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春秋】之一百四十二:知难有备,乃可以逞

公元前590年,鲁成公元年,羊年(辛未年)。这一年,除了晋国没忍住教训了一把周王朝“大哥大”外,其余都是关于鲁国的事情。鲁宣公新丧,鲁成公初立,而且年龄尚幼,鲁国权力落在了“三桓”之一的大夫季文子手中,于是,鲁国坚定地倒向晋国,重重地征收军赋,紧张地备战齐国。权力不在手时,孜孜以求;大权一旦在握,反受其累。鲁国大夫臧孙许是季文子执政理念的坚定执行者,他说:“知难有备,乃可以逞”,意思是,洞察患难而做好防备,才可以化解和度过危难,即有备无患。其实,就鲁国而言,真正的有备无患,不是舍近求远,大老远地跑到晋国去寻找安全感;也不是重敛疲民,推行“丘甲”制以增加老百姓的负担。鲁国应该努力与齐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内蓄百姓,外修明德,这才是真正地“知难有备”。治国理政,患难不绝,只有站在更高的战略层面来认识“难”,思考“备”,才能真正做到“乃可以逞”的境界,否则,“备”只是小技,管不了多少事儿。鲁国明年即招来兵祸,国际社会又是一通乱战。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冰。三月,作丘甲。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秋,王师败绩于茅戎。冬十月。”

        孔子老先生用47字记载今年6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鲁国与晋国“赤棘之盟”。

           (一)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鲁成公元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鲁成公即位。

        鲁成公姬黑肱(gōng)是鲁宣公姬俀(tuǐ)的儿子,也是鲁国第21任君主。这次鲁国的政权更替比较正常,老爹死在路寝,儿子正常即位,没有出现血雨腥风。

        谥法说:“安民立政曰成。”让我们拭目以待鲁成公如何安民?!如何立政?!据说,鲁成公即位时年纪很小,这从鲁成公十四年秋季才娶妻也可证实。(“叔孙侨如如齐逆女”)。但真是这样的话,鲁成公的寿命也只有20岁左右。

            (二)

           “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 

        鲁成公元年,春季,二月二十七日,安葬了鲁宣公。

        鲁宣公终于入土为安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生追求君权的鲁宣公,身后留下幼子为君,“三桓”中的季文子把持了朝政,公族成了一种没有实权的符号,事情发展与他本人愿望完全相反。

          (三)

          “无冰。”

        鲁成公元年,春季,鲁国无冰。

        周历二月,夏历上一年的十二月,正是寒冷的时候,无冰,说明是一个暖冬。古代二月取冰、藏冰,用于夏季消暑,无冰不仅让气象科学相对落后的古人感觉奇怪,会产生很多联想;而且会对来年当权者的生活舒适度造成影响,所以被作为“异事”,正儿八经地记入史册。

        《春秋》共记载“无冰”3次,前边鲁桓公时期一次,本次,后边鲁襄公时期一次。

          (四)

          “三月,作丘甲。”

        鲁成公元年,春季,三月,鲁国开始按“丘”征军赋。

        什么是“丘”?按《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意思是9户人家组成一“井”,四井36户人家组成一“邑”,四邑144户人家组成一“丘”,四丘576户人家组成一“甸”。

        西周“赋”和“税”是不分的,至东周春秋,“赋”是赋,“税”是税,是相互分离的。“用之于军为赋,用之于政称税”。春秋前期,士兵要打仗时就从国家领取兵器和马匹,而所需要的军粮自备,国家可能向国人征收车、马,所以还没有正规的“军赋”制。约在春秋中期,军赋制出现,标志就是军赋摊入户及其土地收入。当时军赋数目,据《司马法》记载:甸为征收单位,一甸576户,出车1乘、马4匹、牛12头、甲士3人、徒兵72人。即一乘之兵员、装备。这是理论值,实际上,各国为扩大“军赋”,都先后改革,大大突破了此数。现在鲁国“作丘甲”,就是以“丘”为征收单位,一“丘”144户要交内原来一“甸”应该出的军赋,赋量增加了近3倍。

        记载鲁国“作丘甲”,这是讽刺鲁国横征重敛。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鲁国的创举,说是增强了鲁国的国力,其实是鲁国执政者季文子为了应对齐国对鲁国的威胁而采取的不得已的重敛措施。从老百姓手里把财力抢过来,放进统治者的腰包,显得很有实力的样子,其实是在饮鸩止渴。把公然“抢劫”作为创举,世道就这样一天天变得不可收拾了。后世的许多所谓的“改革家”,就是这样一种思路,始终盯着老百姓的钱袋子,想方设法把民财变成统治者的私财,让当权者以战争或奢侈地方式恣意挥霍,这便是所谓的成功改革。

        《春秋左氏传》记载了“王师败绩”之事。春季,晋景公派遣大夫瑕嘉(也称詹嘉)调解周天子和戎人的冲突,周王室的大夫刘康公(王季子)对戎人心存侥幸,打算乘此进攻他们。周王室的人就这么不靠谱,这不是陷调节人于不义吗?!周大夫叔服说:“背弃盟约而又欺骗大国,这一定失败。背弃盟约就是不吉祥,欺骗大国就是不义,神明、百姓都不会帮助,将要以何去取胜利?”刘康公不听,于是就进攻茅戎(今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境)。三月十九(癸未),在徐吾氏(今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境)地方被打得大败。这里没有明说是被谁打得大败,据《春秋公羊传》和《春秋穀梁传》的说法,是被晋国打败的。(春,晋侯使瑕嘉平戎于王,单襄公如晋拜成。刘康公徼戎,将遂伐之。叔服曰:“背盟而欺大国,此必败。背盟,不祥;欺大国,不义;神人弗助,将何以胜?”不听,遂伐茅戎。三月癸未,败绩于徐吾氏。) 

            (五)

          “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

        鲁成公元年,夏季,鲁国大夫臧孙许与晋景公在赤棘结盟。

        鲁成公即位后,鲁国的外交政策由“向楚”变成了“亲晋”,这是根据齐国的对鲁政策和国际形势变化作出的调整。以前,鲁宣公周到地事奉齐国,换来了鲁国十几年与齐国的和平相处,但到鲁宣公最后几年,晋国出来捣乱,对鲁国“亲齐”很不满意,组织了“断道会盟”,硬生生地把齐国和鲁国这对“主仆情人”给拆开,并在齐国与鲁国间拉出了许多仇恨,齐国和鲁国反目成仇。鲁国虽然倒向晋国,但晋国现在也很衰微,晋国两次讨伐齐国都无功而返,这让鲁国感到晋国也靠不住,于是就开始暗中与楚国联系。鲁宣公十八年(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四十,鲁国派人到楚国去请求出兵,共同伐齐,以压制齐国。然而天不遂人愿,恰好楚庄王死了,楚国自顾不暇,无法出兵,这让鲁国的希望再次破灭,只好转而再次求助于晋。鲁国在到处拉关系,齐国也没闲着,虽然在“阳谷之战”后齐晋结盟,齐国还送了人质到晋国(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四十,但毕竟与晋国的关系不甚和睦,因此,今年齐国与楚国结盟,借着楚国的威势,齐国开始筹划讨伐背叛自己的鲁国。为了应对齐国的威胁,鲁国今年与晋国在赤棘再次会盟,希望得到晋国的支持。人在即将溺水时,有一根稻草也能得到一丝的安慰,更何况晋国还不至于弱得象一根稻草。

          (六)

          “秋,王师败绩于茅戎。”

        鲁成公元年,秋季,晋国军队在茅戎大败周王朝的军队。

        春季三月晋国大败周王室的军队,到了秋季,周定王才派人来鲁国通告徐吾氏(茅戎所在地,今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境)之败。《春秋》这时候才记载,是以周王室通告诸侯的时间为准。

        晋国已经不太顾及所谓的名份了,作为诸侯“小弟”,一不高兴,就将周王室这个“大哥大”打得满地找牙。无论史家如何为“尊”者讳,都无法掩盖诸侯日益工蔑视周王室的事实,这样的“尊”,也是够可怜的。 

          (七)

          “冬十月。”

        鲁成公元年,冬季,十月。

        冬季,《春秋》无大事记载,但按照“四时具备,方为一年”的体例要求,仍然记载时令。

        《春秋左氏传》记载了鲁国备战的情况。冬季,臧孙许(臧氏,东门氏败落后,“三桓”之外的鲁国唯一大氏族)命令整顿军赋,实施“作丘甲”的政令,修缮加固城郭,完善防御设施,说:“齐国和楚国结好,我国新近和晋结盟,晋国与楚国争霸,齐国军队必然会讨伐我国。一旦晋国讨伐齐,楚国必然救援齐国,到时侯,就是齐国和楚国一起与我国为敌了。预计有难而做好防备,才可以化解患难。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最超脱的一首诗,字字通透,令人心安!
余生最好的活法:骨子坚强,言行干净,内心善良
巾帼赞歌(诗词题图音画)一首中国管弦乐曲·花木兰
李白最短的一首诗,字字孤独,却很治愈!
最后的长城:帝国的遗产,民族的象征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元曲释义-25】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