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摩达斯 | 出离于感官对象

给弟子的忠告

DASBODH

作者:室利·萨马塔·罗摩达斯

中译:灵智宝鬘翻译团队

第十二章|第7小章:

出离于感官对象

||室利罗摩||

1. 听者说:“大多数人都对礼义廉耻方面的高调言论感到厌烦。想要呕吐的时候不应该吃东西(意思是说,不应该带着排斥的心态听下去)。

2. 许多人批评感官对象,却又继续享受它们。但如果彻底放弃感官对象,身体就会停止运作。

3. 如果有人言行不一,这种人就被说成是不够谨慎和得体。人们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

4. 在各地都有很多种说法,说除非放弃感官对象,否则灵性生活就不会圆满。但我们必须得自己弄明白,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5. 是不是说世俗人就要吃饭,而修行人就一定要经常斋戒呢?对于感官外物的享用,这两者似乎并无不同。

6. 谁又能在身体还活着的时候,就完全舍弃感官对象呢?尊敬的老师,请讲解一下。

7. 如果硬要说一个人必须完全放弃一切感官享受,才能过上灵性生活,这样的说法只会造成困扰。”

8. 听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于是宣讲者回答道:“请保持警醒,把心思集中在当前的主题上。”

9. 只有通过“无所求”而放弃一切,才能企及灵性生活的顶峰。唯有通过放下世俗生活及一切执著,才能完全获得灵修的圆满。

10. 曾经有诸多的智者,来了又走了。他们付出过艰辛的努力,然后名扬于世。

11. 而很多人只是充满嫉妒地活着,然后离开人世,还有另一些人,不断地为了食物哭着喊着,直到死亡。有这么多的众生,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浪费了生命。

12. 基本上来说,若是不具备“无所求”,又没有基于实际体验的智慧,还没有德行,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有真正的虔诚呢?

13. 这样的人自称有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所讲的教法只是基于推测和猜想。

14. 对于那些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在思想和行为上没有悔改的人,这本身就是他们曾经过错的一种延续。这样的人看到别人的成功,会时时心生嫉妒。

15. 大家应该能明白这种感受:“如果我得不到,那你们也不应该得到。”食不果腹的人也见不得别人能填饱肚子。这种情况随处可见。

16. 不幸者会诟病幸运者,而小偷看到有德行的人就会恼火。

17. 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无所求”,而做不到“无所求”是最大的不幸。没有“无所求”的话,就没有灵性生活的最终圆满。

18. 一个人,如果通过实际体验获得了智慧,还通过明辨的力量变得超然离执,并放弃了一切,那他就是个伟大的瑜伽士,是个神一般的人。

19. 就连湿婆神(Mahadeva)也舍弃了八大悉地(神通力),走上了瑜伽之道,并且挨家挨户地去乞讨。

20. 只是穿着僧袍,却没有实际的觉悟体验,这样的人又怎么能把自己等同于神呢?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21. 人们在四处寻找那种对世俗生活没有了兴趣,并能运用明辨之力的人,而那些贪婪愚昧的人,却活得像个穷光蛋一样可怜。

22. 有些人放弃了去探究,不再思考,行为恶劣,道德败坏,并且忘记了运用明辨之力,他们贪图感官上的享受。

23. 他们不敬拜神,不喜欢唱诵神名,正因为如此,他们无法忍受与有德之人相处。

24. 若能无有所求,就不会堕落,也不会放弃智慧(Jnana)和虔敬(Bhakti)。虽然这样的人通达一切,但他不会陷入争论。这种心无所求的人是非常罕见的。

25. 就像在田地里付出辛勤的劳作就会换来好的收成,或者高品质的货物一定很快就会销售一空一样,同样地,人人都会为智慧闪耀之人而倾倒。

26. 有的人抱有不切实际的企盼和欲求,这样的人只会变得疲惫和无用。贪婪让他们的见识变得混乱。

27. 要先能认识到,放下了执著会有哪些特征,从而才可以放下对感官外物的强烈贪著,并从因果循环中解脱出来。

28. 一切都无非是神,神是唯一的做者,而显现的表象存在是无有立足之地的。只有懂得运用明辨之力的人,才会用明辨来理解这一点。

29. 勇于面对困难的人,是老少皆尊的。怎么能将这样一位勤劳的人,去与懒汉们相提并论呢?

30. 有智慧的人,明白什么是应该放弃的,什么不应该放弃。他言行一致,并且对物质身体和宇宙有着正确的认识。

31. 像这样的人,什么都明白,而且具足最好的品质。生命的圆满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因此,在《给弟子的忠告》的第十二章中,名为“出离于感官对象”的第7小章就结束了。

点击“

喜欢作者”,支持原创翻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摩达斯 | 当今时代的现状
罗摩达斯 | 关于睿智
至福、归宿、毁灭、解脱
[心灵小语]周国平语录
向师者请教 可以不断丰富一个人的灵性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一)|大师中风后的忏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