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晒台:石库门的开放平台

晒台,一般指住宅楼里晾晒衣物等的公用露天平台。与通常说的阳台是不同的概念。尤其是石库门的晒台,孩提时代的印象是美好而又酸涩的。

19893月,曾与《上海文化报》记者去采访当时全国知名的教授温元凯先生。他十分感慨上海陆家嘴轮渡踩踏事件,概括上海人的文化是拥挤的文化。由于住房的拥挤,上海人的精明全用在拥挤住宅的精致打造上。但又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他说:男人挤掉了阳刚之气,女人挤掉了温柔秀美。成为干巴巴、硬邦邦的中性人。当然,也挤出了一些乐趣。这位教授所讲的“挤”现象,是借题发挥,主要就当时上海许多人家住的石库门而言。

确实如此。我小时候住在虹口区一座城堡式的二层石库门弄堂里。靠沿街街面。一个门牌号里一般住着5户人家。灶披间、前客堂、亭子间、后楼、前楼。我家是住在前楼。加上前三层阁,由于站得起来,使用面积算起来共有25平方米,最挤的时候共住8个人左右。亭子间仅6-8平方米左右,住着5口之家。后楼带后三层阁(他们是低矮的),约10平方米左右,住着也是5口之家。晒台在亭子间的屋顶上,从亭子间的门口有一道比较陡的水泥楼梯,可爬上晒台。后楼有小巧的木楼梯可直通晒台。前后楼关系好的时候,我们一般就通过后楼这木楼梯上晒台。而灶披间、前客堂及亭子间要到晒台上,往往则走硬邦邦的水泥楼梯。亭子间和灶披间则是朝北向开窗。后楼的窗口则是开在北向的石库门过道内。因此,从阳光角度来说,后楼经常是比较暗的。

晒台,又可通往隔壁邻舍的一个室内通道。人长得比较高时,可以通过晒台,攀援到隔壁晒台内。小时候,我们一幢门牌号的,或邻舍,又是同学,一般放学后,或休息天都会在晒台上玩耍。每逢国庆节夜里放焰火时,我们或通过晒台爬到屋顶上看,或通过前三层阁的老虎窗爬上去看。记得小学时,有一次几个孩子爬上晒台的天棚(是遮掩石库门楼内过道),我不巧踏碎天棚的玻璃,一下子从天棚硬生生地摔在亭子间门前的水门汀上,大约有几米高,头顶立刻凸起一个小山包。赶紧被送到附近的地段医院缝针止血,这头顶上的小山包过了好长时间才消退,由此,小时候被起了个绰号。通过这事,我们就渐渐去晒台玩耍少了。

当然,渐渐去晒台晾晒衣物、玩耍少的主要原因,是后楼人家利用晒台的机会多了起来。他们因三个男孩逐渐长大,原来偏暗又小的后楼及只能睡觉用的后三层阁,显然已拥挤不堪。他们也没征得大家的同意,就擅自在8平方米的公用晒台上搭起一个小房间,作为平常孩子的学习及住宿用。如果放在当下,肯定是违章建筑。好在那时的邻里风气也比较好。前客堂由于朝街面,2个小孩,一般是紧闭后门,基本不用晒台。灶披间居住1-2人,平常不开火仓。亭子间的煤炉和我家前楼的煤炉并排在底层木楼梯上来当中的通道上。我父母年纪逐渐大,要爬石梯也比较累。两家人要晒被子等也是偶尔,事先也与他们打好招呼。因此,对后楼的煤炉放在晒台上一角和搭建的小屋,也比较同情。因此,我们五家人,(我住了大约30多年)没有为共用部位的侵占等,发生大的矛盾,基本都相安无事。

作家和社会学家对上海的亭子间文化,研究得比较多。而对当时的石库门晒台文化,笔触比较少。可能是现在的露台文化已与休闲等紧密连接。尤其是到新天地、田子坊等经典石库门环境,其改造后的露台,不仅开敞式,也作为喝咖啡品茗的优雅场所。与我们当时居住的石库门晒台功能已大相径庭。包括市区或郊区联排别墅中的露台,也已今非昔比。当然,更不能与江西婺源篁岭晒秋场景同日而语。

现在回味:晒台,其实是石库门人家对阳光的追求寄托;是同在屋檐下邻里交流情感的开放平台。在晒台上,心情会放松,信息会共享,家长里短会在唠嗑中笑声一片。

              2017221 子夜

媒体刊用:

“阿拉上海的石库门晒台”

——《I时代报》2017年2月27日8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 陈松华 - 图文集 - 我的故居通安里
市中心高价地段老弄堂,凭什么吸引老外、白领、打工族
闲聊上海72
【逛上海】双面小街“永康路”
【石库门营造】石库门建筑概况
(8)延安中路913弄四明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