等商业活动中。

国际合作的桥梁:在文化项目、学术交流、艺术合作等方面,海归能作为沟通中外的桥梁,推动国际合作项目。

创新文化内容的创造者:海归具有国际化的教育背景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传统文化中注入现代元素,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

主要途径

海外社群活动:海归团体可通过社群聚会、文化沙龙等形式,与外国人分享中华文化。

线上文化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海归可以创建或参与线上文化交流平台,分享文化故事、艺术作品等。

教育与培训:海归教师和学者可以在海外高校或教育机构中教授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

文化创业项目:海归创业者可以创立文化企业,将中华文化产品和服务带到全球市场。

国际文化节和展览:海归艺术家和策展人可以在国际艺术节、文化展览中展示中华艺术和文化。

影视和文化制作:海归从业者在国外的影视和文化制作中,可以推广包含中华文化元素的作品。

海归团体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他们不仅传播了中华文化,也为文化的国际交流和融合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活力。通过海归团体的努力,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主要内容

1、语言与文字:推广汉语语言和汉字书写,作为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

2、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音乐、武术、舞蹈和戏曲等。

3、文学与哲学:推广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作品以及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尤其是中国的《周易》、老子学说,包括先秦哲学家思想等;

4、影视作品:通过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呈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现代性。

5、历史与遗产: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6、现代文化表现:包括当代艺术、流行文化、设计、时尚及新媒体艺术等。

四、交流关系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国际交流中的新时代的重要任务。在国际交流中,要注意处理好这样几对关系:

1平等交流

中华文化与他国文化都是人类之间的平等关系,既不自卑,也不盲目优越

相互尊重:尊重其他文化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避免采取文化中心主义的姿态。

消除偏见:通过教育和交流活动消除对其他文化的成见和刻板印象。

对话而非宣讲:交流时,采取对话的方式,而非单向的宣讲或教育,促进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2融合交流

中华文化与他国文化在交流中要互相尊重,美美与共

文化多样性:在交流中强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到不同文化的价值和贡献。

共享经验:分享各自文化的成功经验,探讨如何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

共同发展:寻找合作点,发展共同利益,通过文化交流促进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3、赋能交流

中华文化与他国文化交流中,也是双方的能量相互交流、交换,各自真诚赋能,弘扬真善美、追求和平发展美好生活的人类共同价值观

互学互鉴:在交流中学习对方的长处,鼓励创新,实现文化与知识的共同进步。

实践合作:在具体的文化项目中实践合作,如共同制作电影、音乐作品,或联合举办艺术展。

共同价值观:推广和弘扬以和平、发展、公正、法治、民主、自由为核心的共同人类价值观。

在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时,中华文化与他国文化的交流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形式,也应包括科技、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以适应当代国际社会的需求。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促进举措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需要优化完善系列促进

1、建立和健全全市的对外民间交流协会(总会)机构

制度建设:设计一套完善的管理平台和运作机制,包括会员单位管理、项目申报、财务透明等。

平台搭建:构建网络平台和实体运作,用于信息发布、经验分享、资源对接等。纵向:市、区、街道等;横向:总会、基金会、欧美同学会、国际教育机构等。

活动组织:定期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如讲座、展览、互访等。

2鼓励和支持公益机构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鼓励和支持具有3A/4A级以上的公益机构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尤其是要重视发挥上海白玉兰国际友好交流基金会等的领头羊和主力军作用

政策支持:制定优惠政策,为公益机构提供税收减免、资金补助等支持。

能力建设:举办培训班,提高公益机构从事国际文化交流的能力。

项目支持:鼓励发展特色文化交流项目,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多语言文化出版等。

3、重点扶持基金会主导的文化交流项目

建议今后凡是开展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交流项目,重点扶持由基金会主

办的活动。

项目筛选: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扶持基金会主导的文化交流项目。

评估体系:建立项目评估体系,定期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国际合作:鼓励基金会与国际组织合作,拓宽中华文化交流的渠道。

4、重视和发挥上海主办的重大国际交流活动

建议上海尽快建立“国际进博会”和“世界城市日”基金会等。然后,由这些专项基金会来主办重大的国际交流活动。

活动融合:在进博会、世界城市日等活动中设置中华文化体验区或主题活动。包括充分利用数字媒体与互联网大力推广中华文化相关的数字内容。

品牌打造:通过这些国际活动打造上海乃至中国的文化品牌。“中华文化年”、“中华文化节”等,通过这些项目在国外举办系列文化活动。

国际传播:利用国际参与者的网络,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包括利用国际广播和卫星电视传播中国的新闻和文化节目。还有将中国的文化作品翻译成外文出版,通过国际书展等活动进行推广。

5. 培养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形象大使

要高度重视培养和健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形象大使队伍等

人才选拔:选拔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传播能力的人才,作为形象大使。

培训发展:为形象大使提供专业培训,包括外语、国际礼仪、跨文化沟通等。

活动参与:确保形象大使在重要的国际交流活动中发挥作用。

年度嘉奖:每年或双年举办年度国际交流最佳形象大使(个人或团队)活动。

通过实施上述这些举措,不仅可以加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独特魅力,还能增进世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为中国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些举措也将有助于提升公民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

2024年2月28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钰: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性与创造性
故宫博物院召开2021年开放课题立项发布会
当复星遇见林肯,用艺术链接全球
日本二战犯下罪行,至今没有道歉,这一点不...
专题 | 叶皓:走向“国际传播”的公共外交新理念
张红军:国际传播能力跨媒介提升的三重维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