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会不会丢掉自己-赵普博客-搜狐空间

       《说民俗,找年味》是本台新闻频道今年推出的春节特别节目。本人主持。从腊月二十三播到大年三十。顾名思义,因为中国年的味道越来越淡,因此我们一厢情愿地试图从民俗当中去“找”回过年的味道。“找”是个别具深意的字眼儿。

      昨天我在微博里问大家还记得这些民俗(版本之一)吗:二十三,糖瓜粘(送灶王爷);二十四,扫房子(清扫、装饰);二十五,磨豆腐(同福谐音);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洗澡剃头穿新衣;二十八,贴花花(贴春联、年画等);二十九,发面蒸馒头(取发财之意);年三十,熬一宿。好多人不知道或不记得了。这并不奇怪,我要不是准备这个节目,也是一笔糊涂账。那么,我们有没有必要将这些年俗找回来呢?

      六年前的春节,我随团赴西班牙慰问华侨华人。演出间隙,总被热情的当地同胞款待。一天在一家中餐馆,酒足饭饱之后,慰问团派我代表大家致谢。没准备,一时不知说什么好。突然瞥见饭店大堂的墙上装饰着王羲之的《兰亭序》。于是话匣子打开。我拿着话筒问一个华人小朋友认识墙上的字吗?他说认识并主动背诵起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要知道他已是在西班牙的第三代华人,甚至没到过中国。但是他却能背出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这篇传世佳作。我没问什么原因,因为觉得很多余。而那一刻的震撼,今天依然记忆犹新。

      2008年底,我第一次去台湾,报道陈云林首次访台。由于当时民进党的强力干扰,出于安全考虑,访问团及记者被2000多警察重重保护于圆山大饭店。原先设想的逛夜市、看眷村等计划统统泡汤。愁眉不展之际,接到好友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先生电话,他勇挑重担,冒险接应我下山。问我打算,我说时间紧,形势迫,能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一瞻,则夙愿得偿。众所周知,台北故宫所藏尽我中华文明瑰宝。按展览周期计算,差不多要数十年才能展完。我去的时候正逢“三希堂并晋唐风韵特展”。我文玩知识有限,绝大部分展品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因自小练字,独钟书法。本人此际之运程堪比独中“乐透”大奖。心摹手追多年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颜真卿《祭侄稿》、怀素《自叙帖》等著名法帖居然近在咫尺。我隔着厚厚的玻璃,眼泪扑簌簌的掉!朱大哥在旁看了我一眼随即走开,事后,至今,我们也没就此事交流过,因为觉得很多余。而那一次观展的震撼,今天依然记忆犹新。

      如果说中国人有一套心灵沟通的方式,请问是什么?汉字?诸子百家?中国菜?还是唐诗宋词汉赋元曲?一千个中国人或许会有一千个答案。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即除了有形的物质文化,华人世界里心心相印的密码一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京剧、昆曲、古琴,是民间传说、船工号子、剪纸、年画、春联和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这些东西我们如果现在不去“找”,他们会很快消失,消失致我们最终丢掉确认“非我族类”的密钥,丢掉我们自己。那么,我们有没有必要将这些年俗找回来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恒久远
中国民俗(30)--- 耍碗
英国BBC拍了一部《中国春节》,把全球华人都看哭了
乾隆清朝,中国丢掉一块最值钱的土地,如今成我们最头疼的麻烦
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和华人
从马来西亚旅游回来后,说说对马来西亚华人的几句真心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