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家| 北电毕业生混不下去?没毕业都混的比我强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几天前,一篇北电文学系学生毕业4年卖电子烟过活的公号稿怒破10万+,挺厉害,但我没看完,不是说写的不好,是这个主题对我有点陈旧了。
结果隔了一天,作者又写了一篇关于“北电文学系学生毕业4年卖电子烟过活的公号稿怒破10万+”的评论文……

按理说第二篇写得更好,更嚣张,横扫。但是只差一点点,就可以拿下她第二个10万+,真的只差一点。
她差的这一点是哪一点?
在我看来,她重复了紧张,少了些放松。
放松,是与这个世界抗衡时主观降噪,夹杂一点懈怠的宽慰。它不是要对一切不公掩耳盗铃,而是一种不紧绷,对怨言的组织能力的片刻失调,就像感冒发烧对生理机能的善意提醒。
为了补充这一点,我想起我好几位北电毕业的朋友,有的认识了好几年,经常聊天,有的也是去年刚认识,甚至还没摸清性格。
三个不同的专业,三种不同的职业经历,三门心思,我想把这几位北电毕业生介绍给大家。
于是今天白天和他们各自通了个电话,这么一聊,才发现他们多了很多朋友圈没有晒出来的新看法。
执着,无为,理性。
恰好补上了这一点点。

隋源(本名:隋君卓玛)
2015级北电表演系,毕业3个月
代表作:《芳华》


编者注:认识卓玛两年了,《芳华》那时候和她聊得很多,是个从小很独立的女孩,上北电前,一直在部队文工团生活,简单,单纯,一张纸,好作画。

冯小刚当时签她的时候就说,卓玛,你不像这个时代的女孩,你像从过去来的。后来就给她起了个新名字,叫隋源。


两年来,时不时会看到她朋友圈里晒图,看到她在变化,但又很难说清她变在了哪。

在我看来,卓玛不善表达,但内里积蓄着能量,特别适合那种《未麻的部屋》里的角色爆发。会是个大器晚成的女演员,就看哪个导演能把她的魂魄勾出来了。

(那篇文章)我第一感觉,就是她自己的个人想法,她的朋友们可能觉得“很有道理”,就转了,然后就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我也不觉得她想借这个炒作,她只是想把这个事情说出来吧。
其实这样的人在北电会有一些的,但我觉得不管是哪个学校,刚毕业都会面临这些问题,中戏、上戏或者其它专业的也会是这样的。
我们班同学还真没人转这篇文章,我朋友圈里转的比较多的都不是做表演的。我们班比较不爱跟风,可能跟我们老师有关,张华,北电的表演系教授,教完我们就退休了,他比较(踏)实的那种感觉。
我同班同学毕业后都没有离开这个行业,都是以演员这个职业为主,有条件的话,再干点别的副业,但生活上都没有吃紧的。

学校在大家毕业后会做一个调查,有没有签经纪公司,有没有去剧团,对我们班的评价好像还比较好。


要说班里进展最好的,那可能是我吧(笑),只是我们班毕业的这个时期可能都不好,因为整个电影行业一下子都是这种情况(影视寒冬),有些同学还没接到(角色)通告。不过我们班有五个人进团了,人艺、煤矿、儿艺,所以还好。
我刚拍完一部戏叫《米粒儿的日记》,一个扶贫题材,跟青年电影制片厂和河北电影厂合作的,是我们学校的摄影系的研究生毕联。

我演米粒儿,也是一个大学刚毕业去参加工作的女孩儿,主动报名扶贫,主旋律一点。在张家口蔚县的一个村子里拍的,场地比较集中,待了20天。
演的比较放松吧,角色和我现在比较贴近。他们这个剧本好像打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相对完整,主旋律嘛,比较小心翼翼的。

我自己也没有要薪酬,因为导演,这位师哥,跟我们同一级,我一进学校就认识他,包括这个组的摄影,A机掌机、B机掌机,还有美术,全都是我们这一届的同学,执行导演还是我们班同学,关系特别好。

估计明年才能看到这片了,明年不是扶贫年、小康年嘛。这个片如果能够推动扶贫计划,也算是做点贡献。
拍这个戏,我的公司美拉是知道的,也没对我提什么意见,觉得我是新人,就说多锻炼,多实践,简单签了一个合同,形象上可能会管一点,但是学生作业资金特别少嘛,只能是尽量配合,而且这个人物也没法穿好看,就正常生活的样子。

我跟小刚导演也有聊过,他就让我演戏的时候要少使劲,放松,因为我会想的比较多。
可如(王可如,冯小刚美拉旗下另一位女艺人,当年与隋源一同入选《芳华》剧组,最新作品《我的拳王男友》)现在发展的挺好的,我觉得每个人经历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就包括机遇的时间,如果是一味的着急的话,还不如踏踏实实的,可如她其实挺着急的,她比我早两年毕业。

我觉得我现在和刚上北电的时候没什么变化,做演员,刚开始可能会觉得付出很多努力,但没有什么回报,就要不断地调整心态。

像我之前搞舞蹈,努力了十年,可能才有一点点的小成绩,这个是正常的,积累是很重要的。

其实不仅仅是影视行业,每个行业都是会有不公平的(现象),但是我有时候会换别人的角度去想,还是那句话,你不知道人家经历了什么,说不定人家比你更牛逼,对吧?


我爸妈也比较心疼我,因为他们知道我的想法,就是并不是说想去一味的赚钱,我就是想好好演戏。行业正在经历一个转变的过程,我们也不能着急。

我和同学有一个吃饭聊天的群,时不时大家都有空了,聚在一起吃个火锅,然后聊一聊最近的想法,其实说出来了以后,再听听对方站在不同的立场的话,也就舒服多了。
所以拍完《米粒儿的日记》这阵子,一直在休息调整,平时就是运动,学英语。未来路上,我是充满希望,因为我知道自己不够好,人生的阅历,文学上的知识,对整个电影专业的认知,我觉得都需要补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最近读了《武士道》,还有村上春树的第一本小说《且听风吟》,好想去一趟日本,为了角色想去看一下。

还读了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我有时候看微博看微信时,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分量,就会留意一下作者,出自哪,然后我就去找那本书看一下。


接下来的电影正在谈,在等导演改剧本,是一部文艺片,还没有确定。我平常也会看组讯,包括经纪人那边也会给你推荐,如果有看到很期待的,就先做功课,然后去见组。

但说实话目前见的不太多,因为现在好像能拍的挺少的,还是大环境有点不太理想。

但我是属于那种特别期待能向大导演、大的剧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哪个,我不敢说,好像我心气很高似的,哈哈。也很期待跟青年导演一起创作,肩并肩。

要是对新生提建议,我会说,勿忘初心。

这四个字,你想想,真的很有道理。
孔大山(本名也叫孔大山,曾扮演孔某某)
2015级北电导演系研究生,延毕15个月
代表作:《法治未来时》


编者注:四年前我在凤凰网做电影主编时,有天记者突然传群里一个短片,说牛逼,我一看,中国伪纪录巅峰啊,确实太牛逼,我要把这个短片一顿暴夸,夸得它乌漆嘛黑,夸得它锃光瓦亮。


然后我就打的去北电找到了导演孔大山,做了他人生第一个专访。这么一聊,才知道他是《同桌的你》导演助理(后来因为学业错过《流浪地球》)

不知道怎么回事,《法治未来时》这个短片昨天又在豆瓣火起来了,评分轻松上8,火了怎么办,那就得再夸,一顿暴夸,夸得它乌漆嘛黑,夸得它锃光瓦亮。

但今天再一聊,才发现,这家伙对电影“叛变”了。

我很少刷朋友圈,那天别人说有一篇电子烟的文章很火,以为出了新款电子烟,大概扫了一眼,原来是这么个情况。

我们班群里都没讨论这事,我们群基本上是老师催哪个同学学费还没交,发一发什么美团外卖红包啥的。

就是没啥感觉,因为那个境遇本来就在这个行业里,身边周而复始就会出现,连绵不绝,代代传承。和北电毕业生去卖电子烟相比,如果听说一个北大物理系的毕业生去拍电影了,我会更惋惜。

比起翟天临师哥,这点事对学校的影响应该可以忽略不计吧。
我现在还没毕业,就是学分什么的、学费都交完了,就差一个最后毕业的长片了。

你问我这届有没有同学干不下去,是,大家都干不下去,大家经常找个饭馆子抱团取暖,这是我们的日常。

完全转行的倒没有,只不过大家为了维持生计,可能会做一些跟本专业无关的工作。几乎全都在接活,广告之类的,但这种跨行卖电子烟的是完全没有,最不济当个婚庆摄影师,也算影视工作者。

我偶尔一个月可以接一两个小活,勉强能够交房租、生活费的,就够了。
在事业上做的比较好的,我有个同班同学叫赫飞环,刚拍完自己的第一个长片《野犬笔录》,章宇演的,第二届青葱计划的五强,刚定剪,可能明年上映。


我是见证了他从剧本到拍摄到后期的整个过程,确实特别不容易,就觉得天道酬勤。
其实很多同学在上学时就已经拍了好几个网大、网剧了,但我不知道他们怎么理解这个事业顺不顺,都因人而异。

我有朋友现在只是拍短片,去各种国际电影节,但他也很满足。我觉得大家做什么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我现在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之前写剧本的时候是那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因为无中生有,那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最开始我只是跟郭帆导演说了一个想法,可能就一句话的事,给他看了一个新闻,说可以做伪纪录片,他就觉得这个听着挺有趣,去写剧本吧。

然后我就是因为他这句话,我就写,隔了两个多月,我给他一个故事大纲,跟后来完全不一样了,我后来也意识到问题出在哪儿,包括我北电导师也跟我说了一些醍醐灌顶的意见,又改了两三个月,就集体通过了,说可以接着往下做,然后我就顺着这个定好的大纲又不断地扩充,扩充了两年。
现在筹备阶段,很多不确定的东西在一步步逐渐地确定。2018年1月开始弄,差不多9月份开始筹备,现在基本上主演、主创都定了,采风、看景、主场景差不多也落定,根据现有的这些情况再优化一遍剧本,明年过了年,2月开机。

这是一部市场向的电影,拍出来有意思,而不是闷死的人就行了。
说起闷死人,《法治未来时》这个短片昨天又火了,我就很无奈,这是什么情况?最搞笑的是我昨天就在我家里,就是跟片子里面的情形一模一样,我们四个人在我家开剧本会,用的还是当年那块黑板,还是点个便宜的外卖,大家就是抽烟、刷手机、发呆、打盹,一模一样,感觉很恍惚。

因为当年拍《法治未来时》我其实也没经历过那种剧本筹备会、讨论会,都是设想出来的。

我觉得是个科幻片,预言片。

我现在签了公司,其实也推托了好几次,演员我能理解,但一个导演签公司到底对他意味着什么?但是反正也不会有别的什么损失,别给人家添麻烦就行。

它也不给我开工资,我也没承诺要几年拍几部电影,双方都很自由,不然我肯定不会签的。

它其实就是可以帮我打理一些合同上的问题,跟投资方争取导演权益的问题。确实我也挺不在行的,我连五险一金都不懂。
从刚进北电到现在,我自己确实是有变化,但是这个太漫长,也困惑过。有一次我读到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终于明白电影对于我的意义是什么了,从那以后就不纠结了,加缪不也说过嘛,垒山不止就是一种幸福。

但我真的不会去卖电子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数学中考就考了五分,我这种人,做生意第一个月就赔了。
但是不是说非得搞电影呢?
比如说,因为写剧本的时候太煎熬了,我朋友就说推荐你玩几个游戏,换换脑子。

以前我对游戏的偏见还停留在《王者荣耀》或者“吃鸡”那种感官刺激上的,但今年真的是肃然起敬,就是PS4上的《伊迪丝芬奇的记忆》。

大概就两个小时的时间,相当于你看了一个电影,它里面的剧情、里面的沉浸感以及它最后的主题,完全就是电影级的。


而且那种沉浸感是很多电影都没办法达到的,但是它就轻松地通过游戏的一些互动、交互,让你完全没有障碍地去进入,它是有哲学层面上的表达,也有情感上的一些东西,感觉就是游戏界的《百年孤独》。
不止这一个,我玩的很多游戏都完全甩电影好多条街了,以前还是我眼光太狭隘了,觉得电影崇高无比,其实没有,电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表达什么,如果有一个更适合你表达的媒介存在,那何乐而不为呢?

但也只是一个幻想,隔行如隔山,如果抛开客观因素的话,我更想去做游戏了。

我其实这一年已经大肆宣扬这个论调了,给你排个序,《伊迪丝芬奇的记忆》、《风之旅人》,还有一个我没玩,但据说也很牛,就是小岛秀夫下个月发售的《死亡搁浅》。

《疯狂的麦克斯》那个导演乔治·米勒去试玩了,说是划时代的,重新定义了游戏,我也很期待。
夏昊
2013级北电摄影系,延毕1年,毕业15个月
代表作:《女他》《特警队》

编者注:去年6月在上影节认识的夏昊,那天我们好像一起看的《逍遥骑士》。

夏昊一眼看去就是一个健硕的强力直男,好像注定和体力的工作产生关联,但是一旦聊天,你会发现他思路清晰,想事办事逻辑性极强。

只是,我没想到,今天这个策划里还有今夜话题人物贾乃亮新片《特警队》的摄影师……咳咳,来听听他的经历吧。

看到那篇电子烟的文章第一反应是觉得好玩,因为我本身挺有网感的,觉得这个肯定会火,我就静观其变,果然火了。
我也没觉得卖电子烟会对学校名誉有影响,北电的公众形象主要是靠我们的作品。至于说能够去神秘化的话,也挺好的,没上电影学院之前,总觉得电影学院太神秘了。
说句实话,为什么这篇文章能激发反差,就是因为公众的观点是认为北电毕业生不应该做微商。

据我了解,至少从在校生的层面来说,做微商的比例是极少极少的。我读本科的时候,算是社交圈子比较广的,但我同届做微商的人可能就两三个吧。

北电学生在校期间在外面接活也能赚不少钱,比如说大一大二的摄影系的同学,可能一天就能赚个1-3千。各个专业的同学都可以,有些做场记的,帮人画手绘稿的,去做录音的,去兼职做演员的,这种小活源源不断地会找到电影学院的学生。

所以说光靠我们自己的专业,在校期间可以自食其力了,做微商的动力就比较少。
当然不靠本专业生活的也有,大家都听说过蹦蹦师姐吧?导演系的,她上过《奇葩说》,之前好像也做过婚礼策划,但是主业应该还是做影视。另外听说同届同学有的做了塔罗师,占卜什么的,传言一个月能到赚5万10万,有点不敢相信。
我们系发展比较好的,有个比我大两届的师哥高伟喆,已经是《我和我的祖国》第一个短片《前夜》的摄影指导了。

比我大三届10级的范超师哥,他凭借《大象席地而坐》提名了金马奖的最佳摄影。

事业不理想的,这个要怎么看,比如说有的人回老家了,可能家里有更好的安排,我们应该尊重个人选择。还有一些是为了北京户口,可能暂时去初中高中当老师。在这一两年内,可能远离主流创作的视线。

但是可能人家获得北京户口之后,从长远看会更好,可能过上中产生活,成为创作后盾。这个真的很难用短期的东西去判断。

但是你说有没有特别落魄,惨到同情,我觉得还真的没有。
我当年为什么决定考北电摄影系,因为我是在三线城市海口长大的,没有很好的外语教育资源,我当时学英语就是在网上看美国电影,然后慢慢喜欢上电影,最早是想当导演。

我在初中的成绩不错,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的国家竞赛奖都拿了。还拿了SM1的奖学金去到新加坡读高中之后,也遇到了一些竞赛上的挫折,就是在一个国际化的竞争中发现竞赛不再像以前那样予取予求了。

我在那样一个学业压力极大,但自由支配时间更多的环境中,发现自己更喜欢电影,与其是痛苦地去学习,还不如去找自己喜欢的专业。

当时就是《搏击俱乐部》里面那句话:“当你失去一切,你会重获自由。让我像触电一般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当时拆分目标,既然要拍出最好的作品,那么最好是先考上最好的学校。但家里并不宽裕,所以我在考完SAT和A-Level之后,又回国高考考北电了。参加过三国高考,也是蛮有意思的经历。
这个电影理想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真的没有。现在是先做摄影然后偶尔做做制片,但都是在一个方向内。

当时考这个专业家里非常不支持,直到我后来靠拍片赚的钱给我妈买鞋买包,家里人才慢慢支持的。家里人嘴上可能还是希望我做一些别的职业,但是一看我这么坚持,也还是默许了吧。

他们对电影和整个行业还是很陌生的。15年出了房祖名吸毒事件,然后我爸就把那个文章发给我看,专门叮嘱我不要和房祖名一起去吸毒


考上北电,从大一开始就慢慢参与影视项目了,最开始朋友介绍,从摄影助理开始做起。

院线电影的话,我第一次应该是大四的时候,通过我们老师去《查理九世》做DIT(数据影像工程师)。

做院线的航拍摄影,是丁晟导演的《特警队》。电影摄影科班出身的做航拍的很少,而且我关于无人机的毕业论文受到了摄影指导丁豫老师的青睐,所以获得了这样的机会。
现在的工作节奏比较自由,刚刚好。空闲期间健身啊、踢球、锻炼身体、读书、看电影、体验各种活动旅游,中间有活的话就接活,买车买房不敢想,所幸衣食无忧。

要说这几年生活最困顿的时候,应该是2018年年底,我攒的钱全花在买器材上了,偏偏赶上影视寒冬,失业了两个月,我当时就从北京来到上海,还用了一段时间花呗,第一次用拼多多。

当时我特别丧,但我明白“不要拿别人的优秀惩罚自己”。
来了这个学校就要知道接受面临最优秀的同龄人的竞争,我还遇到了很多令我自叹不如的师弟。但我不嫉妒他们,他们会让我高兴起来。北电给我重要的一课就是学会欣赏别人。

我也有副业,有时候给别人讲课,还做过阿莱的培训翻译,阿莱是世界上最好的摄影器材公司,这样的工作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荣耀。
你问有没有被欺负过,和编剧相比,摄影师基本上署名还是有的。

但确实被拖欠薪酬的情况有很多,有一次我非常非常气愤,说出来会被人反噬,就只能忍辱负重。等我有更大的影响力的时候,可能别人就不会那么欺负我了吧。
对未来,我还是充满斗志的,比如获得一些大电影节奖项,这是一个概率有点低,但是也不是完全不能实现的东西。哪怕我这辈子没拿到,但只要能做出优秀作品也此生无憾。

院线电影我能拍,网络电影也能拍,广告也能拍,虽然不是专门做婚庆的,但是如果朋友婚礼我也会帮他们拍一拍的,所以我不会担心我在这个行业完全做不下去,也没有准备什么后路。

对了,我现在制片的项目叫《滤镜》,一个互动游戏电影,有点类似于《隐形守护者》。
所谓的困境,可能也就是一个欲望和一个能力的平衡吧。我希望到33岁的时候,七八年内吧,能够在国内的电影摄影师的圈子稍微有那么一点知名度,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自己作为摄影指导的一个片子吧,理论上应该还是可行的。
最后对想考北电的学生说,大家一定要热爱这个行业再报考,不是说热爱能让你坚持下来,而是说只有热爱这个行业你才会觉得有意思,否则,拍电影是一件这么好玩的事情,你要不喜欢,你干嘛做这个,是不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摄影艺考真的有传说中那么烧钱吗?
不顾禁令参加金马奖,纪录片《少年问道》导演与制片有什么背景?
后浪电影课丨我们邀你一起拍电影!
真庆幸,娱乐圈还有一个他
导演专业学生“成活率”低?网生代导演正在崛起!
2020编导艺考,给你光明未来的三大顶级院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