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玩印章的同时,更要懂赵孟頫的“元朱文”

蒙古族是居住在我国北部草原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公元1271年,忽必烈统一全国,定国号为元,建都于大都(北京)。传帝11代,统治共98年。元朝对汉人的统治十分残酷,不仅将国内居民按民族差别分为四等,层层压迫,残杀掳掠,不断激起农民起义,而且还对汉人的言论、出版严厉禁止,对文化人也非常轻视。少数汉人虽是元朝大官,但也满腹牢骚,很不得意,多数人逃避现实,寄情于书画戏剧等,聊以遣兴。

元官印 司狱司印

元代的印章艺术,一方面因统治者蒙古人文化较低,官印仍沿用宋代的九叠篆,私印则废篆为楷,并作押书,形成一种新的印章格式;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文人逃避现实,提倡“复古”,因而他们也努力崇尚汉代印章艺术,有所继承。同时也出现了继承汉朱文与秦小篆而自成一路的元朱文

元官印 陕西四川蒙古军都万户府印

由于少数文人学士对印章艺术的爱好,他们品赏古印,亲自篆写印文,个别也开始自篆自刻,崇尚秦汉,不但继承了秦汉印章艺术的传统,而且也有所前进,使得元代的印章艺术成为民间与文人、元押与复古两大派系发展着,成为元代印章艺术的两大主流,各成异趣。

纵观元代艺术史,“复古”可以说是元代艺术的基本色调,尤其是书法和印章。在“复古”思潮中,赵孟頫无疑是引领时风的领袖人物。马宗霍先生曾说:“元之有赵吴兴,亦犹晋之右军,唐之鲁公,皆所谓主坛坫者。”这是元代统治者与汉族知识分子在知识权力谱系中博弈、合流以及赵孟頫对于书法的个人担当与书法自身发展的结果。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鸥波、水精宫道人,浙江湖州人。赵孟頫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文人与书法家,在诗文、书法、绘画方面,自幼有较深的修养,对唐宋以来的传统念念不忘,但由于赵孟頫事奉于元朝,因此心中产生悲哀的矛盾心理,于是寄情于书画印文当中。当时篆刻呈现出转型期不成熟,甚至有些幼稚和低俗之态,因此他主张追求“汉魏而下典型质朴之意”的复古思想,力矫时弊。

赵孟《六体千字文》

元朱文是元代文人、书画家、篆刻家,以小篆为主体所创造并形成的一种风格形式,是元代私印中的一朵艳丽的鲜花。因为元代私印多以象牙为印材,象牙质细韧,雕镌成文,显得细劲圆润。而文人当时崇尚汉印与秦小篆,因之常以秦小篆写入印中,欲以小篆之圆转来挽救唐宋以来所流行的曲折的九叠篆的板滞。印工在镌刻时,又谨小慎微,斤斤于形似,为求保持小篆的原貌,于是形成一种线条秀逸、劲健、圆转、结体婀娜多姿的圆朱文风格。因为这种风格风行于元代,故又称为元朱文。

图1 “赵”;图2 “赵孟頫印”;图3 “赵氏子昂”;图4 “赵氏书画”;

图5 “松雪斋”;图6 “天水郡图书印”;图7 “大雅”;图8 “水精宫道人”

赵孟頫曾辑有《印史》两卷,著有《松雪斋集》等,他主张书画同源,讲究用笔用墨,篆印主张复古,崇尚质朴。赵孟頫传世可见的作品,大多是朱文,白文印很少。如“赵”、“赵氏子昂”、“大雅”、“赵氏书画”、“天水郡图书印”、“松雪斋”、“鸥波”、“水精宫道人”(图1-图8),以及赵孟頫夫人管道升的用印,如“仲姬”、“赵管”、“管道升印”、“魏国夫人赵管”等,都是朱文印。从赵孟頫的传世印章作品来看,线条刚劲,结构婀娜,转折多作圆势,故后人评其作品,“其文圆转妩媚,故曰圆朱。要丰神流劲,如春花舞风,轻云出岫。”(清·陈炼《印说》)

杨玉璇刻太平喜象寿山田黄石印章

秦爨公《印指》云:“印章盛于秦、汉,固矣,降而宋、元,法已不古,如松雪朱文亦圆融而有生趣……虽乏古雅,大都冠冕正大,不失六书之意。”徐坚《印戋说》云:“唐以来始有朱文,便多蟠曲,非复自然矣。赵子昂矫以圆转,去古愈远,然一本许氏,字无疑难。”陈澧《摹印述》云:“赵松雪始以小篆作朱文印,文衡山父子效之,所谓圆朱文也,虽非古法,然自是雅制。”这几段文字几乎都是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赵氏印作的风格不属于“古”的范畴,即承认其印是独立于汉魏印风格系统外的另一新风格,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新样式;同时,它又是符合印章的基本规律,在文字取材上是规范、合理的,所以不但未脱离印章艺术的本体特征,反而成为一种温润典雅的模范。

寿山田黄石龙钮印章

明代朱简曾在《印章要论》言:“印昉于商、周、秦,盛于汉,滥于六朝,而朱沦于唐、宋。然而代有作者,其人莫传。如元则有吾竹房、赵松雪辈,描篆作印,始开元人门户。国初尚研故习,衰极始振。”明代甘旸《印章集说》言:“至正间,有吴丘子衍,赵文敏子昂正其款制,然时尚朱文、宗玉箸、意在复古。”以赵孟頫、吾丘衍、王冕为代表的印人,在元代发起了一场复古运动,力挽魏晋以来印章的靡弱之风。

赵孟頫对于元初的士大夫的印章极不满意:“以新奇相矜:鼎彝壶爵之制,迁就对偶之文,水月,木石,花鸟之象,盖不遗馀巧也。……其异于流俗,以求合乎古者,百无二三焉,……采其尤古雅者,凡摹得三百四十枚,……汉、魏而下,典型质朴之意,可仿佛而见之矣。”(《松雪斋文集·印史序》)根据这段话,可以表明赵孟頫的印章观和他的绘画观是一致的,即以古为贵,崇尚质朴之美:“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张丑《清河书画舫》);“虽笔力未至,而粗有古意”(赵孟頫《跋幼舆丘壑图卷》);“李唐山水,落笔老苍,所恨乏古意耳”(朱理存《铁珊瑚网》)。明甘旸在《印章集论》中也说:“至元间,有吾丘子行,赵文敏子昂正其款制,然时尚朱文,宗玉箸,意在复古,故间有一二得者。”所强调的也是“复古”二字,其艺术思想的一致性,可见一斑。

吴昌硕刻 周尚均制钮寿山芙蓉石兽钮印章

清代画家张绅曾言:“大德间,馆阁诸公名印皆以赵子昂(孟)为法,所用诸印皆以小篆填廓,巧拙相称。其大小繁简,俨然自成本朝制度,不同汉、唐、宋、金相同。”赵孟頫在理论上强调复古,以汉魏印章为法则,但真正反映其篆刻水平的却是他所开创的元朱文印风,其中渗透了他的审美倾向,元朱文印流畅爽劲的审美效果与其醇和秀丽的书风和颇有古意的画风相符合。他的朱文印沿用了唐宋官印所通用的那种类似玉箸篆的线条,在强化笔画的运动感的同时,印文每与印边相连,并能于疏朗之中捕捉朴茂之气,给人以稳定和饱满之感。清代印学家孙光祖在《古今印制》中说:“秦汉、唐、宋皆宗摹印篆,无用玉箸者。赵文敏以作朱文,盖秦朱文琐碎而不庄重,汉朱文板实而不松灵,玉箸气象堂皇,点面流利,得文质之中。明以作玺,尤见规模宏壮。”

齐白石 致胡洪开印章

赵孟頫的元朱文这一新的印章样式,是对印学审美领域新的开拓,对后来文人治印影响之巨大,非其他人可比肩。对圆朱文的称颂,后人不厌其烦,举例如下:赵子昂善朱文,皆用玉筋篆,流动有神,国朝文太史仿之。(明·甘旸《印章集说·朱文印》)十七举曰圆朱文,始赵子昂诸君子,殊不古雅!但今之不善圆朱文者,其白文必不佳,故知汉印精工实由工篆隶耳。(明·何震《续学古编·二十五举》)秦汉唐宋皆宗摹印篆,无用玉筋者,赵文敏以作朱文,盖秦朱文琐碎而不庄重,汉朱文板实而不松灵,玉筋气象堂皇,点画流利,得文质之中,明以作玺,尤见规模宏壮。(清·孙光祖《古今印制·圆朱文私印》)

吴让之 青田石平钮印章

在印学上,赵孟頫的印学思想和篆刻在中国印学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他不但开印学理论之滥觞,还在印章及边款制作上,尤其是创制“圆朱文”这一印章样式,对后来文人治印及流派印风的兴起和发展,都具有前导之功。诚如王琪森在《篆刻复兴的晨曦——元印》一文中所述:“由于赵孟頫良好的书法艺术表现力率先以圆朱文入印,从而在印文上初步扭转了隋唐以来印文拙劣的局面,使印文带有强烈的艺术特征,也为以后明、清篆刻家的印文书写提供了艺术参照系。”

吴昌硕镌 田黄印章

重视传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赵孟頫提倡“古意”的出发点亦不例外,他引晋唐为法鉴,批评南宋险怪霸悍和琐细浓艳之风,反北宋以来文人画的墨戏态度。通过一方小小的印章,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文人坚守传统文化的身影,在如今世界文化大融合的环境下,我们新一代文化继承人,更要保护好自身民族的传统文化,“复古”而不“守古”,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去。

参考文献

乔戎晶,李德仁.赵孟頫《印史·序》及其在印学史上的地位[J].沧桑,2002,第6期,P49-50.

梅松.赵孟頫元朱文[J].文史知识,2012,第8期,P107-112.

刘江.中国印章艺术史[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

杨勇.容轩读印—宋元印章(下)[J].艺术品,2018,第2期,P72-76.

谭萍.古人印章中的学问[J].金融经济,2017,第9期,P64-6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明文人印的兴起
中国文人篆刻第一人
解读元代文人篆刻
赵孟頫对中国篆刻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篆刻入门:为什么要“书印同参”?
石安说印|“文人篆刻艺术审美”讲座实录(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