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仁文:美国的陪审员是怎样遴选出来的

利用在美国访问的机会,日前,笔者再次去法庭旁听了一次陪审团的遴选,深感美国陪审团的机制之所以能有效运行,与美国社会中公民对司法所持有的合作精神,有着重要的关联。

首先,当一个特定的刑事案件或民事案件需要陪审团审理时,法院的陪审团部门会在所在地区的选民中随机地挑出一些人来,通知其到法庭来接受遴选。尽管无故不来者肯定会受到相关的法律制裁,但美国社会似乎已形成一种习惯,那就是担任陪审员是公民的一种义务。因此,每次被通知到的人都能如期来到法庭,不管其身份如何。

我这次旁听时,发现前来的50个人中就有教授和律师,他们与普通民众一样,耐心回答法官的每一个提问。

其次,在陪审员的遴选过程中,需要公民的合作精神。一个陪审团的选出,再顺利也得花上半天时间。法官要逐个问明每个人的情况,包括各自的职业、业余爱好、阅读范围、家人或亲戚中有无执法人员、有无被害经历、是否被定过罪,是否认识被告人,能否保证自己公正断案等。这个过程冗长而乏味,但没有谁不耐烦。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回答都靠自觉。

例如,这次有一个人就说自己的英语不好,不能全部听懂法庭的发言;另有一个人说自己曾经是犯罪的受害者,不能保证自己公正地断案。于是,这两个人很快被法官淘汰掉。我中午在与该法官就餐时就问他,你怎么能保证这两个人说的是实话?如果他们撒谎呢?法官对我的提问似乎觉得有点奇怪,略一思考后说:虽然如果查出他们说谎,法律可以惩处,但事实上他不可能去查明,好在他不相信他们是在撒谎。

但是,我有一个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的朋友,他就告诉我,有一次当法官问他能否公正断案时,他因为生意在身,怕耽误时间,就故意说自己不能保证公正断案。这样当然就被淘汰掉了。我听后忍不住想:若每个人都这样,陪审团岂不是无法组成?

再次,通过陪审团审理的案子,由于所有的证人都要到法庭来接受控辩双方的交叉讯问,以便陪审员能据此对案件事实做出判断,因此审理的时间往往漫长。这次我旁听的这个案子就审理了一周半,听法官说这还不算长。在这段时间里,陪审员要放下手中的工作,专一于案件的听审。而且,审理中的许多环节都需要陪审员配合,如法官告诉陪审员,私下不要去与自己的家人议论案子等。

当然,美国公民对国家司法的这种合作精神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文化,我想就深层次来说,还是依赖于其制度支持。

这种制度支持又表现在多方面,如陪审团审理案子期间,除了雇主要准假和照发工资,每人每天还会得到一些补贴。这样看,没有所在单位的支持和国家财力的支持,陪审团制度也是运作不起来的。

又如,每次选择陪审员时,法官对确时有特殊情况的,都会放其一马;即便在审理过程中,还有后备陪审员,以便万一哪个陪审员临时因故不能参加,就可以替补上去。

我甚至想,今天这种合作、诚信文化的形成,最初可能也是来自对那些不合作者、撒谎者的惩罚,久而久之,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就把这种义务和责任,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美国的陪审团制度--20130828
律师:美国陪审团你知道多少?
在美国人人要当陪审员
陪审团制度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人是否有罪、是最最普通的平头老百姓
现代司法:陪审团制度
在美国当陪审员 – 劝你不要逃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