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众传媒第3篇:富得流油 这是我从0开始,分析分众传媒的第3篇文章,在上一篇中,我们讲到:“(分众资产部分的)第四部分,是投资资产61亿,占总资产...

这是我从0开始,分析分众传媒的第3篇文章,在上一篇中,我们讲到:

“(分众资产部分的)第四部分,是投资资产61亿,占总资产24%,包括3部分……

……接下来,很自然的一个问题是:

分众作为一家做户外广告的公司,搞这么多投资干什么?”

这篇文章,我们沿着一直以来的分析主线来看,前文提到的众多问题,都会在后面文章中一一得到解答。

01 变轻了

上篇文章提到的4部分资产,占了分众总资产的大头,剩下的大头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8亿,还有一些零星小资产不提了。

上面这4部分资产分析完,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事情:

首先,分众这个生意,真实需要支撑的资产,其实就是营运资金和生产资产这两部分。

这两部分资产,大概70亿出头,而2021年分众的营业收入是148亿,粗略算总资产周转率应该在2.0以上。

当然,企业经营是需要现金的(划在类现金里面),另外分众的营收,有可能会受到了投资资产的助益(后面会谈到),真实的周转率会低一些。

但是,从上面这些数据来看,分众这个生意,是一个肉眼可见的不是很“重”的生意。

那么,上一篇文章重我们提到过,从历史情况看,分众的资产很“重”——总资产周转率0.6左右,原因是什么?

答案很明显,就是这111亿的类现金,还有这61亿的投资资产,这两块加起来,占到总资产的67%。

如果我们斗胆把分众的这些投资,都划进“钱多找地方投”的范畴,那我们甚至可以说:

分众有接近70%的钱,在账上趴着,看其他部分资产用分众的生意模式赚钱!

以上是好的方面,即分众这个生意一方面本身不算重,另一方面,这个生意是一个比账面看起来更暴利的生意,毕竟光类现金都占到总资产的43%。

但这些数据也蕴含着一些需要回答的问题,比如:

第一个问题,分众有67%的钱没有完全投入主业,那么,这个生意究竟是不需要投入就能增长,还是难以找到扩张的方式?

如果是后者的话,分众未来会不会变成向双汇那样的生意——高ROE、高分红比率、低增长?

以及如果是的话,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第二个问题,分众有61亿、占总资产24%的投资资产,这些钱分散于众多的企业和基金中,投资效果到底如何?是否会毁灭股东价值?

02 上蹿下跳

这些问题我们后面逐步回答,这里我们看完了资产负债表,接着看现金流量表,还是以2021年报为例。

年初,公司有现金及等价物45亿,年末有41亿,减少4亿,主要来自:

经营活动现金96亿;

投资活动现金-24亿;

筹资活动现金-76亿。

从这几个数据表面来看,分众是一家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公司,事实上,2021年的现金流出是个例,比如2020年分众的现金及等价物就增加了14亿。

2021年筹资活动现金的流出巨大,主要是全年两次分红47亿。

另外,从2021年起,由于会计要求的变化,租电梯广告点位给出去的现金,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移到了筹资活动现金流出。

从历史数据来看,分众的经营现金流量,由于上面说到的口径调整、业绩变化大、折旧骤增等因素,确实不太稳定,看看下图。

我们接着来看利润表,以2021年报为例。

03 以“人”为本

当年,分众营收148亿,营业成本48亿,毛利100亿,毛利率68%,前文说过,这是个非常让人印象深刻的毛利率。

利润表的最后,分众报告了54亿的归母扣非净利润,归母扣非净利润率37%,前文也说过了,这是一个很高的水平。

从毛利润到归母扣非净利润,这中间的损耗一共46亿,占营收26%的比重,前文也说过了,这是不低的水平。

这46亿、占营收26%的损耗,大致的构成是这样的:

销售费用27亿,占营收比18%

税费17亿,占营收比11%

管理费用5亿,占营收比3%

减值损失2亿,占营收比1%

研发支出1亿,占营收比1%

上述是扣减项,主要的增加项是下面4个:

公允价值变动3亿

其他收益6亿

投资收益3亿

财务费用的收入2亿

这些项目中,有几个是需要关注的,包括销售费用、其他收益、减值损失、投资部分(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

这部分我们先把前两个讲了,后两个涉及到其他内容,后面相应部分再说。

先看销售费用,打开附注来看,这27亿的销售费用,大头其实就是两块:

销售业务费22亿、销售人员工资3亿。

这个巨额的销售业务费,之前我还不知道是啥,后来多亏深交所对分众2019年报出具了问询函,才得以在分众的回复中看到明确说法:

“公司销售业务费主要是公司销售人员业绩提成。”

按照公司对深交所的说法,分众2019年人均获取的税前销售业务费约72.9 万元、税前基础工资约10.4 万元,公司同时也赶紧披露:

“公司2019 年销售人员月平均在职人数约为2408 人(其中: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销售人员约为 1032 人、二线城市销售人员约为 1087 人)。”

不管公司披露销售员工城市分布的初衷是啥,总归我们可以看出,分众80%左右的销售是在一二线城市,但这依然不能改变分众销售人员报酬超高的事实——税前人均80多万,注意是人均。

我算了一下,这些年销售人员工资占分众营收的比重,平均大约在15%左右,这可是个超高的比重。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个现象——营收看起来对销售人员有很大依赖性——对投资分众的决策会有什么影响,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后面到相应的部分讲。

04 非母非常

再说其他收益,我在分众的第一篇分析文章中说过,分众的非经常性损益值得关注,你们还记得下面这张图吧:

分众的少数股东权益很少,所以上图的非母非常净利润,几乎都是由非经常性损益引起的。

我们以2021年为例,当年分众非经常性损益(税后)一共6亿多,核心部分就是政府补助5.9亿(税前)、公允价值变动和处置金融资产/负债的3亿(税前)。

投资这部分我们先不谈,如果打开分众历史上的年报,我们会发现分众的政府补助是年年有、且年年都不少的,这些政府补助到底是啥呢?

根据我目前掌握的信息,分众在全国各地许多城市设立了分子公司,以承接当地的广告业务。

分众在各地设立分子公司的时候,地方政府会把政府补助,作为和分众签合同的招商引资条件。

具体来说,地方政府会把分众当年要缴纳给地方政府的税收,按照一定的约定比例返还给分众。

至于为什么分众会在各地都有政府资助,这个应该是国家的行业支持政策,我暂时没有找到完整的说法,有知道的读者请在留言区赐教。

明白了这个,我们就知道上图中,为什么非经常性损益会有明显的变化了——除去金融资产的影响,他们只是分众上一年经营结果的体现。

换句话说,分众当年政府补助的多少,是由上一年公司经营情况决定的,上一年经营地好,给地方交税就多,这样,在下一年税费返还的时候,分众收到的政府补助就多。

这时候,叠加非经常性损益其他部分的影响,以及下一年的经营情况,可能就会出现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重暴涨暴跌的情况。

比如上图中的2019年,由于2018年分众的经营下半年已经在下滑,而2019年又是分众经营遇到挫折的一年,所以2019年非经营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就暴涨到32%了。

05 回头看

到了这里,分众的三张报表我们看完了,我们简单总结一下发现,然后再往后看:

1、分众的报表负债部分比较中规中矩、也比较干净。

2、分众这个生意本身,其实是不“重”的,之所以看起来重,是因为一半以上的资产跟主业不直接相关。

3、从报表来看,分众似乎难以将利润以高收益率再投资,这个需要警惕。

4、分众大量的投资类资产,意图和效果如何有待思考。

5、造血能力不错,但在分析和现金流有关的指标时,要注意经营现金流出划入其他科目的问题。

6、分众的业绩看起来很依赖销售人员工资,这意味着什么需要想明白。

7、政府补助的可持续性,从中短期来看,会影响到分众的利润情况,但对生意本身影响不大。

这一篇以及前面的文章,大多是从干巴巴的数据推出来的内容,看起来不太轻松。

从下一篇开始(已经发送在我的XX号: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后台输入分众就有了),我们要进入现实世界中,对分众传媒这家公司的前世今生、竞争优势、企业文化、估值交易等角度,全面讲解我的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注定要吃土的分众传媒
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表的编制方法
浅谈洋河股份——年报分析、业绩预测、估值及买卖点
linman: 海思科半年报简析 昨天看到@Research医药Dan 在Insight 数据库上的一篇海思科的文章,回来看了一下海思科半年报,大概情况如...
分众传媒2021年报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