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轻高血压危害更严重? 怎么办? 基因检测帮助诊断病因!

本期导读

提示:阅读本文大约需要 9分钟

1、什么是年轻高血压

2、年轻高血压的危害远大于老年高血压

3、基因检测是诊断遗传性高血压的金标准

4、基因检测后,进行遗传性致病基因阻断,可杜绝后代遗传

案例

30岁的小王因剧烈头痛到医院急诊,做头颅CT提示脑出血,经神经外科及时的开颅手术,总算捡回了小命。小王20岁时体检发现高血压,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但口服3种降压药,血压控制的不好,由于血压高不痛不痒,且小王觉得自己已经长期服用降压药,所以一直没有将血压控制不好当回事。

据最新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突破3.3亿。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压的年轻化已成为日益严峻的医学和社会问题。相比于中老年高血压,年轻高血压受关注程度严重不足,目前学校给青少年做的体检项目中不测定血压,所以很多青少年高血压没能及时诊断和治疗。

我国35岁以下年轻高血压知晓率低、漏诊率高,患者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靶器官的损伤更严重,并且使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大多无效。

年轻高血压的知晓率低、漏诊率高

美国一项大规模人群研究结果显示,20-39岁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仅为63%,而控制率不足40%[1]。结合我们中国整体知晓率低、控制率低的现状,以及经济、卫生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的国情,年轻高血压的低知晓率、高漏诊率可能更为严重。


年轻高血压危害性严重

35岁以下发病的年轻高血压,血压升高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尤其严重

一项纳入120万名瑞典男性青年(平均年龄为18.4岁)的研究结果显示,随访24年时,可见舒张压(阈值在90mmHg)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相关[2],预示年轻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危害。

与血压正常儿童相比,我国高血压儿童成年后心血管重构(心脏损伤表现)风险是前者的1.5倍(《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

综合国内外的报道显示,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中:

  • 77%的患者会发生脑梗死、脑出血很多年轻人因为脑出血、脑梗死住院,才发现高血压这个“元凶”。

  • 67%的患者会发生心力衰竭

  • 40%的患者会发生心肌梗死

  • 1/3肾功能不全也与年轻高血压有关

这个数字非常惊人,说明年轻高血压患者的预后非常严重。另外,这类患者的发病年龄轻,正处于人生的巅峰和黄金时期,若不能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患者的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

及早诊断、治疗高血压,可降低高血压的危害性,减少心、脑、肾等身体重要器官的损害。

基因检测是诊断遗传性高血压的金标准

成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血压≥140/90mmHg,青少年(11~17岁)每岁、身高对应的血压标准见表1、表2,如果测量的血压大于表中的数据,就要去医院就诊,以明确是否高血压。

1  男童血压标准

2  女童血压标准


高血压分为两类: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 原发性高血压:目前九成以上的高血压原因尚不明确,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 继发性高血压:由于某些疾病(如肾脏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引起血压暂时性或持续性升高,如能及时治疗原发病,可使血压恢复正常。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年轻高血压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为继发性高血压,需要查明高血压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而不是服用降压药物。基因检测是诊断年轻高血压病因的突破口。

基因诊断能够帮助确认年轻高血压患者病因是否是遗传性高血压。

遗传性高血压往往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发病年龄轻,药物治疗效果差,常呈家族性聚集发病,并向后代遗传

遗传性高血压目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生化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缺点是临床表现不典型、生化指标检出率低且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影像学检查费用高且易漏诊。

基因检测是诊断遗传性高血压的金标准,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导致年轻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从而使绝大部分患者可以被有效控制或治愈,以避免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大病的发生。


目前,已明确的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已达17种,确诊后基本都有针对性治疗方案。主要几种疾病见下表。

基因检测后进行遗传性致病基因阻断,可以杜绝后代遗传

  • 明确病因:有效解决现有年轻人高血压病因诊断的临床难题。

  • 针对性用药:目前高血压只能根据临床经验采取尝试用药、联合用药的方法力求控制,很多患者历经多药齐用、多次调药仍不能有效控制血压。而通过基因检测确定突变位点后,明确病因,从而进行针对性用药,一步到位,缩短了药物调整时间,避免以身试药。

  • 避免遗传通过基因检测,明确家系中所有遗传性高血压患者的致病基因位点,可以通过试管婴儿等手段,在体外进行受精卵遗传性致病基因阻断,彻底杜绝后代遗传同样疾病。目前该技术已经在临床实现,国内已开展的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

参考文献

 

[1] Go AS, Mozaffarian D, Roger VL, et al.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3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2013;127:e6-e245.

[2] Silventoinen K, Magnusson PK, Neovius M, et al. Does obesity modify the effect of blood pressure on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f more than one million Swedish men. Circulation. 2008;118:1637-1642.

常笑健康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服降压药的最佳时间
血脂科普课堂(七)-健康频道-手机搜狐
【科普】什么是耳聋基因诊断和耳聋遗传咨询?
百湖降血压小偏方
重视脑小血管病
青年卒中7大类病因,一文掌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