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的公用事业

(按)分享35年前文章,主要是温故知新。回顾上世纪80年代,上海公用事业发展虽然比解放初有巨大变化。但是,与那时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发展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公用事业供应往往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我正好在1982年3月大学毕业分配进入公用事业局办公室。起初担任局长室会议记录,后来做综合秘书。面对局属公交、出租、煤气、自来水、设备等行业,要熟悉的业务当初既陌生又复杂。我主动要求先去最复杂的煤气厂和自来水厂,各去一周熟悉他们的生产流程,了解他们的业务专用语。后来,又随分管局长及调研组蹲点公交汽车四场,参与公交车队经营责任制改革一年左右等。总算,对公用事业了解了一些皮毛。现在,公用事业局随着公用事业发展市场化运作已经早已撤销。公交、出租归交通行业管辖,煤气和自来水归城投公司总负责经营,并且,理应全市统一经营管理的公交、出租、自来水、煤气等,都划归区域性管理。这其中的利弊,应该是到了反思总结的时候了!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英国人在上海设日产400立方米煤气厂开始,以后法国人、英国人及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又设水厂和电车汽车公司,先后八十多年,到上海解放时止,煤气日产9万立方米,管道长度414公里,1.7万余用户;自来水日产59万吨,输水管道830余公里;公共汽车、电车934辆,44条线路,总长352公里,日运客平均66万人次。

.                巨大的变化

解放后,上海公用事业经过短期的恢复整顿后,从1953-1958年,通过接管官僚资本企业, 征用或代管外资企业,先后成立了公用事业专业公司,对全市水、煤、公交等公用事业实行了统一调度管理,组成了统一的供应商,保证了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国民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上海公用事业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公用事业进行了企业整顿,加强了经营管理,认真地贯彻为生产、为生活服务的方针,扭转了十年动乱所造成的几乎一蹶不振的状况,服务供应有了显著的变化。

(一)供应能力增长较大

解放33年来,国家对上海公用事业总投资达6.87亿元,新建、扩建了一批煤气厂、水厂和公交停车、保养场,致使公用事业的服务供应能力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82年与1949年相比,自来水日均供水量增长4.5倍,最大日供水能力已达到370万吨;官网长度增长了近2倍,总长度现为2500公里。煤气日均输气量增长了近29倍,最高日生产能力已达340万立方米;管网增长了2.8倍,总长度近1500余公里;家庭用户包括液化气增长了近45.6倍,民用气化率已达49%。公交车辆增长了3.5倍。全市拥有营业车辆4189辆,线路长度增长了14.4倍,达到5400公里,日均运客人次增长了15倍,全年运客总人次达到38.4亿人次。

(二)供应设施分布广泛

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 公用事业供应设施的分布日趋扩大、合理。改变了解放前布局畸形、供应量少的落后状况。全市水、煤、交输配线网纵横交错,密如蛛网。自来水根据全市不同区域对水量的不同要求,已构成大、中、小水厂相结合,厂(水厂)、站(唧站)、库(水库)相连的供水系统,市区用水普及。煤气在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建造了大口径的中压环流管网工程和大型的储气柜,增强了储气、输配能力。公共交通调整了线网布局,改变了公交集中于市区的旧貌,形成了由高峰线、全日线、通宵线组成的四通八达的日夜服务交通网。线网密度比解放初提高3.8倍,市区每平方公里有公交线路2.38公里。郊区也建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交通网,全市206个公社中有95%通了车。自来水、煤气、公交、出租车的营业所、车站、服务点,星罗棋布,遍及全市各个区域,方便了人民生活,有利于工农业生产。

(三)供应管理不断加强

上海公用事业的特点是:服务供应量大、集中而又很不平衡。自来水月最高供应量为最低的1.3倍以上;煤气家庭用户节日高峰的使用量约为平时的3倍;公共交通高峰小时的运客人次约为低谷时的3.因此,必须加强供应管理、合理调度,利用供应的不平衡性,变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能力,搞好服务供应。

首先是管好、用好水和气。在制度上实行计划、定额供应,重点放在煤气日用量在1000立方米、自来水日用量在1万吨以上的工业单位。现在,全市有727家大工业用户,其用水量占全市工业用水的75%。由于实行计划管理,采用一些节水技术措施,1980年以来,这些单位首次做到了增产不增水。煤气仅通过帮助用户改进用具烧嘴,节约用气20%198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6%,而工业用水量的增长只有0.57%,每万元产值耗水量比上年下降4%; 1982年工业用气量比上年下降1.5%。与此同时,从1979年起推广安装小水表,抓了居民生活用水的节约,全市小水表安装数已达到45万只。1982年,市区人口比1981年增2.2%,而生活用水量的增长只有1.4%

其次是抓好公共交通的调度管理。针对公交线路与线路之间在时间、方向、断面上的“三不平衡”特点,努力搞好车辆调度和客流的调节。在车辆调度上,除分别开出高峰大站快车、区间车、定时定班车外,还采取跨线调度、区域调度和同一干道上汽车、电车共同行驶等方法,挖掘现有车辆的运载潜力,有利疏散高断面的集中客流,方便乘客上下班,减少换车次数,节省乘车时间。在客流调节上,主要是采用错开上下班时间,平街高峰负荷。4年来,在市领导的支持下,全市有400多家单位约30余万职工上下班错开,减少了高峰小时客流,对缓和高峰乘车拥挤起到一定的作用。

再从1977-1982年近6年来看,国家对上海公用事业的投资额约为“文革”10年投资总额的2倍。六年来,自来水最高日供水量增加了42万吨,增长率为13%;线网长度增长531公里,增长率为27%。并提高了管路水压,居民用水矛盾基本缓和。煤气最高日输气量增加了近94万立方米,增长率为40%;管网长度增长了374公里,增长率为31.7%;煤气家庭用户(包括液化气)增加了34.7万户,增长率为75%。并从1978年起完全消除了煤气脱销脱压情况。公交客运车辆新添近1600辆,增长率为61%。新辟线路191条,增长率为58%。线路长度增加近2500公里,增长率为84%;日均运客人次增加了近450万人次,增长率为74%

问题与近景

解放后,尤其是粉碎“四人帮”以来,上海公用事业确实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毋庸违言,由于过去长期受到“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和十年动乱的破坏,重工业发展轻城市建设所造成的城市公用事业供不应求的矛眉还严重存在,水质欠佳、气源不足、交通拥挤仍是当前服务供应上的突出问题。

水质欠佳。由于黄浦江水源污染严重,自来水水质恶化。出现连续黑臭一个月以上的情况,净化处理相当困难。

气源不足。由于气源不足,造成民用气化率低,“欠帐”户多,市区还有80余万户家庭使用煤炉,再加上近年来新建住宅的大批竣工,煤气供应捉襟见肘,配套不能及时跟上。截止1982年底,已铺好煤气管道但不能供气的“欠帐”户已达12万户。非工业单位用户气化率只有22%。有一批重点工业单位得不到供气,将影响产值。

交通拥挤。近年来,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市民乘车量增加,客运人次剧增。市区道路通行能力差,全市约1400条马路,通行交通的只占到20%。致使公交线路集中在一些干道上,车流、人流蜂拥一团,相互干扰。公交线网布局还有不足,南北干道稀少。广大乘客对乘车拥挤、“叫车难” 意见强烈。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与日俱增的需要,上海公用事业还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配合城市总体建设规划,继续开源节流,提高服务供应能力,扩大服务面,加强经营(供应)管理。自来水:除重点抓好浦东新水厂的建设外,继续实行计划用水管理,使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改善水质的不良,配合市有关方面正在研究现有水厂取水口上移及探索浦江上游引水方案的可行性,并且加强现有水源区域内污染治理的工作。煤气:在抓紧建设浦东新煤气厂和扩建老厂的同时,继续加强用气管理,以节约保供应,努力为实现城市煤气化而奋斗。预计1985年末,民用气化率将达60%以上。公共交通:继续加强调度,提高车辆营运效率;努力探索第二交通的开辟,使城市交通结构多样、系统化,改善高峰乘车拥挤状况。

公用事业是城市服务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否提高服务供应能力,将会影响到城市建设的繁荣与发展。因此,解决供不应求矛盾的工作,应列入整个城市建设的重要地位,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当前,需要社会各有关方面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来共同搞好上海公用事业。

    ——执笔人:兴祥 蔷生 刊载《上海企业》1983年第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记旧上海的外资公用事业
上海公用事业志
杭州市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设计
上海6成市民喝到青草沙原水 受益人口1300万
特许经营制度在供水领域的适用性
“优化发展环境”系列访谈之公用事业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