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春秋】之二百二十四:求名而不得,欲盖而弥彰

公元前511年,鲁昭公三十一年,猴年(庚寅年)。这一年,鲁昭公仍然客居晋国边境城邑乾侯。鲁昭公客居他乡,除了他本人不自在外,还有两位人物也不自在,一位是晋国新任国君晋定公。晋国是国际老大,盟主之位可是要管点事儿的,要不然,怎么向诸侯小兄弟位要贡奉呢?!鲁昭公寄居在晋国边城已经两年,这事儿就象贴在晋定公额头上的“无能”俩字,让以晋定公为首的晋国人感觉很没面子,于是今年就出面解决此事,把晋国的季孙意如叫回过来,让把鲁国的高级“上访户”鲁昭公领回去。另一位是鲁国第一卿季孙意如。鲁国“三桓”之首季孙氏,现在是鲁国实际上的执政者,季孙意如一直不敢篡位称君,说明其实力还是有点欠缺少,在这种情况下,跑到晋国边城久住不回的鲁昭公,相当于是在季孙意如的额头上贴了“叛逆”俩字,这可不是一般的臣子可以接受的,弄不好就会被国际国内的保君势力灭掉的,所以,赶紧去晋国商讨如何把鲁昭公这面鲁国旗帜扛回去的事情。《春秋左氏传》在评价邾国大夫黑肱带着滥地来投奔鲁国时,借君子之言说:“求名而不得,欲盖而弥彰。”意思说,有人想求名却得不到,而有人想掩盖反而更彰显。这话有点象俗语讲的“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季孙意如想掩其篡国本意、大夫黑肱不想留叛逃之名,等等,但都是欲盖弥彰,事与愿违。为人处世,还是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加,不为义疚吧。

        三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季孙意如晋会荀跞于适历。夏四月丁巳,薛伯谷卒。晋侯使荀跞唁公于乾侯。秋,葬薛献公。冬,黑肱以滥来奔。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孔子老先生用65字记载今年7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季孙意如到晋国去,这说明鲁昭公之事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一)

            “三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鲁昭公三十一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鲁昭公寄居在晋国边境城邑乾侯。

        鲁昭公已经在晋国的边境城邑乾侯(今天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东南)。有国不可归的鲁昭公已经在此呆了两年了,抛却宗庙祭祀,既不能去国外,又不能回国内,国君当到这份儿上,也是没有谁了!

            (二)

           “季孙意如晋会荀跞于适历。”

        鲁昭公三十一年,春季,鲁国大夫季孙意如到晋国去,在适历(今址不详)会见晋国大夫荀跞。

        晋定公准备用兵力送昭公回国。范献子(士鞅)受过鲁国第一卿季孙意如的贿赂,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便说:“如果召见季孙(季平子)而他不来,那么确实是有失臣道了,然后再攻打他,怎么样?”晋国人召见季孙意如,范献子派人私下告诉他说:“您一定要来,我保证您不会有罪。”季孙意如和晋国的荀跞(知伯、知文子)在适历(適历)会见。荀跞说:“寡君让跞对您说:为什么赶走国君?有国君而不事奉,周朝有一定的刑罚。您还是考虑一下!”季孙意如头戴练冠、身穿麻衣,光着脚走路(以示忧慼),俯伏而回答说:“事奉国君,这是下臣求之不得的,岂敢逃避判刑的命令?君王如果认为下臣有罪,就请把下臣囚禁在费地,以等待君王的查问,也唯君王之命是听。如果由于先君的缘故,不断绝季氏的后代,可赐下臣一死。如果不杀,也不让逃亡,这是君王的恩惠,死而不敢忘记恩德。如果能跟随君王一同回去,那么本来就是下臣的愿望,岂敢有别的念头?”这巧舌如簧,这心机深重,服了吧!

 

          (三)

          “夏四月丁巳,薛伯谷卒。”

        鲁昭公三十一年,夏季,四月初三,薛献公任谷死了。

        鲁襄公二十五年的“重丘之盟”,鲁、薛成为同盟国,所以其国君去世,是要加以记载的。薛国是历经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与官桥镇之间,虽然是小国,但属于积极参与打酱油的角色,几乎所有的国际会盟薛国都参加,是勇于担当?还是不得不来?。

 

          (四)

          “晋侯使荀跞唁公于乾侯。”

        鲁昭公三十一年,夏季,四月,季孙意如跟随荀跞到乾侯慰问鲁昭公。

        晋国和季孙意如这是给鲁昭公台阶下呢!名为慰问他,实为请他归。子家子(子家羁)说:“君王和他一起回去,一次羞耻不能忍受,终身的羞耻反而能忍受吗?”鲁昭公说:“对。”大家说:“这就在一句话了,君王一定要赶走他(大家,指的是跟随鲁昭公逃亡在外的人,这些人说晋国既然担忧鲁昭公,只要鲁昭公一句话,就可以使晋国驱逐季孙意如)!”荀跞以晋定公的名义慰问鲁昭公,而且说:“寡君派跞以国君的名义责备意如,意如不敢逃避死亡,君王还是回国吧!”鲁昭公说:“君王赐惠照顾到先君的友好,延续到逃亡的人身上,准备让我回去扫除宗庙以事奉君王,那就不能见那个人,我要是能见那个人(指季孙意如),有河神为证!”荀跞捂上耳朵跑开(怪公所言,示不忍听),说:“寡君诚惶诚恐,岂敢预闻鲁国的祸难!下臣请求去回复寡君。”退出去告诉季孙意如,说:“国君的怒气没有平息,您姑且回去主持祭祀(归摄君事。)。”子家子说:“君王驾一辆车进入鲁军,季孙意如一定和君王一起回去。”鲁昭公想要听从。跟随的人们胁迫鲁昭公,就没有能回去。

        这里体现出一个人的公心与私心来。子家子是处以公心,鲁昭公只要肯自己与季孙意如回到鲁国,迫于晋国和齐国等国际社会的压力,季孙意如不会把鲁昭公怎么样的;而跟随鲁昭公的众人们则是处以私心,鲁昭公是国君,可以无罪,但鼓动鲁昭公除掉季孙氏的臣子们,季孙意如可是绝不会手软的,所以,为自身安全考虑,鲁昭公留在乾侯他们会更安全。 

          (五)

          “秋,葬薛献公。”

        鲁昭公三十一年,秋季,薛国安葬了薛献公。

        薛献公,是春秋时代薛国,任姓,帝喾()的后裔,一说为黄帝系统颛顼的后裔),伯爵,名谷。公元前578-公元前511年在位68年,。“在位时长”击败了中国历史上99%的国君!

 

          (六)

          “冬,黑肱以滥来奔。”

        鲁昭公三十一年,冬季,邾国大夫黑肱带着滥地来投奔鲁国。

        邾国的黑肱带着滥地逃亡前来。这个人“低贱”而《春秋》记载他的名字,这是由于重视土地的缘故。一般带着土地投奔的,都记载名字,这看似想把叛逃之事说得正常一点的话,却让叛逃行为都更加明显,真是欲盖弥彰啊。

        君子说:“名声的不能不慎重就像这样:有时有了名声,反而不如没有名声。带了土地背叛,即使这个人地位低贱,也一定要记载地名,以此来记载这个人,结果成为不义,不能磨灭。因此君子行动就想到礼,办事就想到义,不做图利而失去礼的事,不做不符合义而感到内疚的事,有人求名而得不到,有人想要掩盖反而明白地记下了名字,这是惩罚不义的人。齐豹做卫国的司寇,是世袭大夫,做事情不义,就被记载为‘盗’(事见公元前522年)。邾国的庶其(公元前552年)、莒国牟夷(公元前537年)、邾国的黑肱带着领地逃亡,只是为了谋求生活而已,不求什么名义,即使地位低贱也必定加以记载。这两件事情,是用来惩罚放肆而除去贪婪的。如果经历艰苦,使上面的人陷入危险,反而名声显扬,发动祸难的人就要为此而奔走。如果盗窃城邑背叛国君去追求大利而不记下他的名字,贪婪的人就会卖力去干。因此《春秋》记载齐豹叫做‘盗’,也记载三个叛逆的名字,用来惩戒不义,斥责无礼,这真是善于记述啊。所以说,《春秋》的记载文字隐微文雅而意义显著,言辞委婉而各有分寸。上面的人能够发扬《春秋》大义,就使善人得到劝勉,恶人有所畏惧,因此君子重视《春秋》。”

 

          (七)

          “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鲁昭公三十一年,冬季,十二月初一,发生了日食。

        按现代历法推算,此次日食发生在公元前5111114日,是日全食。汉代的儒者开始牵强附会,董仲舒说是与周室衰微有关,而刘向则认为与6年后吴国进入楚国郢都有关,看来儒家也不统一,可见其言不信。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昭公三十一年薛献公亡 欲盖弥彰 日食预兆
31昭公三十一年
【春秋鲁国】曹成公:春秋时期曹国第十九任君主
春秋时,枣庄的那点事
昭公三十一年
《春秋左传全译》(卷九 襄公一) - 长春好吃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