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单独中的洞见》于我之影响

《单独中的洞见》于我之影响

作者:贺征苏

这半年多以来,我一直沉浸于《单独中的洞见》之中。我本对语言就非常敏感,何况此书与我个性与灵魂的契合,更是让我难以释卷。《单独中的洞见》所折射的——风格的简洁,文字的干净,思想的清晰,强烈地影响了我。
    

首先,我自己的写作走向了简洁。我的诗歌,出现了一两句,或三五句构成的短歌。我的文章,只要是内心觉得赘余的,我都会毫不犹豫的砍掉。一句话能说清的,我绝不说两句。《单独中的洞见》那种行于所当,止于所当止。言之有物、干净洗练的风格强烈地影响了我。我也打算,以后为《单独中的洞见》所写的任何评论,都得保持同样简洁的风格与充实的思想,才有资格与之呼应,无愧于它形式与思想的完美统一。
    

其次,它成了我阅读的一面旗帜。与之相较,一切空洞的文章,读后什么观点也没抓到,或什么没学到的文章,对我来说,都是垃圾,都属鲁迅所摒弃的那种“谋财害命”之列。那些故意像拉面一样,或棉花糖一样的膨胀性文字,堆砌词藻,重复罗嗦,都是作家意欲的表现,都是作家自我卖弄的丑陋写作。我厌倦这些文字,而《单独中的洞见》成了我的一个标尺后,更反衬了那些人的诗歌啊,文章啊,小说啊,都如懒婆娘的裹脚布一样,绵绵扯扯那么长,又散发出一股裹脚布一样的酸臭味。
    

第三,它让我意识到了文学逐渐扭曲了的丑陋。有人说,自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文学死了。在严格意义上,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有的文字充满的是欲望,有的文字充满的是智慧。《单独中的洞见》无疑属于后者,它的简洁、干净与清晰,反衬了当下文学被欲望所蹂躏所摧残的那张扭曲丑陋的脸,以及脸上欲望纵横的沟沟壑壑。我曾试着斗胆改过一段《单独中的洞见》中的文字,以为添加一些优美的词语,文学的手法,是不是更美。一改,我才明显地发现,过多的文学装饰,就如过分的涂脂抹粉,完全破坏了原文的朴素与自然,而这种朴素与自然才是最美的。我才深刻地意识到,文学早已走歪了,因空洞而矫情,因矫情而丑陋。
    

如果把行文比喻为飞针走线,张方宇在《单独中的洞见》中,从不同侧面,用不同细节,绣出来的,是一朵美丽的思维之花;而很多人空洞罗嗦的行文,绕来绕去,堆砌重复,绣出来的是一个丑陋的疤。 
    

我对《单独中的洞见》之热爱,之流连忘返,当然有着我深刻的背景。我对中国当代文学是绝望的,几乎没什么作品能深深吸引我,每一接触,我就纠结、失望,最后绝望。文字是可以通过书籍保留的,我当然不是没有书看。但任何热爱文学的人,都是渴望读到同时代作者的好作品,期盼带着时代思考的新鲜气息的作品出现。当《单独中的洞见》批判锋芒如闪电掠过我眼,神性的声音飘进我心时,我无可遏止地感动、狂喜,我深深沉潜进去,又欣喜地用我的文字表达出来。不管用多少文字,也难表达尽此书带给我的一切慨叹。 
    

不由得想横向比较一下。我知道此举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对,但我无法隐匿我的真实感受,这感受是那么自然产生。我也读过莫言的《蛙》,我无法卒读,他对苦难的兜售,他那模棱两可的价值取向,他那子虚乌有的思想,到底给了我们的心灵多少营养,到底对这个时代大众的素养有什么影响?反正,我个人,我什么也没得到。相反,从《单独中的洞见》中,我得到的太多。从艺术风格,到思想内容,都深深地影响着我的生活,我的思考,及我的写作。

音乐推荐:张方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心目中的中国近现代文学家排行榜 (转)
丑陋的欲望
攀登文学高地 洞见人生真谛——邳州三人入选中国作协有感 | 周波
写出有灵性的文字,呈现文字的灵动之美
从写作的主题思想、素材积累、文字风格这3个层面深度解读《汪曾祺的写作课》的文学价值
真心真情写作,思考感悟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