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春秋】之一百四十八:不吊昊天,乱靡有定

公元前584年,鲁成公七年,牛年(丁丑年)。这一年,鲁成公在为祭祀之牛角被老鼠咬坏而烦恼,晋景公和楚共王在为如何收服滑得如泥鳅一样的郑国而劳神,“得郑国者成霸业!”。天下在晋、楚两强的争夺下,已经蒙受了太多的苦难和痛楚,但老天似乎还是不满足,今年又把南方的日益强大的吴国纳入了这个竞技场,于是,世界更加不宁、灾难更加深重。《诗经·小雅·祈父之什·节南山》有句话:“不吊昊天,乱靡有定。”意思是,上天没有达到善的境界,动乱就没有个安定的时候。天意向善,这是因为“民”即“天”,“众”即“善”,任何时候,只有满足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至“善”,也就是符合了天意,否则,就是上天没有达到善的境界,天下也就不可能太平。晋、楚的争霸,吴国的成长和出现,都是这一天理的具体体现。利可共而不可独!春秋时期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都是当时政治条件下的各方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再适应。前天的齐国、昨天的晋国、今天的楚国、明天的吴国、后天的越国、归于一统秦国,都是围绕着这个“天意”出现和消亡,这也是中国古代人探索公共利益分配方式的必然过程。

        “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吴伐郯。夏五月,曹伯来朝。不郊,犹三望。秋,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八月戊辰,同盟于马陵。公至自会。吴入州来。冬,大雩。卫孙林父出奔晋。”

        孔子老先生用96字记载今年11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吴国首次出现在《春秋》记载中。

           (一) 

           “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

        鲁成公七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鼷鼠啃噬了准备用于郊祭的牛的角,改用它牛卜其凶吉。鼷鼠又啃噬了牛角,于是免杀牛。

        给老天的祭品,小老鼠先享用一番!因为先后两次发生这事,所以在郊祭时,就免去了用牲(牛),这就有点因噎废食了。《春秋》如此详细的记载,其实就是想揭示这个道理,讽刺鲁国君臣的不尊礼。鼷(xī)鼠,鼠类最小的一种,亦称小鼠、小耗子、米鼠仔,种群数量大,破坏性较强。

            (二)

            “吴伐郯。”

        鲁成公七年,春季,吴国讨伐郯国。

        这是吴国首次见于《春秋》,春秋时期另一个著名国家吴国首次闪亮登场。春季,吴国进攻郯国(tán,己姓或嬴姓,故城在今山东临沂市郯城县西南),郯国和吴国讲和,这意味着吴国势力范围扩大到江苏北部和山东南部,离鲁国(包括中原地诸侯国)不算太远了。季文子(季孙行父)说:“中原诸国不能镇慑蛮夷,蛮夷却来进攻,而没有人对此担忧,这是因为没有好国君的缘故啊!《诗》说:‘上天没有达到善的境界,动乱就没有个安定的时候(《诗经·小雅·祈父之什·节南山》)。’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有了上面的人但是不善,还有谁不受到动乱?我们很快就会灭亡了。”君子说:“像这样知道戒惧,这就不会灭亡了。”(春,吴伐郯,郯成。季文子曰:“中国不振旅,蛮夷入伐,而莫之或恤,无吊者也夫!《诗》曰:‘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其此之谓乎!有上不吊,其谁不受乱?吾亡无日矣!”君子曰:“如惧如是,斯不亡矣。”)

        中原诸侯国,无论大小,对外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对内不能相互体恤、相互扶助,以一己之私欲,呈无道之行为,对他国不善,对民众不仁,致使离心背德,一盘散沙,所以南方蛮夷之国的势力范围便很容易扩展到了国门之前。这种情况的造成,与其说是天命,倒不如说是自取。

          (三)

          “夏五月,曹伯来朝。”

        鲁成公七年,夏季,五月,曹宣公来鲁国朝见。

        曹国朝见鲁国经常见于《春秋》,这是共叙两国的传统友谊,鲁成公虽小,但有人来示好,感觉应该还是很好的吧。曹国作为小国,在晋、楚争强的情况下,与鲁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很重要,特别是现在南方的吴国又一路北上而来,更需要与鲁国密切协商。

          (四)

          “不郊,犹三望。”

        鲁成公七年,夏季,鲁国不举行郊祭,但仍举行了三望的祭祀活动。

        郊祀祭天是周代最为隆重的祭典,它原属于自然崇拜的一种。 鲁国不举行用牲(牛)作为祭品祭祀天地的郊祭,这一方面说明鲁国有什么重大事情影响了祭祀的举行,另一方面也说明鲁国的执礼不周、不备、不尊。尽管没有郊祭,但仍然举行“三望”(遥祭黄河、大海和泰山),按照当时祭祀制度,这样做是不合礼的。

       用现代人的话说,没有“仪式感”,这对国家来说未必是件好事。现在看来是糟粕的礼,在当时是一种社会契约。鲁国不遵守社会契约,对老天都违礼不敬,估计很难做到尊礼爱民。 

          (五)

          “秋,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

        鲁成公七年,秋季,楚国令尹公子婴齐帅军队讨伐郑国。

        楚国培植的郑成公姬睔(gùn)并没有达成楚国所愿,而是继续实施亲晋的政策,这说明郑国在晋楚问题上,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是“亲晋”力量强于“向楚”势力。楚国子重(公子婴齐,令尹)帅师讨伐郑国,楚军驻扎在氾(今河南许昌市襄城县南),晋国组织诸侯救援郑国。郑国大夫共仲、侯羽带兵包围楚国军队,俘虏了楚国的郧公钟仪,把他献给晋国。从郧公钟仪随楚军参战来看,郧国已成楚国的一个县了。

          (六)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

        鲁成公七年,秋季,鲁成公与晋景公、齐顷公、宋共公、卫定公、曹宣公、莒渠丘公、邾定公、杞桓公救援郑国。

        救援郑国的九国联军,是由晋国组织的。郑国是楚国与晋国的战场,可怜的郑国人民,连年遭受兵祸,真是够悲哀的。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晋国和楚国的国君要争做诸侯的“老大”,当权者功名利禄之私欲,是老百姓生命财产之损害。

          (七)

          “八月戊辰,同盟于马陵。”

        鲁成公七年,八月十一日,鲁成公与晋景公、齐顷公、宋共公、卫定公、曹宣公、莒渠丘公、邾定公、杞桓公在马陵结盟。

        八月十一日的的马陵(卫地,在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东南)结盟,是重温虫牢的盟约(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四十六。此次乘救援郑国组织的结盟,有一个新国家加入进来,这就是莒国。据西晋大牛人说,莒国属齐,齐服,所以莒也来服,这个论断,存疑!

        俗话说,“救急如救火”。晋国组织九国联军救援郑国,却行动迟缓,却精心组织结盟,救援事小,结盟事大,把自己的政治联盟搞大再说!不知道郑国做何感想?其他诸侯又做何感想?郑国没有参加结盟,估计结盟是在救援之前。如果救援结束、兵祸解除了,郑国应该是要参加此次国际会议的。

          (八)

          “公至自会。”

         鲁成公七年,秋季,鲁成公从诸侯会盟地回到鲁国。

        鲁成公出行和回国必“告庙”,所以《春秋》予以记载。救援郑国有功,鲁成公可以好好给列祖列宗汇报一下了。

          (九)

          “吴入州来。”

        鲁成公七年,秋季,吴国入侵州来国。

       吴国刚一登上国际舞台,“才艺展示”就是先入侵郯国,又入侵楚国的属国州来(国名,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北),与当时权势达到巅峰的楚国单挑,这在中原诸侯中是没有的。之所以如此,得益于楚国流亡在外的大夫申公巫臣。申公巫臣怨恨楚国大将子反,逃到了晋国,又由晋出使吴国,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让他儿子做吴国的行人之官(外交官),吴国加强中原各国交往,迅速强大起来,开始派兵征伐楚国。具体的情况如下:

        楚国包围宋国那一次战役(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三十六,楚军回国,子重(公子婴齐,令尹)请求取得申邑、吕邑土地作为赏田,楚庄王答应了。申公巫臣说:“不行。申(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吕(今河南省南阳市西)两地之所赖以成为城邑的,是因为从这里征发兵赋,以抵御北方。如果私人占有它,这就不能成为申邑和吕邑了,晋国和郑国就一定会到达汉水。”楚庄王就不给了。子重因此怨恨巫臣。子反(公子侧,司马)想娶夏姬。巫臣阻止他,自己反而娶了夏姬逃到晋国(公元前589年,“巫臣使齐,及郑,使介反币,而以夏姬行,遂礶晋”),子反因此也很怨恨巫臣。等到楚共王即位(公元前590年),子重,子反杀了巫臣的族人子阎、子荡和清尹弗忌以及襄老(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并且瓜分他们的家产。子重取得了子阎的家产,让沈尹和王子罢瓜分子荡的家产,子反取得黑要和清尹弗忌的家产。巫臣从晋国写信给子反、子重两个人,说:“你们用邪恶贪婪事奉国君,杀了很多无罪的人,我一定要让你们疲于奔命而死。”

        巫臣请求出使到吴国去,晋景公允许了。吴子寿梦喜欢他。于是巫臣就使吴国和晋国通好,带领了楚国的三十辆兵车(两之一卒)到吴国做教练,留下十五辆(舍偏)给吴国(《司马法》:“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两。军九乘为小偏,十五乘为大偏。”盖留九乘车及一两二十五人,令吴习之。)。送给吴国射手和御者,教吴国人使用兵车,教他们安排战阵,教他们背叛楚国(吴常属楚)。巫臣又把自己的儿子狐庸(屈狐庸)留在那里,让他在吴国做外交官。

        随着吴国力量的强大,便开始进攻楚国、进攻巢国、进攻徐国(巢、徐,楚属国),令尹子重也开始忙碌起来,奉楚共王之命奔驰救援。晋国组织9国在马陵结盟的时候,吴军进入楚国属国州来国,子重从郑国奉命赶去救援,所以晋国的救援就显得很轻松。在吴国加入到国际大家庭之后,晋国对付楚国的压力迅速减小,而楚国开始两面受敌,楚国子重、子反在这种情况下,一年之中七次奉命奔驰以抵御吴军。昔日属于楚国的蛮夷之地,吴国全部加以占取,因此吴国开始强大,吴国才得以和中原诸国往来。

        由“吴入州来”可以明白,国家的战略除了拼命发展壮大自己外,还需要努力建立广泛的友好同盟。能够建立最广泛地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自己人搞得多多地,把敌人搞得少少地”,古往今来,都是一种非常智慧的生存战略。

          (十)

          “冬,大雩。”

        鲁成公七年,冬季,鲁国举行求雨的大祭。

        )是一种求雨的祭祀仪式。大雩,是与大旱相对应,通过隆重的祭祀来雨,一般求雨得雨才称“雩”。周历冬季,是夏历秋季,正是农作物最后的生长期,干旱会影响收成。

          (十一)

          “卫孙林父出奔晋。”

        鲁成公七年,冬季,卫国大夫孙林父逃亡到晋国。

        卫定公讨厌孙林父(孙文子,孙良夫之子)。老板不喜欢肯定是混不下去了。冬季,孙林父逃亡到晋国,顺便也把自己的封地“戚”献给了晋国。卫定公去到晋国,晋国把孙林父的封邑戚地归还给了卫国。由此可以看出,卫国政治力量的分化和国内政治的不稳定。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公·成公七年 八侯救郑 一岁七奔命 吴入州来
07成公七年
春秋史 第十一章 ---- 第十五章
中原多国混战,楚国失势,晋国霸业再起 | 春秋史话连载13
中国古代-春秋历史事件 ( 公元前770~476年)
春秋战国时代部分诸侯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