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肠脑学说及临床应用
文章从现代医学最新研究试验报告中认识的建立中医肠脑学说的重要性、必然性及深远的历史影响。从组胚、生理、病理、生化等生物学角度结合作者30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崭新的肠脑学说的,解释了腹部推拿治疗疾病的机制:1 直接刺激神经或血管感受器,内脏本能感受器。2 压电效应。3 综合效应,补法对胃电波幅增高为主,泻法以降低为主,腹推的科学性、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对针灸、推拿调整胃电的活动进行实验研究和分析,认为延髓在针推影响胃电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迷走脊核、孤束核、中缝大核、兰斑核参与了针推效应,尾核、杏仁核、下丘脑外侧区引状核也是调控胃电的重要中枢机构。

本期【极简学习】从现代医学临床角度,研究腹部推拿治疗疾病的机制。



肠脑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王文举 李克钧 韩世春

周翔 张洪顺 潭涛 刘胜



壹---肠脑学说的产生

由于腹部推拿在内科、神经科、软医学顽疾有独特的治疗效果,所以腹推原理是医师十分关心的课题。作者总结先师30年的经验与自己地体会,根据最新颖的经络、脏腑学说,提出肠脑学说以供同行斧正。

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发生,现认为起源于胚胎时期的神经脊,胚胎第3周胚体中轴处的解胚层分化出神经沟,神经沟的内侧隆起形成神经济原脊,当神经沟发育成神经管时济细胞在皮肤与神经管之间,沿着神经管内侧形成不连续的细胞团。这些细胞团除发育成脑际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以及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等以外,还分布在消化道和消化腺上皮分化成为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属于胺与胺前体摄取和脱羧系统即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system) 细胞系统的一部分。在胃肠道上皮及其腺上皮中散布的许多内分泌细胞,他们能产生和分泌消化消化导管的激素,调节控制消化管和消化腺的功能及增殖状态。这些细胞和胰腺内分泌细胞一样,他们的胞质中均含有胺类,并能摄取胺类前体将其脱羧,因此称之为APUD,其他器官中也有APUD细胞。例如:肾上腺嗜铬细胞、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细胞、促黑色素细胞系、胃肠胰内分泌系。就是APUD细胞系的一部分。目前有证据表明,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脑啡肽、胃泌素、生长抑制素等,可能都是这种神经的递质,因此称之为脑—肠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找到肽类,又称“肠肽”。

巴普洛夫提出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指出躯体各器官受大脑皮层的调节,特别是贝可夫的皮层内脏相关的研究,表明高级神经功能异常时多向内脏发出病理性信息,导致功能失调。当代生物科学与技术正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可以共用细胞因子、肽类激素和神经递质并产生广泛而密切的网络联系,称之为生命网络。神经内分泌网络是生物体内存在着的紧密完整复杂的调节,他是一种多维

体网络调控机构,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信息传递系统通过信息(细胞、因子、激素、化学递质子)联系调节各器官(针、推)从多环节、多途径、多层次的调整了失调或紊乱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如肝病、肾病引起的束缚应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兴奋性,腺体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腹腔巨噬细胞功能下降。而(针推)能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而实现—提高免疫功能。

贰---腹推原理

经络学说认为穴位是经络之气集散出入的部位,又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彼此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并随之变化的感受器和反应点,当穴位受到外界刺激,产生压电效应可传向内脏,同时内脏出现病理变化也使内脏细胞组织间隙中的蛋白质受到刺激,同样产生压电效应传向穴位,使穴位发出特殊的病症。

当穴位受到外界的刺激时,穴位处产生的压电效应传向神经系统,在神经兴奋的作用下,内分泌系统分泌特殊的信息物质; 刺激免疫系统通过提高免疫系统; 对病理组织的反映达到的治疗和调整的作用,疏通经络的实质可能是在通过压电效应使整个人体系统处于最佳功能状态以便更有效的抑制外界环境及疾病的干扰和入侵。

所以说,存在于细胞组织间隙中的蛋白质和细胞间隙是经络的物质基础;蛋白质具有压电效应;穴位是压电传感器位于体表的感受器,经络的机制即外界刺激(针推)穴位时,细胞间隙中的蛋白质,产生压电效应,使外界信息以生物电的形式沿细胞间隙定向传递到特定的内脏器官,经络功能是蛋白质压电传感效应与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相互配合协调整个生物体内内环境的体现。

中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因不断汲取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来充实自己的理论体系,以便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为此,突破传统理论,建立中医的肠脑系统学说,无论对理论研究还是指导临床实践,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腹推感觉纤维终止于肠壁或黏膜上的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可以是对食糜成分加H+或肽类敏感的化学感受器,也可以是对牵拉强刺激敏感的机械感受器。对肠胃分泌活动来说激素调节似较神经调节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但二者的相互作用也不容忽视,神经与激素间存在相互加强的作用。在腹部手法过程中引起内脏活动与中脑、大脑皮质与运动4~6的分布有一致的地方。因此,其应答关系较为明确。

腹部向四周、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先天即已形成,而且具有调整全身及神经活动的功能。

足三阴经分布下肢内侧,在腰部与交感神经相连,故主治腰部、腹部病患。足三阳经分布下肢后外侧,在腰骶部与脊神经及交感神经相连上达,背与头部,主治头、五官、上肢疾患。中枢神经分有皮质的兴奋抑制过程,也有皮质下各级中枢躯体内脏反射活动,穴位与内脏的反射活动是在植物神经的参与下实现的。

根据冲脉的循行分布与《难经·十六难》的记载。腹部全息应是:头在中脘穴上下,尾在气海—关元,下肢在滑肉门下,上肢在滑肉门上,颈椎在石关上,脾肾在神阙,肝在神阙左,心在神阙上,肺在神阙右,调气血在神阙下—气中穴。

综合以上动物学及压电学的研究成果及原理。作者认为经络本质(机制)是细胞间隙蛋白质的压电传感器效应,即整个经络的生理(物质)结构是由细胞组织间隙及其中的蛋白质组成。这种细胞间隙具有特定的分布,一端联与内脏器官,另一端又通于体表形成一个网状系统,位于体表的一端形成特殊的感受位点—穴位,当穴位受刺激(针推)后穴位处蛋白质晶体产生压电效应,将外界信息传递到内脏器官,产生驱病性传感现象,穴位是压电传感器位于体表的感受器。

叁---针灸、推拿调整胃电的活动和实验研究

针推对胃肠电具有双向调整作用:其效应表现为抑制或增强,取决于当时的胃肠功能状态。

针推对胃肠电的调整作用具有穴位的相对特异性。针推导气时才能获得的明显对胃电调整作用。

针推效应与刺激方式和刺激量有关:补法对胃的波幅增高为主,泻法以降低为主。针推对胃电快慢波的作用:针推对胃电的基本电节律及动作电位的影响不同:如针推“足三里”穴对埋藏电极记录的胃电波影响极小,但却使快波的频率和幅值明显增加,作用可持续40~60min。且对消化期综合肌电的时像也有影响。

针推对胃电影响的作用机制:通过对针推影响胃电的外周神经作用途径分析。针推的传入途径以躯体神经为主,不排除血管周围神经结构参与的可能性。针推可改变胃交感神经的传出放电,直接刺激迷走神经可观察到胃电在兴奋后抑制,这是由于迷走神经既有兴奋性纤维又有抑制性纤维的原因吧。有人通过对胃电压表现的影响与胃的壁内神经丛释放的吗啡样物质和消化道激素有关。所以,胃肠道内的神经系统也可影响胃电活动。

针推影响胃电的中枢机制分析:有试验报告刺激猫一侧迷走神经向中端可引起胃电和胃运动一致。而切断另一侧迷走神经可完全消失其抑制效应,迷走神经的传入冲动,主要在延髓水平整合。通过迷走神经中抑制性纤维传出而抑制胃电。延髓水平由α受体参与介导此抑制作用。也有人认为针推足三里的上行冲动激活了延髓内的网状结构物质的兴奋和抑制中端,然后通过下行兴奋和抑制全径实现对胃电的双向调节作用。针推可影响与胃电有关的迷走神经背核和孤束核放电:损毁中缝大核后针推对胃电抑制作用大大减弱。刺激兰斑核也可使胃电慢波、快波下降。

因而延髓在针推影响胃电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迷走脊核、孤束核、中缝大核、兰斑核参与了针推效应还有急性试验表明:尾核、杏仁核、下丘脑外侧区引状核也是调控胃电的重要中枢机构。

作者:王文举,李克钧,韩世春,周翔,张洪顺,潭涛,刘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色医疗】浮针连载6:浮针疗法的作用机制
平衡针灸学(网络收集整理)
三齿穴
经络学说的研究综述
董氏针灸 --手部穴位 一一部【止涎穴】
特殊穴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