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春秋】之一百四十三:蔡景侯为左,许灵公为右

公元前589年,鲁成公二年,猴年(壬申年)。这一年,从周王室到天下诸侯,整个国际社会都行动起来了。干什么?打群架。“逼”得惜字如金的孔老夫子用了多达160字记载今年的“十大国际新闻”事件。事情还是因鲁成公的老爹鲁宣公而起,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君之位,鲁宣公一会儿屈从于齐国,一会儿又向楚国示好,再过一阵又投入了晋国的怀抱。齐顷公对这位心无坚守、身随水流的“情人”恨得牙根痒痒,于是今年春天举兵向鲁,用实际行动来教训教训鲁国。这两国战端一开,卫国接着就在齐国背后打上了“黑枪”,挨完“一棱子”子弹的齐国,回过身来又教训了卫国一顿。这时候,晋国“老大”出来说话了,敢打鲁、卫两个小兄弟,你齐国是不知道我晋国“马王爷长着三只眼”吗?于是,晋国“老大”领着鲁、卫、曹几个小兄弟把齐国一通胖揍,这叫有冤的报之冤,有仇的报仇,齐国被打得满地找牙时,南面的楚国也不甘寂寞地站了出来,借救援齐国,带着郑国小弟,一路向北杀来,先伐卫,再侵鲁,势如破竹。晋国一看有“硬茬”,脖子一缩当乌龟,跑去给周定王献捷表功去了,把烂摊子留给小兄弟们自己收拾,结果让楚国搞出了有12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盟:“蜀之盟”。楚国令尹子重以卿士之身份,却有“蔡景侯为左,许灵公为右”,即蔡景侯作为楚国军队统帅的车左,许灵公作为车右。区区楚国一大夫,有两国国君担当左右之位,他本人是何等风光!楚国形象是何其高大!但很不幸的是,有句话叫做“上帝让谁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蜀之盟”是楚庄王霸业的“回光返照”。之后,晋国调整战略,加强与南方的吴国联系,共同对抗楚国,楚国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夏四月丙戌,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绩。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鞍,齐师败绩。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己酉,及国佐盟于袁娄。八月壬卒。宋公鲍卒。庚寅,卫侯速卒。取汶阳田。冬,楚师、郑师侵卫。十有一月,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孔子老先生用160字记载今年10件事,当年“十大新闻”事件,其中最热闹的事情是楚国人主导的“蜀之盟”,有12国参加,规模空前。

           (一)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

        鲁成公二年,春季,齐顷公进攻鲁国北部边境。

        鲁宣公终生追逐权欲的后遗症,在儿子鲁成公即位后显现出来了。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能够保持与近邻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就是最聪明、最经济、最有效的国家安全战略。很显然,鲁宣公晚期,“向楚亲晋”的政策对鲁国来说是错误的,因此,招来了齐国入侵的兵祸,现在是父债子还的时候啦。

        春季,齐顷公进攻鲁国北部边境,包围龙地(今山东省泰安市博县西南)。齐顷公的宠臣卢蒲就魁攻打城门,龙地的人把他逮住囚禁。齐顷公说:“不要杀,我和你们盟誓,不进入你们的境内。”龙地的人不听,把他杀了,暴尸城上。齐顷公亲自击鼓,兵士爬上城墙。三天,占领了龙地。于是就向南入侵,到达巢丘(今山东省泰安市附近)。 

            (二) 

           “夏四月丙戌,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绩。”

        鲁成公二年,夏季,四月丙戌(五月一日),卫国大夫孙良夫帅军队与齐军在新筑作战,卫国军队大败。

        鲁国和卫国未见结盟记载,也没有鲁国求援记载,卫国为什么会出来搅和齐国对鲁国的进攻呢?有三个可能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卫国接到晋国的指令,让卫国从后方牵制齐国;其次的可能是在齐国进攻鲁国时,卫国想乘火打劫;再次的可能性是鲁国就近向卫国求救,毕竟晋国太远了点。至于哪一种情况,请各位自己判断!

        卫侯(卫穆公)派孙良夫(孙桓子)、石稷(石碏 <què>四世孙)、宁相(甯<níng>相,甯俞子)、向禽将(禽将是名)侵齐,和讨伐鲁国回来的齐军在新筑(卫地,今河北邯郸市魏县南)遭遇。石子(石稷)想回去,孙良夫说:“不可。兴兵讨伐,遇敌军就回去,将如何对国君说呢?若知道不能战,则应当不出兵。今既相遇,不如一战。”(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石子欲还,孙子曰:“不可。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若知不能,则如无出。今既遇矣,不如战也。”)

   《春秋左氏传》关于战争过程,在这里只有两个字,“夏,有。”,不知是何意?!后文则直接开始记载卫军战败后的事情,估计是记载战争过程的相关内容缺失。

        石成子(石稷)说:军队战败了,您(孙良夫)如果不稍稍等待,顶住敌军,将会全军覆灭。您丧失了军队,如何回报君命?大家都不回答。石稷又说:您,是国家的卿。损失了您,就是一种羞耻了。您带着大家撤退,我就留在这里抵抗齐军”这位石成子有点大无畏的精神,此话类似于今天的“你撤退,我掩护!”同时通告军中,说援军的战车来了不少。齐国怕真有援军,军队便停止前进,驻扎在鞠居今河南新乡市封丘县)。

        新筑大夫仲叔于奚援救孙桓子,孙良夫因此得免于难。不久,卫国人把城邑赏给仲叔于奚。仲叔于奚辞谢,而请求得到诸侯所用三面悬挂的乐器,并用繁缨装饰马匹来朝见,卫君允许了。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可惜啊,还不如多给他城邑。惟有器物和名号,不能假借给别人,这是国君掌握的。名号用来赋予威信,威信用来保持器物,器物用来体现礼制,礼制用来推行道义,道义用来产生利益,利益用来治理百姓,这是政权中的大节。如果把名位、礼器假借给别人,这就是把政权给了别人。失去政权,国家也就跟着失去,这是不能阻止的。”

        孙桓子回到新筑,不入城,就直接到晋国请求出兵。鲁国大夫孙许(臧宣叔也到晋国请求出兵。两人都投奔郤克。晋景公答应派出七百辆战车(五万二千五百人)。郤克说:这是城濮之战的战年数(详见【闲话春秋】之九十七。当时有先君的明察和先大夫的敏捷,所以得胜。我郤克和先大夫相比,还不足以做他们的仆人。请发八百乘战车(六万人)。”晋景公答应了。郤克率领中军,士燮(xiè)辅佐上军,栾书率领下军,韩厥做司马,以救援鲁国和卫国,臧宣叔迎接晋军,同时向导开路。鲁国大夫季文子率领军队和他们会合。到达卫国境内,韩厥要杀人,郤克驾车疾驰赶去,打算救下那个人。等赶到,已经杀了。

        郤克派人把尸体在军中示众,还告诉他的御者说:“我用这样的做法来分担指责。”这是保护部属,不让韩厥独自受到诽谤。其实,郤克这是真正地想团结部属,以强大地战斗力打败齐国,以报“使齐受辱”之仇。

          (三)

          “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鞍,齐师败绩。”

        鲁成公二年,夏季,六月十七日,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季文子)、臧孙许(臧宣叔)、叔孙侨如(宣伯)、公孙婴齐(声伯)帅师会合晋国郤克、卫国孙良夫、曹国公子首,与齐顷公在鞍地展开大战,齐军被打得败。

        双拳难敌四手。鞍地(今山东济南市历下区)之战,晋、鲁、卫、曹达到了空前的统一,这是因为郤克受辱、良夫新败、鲁国被侵、曹惧被伐,同仇敌忾,戮力同心,一剑封喉!

        根据《春秋左氏传》记载的战争的过程来看,齐顷公败得很惨,靠与车夫变换身份才得以涉险脱身。此战之后,齐顷公心生恐惧,不听声乐,不饮酒食肉,内爱百姓,问疾吊丧,外敬诸侯,从会与盟,卒终其身,家国安宁。成为“圣人”。一场战争可以教导好一位国君,这战死的生灵也算有一点安慰了。

          (四)

          “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己酉,及国佐盟于袁娄。”

        鲁成公二年,秋季,七月,齐顷公派谴大夫国佐到齐军。七月二十三日,国佐代表齐国与晋、鲁、卫、曹在袁娄结盟。

        齐国与晋国等国的战场鞍地离齐国国都有500里远,而结盟的袁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西)却只有50里远,这充分说明了齐国形势的迫切,也说明晋国在此占中的优势和志在必得。这位齐国大夫国佐,即宾媚人或国武子,全权代表齐顷公,带着厚礼和土地(汶阳田,今山东泰安市西南),来与晋、鲁、卫、曹讲和,主要对象是晋国的郤克。但郤克软硬不吃,非要以“齐顷公的母亲萧同叔子为人质,齐国的田陇全部东向”作为和谈的条件。这是因为齐顷公的母亲萧同叔子当年在帷帐后笑过跛足的郤克;而齐国的田陇全部东向,可以方便晋国的战车出入,意思是好随时打击齐国。鲁、卫两国一看齐、晋两国僵住了,便出来做“和事佬”,终于让“愤怒的郤克”答应了齐国的讲和与结盟要求。

        为了表达鲁国人民对晋国军队的感谢,卫国大夫向禽郑把鲁成公迎到了军中,鲁成公在上鄍(齐、卫两国交界地,今山东聊城市阳谷县境)与郤克等晋军统帅会晤,赠送了贵重的礼物。至此,晋齐“鞍之战”圆满地画上了句号,晋国大夫郤克报了受辱之仇,可以心满意足地过黄河回国了,但鲁国、卫国则很快迎来楚国的又一轮打击。

            (五)

          “八月壬卒。宋公鲍卒。”

        鲁成公二年,秋季,八月二十七日,宋文公死了。

        宋文公,就是因长得帅而被那位生猛的“周奶奶”喜欢上,并扶上宋国君位的那位主儿(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一十九。宋文公活着时没有什么功德,死后却造下一个最大的孽,用活人殉葬。宋文公的大臣始开厚葬之风:用蚌蛤和木炭,增加陪葬的车马,开始用活人殉葬,用很多器物陪葬。椁(guǒ,外棺)的四面呈坡形,棺有翰桧等装饰。翰是棺材的四旁装饰,桧是棺材的上盖装饰,这些都是“王”才可用的礼仪,指宋文公的僭(jiàn)越和奢华。

     君子认为:“宋国大夫华元(宋国右师)、乐举,在这事上有失为臣之道。臣子,是为国君去掉烦乱、解除迷惑的,因此要冒死去谏诤。现在这两个人,国君活着的时候就由他去放纵作恶,死了以后又增加他的奢侈,这是把国君推入邪恶里去,这算是什么臣子?”

        宋文公,宋国第23任君主,本名子鲍,又名公子鲍。宋昭公的庶弟。公元前610年-公元前589年在位22年。死后“始厚葬,始用殉”,千古一罪人。 

          (六)

          “庚寅,卫侯速卒。”

        鲁成公二年,秋季,九月初五,卫穆公姬速死了。

        卫穆公姬速死的时候,晋国主导的救鲁联军刚打败齐国,联军各自回国。晋国的三位将领从战地率兵返回晋国途中顺便去吊唁卫穆公,因为没有回国回复军命,也没有得到晋景公让他们代为吊唁的命令,晋国将领这是权宜行事,所以,他们在大门之外哭吊,不敢成礼。卫国人迎接他们,女人在门内哭,以答门外吊唁之礼。按正常的丧事规定,妇人们应该在堂上两侧哭灵,现在吊唁的宾客在门外,所以妇人们就把哭灵的位置向外移到大门内侧,这也是权宜之举。吊唁可能有个过程,晋国的三位将领来吊唁时按此行事,送他们的时候也是这样。“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别国官员来吊唁也按此行事,成了丧葬的日常之礼。

        卫穆公,姬姓,卫氏,名遬(速)。卫国第23代国君,公元前599年-前589年在位11年。 

          (七)

          “取汶阳田。”

        鲁成公二年,秋季,鲁国得到了汶水之北的田地。

        “山南水北为阳”。鲁国取得“汶阳田(今山东泰安市西南)”,是“鞍之战”后,晋国让齐国给鲁国的战争赔偿,是齐国为自己的行为“埋单”。而“汶阳田”原本就是鲁国的土地,早些年齐国经大时被占去了,一直没有归还给鲁国,没想到鲁国这次因祸得福,居然恢复了祖业。但也别高兴得太早,今年晋国让齐国还给鲁国,6年后,即鲁成公八年,晋国又让鲁国还给齐国。大国博弈,只有自己的利益才最重要,其他的事情都如同儿戏。

          (八)

          “冬,楚师、郑师侵卫。”

        鲁成公二年,冬季,楚国和郑国军队入侵卫国。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秦末根据楚国后人的行为总结出来的成语,其本意就是380年前先祖的所作所为,即楚国联合郑国入侵卫国,却挥师占领了鲁国的蜀地(鲁地,可能在今山东泰安市西或者在今济宁市汶上县西,那里有个蜀山湖)。这一招,估计让鲁国倍感意外吧。鲁成公派臧孙(即臧宣叔,臧文仲之子)到楚军去求和。臧孙话说得很巧,但却没什么作用。他说:楚军远离本国为时已经很久,本来就要退兵了。没有功劳而接受荣誉,下臣我不敢虚受退楚名”意思是,楚国该退兵了吧!如果你们真的退兵了,这不是我的功劳,是你们的仁慈。但很打脸的是,听完此话,楚军不但没有退后,反而进攻到达阳桥(鲁地,今山东省泰安市境),又往前进了一步。一看臧孙许出使不利,“三桓”之一的孟孙(孟献子仲孙蔑)请求前去送给楚军木工、缝工、织工各一百人,公衡作为人质,请求结盟。楚国人一看鲁国不只是动动嘴皮子,而是有实际行动来表达诚意了,便答应了与鲁国讲和。

          (九)

          “十有一月,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

        鲁成公二年,冬季,十一月,鲁成公与楚国公子婴齐在蜀地举行会晤。

        楚军深入鲁国腹地,形势紧迫。既然讲和,鲁国也就不讲什么面子、不端什么架子了,直接由鲁成公与楚国公子婴齐在鲁国蜀地举行正式会晤,以显示讲和的诚意。这也表明,中原的诸侯与楚国的卿大夫地位相当,无形中显示出楚王(现在是楚共王二年)的地位高于诸侯一等,与周天子平齐,楚国算是找到了一点感觉!

          (十)

          “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鲁成公二年,冬季,十一月十二日,鲁宣公与楚国公子婴齐(令尹子重)、蔡景侯、许灵公、秦国右大夫说、宋国华元、陈国公孙宁、卫国孙良夫、郑国公子去疾和齐国大夫(不写名字,是因为不是齐国的卿)在蜀地结盟。

        这里除了鲁成公,把参加会盟的都称为“人”,这是由于结盟缺乏诚意。在这种情况下又因为鲁国畏惧晋国而偷偷和楚国结盟,所以说“结盟缺乏诚意”。另外,《春秋》没有记载两们诸侯国国君蔡景侯、许灵公参加会盟的情况,这是由于他们乘坐着楚国的战车而来,有失中原诸侯的身份。君子说:“身份是不可以不慎重的啊!蔡、许两国国君,一旦失去身份,就不能列在诸侯之中,何况在他们之下的人呢!《诗》说:‘在高位的人不懈怠,百姓就能得到休息(《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假乐》)。’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了。”

        “蜀之盟”结束后,楚军回国,到达宋国,鲁国派到楚国作为人质的公衡逃了回来。鲁国大夫臧孙(臧孙许)说:“衡父(即公衡)不能忍耐几年的不安宁,抛弃鲁国,国家将怎么办?谁来受祸?他的后代一定会有受到祸患的!国家被抛弃了!”

       在楚国伐卫侵鲁的过程中,晋军始终保持沉默,这是被楚国打怕了,不敢与楚军争锋,有意避开楚军。君子说:“大众是不可以不用的。大夫当政,尚且可以利用大众来战胜敌人,何况是贤明的国君而且又能善于使用大众呢?《大誓》(《尚书·周书·泰誓》)所说商朝亿万人离心离德,周朝十个人同心同德,都是说的大众啊。”

       晋景公派遣巩朔到成周进献战胜齐国的战利品,周定王不接见,派遣单襄公辞谢,说:“蛮夷戎狄,不遵奉天子的命令,迷恋酒色,败坏了天子的制度,天子命令讨伐他,就有了进献战利品的礼仪。天子亲自接受而加以慰劳,用这来惩罚不敬,勉励有功。如果是兄弟甥舅的国家侵犯败坏天子的法度,天子命令讨伐他,只向天子报告一下情况罢了,不用进献俘虏,用这来尊敬亲近、禁止邪恶。现在叔父(晋景公)能够顺利成功,在齐国建立了功勋,而不派遣曾受天子任命的卿来安抚王室,所派遣来向我汇报的使者,仅仅是巩伯,他在王室中没有担任职务(巩朔,上军大夫,不是任命的卿士,名位没有上达王室。),又违反了先王的礼制(伐齐献捷)。我虽然喜爱巩伯,岂敢废弃旧的典章制度以羞辱叔父?齐国和周室是甥舅之国(周定王的王后来自齐国,齐国历来与周通婚,所以称甥舅),而且是大师(姜太公)的后代,叔父攻打齐国,难道是齐国放纵了私欲以激怒了叔父?或是齐国已经不可谏诤和教诲了呢?”士庄伯(即巩朔)不能回答。周定王把接待的事情交给三公,让他们用侯、伯战胜敌人派大夫告捷的礼节接待巩朔,比接待卿的礼节低一等。周定王和巩伯饮宴,私下送给他财礼,让相礼者告诉他说:“这是不合于礼制的,不要记载在史册上。这个周定王,既要立个牌坊,在人前把献捷之事讲得冠冕堂皇,把晋国和巩伯贬得一文不值;又是一个小人,因为惧怕晋国,私下里又用财货贿赂安慰晋国使者,希望晋国不要找他的麻烦。这就是周王朝天子的真实嘴脸。

        楚国为救齐北侵和晋国避强不接,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晋楚力量上的巨大差别。晋国现在的实力,欺负欺负中小国家还行,已经没有实力和自信直接面对强大的楚国了。这就是晋国调整国家战略,与南面的吴国相通,共同对抗强楚的战略大背景。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春秋公羊传译注(上册)5
95个成语拼成的齐国史(春秋篇)|文史宴
鲁僖公
论语孔子小传(2)
为何郑、宋、鲁、卫等春秋初期较强大的诸侯国,后来却成了弱国?
中国古代史(先秦)(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