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春秋】之一百四十四:抚我则后,虐我则仇

公元前588年,鲁成公三年,鸡年(癸酉年)。这一年,国际事务也不少,去年诸侯打完“群架”后,今年在相互调整适应。晋国首先带领小兄弟们去教训跟着楚国对付中原诸侯的郑国,结果被郑国偷袭得呈,讨伐无果而终。然后晋国与鲁国、晋国与齐国、卫国与鲁国都实现了朝见和聘问,改善了关系,建立了联盟。经过楚国去年“蜀之盟”的折腾,中原诸侯认识到了“兄弟阋于墙,共御其侮”的道理,今年诸侯间的朝见聘问也好、友好结盟也罢,都体现出了很大的诚意,中原诸侯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尚书·周书·泰誓》中说:“抚我则后,虐我则仇”。意思是,爱护我们的,就是我们的领袖;虐待我们的,就是我们的仇敌。从今年中原诸侯的表现来看,还是把晋国作为了他们的老大,而把楚国作为了仇敌。一方面是黄河流域文化与长江流域文化的融合度还是不够,楚国在中原诸侯心目中,还没有摆脱蛮夷的身份和形象;另一方面是楚国过于生猛和强势,让鲁国、齐国、卫国、宋国等中原中小诸侯国有一种被虐的感觉,形成了天然的防卫心理。由此可见,只要晋国稍加用心,当个大哥,自然天成,碎碎个事儿!

        “三年,春,王正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辛亥,葬卫穆公。二月,公至自伐郑。甲子,新宫灾。三日哭。乙亥,葬宋文公。夏,公如晋。郑公子去疾帅师伐许。公至自晋。秋,叔孙侨如帅师围棘。大雩。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啬咎如。冬十有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卫侯使孙良夫来聘。丙午,及荀庚盟。丁未,及孙良夫盟。郑伐许。”

        孔子老先生用125字记载今年16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鲁晋、鲁卫结盟,鲁国作为“抗楚防齐”的重要力量真正纳入了晋国同盟。

           (一)

            “三年,春,王正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

        鲁成公三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鲁成公与晋景公、宋共公、卫定公、曹宣公组成诸侯联军讨伐郑国。

        诸侯联军驻扎在伯牛(郑国西部地名,具体位置不可考),这是对公元前597年“邲()之战”中郑国帮助楚国的报复(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三十四)。晋国派一支军队从郑国的东边偷袭郑国。郑国的公子偃(郑穆公之子,字子游)领兵抵御,命令东部边境地方部队在鄤地(màn,今河南郑州市的荥阳市境)设下埋伏,在丘舆(郑地,在郑国东部)击败晋军。

        郑国独自打败了晋军,赶紧派大夫皇戌到楚国进献战利品,这一方面是显摆自己有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巩固郑楚联盟。意思是说,您看我郑国还不是太无能吧,可以独立为老大您解决点事儿。现在的郑国好象灵醒了点儿,坚定地依靠强楚,这样至少避免了一方的打击。

            (二)

           “辛亥,葬卫穆公。”

        鲁成公三年,春季,正月二十八日,安葬了卫穆公。

        大过年的,老爹尸骨未寒,殡放未葬,儿子卫定会就跟着晋国老大出去打仗,是迫于无耐呢?还是不甘寂寞呢?或许都有一点吧!晋国这老大当的“不仁”,卫定公这儿子做的也“不孝”,诸侯尽是些不仁不孝之徒,何谈家国天下的至孝仁德?

          (三)

          “二月,公至自伐郑。”

        鲁成公三年,春季,二月,鲁成公讨伐郑国回国。

        小小的鲁成公,象个布娃娃一样被季文子等大夫摆布着,估计他在告庙时,都不知道领着军队大老远跑到郑国去打仗的意义何在?正如这位年幼的国君的懵懂一样,这种诸侯之间为了一己之私进行的战争,确实没什么意义!只是对天下苍生生命财产的虚耗。

          (四)

          “甲子,新宫灾。三日哭。”

        鲁成公三年,春季,二月十二日,鲁宣公的新庙发生了火灾。鲁成公悲伤得连哭三天。

        鲁宣公死去已经三年。三年丧期已满,鲁宣公神主入驻为其建设的新庙,故称新宫。《春秋》这是在记载灾害,也表达鲁成公的哀痛。 

          (五)

          “乙亥,葬宋文公。”

        鲁成公三年,春季,二月二十三日,安葬了宋文公。

        “帅哥”宋文公在殡放了七个月之后才入土为安,按“诸侯七月而葬”之礼,有点缓慢了,但鉴于是秦秋“第二帅哥”的原因,就理解一下吧。宋文公子鲍之后,是他的儿子宋共公子暇继位。宋共公在位期间,为避黄河水患,把都城迁到相城,后来又迁回来商丘,另外经历了一场司马荡泽叛乱和一场烧死夫人宋伯姬的宋宫大火。

          (六)

          “夏,公如晋。”

        鲁成公三年,夏季,鲁成公到晋国去。

        鲁成公到晋的目的是谢恩,感谢晋国让齐国把鲁国的“汶阳之田”归还给鲁国。同时,鲁国也是通过此举加强和巩固与晋国的友好关系。经过去年晋国救鲁的“鞍之战”和楚国伐鲁的“蜀之战”,鲁国还是认识到了与晋国保持友好关系的重要性,因此,时隔27年后(公元前614年,爷爷鲁文公朝见过当时的晋国国君晋灵公),晋成公来朝见晋景公。和平,是最大的仁慈。鲁成公能够放弃一己之私,采取积极友好地外交政策来维护鲁国乃到国际社会的和平,这才是仁德的具体体现,才是天下苍生的福祉所在。

          (七)

          “郑公子去疾帅师伐许。”

        鲁成公三年,夏季,郑国公子去疾帅领军队讨伐许国。

        《春秋左氏传》说,许国依仗楚国而不事奉郑国,所以郑国的公子去疾(子良)才进攻郑国。郑国就是这么贱!自己不能事奉大国被讨伐得不得安宁,现在稍有消停时间,不知道息战养兵,怀德养民,反而以此为由去讨伐许国。OMG!国至贱则无敌!郑国这个国家没救了!而号称贤良的子良不劝谏国君,反而助付为虐,真不知其贤良何在?

          (八)

          “公至自晋。”

        鲁成公三年,夏季,鲁成公从晋国回到鲁国。

        鲁成公是鲁国大夫“三桓”家族代表人物季文子的“提线木偶”。国君出访回来要告于庙的,《春秋》记载此事,是“凡告必记”,仅此而已。

          (九)

          “秋,叔孙侨如帅师围棘。”

        鲁成公三年,秋季,鲁国大夫叔孙侨如师军包围棘地。

        鲁国大夫叔孙侨如包围的棘地(今山东泰安市的肥城市南),是齐国归还回来的“汶阳之田”中的一个邑。估计这个棘邑觉得受齐国管辖比归于鲁国更好吧,棘邑不服从鲁国管理,所以鲁国才派兵包围。 

          (十)

          “大雩。”

        鲁成公三年,秋季,鲁国举行大规模的求雨祭祀。

        鲁国用周历,周历的秋季,夏历的夏季,正是农作物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发生旱灾,严重影响五谷收成。所以,鲁国的抗旱救灾措施就是举行求雨祭祀,而且是规模最大的那种。 

          (十一)

          “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啬咎如。”

        鲁成公三年,秋季,晋国大夫郤克、卫国大夫孙良夫共同讨伐专业化狄的啬咎如部族。

        啬咎如(sè gāo rú)是赤狄的一枝,位于今天山西省太原市一带,是赵盾母亲的娘家。赤狄的几个大的部族已经被晋国灭掉了,现在只有一些残余势力,也因为部族首领夫去了民心而一击即溃,很轻易地被晋、卫联军所破。中原诸侯也好,戎狄蛮夷也罢,“得民心者得天”,这是一条巅扑不破地真理。反之,亦然。作为统治者,能不敬民如神吗?!

          (十二)

          “冬十有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

        鲁成公三年,冬季,十一月,晋景公派荀庚来鲁国聘问。

        晋国派大夫荀庚(中行伯)到鲁国访问,是对鲁成公入晋朝见的回访。去年,楚国在鲁地组织“蜀之盟”后,双方对通过友好往来和对话协商解决两国间的问题有了更深切地认识。晋国放下了架子,鲁国也深知了厉害,双方都有了共识。

          (十三)

          “卫侯使孙良夫来聘。”

        鲁成公三年,冬季,十一月,卫国的卿大夫孙良夫来鲁国聘问。

        去年,鲁国在遭到齐国、楚国先后入侵时,卫国虽小,但始终与鲁国人民站在一起,是鲁国坚强的后援和并肩的战友,这是鲁国所没有想到的。今年,鲁国还没有派人到卫国谢恩,卫国主动派人来聘问。由此可见,卫国的格局还是要比鲁国大一些,卫国之担当精神要比鲁国强一些。

          (十四)

          “丙午,及荀庚盟。”

        鲁成公三年,冬季,十一月二十八日,鲁国与晋国代表荀庚结盟。

        根据《春秋左氏传》,荀庚(荀林父之子)访问鲁国,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寻求与鲁国结盟(“且寻盟”)。

        晋、卫两个国家都来聘问,鲁国感觉良好,这可是多少年没有的事情了,但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两国都希望与鲁国结盟,到底鲁国应该与谁先结盟?鲁成公向臧宣叔询问说:“中行伯(荀庚)在晋国,位次排列第三(当时,郤克将中军,荀首佐之;荀庚将上军,排位第三)孙子(孙良夫)在卫国,位次是上卿,应该让谁在前?”臧宣叔回答说:“次国的上卿,相当于大国的中卿,中卿相当于它的下卿,下卿相当于它的上大夫。小国的上卿,相当于大国的下卿,中卿相当于它的上大夫,下卿相当于它的下大夫。位次的上下如此,这是古代的制度。卫国对晋国来说,不能算是次国(春秋时以强弱为大小,故卫虽侯爵,犹为小国。)。晋国是盟主,晋国应该先行礼。”二十八(丙午),和晋国结盟。二十九(丁未),和卫国结盟。这是合于礼的。据说他国来鲁国聘问并结盟共有5次,此是第一次。

        结盟被所谓的“礼”搞得如此复杂,看人下菜,把鲁国君臣们累的!直接象现代社会一样,来个国家无分大小贫富一律平等,按时间先后或按字母表来安排结盟,不也是一种很简便宜行而且很适宜的方法吗?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

          (十五)

          “丁未,及孙良夫盟。”

        鲁成公三年,冬季,十一月二十九日,鲁国与卫国代表孙良夫结盟。

        鲁国君臣为与谁先结盟之事好一通算计。就象现代人开会排座次,大单位的来人级别低,而小单位来人又是“一把手”,就会把那些脑子里封建等级观念较重的工作人员搞得左右为难。由此想到,联合国大会或西方的圆桌会议,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之道。再者,问题的关键不是结盟的顺序,而是结盟的诚意。 

        《春秋左氏传》记载了“晋作六军”之事。十二月二十六(甲戌),晋国编成六个军。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zhuī)、赵旃(zhān)都做了卿,这是为了赏赐在去年鞌(鞍)地战役中的功劳。

        齐顷公到晋国朝见,将要举行授玉的仪式。郤克快步走进来,说:“这一趟,君王是为女人的取笑而受到了羞辱,寡君不敢当。”晋景公设宴招待齐顷公。齐顷公注视着韩厥。韩厥说:“君王认识厥吗?”齐顷公说:“服装换了。”韩厥登阶,举起酒杯说:“下臣所以不惜一死,当时就是为了两位国君现在在这个堂上饮宴啊。”

        晋国从“三军”变成“六军”后,卿有十二人:

        中军:将,郤克(郤献子,郤缺之子)。佐,荀首(知庄子,荀林父之弟)。

        上军:将,荀庚(中行伯,中行宣子,荀林父之子)。佐,士燮(xiè,范文子、范叔,士会之子)。

        下军:将,栾书(栾武子、栾伯,栾盾之子)。佐,赵同(赵衰之子,赵盾同父异母弟)。

        新中军:将,韩厥(韩献子)。佐,赵括(赵同之弟)。

        新上军:将,巩朔(士庄伯)。佐,韩穿。

        新下军:将,荀骓(谥号文子)。佐,赵旃(赵穿之子)。

          (十六)

          “郑伐许。”

        鲁成公三年,冬季,郑国讨伐许国。

        郑国的格局较小,有点得理不饶人的感觉。估计这次讨伐许国,还是因为许国眼里只有楚国的原因。人家不服气就不服气、不理就不理呗,闲着没事把自己的事情好好干干,打了这么多年仗,老百姓已经很疲惫了,也让休息休息,不是很好吗?为什么非要刀兵相向呢?!郑襄公为君,德不配位!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左传》原文及译文 2
春秋后期,晋国绵延一百多年的霸主地位为何烟消云散?
晋国卿大夫士燮才德俱佳、地位如此高,为什么要自祝求死
揭秘:晋悼公继位时,晋国国内的局势怎么样呢?
03成公三年
《春秋左传全译》(卷九 襄公一) - 长春好吃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