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公用事业志

上海公用事业志—大事记60,70年代的事情

1966

5月16日 江苏省苏州地区汽车运输公司所属沪常、沪昆、沪平长途汽车业务与市公交公司联营。

5月 杨树浦煤气厂第二次扩建连续直立式碳化炉30孔,增加生产能力14万立方米/日。

9月 上海市煤气公司在金沙江路煤气输配站建造容量10万立方米湿式螺旋型储气柜3座,先后于1966年9月、1969年12月和1983年1月建成。同时还建造相应的压送设备和出站管道等配套设施。

10月1日 为在安徽后方单位职工乘车住返提供方便,由市公交公司汽车三场开辟上海至安徽屯溪的沪屯班车线,线路长446公里。班车只对上海后方单位服务,凭单位介绍信购票乘车,不向社会开放。

10月 浦东地区第三座水厂—八号桥水厂部分投产,翌年夏季全部建成,生产规模供水量2万立方米/日。

12月6日 公私合营上海市浦东公共交通公司改名为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汽车五场。

12月15日 崇明县公共汽车公司改名为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汽车五场六车队。

1967

4月22日 上海市出租汽车公司改名为上海市汽车服务公司。

5月3日 中国第一座远自动装置硅整流器(联邦德国进口)在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电车轨线所金门站使用。

1968

5月3日 江苏省交通厅驻沪办事处客运业务部分划归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改名为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长途车队。

5月11日 市公交公司与江苏省汽车运输公司苏州地区公司签订协议,原由江苏开行的上海至常熟、鹿河、昆山、平望4线,改由省市双方共同开行,各半出车,并撤销江苏省上海汽车站。该协议自5月16日起实行。原江苏省上海汽车站改为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长途汽车站。

6月29日 上海市公用事业局革命委员会成立。

1969

5月27日 经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批准,撤销上海市公用事业设备修配公司。原公司所属客车修配厂、小客车厂划归机电一局管理(客车修配厂于1971年10月划归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小客车厂划归机电一局后被撤销,微型车停止试生产),电车修配厂、轮胎翻修厂划归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管理,铸管厂、管件厂划归上海市自来水公司管理。

1970

7~9月 上海电车修配厂试制浦江牌大客车底盘成功。

10月10日 市公交公司汽车三场驾驶员胡咏安值勤644—58号交通车,凌晨4点05分胡在场内交接班时,突然驾车加速冲出场门,4点08分时在中山北路和平新村站撞倒候车乘客多人,沿途见人就轧,见自行车就撞,作案点15处,死亡21人,受伤31人。4点25分时,驶至中华新路与对方向驶来的95路公共汽车相撞而止。1972年10月31日对胡咏安以现行反革命杀人罪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后胡妻以胡咏安患有精神病为由提出申诉,1980年1月30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复查,认定胡犯罪时并未患有精神病,改定“杀人罪”原判死刑正确。

11月26日 长桥水厂第二期扩建工程开工,翌年7月1日竣工投产,增加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日。

11月30日 人力三轮车工人实行经营集体化。

是年 上海市煤气公司开始建造催化裂解重油制气炉及净化回收配套装置,先后建造11台(吴淞煤气厂6台,杨树浦煤气厂5台),每台日产煤气10万立方米。从此上海城市煤气增加了一种新气源。

1971

9月20日 市公用局革命委员会发文通知公用事业研究所停止办公,科研人员下放劳动,设备与资产由局调拨,研究所解散。

1972

年初 公用事业学校停办。

2月12日 上海汽车服务公司购进第一批国产上海牌轿车5辆投入营运。

4月 动工兴建漕宝路输配站,1974年和1978年先后建成2座15万立方米煤气柜,1986年建成1座20万立方米煤气柜,同时完成相应的配套设备。

5月 市公交公司承担援助尼泊尔王国建设加德满都—巴格达浦无轨电车工程,派出援外组赴尼泊尔考察。1973年12月29日工程破土动工。1975年12月竣工,同月26日正式移交给尼方。

7月 南市水厂北部建成钟罩虹吸式脉冲澄清池,制水能力3000立方米/时,是国内最大的脉冲澄清池。

8月 吴淞水厂部分投产。1974年全部建成。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日。

11月 南市水厂北部首先使用碱式氯化铝新混凝剂,加强絮凝效果和提高水质。

是年 开始使用液化石油气作气源,供城市民用。

1973

6月21日 公用事业学校改为技工学校,该校下厂劳动的教职工于同年7月15日回校。9月1日开学,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400人。设汽车驾驶与修理、金加工、电工维修等专业,学制3年。1974年9月招收驾驶专业新生90人。

6月 浦东水厂北部平流式沉淀池首先改建为斜管沉淀池,制水能力由1.5万立方米/日提高到5.5万立方米/日,为水厂的挖潜改造提供方向。

是年 吴淞煤气厂建成4台自行设计的10万立方米重油催化裂解装置,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1974

7月 国内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第一座15万立方米双壁沉井地下水槽螺旋上升式煤气储气柜在漕宝路储气站建成投产。

8月 上海市自来水公司金山卫水厂工程指挥组为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建设海水厂、工业水厂及生活水厂等3个水厂。总生产能力190万立方米/日。

11月 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金山汽车场建成启用。

1975

12月10日 浦东的小火车沪川线和浦西的3路有轨电车停驶拆轨。沪川线由公共汽车代替,3路有轨电车由93路公共汽车代替。所拆下的轨道和机车支援海丰围垦工程。

12月25日 为改善吴淞工业区职工乘车拥挤状况,市公交公司开辟201路高峰线,自武胜路至水产路,线路长20.03公里。是上海第一条高峰线路。

是年 对大工业用户实行计划供水。

1976

6月18日 上海市煤气公司成立液化石油气管理所,经营全市液化气业务。建有卧罐12座,总存贮量960立方米。

10月15日 公用事业技工学校改为“七二一”工人大学,12月16日开学,学制1年,设机械制图和汽车维修2个专业,招收86人。以后又办液压传动、电子、晶体管电路、医务、机械基础和机械零件等多种短训班以及语文、数学师资培训班等,培训439人。

1977

11月 公用事业学校举办“七二一”职工大专班,设置机械、电气、炼焦制气工艺、水质分析4个专业,经市统考,由市教育局颁发大专毕业证书。1980年10月停办。

12月 长桥水厂第三期扩建工程开工,工程分段建设,分段投产,扩建供水能力60万立方米/日,工程于1983年底全部建成。

第八篇 专业教育

概述

上海解放前,公用事业系统专门教育机构不多,对员工缺乏系统培训。解放后,国家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和职工教育。上海公用事业系统专业教育由企业教育和全日制中专、成人高校等学校教育组成。企业教育包含煤气、自来水、公共交通、出租汽车4个专业。专业教育分为职前与职后教育两部分:学徒培训、技术训练班、职业班、技工学校、全日制电视中专和公用事业学校实施职前教育;职工中专、职工电视中专、专业证书班、职工大专班和上海市电视大学公用事业管理局分校(简称局电大分校)进行职后教育。

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简称公用局)设职工教育委员会,制定发展规划,协调培训工作。技工学校、中专和电视大学通过办学水平评估为合格学校,公用事业学校列入市重点中专,市自来水公司列为国家企业教育102个试点单位之一。1995年市公用局设立100万元教育基金和62万元学生帮困基金。通过教育经费审计以确保职工工资总额的1.5%用于教育。历年来扩建公用事业学校、改建电视大学分校、新建公交技工学校、建设教育培训中心;增添电化、外语、计算机等教育设备;改造实验室和实习工厂,确立周家渡水厂和吴中路唧站为学生实习基地。1984~1995年共投资3000万元用于教育基地和教学设施建设。

1995年末,市公用事业系统拥有局工人技术考核站1处、市职业技术鉴定所6处、局成人高等学校1所、全日制中专学校1所、技工学校3所、职工中专学校3所、教育培训中心3处、教育中心1处、行业培训机构3处。企业设有职工学校和工人技术考核分站。为企业培训服务兼面向社会的学校有吴淞煤气技术学校、上海西南进修学院等5所。各类学校和教育部门占地总面积59960平方米,建筑面积50276平方米,教室面积14668平方米。在956名教职工中有教师381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201人。在成人教育中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并以兼职教师为主的教师队伍。教师中获上海市职工教育30年纪念证63人,市园丁奖9人,市级以上各类先进教师称号59人。

1950年起,市公用事业系统普遍开办职工业余学校,举办识字班,开展扫盲活动,企业扫盲率达到70%。1952年开设医院护理助理人员训练班。1955年起各企业成立教育科。同年9月创办市公用局职工业余中学,这是市公用局职工教育的主要基地,为企事业培养了一批干部和技术骨干。为培养企业急需技术人才举办3期技术人员训练班。1958年起,业余煤气学院和半工半读红专班相继开办。三年困难时期,企业职工业余教育受影响。1960年成立公用事业中等技术学校。1961~1965年,调整职工教育,密切教学与生产关系,在扩大文化教育基础上开设技术班。1966~1971年,市公用事业系统职工教育停顿。1972年起,职工教育逐步恢复。公用事业学校于1973年办技工班,市煤气公司于1974年办5所技工学校,1975年起开设“七二一”大学。

第二节 企业教育机构

一、市煤气公司

1955年职工业余学校成立。1958年业余煤气学院成立,附设4所中专,1960年停办。1975年创办吴淞煤气厂、杨树浦煤气厂、煤气管线所、煤气表具厂和煤气营业所5所技工学校,1976年,仅存管线所和表具厂2所,1978年技工学校全部停办。1975年市煤气公司创办“七二一”大学。

二、市自来水公司

供水企业职工教育起步较早。民国15年(1926年),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在杨树浦水厂创办杨树浦学校,是上海自来水行业最早的教育机构。毕业生大部分留自来水公司工作。办学15年,民国30年停办。1950年起,自来水职工教育由工会主管。1954年,公司人事科配有教育干部。1955年公司职工业余学校总校成立,杨树浦水厂、南市水厂设分校。1956年由行政接办职工业余教育,公司人事科主管。同年10月成立教育科,但时间较短。1958年后职工教育由基层劳动工资科设专职干部兼管。1958年半工半读红专技术学校成立,1960年起改为7年一贯制教育。60年代办职前技术训练班,毕业生充实企业技工队伍。1965年举办半工半读性质的技工班,设专职校长和办学干部,属公司领导,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停办。1974年“七二一”大学成立,1979年停办。

四、市出租汽车公司

民国8年(1919年)中国汽车俱乐部和中国青年会联办汽车司机训练学校。民国10年初,工部局批准成立一所司机学校。民国11年7月,大陆汽车公司经理在法租界内倡议成立上海出租汽车夫学校。民国12年,飞隆汽车行在《申报》刊登上海汽车专科学校招生广告,开办三月速成班,学费50元。民国13年开办中华工业专门学校,培养汽车道路工程及管理人才。民国16年冬创办中央汽车专门学校,设高级机械研究班和实用机械初级班。同年,上海出租汽车行业在华商飞隆汽车行内成立上海出租汽车专科学院。民国35年,上海共设有私立汽车学校10所,培养汽车驾驶和修理人员。1955年末大批人力三轮车工人转业,市出租汽车公司开办司机培训班。1957年,开办半工半读学校,并试办职工中专班。1972年2月开办机动车培训班。1975年,举办过“七二一”大学。

第四节 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

1960年8月,上海市公用事业中等技术学校成立,市公用局副局长杨春霖兼任首任校长。中专及技工班暂设半淞园路592号南市水厂,技术干部训练班等留在杨树浦水厂及四川北路268号。1960年市公用局委托公用事业中等技术学校办红专学校,1961年停办。同年末,市公用局委托公用事业中等技术学校附设技工学校,招收社会青年和应届高小毕业生入学(1962年7月撤销技工学校,未毕业的学生由商业部门分配工作)。1961年11月学校迁至虹桥路塘子泾235号。1964年8月实行半工半读制。1966年起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1971年初学校停办,改为电车修配厂第五车间,1973年9月改办技工班,1975年10月学校改名为上海市公用事业局“七二一”大学。

第二章职前教育

第二节 职前技术训练班

1954年,煤气供应科举办初级绘图训练班培养测绘人员。

同年,市自来水公司首次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1956年,市煤气公司对分配在技术岗位的46名初中毕业生举办技术干部训练班,学制2年半。经过普通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3个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当助理技术员水平。

1957年市公用局第二期技术训练班开办,招收初中毕业生150人,学制4年,培养技术人员。设汽车保养与修理、炼焦制气2个专业,前2年学习理论知识,后2年下厂生产实习。(第一、三期技术训练班属职后培训,见第四章第三节)。

1964年,市煤气公司计划科对分配在杨树浦煤气厂、吴淞煤气厂、煤气管线所和煤气营业所的高中毕业生进行统计员技能培训,3年内学完统计理论、统计业务和技术业务知识。

1965年,市自来水公司从社会招收高中毕业生33人,在杨树浦水厂开办半工半读给水专业技术训练班,培养机电检修和水厂运行中级工人,学制3年。同年3月,市煤气公司有19位学员转到供水专业。同年市自来水公司又从社会招收初中毕业生50人,增设半工半读技术训练班,设抄表、养护2个专业,学制4年。

第四节 技工学校

1965年9月,市煤气公司接受国家委托代训煤气管道工,创办工读训练班,同年11月,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50人,培养煤气管道专业初级技术员,学制4年。训练班是技工学校的前身,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未中断。1974年,市煤气公司成立杨树浦煤气厂、吴淞煤气厂、煤气管线所、煤气表具厂、煤气营业所5所技工学校,设炼焦制气、化工回收、管道输配和煤气表灶4个专业,学制2年,1975年招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2年。1977年360人全部毕业。

1973年公用事业学校改为技工班,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培养技术工人,设汽车驾驶、汽车修理、金工、电气维修专业,共毕业401人。1974年,继续招收初中毕业生99人,学习汽车驾驶,学制3年。1991年起恢复技工班。1993年后停止招生。1991~1995年毕业116人。

第五节 全日制中专

公用事业学校是市公用局唯一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1960年起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4年,设汽车管理与修理、电车管理与修理、给水排水、内燃机制造、炼焦与制气化学工艺5个专业。1961年调整为机械、电气、煤气输配和化学分析4个专业。1964年实行半工半读制。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停止招生。1973年学校改办技工班。

1960年建校时,从市公用局所属单位抽调一批技术人员担任教师,语文和数学师资培训班毕业生部分留校从事教学工作,1962起从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调入教师充实学校师资力量,又从本校历届毕业生中择优留校继续培养加入教师队伍,还从高校分配大学本科毕业生补充教师。“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止招生,教师下放工厂劳动,部分教师流失。因学校未撤和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大部分教师虽经受挫折还是留任。

第三章 职工专业教育

解放初期,职工文化基础较差,文化教育先从扫盲着手,作为专业教育的基础,1952年起,开展扫盲工作。1956年,市公用事业系统开办13所业余小学和1所业余中学,53%职工参加学习。1973年公用事业学校最早办起技工班。

第二节 职工中专

市公用事业系统职工中专分中专基础、普通中专和电视中专3个部分。

一、中专基础

50年代后期,市出租行业开始举办半工半读性质中专班,设汽车构造和汽车修理等专业课,学制1年,60年代初停办。1958年,市煤气公司业余煤气学院附设表具修造厂、管线所、吴淞煤气厂和杨树浦煤气厂4所5年制中等专科学校,由于三年困难时期影响,1960年后名存实亡。1960年,市煤气公司举办半工半读红专班,学制2年,毕业20人,以后停办。1975年,该公司创办杨树浦煤气厂三废处理班、吴淞煤气厂仪表班、煤气表具厂机械班、煤气管线所管道班和公司本部油煤气班5个“七二一”职工大专班,全部学员86人于1977年毕业。1978年,市煤气公司集中力量办杨树浦煤气厂“七二一”大专班,开设制气净化专业班,毕业20人,以后停办。1974年起,市自来水公司“七二一”大学设在南市水厂北部,办3期给水专业班,105人于1980年毕业。1975年市汽车服务公司开办首届“七二一”大学,设置汽车修理专业。学制1年,毕业20人。市公用局“七二一”大学(设在公用事业学校)1975年起开办2年半学制的机械制图专业和3年学制的汽车修理专业,86人毕业。以上毕业生未获得市教育局的大专资格认可。

第三节 适应性培训

适应性培训是岗位培训的一种机动灵活的形式,特别是为适应企业生产、工作的急需开设的“一事一训”短训班,解决实际问题,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职后培训班

职后培训是一种适应性培训。1950~1951年,上海市政府对英商、法商的电车轨线所全部征用,统一供电,从值班人员中抽调近20人送电业局培训班学习,结业后分配到各供电所负责供电调度。1952年8月~1953年7月,为配合建立公用事业职工医院,市公用局举办护理助理人员训练班,抽调售票员30人入学,还代上海市红十字会培训4人。前3个月学理论,后3个月实习。1955~1959年,为加强企业技术管理,举办3期脱产技术干部训练班。第一期1955年3月~1955年12月,从局属单位抽调50余名熟练机工,以技术理论为主,辅以工厂管理,达到5级技术员水平;第二期属职前教育(参见第二章第二节);第三期1959年9月~1961年,从局属单位选拔69名工人入学,设汽车修理和炼焦制气专业;1959年11月,市公用局举办师资班,培养数学、语文教师,为建立公用事业中等技术学校作好师资准备;1959年起,市公用局举办各类工人技术培训班。有汽车司机业余培训班、轮机驾驶员训练班;大客车、小客车、电车等考执照培训班;汽车、电车、自来水、煤气、轮渡等技工培训班;干部技术培训班等。

市煤气公司开展工人技术业务培训较早,1954年煤气供应科举办煤气技术工人训练班,讲授输配设备、管线装置和故障排除等知识。以后各单位举办管工班、压力调度工班、钳工班、珠算班、制图班、焦化班、化学危险品安全班、煤气表具工班等。自来水熟练工培训主要抓对企业关系较大的工种,以保障生产正常运行和安全供水,对液氯运输押运员、营业所抄表工培训后核发合格证书。

五、驾驶员培训

驾驶员培训起步较早。民国16年(1927年),上海出租汽车业为培养出租汽车专门人才而建立的上海出租汽车专科学院,招收学员文化程度不论,学习期限3个月。原祥生出租汽车公司驾驶员大多数从社会上直接招聘,有部分为老驾驶员传带出师,此做法沿用到上海解放后该公司公私合营。1955年末,大批人力三轮车转业,市三轮车管理所开办汽车驾驶员训练班。1958年成立驾驶员培训部。1961年第一批机动三轮车投入营运,1972年2月办机动车培训班,1972~1974年共办12期,培训1496人。

第七篇   科学技术

概述

初建的华商、英商、法商、日商的公用事业公司,一般在董事会下设置由总工程师或技术襄理负责领导的各技术部门。主要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大多自国外引进,工艺亦是沿用国外的。

这时的生产技术工作,主要在为扩大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能力。煤气供应方面,把以照明为目标转变为供热为主要目标,提高供气的热值并加强净化手段,同时相应扩大储气和输配网。供水方面则改善取水、净水手段,相应增加调节输配线网和计量设备。城市公共交通方面,选用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大客车以及轻轨小火车等各种形式,不断选取性能较先进的车种,投入市内和市郊客运线路,并初步制订保养修理制度以维持安全运营。

民国26年(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至抗战胜利这一段时期内,上海公用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这时技术工作主要着眼于拼凑修复、节约代用、维持惨淡经营。

解放后,上海公用事业逐步改变过去分割经营各自为政的局面,实行统一领导和经营。解放初期,自来水、煤气、公交和出租汽车诸公司维持原有技术体制,利用原有设备和技术,尽先恢复生产以确保供应。供水方面自制国产净水消毒剂;交通方面研制成功白煤代燃炉,克服封锁造成石油供应的困难;供气方面对原直立式碳化炉进行加速炭化,使煤气及副产品的质量有所提高。继而通过挖潜改造,扩大生产。此后,各公司增设规划设计研究部门,以便规划自来水、煤气、交通的全面布局,例如改造和自造制气炉窑,改造输水机泵、净水设备、煤气贮气柜、输气输水管道,利用旧货车底盘,继而用国产货车底盘新制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自行设计制造架空线网及零配件等等。

1960年为使技术进步能有效地实现,公用局设置科研技术处,建立公用事业研究所;各公司亦组建研究所、室。集中技术力量,开展为提高服务效益、扩大生产供应方面的近期和中远期各项目标的研究与探索。在供气技术方面取得了制气、净化、回收、输配等各项工艺的进步,开发了具有国际水平的A、D、A脱硫法和重油裂解制气等新技术,推广到全国煤气行业。在供水技术方面,获得了取水、净水、消毒、监测和输配等各项工艺技术的进步,研制开发了机泵自动化技术、出水计量设备、管道滑入式柔性接口、刮管涂料技术,以及农村用小型给水设备等,都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城市公共交通技术方面,在驾驶操作、保养维修、客车制造、架空线网和供电调度等工艺技术上都取得进步。一些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制,硅整流器、柔性悬吊架空线网、铰接式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双机牵引无轨电车等都取得了接近当代国际水平的成果,还研制成机动三轮车和微型汽车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研究所、室都被撤销,科技人员下乡或下厂劳动。技术体制实质上已不复存在。但是在科技人员努力下,还是有不少的成就,把重油裂解制气技术从中间试验推广到生产实践,研制开发成功浦江牌客车专用底盘,后被全国许多城市交通车辆制造工厂所采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延安东路34号的日子里
【上海故事】浦东城市公交鼻祖线路81路的前世今生
记旧上海的外资公用事业
记忆上海│还记得弄堂里的那口井吗?
申城记忆︱上海轮渡(四)勉力经营梦难圆
济南整合188户企业 186户纳入6大投融资平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