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年一觉长安梦:我就喜欢没有马拉松但一直不放弃创新脚步的西安
文/腰(投稿)


前言:
 
前些日子,识局焦点发布了一篇文章《西安居然没有标准马拉松赛事!通过跑步也能看到城市创新力》。不得不说,标题有点让我震惊。马拉松什么时候成了衡量一座城市创新力的标尺了?当然,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过于主观未免有失偏颇,三次跑步就妄下断言,总是管中窥豹。
 
离陕十年,期间回过两次西安,感觉西安变化还是很大的。地铁建了,城中村拆了,高新越来越美了。今年本科同学受邀参加2016年陕西高校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事迹报告团,分享了很多大学生创业故事,也很为之高兴。
 
诚然,西安比起沿海发达地区,差距还是蛮大,在现在火热的大数据和互联网方面似乎没有先发制人的优势。但是,正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我觉得我们不需要千篇一律的城市,我们接受十里洋场的上海、小桥流水的苏州、悠闲舒适的成都,也接受没有马拉松,但一直没有放弃创新脚步的西安。
 
最近一次回西安已是两年前,今有所感,又不敢贸然点评。于是翻出一篇十年前的博客日志交给识局,纪念我最好的青春。不知是否也会勾起您对一座城市的记忆?
 
登临出世界,云归忆长安。怀念西安。
 
(识局君感谢诸位热心读者来稿来论,他说,她说,博采众议。)

西安



正文:
 
像大多数出远门求学的人一样,我对西安起初并不存有好感。现在想来,应该是心理上的落差导致,一是事非情愿,二是想象和现实的千差万别。昨天,看了一个在天津读书好友的博客,她也是这样的感受。
 
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和西安有任何联系,会在西安生活四年。四年前提及这座城市,只是海阔天空的想起茶马古道,想起楼兰女子那些不着边际的东西,而四年后,当认识的人谈到西安,总会想起我。只是四年光阴荏苒,流水不复。但更多的体会,是在每次回家的时候,古人说的“近乡情更怯”,其实又何止是心怯呢?
 
曾很多次的留意过所到城市的火车站。火车站里洋溢的情感氛围除外,其实每个火车站都能折射出城市“最肮脏”的一面。随处可见的果壳,懒散的人群,拥挤的毫无秩序。人们总是说,西安很脏,很乱。因而西安的火车站与其他城市比起来,在环境方面可能要更差强人意。
 
去年暑期(识局君注:此为作者十年前旧作,这里的时间应为2005年),西安火车站小费手笔,稍稍装修下,让到达西安或者路过的人对西安留下不算太差的印象,也算是为城市形象改头换面做了点贡献吧。不过惯性使然,当我留意到这一变化,已是半年之后。
 
很多人眼里,西安是座古老的城市,因为古老,所以常常联想到硝烟滚滚,想到黄沙漫天飞舞。其实西安地处关中,却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黄土高坡。不过西安的经济发展的确有些滞后,这个西北地区的老大哥连去年福布斯商业城市排行的前五十都榜上无名。

但如果又是因为经济是基础而否定西安的文化,那就很是小觑了。受几千年的秦风汉雨唐雾的造化,古城的文艺界未曾萧条过。西安人也从未停止过他们对自产名人数目精确的核实。比如响当当的大导演张艺谋、作家贾平凹、第一摄影顾长卫、搜狐CEO张朝阳、大器晚成的许巍、摇滚歌手张楚、郑钧……
 
关于这些名人,我还有一两个听来的故事。有传,郑钧家住文艺路附近。某个下日中午,我同学的同学正巧看到蹲在街头,手捧大碗,呼啦吃面的郑均,顿时喜出望外,脱下自己的白T恤,以己背为靠,请其签名。郑钧如此吃相,自然一脸尴尬,不得已,只得手托大碗,签下大名。
 
也听说,周杰在成名前成天游荡在南二环附近,突得星探慧眼赏识,从此走上星途;贾平凹某种意义上也是陕西文化的代表人物了,听说她老婆在大雁塔附近的翠华路开了家煎饼店,这条路我走过几次,也见过一家煎饼屋,至于和这位大作家有没有归属关系就不知了。
 
西安城尤其小,不过这样的大小,唐朝的时候在世界上已经算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了。“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当时西安历史地位的写照。西安的城墙很是雄伟。据说南京的明城墙是当今世界上保存的最长的城墙。但这丝毫不影响西安城墙的知名度,不夸张的说,因为宣传力度的关系,西安城墙的名声早就逾越南京城墙了。
 
也许南京是座带着悲情色彩的城市,南京的城墙几经修理,仍总有沧桑之感。而相比之下,西安的城墙色泽昏黄,浑然一体,甚为壮观。高大的安远门矗立在西安的正北方,透着威严和肃穆,见证了西安的悠久和凝重。
 
西安是唯一保留完整城墙的古都,车辆只能通过旧城门出入,因此有时会造成交通堵塞,钢铁的交通工具拥堵在旧城门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遥想当年车水马龙的长安,千年过去了,这里依然这样繁荣,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西安的生机。

西安城墙

四处城墙之中,又以南门景致最佳。城门外就是传说中的护城河,当年的清澈早就不现,要想见到摇曳的水草,游动的鱼儿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城内有条很出名的古街,处于书院门内,当地人说是古玩字画,保留古色古香的地盘。说实话,我一度不敢苟同,以为也就是赝品一条街,骗游客钱的地方吧,哈哈哈。只是后来,在一些杂志上看到一些店铺的介绍,相当别致个性,只能怪自己老眼昏花,不识货了。那些文房四宝哪是我这等粗人能识别的。
 
走出书院门,就是西安高档品的集中营---南大街了,全世界的奢侈品在西安登场的全都聚集在此。有人说,这个门,是个千年之门。一进一出,从汉唐盛世到二十一世纪的风光旖旎,几千年的光阴都被踩在脚下了。
 
时至今日,西安依然保存古老的方方正正的城市格局。街道的名字也起的让人一目了然,城内东南西北四大街,还有诸如东五路,西七路,让人想迷路都难。然城内最为繁忙的当数回民街和粉巷了。我一直不明白,西安的回民再多也比不上宁夏吧,可为什么惟独西安的回民街如此出名。
 
后来,有天看地图的时候才明白,西安处在汉回的交界地区,往东河南的回民不及西安,向西,宁夏甘肃青海的半壁江山都是回民的所在。也许就是这种民族文化的交融才使西安的回民街负有盛名吧。
 
粉巷是西安最有资产阶级情调的一条街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小资。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这条街的热闹不亚于回民街,但比起回民街的游客为主,这里主要是朋友之类聚会,热闹的场所。也算是西安夜文化的代表,夜夜歌舞升平,不知当年阿房宫里的秦始皇若知晓,是会龙颜大怒还是大盛。
 
提到西安就不能不提到西安的小吃。牛羊肉泡馍,凉皮,肉夹馍,葫芦头…个人感觉,这些都要依个人口味而言。比如羊肉泡,我就不怎么喜欢吃,葫芦头我也没有品尝过。肉夹馍也是两年之后才略有印象。比较偏爱凉皮。米皮,面皮……能叫上名字的就有好多品种。我想凉皮在全国的普及也是相当快的。
 
据说,西安的面品种为全国之最,有150多种。但是总感觉,西安街头最“人满为患”的却是那些来自重庆四川、锅底免费、荤素二毛一串的麻辣烫。有时晚上七八点,还有相当多的人拿着号牌守侯在门口,等着他们的一席餐位。
 
记得有期《读者》归纳陕西人的性格,说陕西人既自恋又自卑。窃以为这用来形容西安人最恰当不过了。历史的辉煌让西安人骄傲,引以为荣,但现实的落后又让昔日皇城根下的人们觉得有些无法抬头。
 
西安人总是在等待,也习惯了等待。等待西部大开发的春风拂面,等待历史再度赐予他们辉煌。也许这也不能全怪西安人的不思进取,从贾岛的“秋风生谓水,落叶满长安”到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再到毛主席的“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作为参天大树庞大根系的西安成就了华夏文明的历史,但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内陆城市如何与沿海拼争,本身就是一个世界难题。
 
所以当有人抱怨西安的落后,不能给人鳞次栉比的都市印象,比如西安的城市节拍,发展速度是不能和上海,深圳,广州的都市气派相比,也不能和同是六大古都(加上河南安阳现在应该是七大古都)的北京,南京,杭州相提。但是我想说,不光是等待,西安也有自己主动发力、对外开放的欲求,如果有机会能去西安高新区看看,在这个全国排名较前的经济开发区,也许你能看到西安日后腾飞的契机。

(识局君注:其实无论是西安高新区,还是房价高昂的曲江新区,都是西部园区的佼佼者。前者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排名中非常靠前,最新排名已经到了全国第四名,经过25年的发展,其在创新能力上居于西部园区前列;后者在文化产业和文化地产领域影响较大。曾经遇到一位从上海浦东回西安高新区工作的朋友,对于自己回来后能够学有所长感到甚是开心。)
 
其实,对每个城市,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印象。是好是坏,也要依当时心境。有时候,喜欢一座城市可能是因为一个人,不喜欢,也是因为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而无论如何,西安于我总是有种特别的情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去西安,来一场穿越之旅…
走近古都西安(上)
印象长安之城市掠影
西安故城在
关于西安的50个关键词
【陕西】西安 那些吃食那座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