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家| 6年前团灭四大名导的他,在我面前“哭”了
本期精彩语录:

· 当代大陆最棒的年轻作者,可能就是在FIRST。

· 家里所有事情都是我在做,你会发觉有洗不完的衣服。

· 是枝裕和跟我分享,自从他有女儿之后,作品就更有温度了。

· 我的孩子应该是整个英国最年轻的华裔电影工作者。

· 我感觉诺兰其实他不怎么会拍人,他的人跟情感都是用音乐把它挤出来的。

· 我没有像现在毕赣拍文艺片那样的预算,我没有。

· 网飞开始拍《王冠》,就把我们这部电影干掉了。

· 新加坡电影不完全属于纯华语电影,它已经有一种综合式的改变式的南洋文化。

· 我太太就常常跟我讲,你说话的时候要小心,因为你的思考逻辑根本就外国人的思考逻辑。

·《热带雨》有牵涉到一些题材,在新加坡是有点敏感。

· 媒体对我之前的光环的压力,比我自己的还大。

· 拍不出来,我就在监视器那边,闭上眼睛哭了。大家就,大概是傻了。

· 我尽心尽力了,希望《热带雨》中国会过审。

第50届金马奖,陈哲艺拿下最佳新导演和最佳剧情片奖

第66届戛纳电影节,陈哲艺获得金摄影机奖
如果把王家卫、杜琪峰、贾樟柯、蔡明亮这四位大导各自十年来最好作品放一起,让你选出个第一,你怎么做?
2013年的金马奖上,李安老师出了个“馊主意”。他把最大奖颁给了一个从没听说过的新加坡籍处女作导演。
陈哲艺,《爸妈不在家》。全场惊呆,媒体稿全以“爆冷”开篇。
也挺好,大咖一个都不得罪,还把“金马大华语”的胸襟放之海外。
但如此高规格的起点,也给陈哲艺埋了雷
——你第二部戏,到底怎么拍,拍什么,以及啥时拍。
这一晃六年就过去了,当年的平地惊雷,回声早淹没在朝令夕改的华语电影风云里。
直到上周,陈哲艺的第二部导演作品《热带雨》,才放出首款预告片。

这预告片,除了下雨声,其它一点声响都没有。
那么,是时候发出这篇压了一个多月的第一导演(ID:diyidy)深度采访了。
巧,在今年的FIRST影展上,我采访了心心念的陈哲艺,后来还在回北京的飞机上,又和他换了座,因为他没有和太太买到挨在一起的飞机票,他们还要照顾一岁多的宝宝。
是的,六年来第一个成果,是当爸了。
看陈哲艺哄娃的样子,怪可爱的。他自己也说,不知道会不会因为养了孩子,拍起戏来变得柔软,是枝裕和反正亲口告诉过他,自从有了女儿之后……就温暖了,不犀利了。
陈哲艺面相上纯善、柔软,却又直言不讳的人。
从小到大都是西式教育,让他养成了“老外性格”——有话直说——诺兰大神有缺点么,有那就直喷。
这第二部电影,叫《热带雨》,一部像《女人四十》一样的情感新探索,最后一场戏死活拍不出来,当场哭傻了剧组,就是这么闹情绪。
陈哲艺有时候才像个宝宝,这个宝宝,有点不愿长大的意思。


01
我现在工作都带着娃,是枝裕和跟我说当了爸爸拍戏变柔软
第一导演:咱们先聊FIRST,怎么收到的邀请?
陈哲艺:其实他们邀请我的时候,我本身也还蛮想来的,FIRST让我好奇了好多年,每个人都跟我说它有一种很不同的能量,很有活力的一个影展。每年都会从这看到很棒的作品,很多导演都从这个影展出来的,当代大陆最年轻的电影作者,最棒的年轻作者,可能就是在这里。
第一导演:2014年还和忻钰坤一起拍《再见,在也不见 》。
陈哲艺:对。我这次收到邀请后,我很坦白地跟FIRST说,你要我过来(可以),我需要带我太太跟小孩,因为我现在除了做编剧导演以外,我基本上白天都是带小孩。因为我太太她是做金融的,放产假放了6个月,现在回去工作了。每天8点到18点,孩子都是我带。

陈哲艺抱着孩子跟随评委团走上FIRST红毯

我时间自由,但也比较困难,因为孩子现在会爬了,他可能自己玩会就觉得有点乏味,有点闷,所以他玩个5分钟他就要爬过来要你抱,要你陪着玩,所以你在旁边写东西、或者看剧本什么的,你都会被打扰。
第一导演:太理解了,我也经历过,很难专心。
陈哲艺:对,而且我们住在英国,就我们小两口,现在是三个人了。
第一导演:你们是从新加坡移民过去了吗?
陈哲艺:我们两个都是在英国留学的,在英国我们算是永久居民,但我们没有改成英国国籍。在英国大概有12年了吧。
第一导演:那你平常回新加坡或者来大陆工作的时间呢?
陈哲艺:如果拍片子或者需要出席影展的话,大概一年有3、4个月的时间在亚洲。我有时间就陪孩子,因为我知道我一开始拍片就会很忙,所以从太太上班开始,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在带孩子,家里所有事情都是我在做,买菜、做饭⋯⋯
你会发觉有洗不完的衣服,就一直在洗衣服、晾衣服、洗衣服、晾衣服⋯⋯对,不是说我不能一个人离开,但是我如果那么长时间离开的话,一周两周的时间,可能老婆会蛮辛苦的,我会想她晚上有饭吃吗?谁来做饭?
第一导演:为什么不雇个保姆?
陈哲艺:英国没有这样的习惯,而且保姆她不像中国这里,就好像你看电影一样,如果你是威廉王子,你可能才雇一个保姆。我自己也会有点抗拒,我们习惯在国外生活凡事都自己做,没有别的考量。我们双方父母也说有时间可以过来,但我们不要。
第一导演:会不会因为这个状况,导致工作节奏每天都在变?甚至把这种带娃的感受放在作品里?
陈哲艺:我不确定,但是我相信很有可能。2014年,我去日本拜访是枝裕和,聊了很久。其实我跟他也挺熟的,我当时跟他说,导演我很喜欢你的作品,但感觉上你的作品越来越温柔了。你知道的,他早期的作品比较暗黑一点,爱玩犀利的,《无人知晓》那样。
第一导演:《小偷家族》就相对柔软多了。
陈哲艺:对,还是蛮温暖的,对吧。所以他有跟我分享,自从他有女儿之后⋯⋯
第一导演:就变了!
陈哲艺:对,他的作品就有更多的温度了。你看他拍的《海街日记》,就觉得,怎么被温暖到了。

《海街日记》
第一导演:就好像以前他的电影,比较纯影迷倾向,但他现在的电影好像一下拓展了观众群的感觉。
陈哲艺:对。
第一导演:你知道《小偷家族》在大陆卖了一个亿票房吗?
陈哲艺:我知道,而且日本好像也超过了五千万美金,那个片子真的是很容易打动到你。
所以说回来,就目前还没有感觉到(带孩子对创作的影响)。但是我觉得他应该会慢慢渗入作品里。这个通常是影评人跟你说的,而不是你自己察觉到的,你自己的东西越来越温暖,或者越来越没有力度,这个可能你自己是看不到的。
所以目前我觉得还好,但从一个实际的角度上来说,是会影响到我生活。我在英国工作,不管是去电影公司开剧本会还是别的会,我都带着孩子,他跟我开了好几场会,他就坐在那,我就抱着他,开三个小时的剧本会议!

第一导演:他有的时候哭两嗓子,提点意见。
陈哲艺:甚至是我这部片子在做后期的时候,去做混音,去很大的5.1的混音室,他也跟着去,我就这样抱着他,从早上九点抱到晚上七、八点。
第一导演:他现在是整个新加坡最年轻的电影工作者。
陈哲艺:他应该是整个英国最年轻的华裔电影工作者,哈哈。
02
很多人说我是好导演,但却给我一个爱情喜剧剧本,希望我把它弄好
第一导演:能说你是现实主义的导演吗?
陈哲艺:英国很流行现实主义嘛,比如说肯·洛奇那些片子都是现实主义,但我不习惯用“现实主义”这个字,我的片子又不是那样的。
我是关心家庭、关心社会、关心人文的一个导演,但我不觉得我的东西一定就是纯现实主义的,搞不好有一天我会拍一个科幻片。
第一导演:科幻?诺兰?
陈哲艺:对,但是我就不会像诺兰,诺兰拍的是剧情跟张力,但我一直觉得诺兰,我这个话可能讲得太大了⋯⋯我感觉诺兰其实他不怎么会拍人,他的人跟情感都是用音乐把它挤出来的。
第一导演:在英国有拜访他的机会吗?
陈哲艺:也没有。回到我们刚才讲的,大家都在说,怎么那么久了(还不出来),通常很多导演都会抓紧机会打铁趁热,三年内出个五部,但我又不是那样的导演啊。
当然也有很多机会,不管是这边还是好莱坞,也说要弄一个剧本。
第一导演:我记得那个时候你本来就有一个英国片的计划。
陈哲艺:对,本来都在找演员了,已经要准备了,是拍二战的一个自传。对,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电影,它讲的是英国皇家的故事,但是在同时间,网飞就开始拍《王冠》,就把我们这部电影干掉了。

《王冠》2016年
最后电影公司就撤资了,其实他们的编剧已经写了大概有两三年的剧本,我进来的时候也跟编剧弄了大概一年半载。
第一导演:可是按照商业逻辑,网飞把那个剧推热后,你们再做一个同款也可以啊。
陈哲艺:那如果我的故事是他们的第一季的第三集,全世界有那么多用户可以免费看关于皇家的那段故事,干嘛还要买票呢?电影跟电视剧有那么大的一个区别,很多资方或者说比较大型的工作室它都会考量这个的。
第一导演:总不可能完全一样,换个角度做。
陈哲艺:那你可能要再重新耗个两年,再去研发剧本。其实我一直在写自己的剧本,写了大概也有两年半到三年。我自己个人的创作都比较慢,其实很多人都说过我,这导演本来就比较慢。
2013年之后,有些找我的项目,都有点⋯⋯有点意外,你看了我的《爸妈不在家》,你怎么会叫我去拍一个爱情喜剧?跟着大家就会说,导演你很会把生活的一些细节抓出来,你很会把人物的情感抓出来,人与人之间的这些交流,但是你给我的是一个喜剧,爱情喜剧,所以他会让我有点纳闷。

《爸妈不在家》
其实有时候我会蛮担心的,不管是制片人还是电影公司,他认为只要你是个好导演,一个坏项目也可以把它变好。你“导演好导演好”,你进来就好了,就可以重新整顿我们的剧本,把这个东西弄好。
但是很多时候,题材或故事本身可能就是一个先天性的问题,你真的要我进来做吗?我进来做,可能你的片子就没有你要的票房了,我可能不会多考虑观众会不会买账,可能你就没有二三线城市的观众了。
第一导演:你当时这样拒绝了多少大陆片商?
陈哲艺:也没有说完全去拒绝他,因为根本就没有进入更深一层的讨论。
我自己写的剧本其实都蛮个人的,《爸妈不在家》是我对家庭的一些观察,也有小时候的回忆,我的新片子当然它不是我切身的个人经历,但是它还有很多个人情感在,拍了一个新马地区的故事,但我还是会期待,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哪里,真是拍的是一个华语电影。
我常说新加坡电影其实也不完全属于纯华语电影,它已经有一种综合式的改变式的南洋文化,就是南下的华人后裔的第二代、第三代。
所以你会看到它搀杂了我们的⋯⋯我太太就常常跟我讲,你说话的时候要小心,该讲的话你都说,不该讲的话你又说,因为你的思考逻辑根本就外国人的思考逻辑。因为你从小就是讲英语,在西方教育制度下长大的,所以很多时候我想东西,我说的话,可能是以外国人或者说西方人的一个角度去说的。
所以别人就感觉你这个人怎么那么坦白、直白,也太不给面子了吧,你TM是谁啊,把诺兰说成这样!你知道吗?很多人就会觉得,那样大的导演,至少⋯⋯
第一导演:评价起来话有点挽留是吗?
陈哲艺:对,但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你看到我很赤裸的情感,你看到我很赤裸的表达,所以我不会去包装它。
03
新片像《女人四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会拍女人
第一导演:在出预告片之前,我现在几乎看不到《热带雨》任何影像信息。
陈哲艺:刻意把它弄的那么牛(开玩笑状)
我也可以跟你说,为什么我们低调,因为这片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拍的,它里面有牵涉到一些题材,在新加坡是有点敏感。所以我那个时候蛮担心在拍摄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问题,遇到一些限制或干扰,什么地方不让你拍。
其实新加坡很小,整个总人口才五百万,你想那么小的一个国家,没有人知道我们是在拍戏。说你怎么那么神秘?有谁演?参与的有谁?大家都不知道。我怕它影响了我拍片的整个进度。

《热带雨》
第一导演:那整体上顺利吗?
陈哲艺:蛮坎坷的,永远在遇到问题,一直找不到适合的演员,还有资金的问题。它叫《热带雨》,真的就是在新加坡的雨季发生的故事,大概有七成的场面都是雨景,都是造雨。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很爽,但拍的时候⋯⋯也是很有诗意的⋯⋯一伙人就在边上一直等,天空造不造雨。就为了拍一个很简单的特写,旁边有那么多水车,架了那么多雨架。
第一导演:跟交通部又得沟通。
陈哲艺:对,而且新加坡蛮严格的,不可能我给你一点钱你就不来打扰,非常非常头痛。
你可能需要提前一个月的时间去申请,我们在新加坡跟西方是一样的,我们有一个所谓的场景经理,他就负责所有的场景。他会跟你说,导演,我申请了你就那一天拍,不管怎样,你定要把它拍好,因为你没有拍完的话,我不可能再给你申请了,在申请就是两个月后了。照你的进度,你应该已经收工杀青了,就面对很多这样的压力。
《爸妈不在家》它是以不同的视角去讲故事,一个小孩,也有爸爸、也有妈妈、也有女佣。但《热带雨》这个故事其实它就没有那么多方面,它完全是以40岁的女人去看待她的整个她经历,有点像所谓的《女人四十》,你知道吗?面临家庭的危机、婚姻的危机。

第一导演:这个危机是具体的,并且需要去化解的吗?
陈哲艺:你需要经历这个东西才可以洗涤自己,你也需要经历这个东西才可以重新出发。
第一导演:这个灵感是从哪里来?
陈哲艺:我也不知道,我发觉我很喜欢拍女人的故事,你知道我后来在英国跟美国,只有我收到很多以女性角度去讲的剧本,或者以女主角为出发点的剧本。因为大家都觉得你很会抓女人,妈妈跟女佣之间的嫉妒,还有女人之间的一些很细腻的东西。
第一导演:你有没有想清楚为什么?
陈哲艺:我也不知道。
04
大家都为我新片操心,而我的压力是现场拍不出来,当场哭傻了剧组
第一导演:其实大家普遍对你的认知已经很模糊了,因为2013年横空出世之后就没有音信了。
陈哲艺:对。
第一导演:那你后来表达的方向在哪里呢?
陈哲艺:应该说方向没有改变,还是回到初心。
第一导演:你觉得六年前拿金马对你来说会是⋯⋯
陈哲艺:一个包袱、一种压力?
第一导演:会吗?
陈哲艺:其实也没有,不管是中国台湾的媒体、大陆媒体或者新加坡媒体,反而大家对我之前的光环的压力比我自己的还大,(都好奇)你怎么拍出第二部电影。

第50届金马奖,陈哲艺从吴宇森手中接过最佳新人导演奖
第一导演:都替你操心。
陈哲艺:对,大家都很操心,但其实你在片场看我,我对自己的要求不是来自说我怎么超越第一部,或者说我是不是可以做到第一部那样的成绩,而是我怎么对得起我自己的作品,它是很纯粹的一种我跟作品之间的抗斗,是我跟作品的一种关系,电影就有如我的生命,我拍戏是非常的情绪化的。
第一导演:片场失控?
陈哲艺:不是失控。我记得我拍最后一场戏,就有一个镜头,那个镜头我们要一直推推推,往前推,就跟着角色走,对我来讲那个镜头是很有情感的,但我们拍了第十条,一直拍不到我要的,怎么那么有情感的东西一直没有出来,因为它需要画面跟演员的结合,还有她只讲了两句话,两句话就恰恰好,那个感觉就是要打动到。
但就是一直出不来,后来就吃午餐,我跟我的女副导说,吃完我们再继续拍,拍到第15条、第16个条,还是没有。我就在监视器那边,我就突然闭上眼睛,我就哭了,你知道吗?大家就,大概是傻了。
因为我也不想人家看到,大家就听到我哭。我的女副导跟我合作好多年了,她说导演你OK吗?她就开始把所有的工作人支到旁边去,我就跟她说,我一直拍不出来,我就哭,一直哭,一直哭。(此刻导演弯下身子,双手抱头捂面,模仿当时情形)

我说我们继续努力,至少我们把当天所有的戏拍完,因为第二天就要走了,就要跑景了。
她说好,我们再努力,我的情绪化是这样的,我跟我的剧本、我跟我要讲的故事、我的情感是完全牵在一起,一直完全被绑住。我跟作品的关系是,不是说它只是一个作品,我就是来工作的,它就是有如我的生命,我拍不到的东西,我会痛,它不是焦虑,是一种失落、失望,大过于我的片子会有怎样的成就。之后有没有得奖,有多少反馈,我也不Care,只要我自己对得起自己,我知道我想表达的情绪、要做出的东西我做到了,对我来讲我OK了。

其实是很多媒体、很多记者都不明白,因为他们会觉得你一定很焦虑,一定很有压力,你想说之后人家会怎样看待你的作品,它会做一些什么样的比较。但是对我来说其实每个作品都一样,因为最后我需要面对的是自己。
我常在剧本创作时,我才想说对得起这个角色,这个角色是我自己凭空想象,为了制造所谓的剧情,捏造出来的一个假象。或者我真的是很明白这个人为什么是这样的,所以我为什么拍片需要那么多时间,就是说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去写剧本,去沉淀,我需要更多时间去找适合的演员去创作,从大环境里出来,是因为我不明白的东西我是拍不出来给你的。
我自己都还没有征服自己、说服自己,怎么可能说服观众呢?所以不管是我监制还是我的公司发展的一些其他导演项目,我就想说,我不明白,或者说我不相信,因为你这个东西是假的。你自己征服自己之后,那你可能就可以征服观众了。
所以大家都不明白,你就不见了,你跑去哪了?其实我一直在那创作,我一直都在那,一直在捶自己说,怎么没有把我要的东西弄好。
它不像中国,不是一个纯中国的电影,我没有像现在毕赣拍文艺片那样的预算,我没有。我还是要面对,就我副导说没钱了,我们剩最后一桶水了,导演你只有两个镜头,你多两条就没了。所以我会有那样的焦虑,我又很担心没拍到我要的。
第一导演:那你现在的《热带雨》成片满意吗?
陈哲艺:我觉得,我是满意的。可能一些幽默感没有完全出来,但是它比我想象中的作品更加认真了,就是说这个幽默拿掉之后,这片子变得好重好重。
尽心尽力了,也期待分享给观众,希望中国会过审。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
第一导演
来这的导演,都敢说真话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diyidy”添加关注
商务合作/交流,请加微信号:umg20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女人的中年危机和禁忌之恋,成华语电影年度爆款
《热带雨》:失落的文化血脉
电影《热带雨》| 清新,潮湿的中年女性禁忌散文诗
《热带雨》:不伦的师生恋,女性的中年危机
看了这篇你就明白,为什么它是2019年最厉害的华语片之一
南国雨季下,一场不能倾诉的告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