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安万年】之七十五:河海不择细流,秦人能够一步步走向长安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秦人从西垂一隅秦地,一步一步向东迁都,最终定都咸阳(长安地区),横扫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帝国。秦人的成就无疑是伟大的。

       伟大的成功,必有伟大的原因。重视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吸引各诸侯国的贤能之士,即客卿,为秦所用,就是秦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远到近,后来居上的最关键原因。

        秦人从秦穆公称霸西戎开始,不愿仅仅做一方诸侯,而是有了更远大的战略目标——觊觎(jì yú)天下。秦国与东方诸侯国一样,倾尽全力,投入到春秋战国这个中国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洪流之中。时代在变迁,秦人在变革。

        变革的关键是人才。汉代有位唯物主义者王充,有部大作名叫《论衡》。他曾说:“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可见人才在社会变革中之重要。

        注重人才,非秦独创,但以秦为最。当时,诸侯列国为保生存、求发展,都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并为争夺人才而展开激烈的战争。许多身怀旷世之才而又胸有大志的人士,开始在各国间不断流动。

        周朝衰落,徒有其名,诸侯争霸,各怀野心。孔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没有哪一国是绝对的正统和正义,因而,当时很多人没有所谓的“祖国”的概念,也不必肩负沉重的道义负担,“士为知己者死”是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同。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说的就是那些为了实现自己个人理想抱负而奔走于秦国和中原各诸侯国之间的各色人等。秦国优厚的人才引进条件和务实的人才政策,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人”前来投靠,这些贤能之士为秦国的发展和强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秦人吸引人才,与“伯乐相马”相映成趣。“伯乐相马”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关于发现人才的故事,其人其事就发生在秦穆公时代的秦国。这种现象绝不是偶然的,它应该是秦国重视人才的一种必然反映。

        秦国从立国开始就非常重视招揽异国贤能之人,这成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储备”手段。不论来自他国,还是敌国;不论出身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有真才实学并愿意来到秦国效力,便会超常规重用。

        综观秦人历史,凡统治集团内有影响的角色,如春秋时期的百里奚、蹇(jiǎn)叔,由余、丕豹、公孙枝,内史廖、白乙丙、西乞术、孟明视等,战国时代的商鞅、张仪、公孙衍、司马错、乐池、魏章、甘茂、 起、范雎、蔡泽、吕不韦、蒙敖、茅焦、尉缭、郑国、李斯、甘罗、蒙恬等,清一色来自他国。

        这些“老外”在秦国可不是高级花瓶,不是为装典自己和秦人的门面,而是真正被委以重任,成为左右秦国政局和发展方向,影响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著名人物。秦国从秦非子到秦始皇的36任国君,没有一位放弃远大志向,因此也没有一位动摇过这一人才政策。

        反观其他六国,虽然也招致四方游士,但一般不授予重要职务,且用人也不如秦人一代继一代,始终广开大门,用之不疑。六国往往在延揽人才后,随着引进人才的国君死去,后代即翻脸不认人,“一朝天子一朝臣”,导致人才流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秦人是河海,不择细流。秦人开阔的用人胸怀,是能够走向长安的最关键的因素。有了人才,其他一切都不是问题,定都长安,一统天下,也就是一种必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秦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晋国史话 第一辑 所谓的秦晋之好 晋乱再兴(二)--当心机男遇上天蝎男:晋文公重耳并没有那么深谋远虑
秦穆公:五张羊皮换来秦国崛起
大秦帝国彪炳史册的六大雄主
秦国在崛起之路上都重用了哪些六国人才?
“外籍人才”助秦国成就霸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