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法治城市建设的宏观思考(续完)
   三、着眼于城市现代化建设法治城市

    “一个国家的法治是由一个社会包括经济基础在内诸多社会条件决定的,并总是回应了该国或该国特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制度需求”。那么,我们现在开展的法治城市建设应当且必须回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制度需求,为城市的现代化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和保障。

    (一)回应城市经济现代化的动力需求。城市是市场经济的主阵地,城市经济高度发达和财富高度集中,是经济现代化的显著标志。而“市场经济有好坏之分,好的市场经济应是法治市场经济”,法治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体系内,交换各方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按照市场运行规则办事。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突出法治的意义在于:保证所有的经济主体在进入市场时地位平等,不得因权力、地位、职务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各种等级差别;所有市场主体在从事交易时地位平等,公平竞争,在市场经济中不允许存在经济的和超经济的特权;国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调控只能是宏观的,政府职能必须转变,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要防治市场经济因“权贵”主导而腐败丛生。因此,我们要从“市场自由”和“市场秩序”两大层面大力加强城市经济法治建设,在市场准入、投融资、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创造平等竞争的条件,切实纠正“国家这只手”过多去管资源配置追逐利益效益而忽视对市场秩序调控和管理的问题,依法保障各类市场经济主体的财产权益,激发其自主创业和增加财富的积极性,使法治成为推动城市经济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二)完善城市政治现代化的保障机制。城市政治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就是凸显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而必须通过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法律及其实施机制来保障人民群众对城市社会事务的管理与广泛参与,从而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化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制度载体。在此符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下,人民享有真实的、广泛的、普遍的选举权, 通过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然后再派生出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民主集中制原则上组成的国家机关体系,一方面保证了国家权力机关在政权体系中的中枢地位;另一方面又通过相对明确的职能划分,确保所有国家机关能各司其职。在这一政治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从而保证人民意志以及公民的其他各项民主自由权利能够真正得以实现和落实。因此,我们要针对共产党是中国法治的核心要素这一重大特征,把法治的精神、理念、原则和必要的制度引入执政党的党内生活之中,使党内生活、国家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有机结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同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实现城市的政治现代化提供法律制度的根本保证。

    (三)提供城市文化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城市不仅是地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上的单位,还是文化学上的单位。“城市现代化”作为一种文化概念,必然包括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道德风尚、伦理观念的现代化,并以此为基础缔造崇高精神文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取决于公民素质和制度文明。在这里,城市现代化要求具备更为符合当今时代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诸如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当具有的较高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质,强调法律至上、法律公正的价值理念以及遵纪守法、热心公益的社会风尚等,显然需要依靠立法加以有利的引导,并通过执法和司法予以制度的保障。然而,在现代化过程中还难以避免腐朽、落后的文化对现代社会的腐蚀,例如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互联网上的色情、庸俗内容的泛滥等,都需要借助法律的力量来予以治理,从而保证社会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我们要通过广泛深入地法制宣传教育及其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广大公民特别是公职人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律己、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意识,真正提高自觉遵守法律的自觉性,把法治的要求具体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为,为实现与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文化现代化、人的精神的现代化筑牢基础,进而为城市获得更大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四)创造城市社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根据党中央的决定,现阶段城市社会现代化的目标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提出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并表明了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还存在着矛盾,而有些矛盾还是比较突出、比较尖锐的,特别是在人口集聚的城市表现更加明显。由于一些社会矛盾问题短期不能解决好,那么,就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原则和方向来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在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中,民主法治是最关键的前提和基础。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看,法治以利益配置和调和机制实现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以权力的监督机制和功能实现政府管理社会的和谐;以互动反馈的特性和机制实现法律自身的和谐;以对私权利冲突的协调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强制规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同时注重法律手段与其他社会矛盾调控机制的协调发展,特别要重视基层矛盾的调解机制,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从而使城市社会事业顺利发展,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社会创造活力增强,有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法治建设》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经济处:《关于新阶段提升南京综合竞争力的思路研究》
◆蒋立山:《中国的城市化与法律问题:从制度到秩序》、《一个正在成长的法治中国》
◆王光:《城市法治环境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石泰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袁曙宏:《法治规律与中国国情创造性结合的蓝本――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理论精髓》
◆朱苏力:《执政党对中国法治的三个核心关注》
◆田禾:《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法治》
◆陈红:《对创建法治城市的现实思考》
◆庞凌:《法治化城市的内涵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
◆江平:《市场经济必须以法治为条件》
◆孙国华:《坚定不移行法治  双管齐下抓制度》
◆蒯大申:《公民意识•社区文化•城市精神》
◆丁慧:《简谈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会转型之我的思考摘要
让民法典展现中国逻辑(刷新见解)
中国社会法治化建设的若干思考(徐丰收)|党校论文
依法治国在路上
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谈谈依法治国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