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土屋里出生的孩子

      我和妻子是土屋里长大的,出生时还是农村走高级社,满两岁才成立人民公社。母亲坐月子吃野草,我们是吸着野菜酿成的奶水慢慢长大。

      父母去地里劳动,我们在家玩耍。农村没有托儿所、幼儿园,儿童传染病每年流行,常有小孩突然死亡。

       我是长子,7岁有读书机会。而妻子是家里老二,姐姐读书,老二老三是女孩,一律不读书。会干活就下地挣工分,14岁就上水利。一年四季绣地球,心里只想快长大嫁个好人家。

       土屋狭小,湿气重,光线暗,老鼠多,不如北方的窑洞。下雨天屋内漏雨,大风刮动瓦片,屋顶开天窗。母亲做一家人的鞋子,夏天光着脚走路,不小心脚趾碰着瓦砾出血,让它慢慢生肉,根本不找医生消炎包扎。

       生产队为一家人,一百多号人耕种一百多亩地,农民就靠吃泥土里长出的粮食过日子。丰收后先交国家的公粮、余粮,多余的按月分到户过日子。没有哪一家是富裕户,没有哪一家在银行有存款,没有哪一家用上电灯、电话、电视机。

      我们的童年、少年、青年都是与煤油灯打交道,劳动、吃饭、睡觉三部曲每年在唱。有机会的青年参军离开了家乡,读书走进了工厂,多数青年只能呆在本地学习种地,成家养娃,度过自己的一生。

      临近三十,碰上了分田到户政策。农民可以凭手艺挣钱,凭聪明劲挣钱,凭胆魄挣钱,再也不受完全种地的束缚,好光景来到了我们眼前。

      种地只能保住吃饭问题,用钱还得自己动脑筋去经商赚钱。我虽然是一个国家教师,好多年每月的工资就是几十元,完全不够家里开支。妻子劳动之余帮我做中堂,写春联,切挂门千,等到放了寒假,二人上集市,叫卖自己的年货。这个小生意开始受到百姓欢迎,加班忙碌三个月可以挣3个月的工资收入,弥补了家里缺钱用的不足,满足了孩子们读书需要钱的需求。

      我们是1983年冬离开土屋的,当年我们只有27岁。住土屋只管劳动,不想挣钱。换了红砖瓦房,家庭与家庭收入拉开了距离,谁也不敢消极怠工,躺平过日子。因为我们起初住的红砖瓦房,人均面积不足10平米,要达到人均住房有20平米就必须努力挣钱,准备增盖房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夫妻俩奋斗了10年。我这个人既教书,又种地、做生意、写新闻稿,忙忙碌碌整整有30年,这就是我的奋斗史啊!

      住土屋时我们没有感觉物价贵,只认为自己挣钱太少。我念高中时,老师每月工资过了40元,而农民每月收入不足15元,所以那个时候农村人很羡慕国家工人的待遇和地位。

     土屋给我们的印象是落后,贫穷。城里人住大房子,上公厕,根本看不上乡里人。曾经下过乡的读书人,一来到农村,就无比思念回城。一个领导还把下乡劳动锻炼比喻成劳动教养。落后是地理环境造就的,如今我们农民失去了土地,也能信心满怀地去工厂上班,也住上了电梯房,开上了小轿车。这些变化不是国家直接给的,而是勤劳的农民大胆走出家门,闯荡江湖挣回很多钱,才改变了世代贫穷的面貌。

      住在土屋里的农民个性憨厚、善良、勤劳、节俭,没有坏心眼。他们不会骗人,也不敢违纪违法。土屋消失了,出生于土屋的那代人慢慢老了,也在被新时代淘汰。重新洗牌,谁的运气好,是就是赢家。

      运气好属于爱读书,会读书的人。因为现在是新时代,知识爆炸时期,知识分子最有就业机会。孩子们再不专心读书,父母就必然唉声叹气,觉得家族没有希望了。

(一起吃过粉笔灰的战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土屋
请把农民的尊严还给农民!
敬畏工农
白领辞职当农民住气派洋楼 每天写诗日子赛神仙
暴利生意!明年农村这3个行业很吃香,要“涨工资”,平均年赚10万有保障!
去城里买房的农民朋友圈:十个年轻人中,有九个恨不得逃离农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