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安万年】之一百九拾:落下闳,汉代的首席天文学家

在西汉天文学家中,最有成就的应该是落下闳了。他姓“落下”,名“闳”,字长公,早年曾隐居在巴郡阆(làng)中,即今天四川阆中,这里可是著名的“风水城”。

落下闳精通天文历算,被汉武帝任命为太史待诏,专门从事天文方面的研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期器。”他经过苦心钻研,创制了在天文学有着重大实用价值的浑天仪。

浑天仪是古代用来测量太阳、月亮和其他星球实际位置的一种仪器。这种仪器在我国出现相当早。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和甘德就已经使用过比较简单的浑天仪。

但从战国直到秦亡,战争绵延不断,没人重视科学,结果到西汉时,浑天仪便失传了。为更好地观察天象,落下闳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科学推算,重新造出了更加先进的浑天仪。

浑天仪主要由表示天体位置的圆圈构件组成,构件上面装有可移支的窥管,用以跟踪和瞄准星球。在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用窥管观察星球,可以排除侧面光对视力的干扰,提高观测的精度。

“窥管观察”是一种很科学的方法。曾有人做过试验,证明使用窥管能够看到亮度在八等的星,而不用窥管,最多只能看到亮度为六等的星。人们常说的“窥测”以及“以管窥天”这句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古代观天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定历法。汉初沿用秦代的颛顼(zhuān xū)历,以每年的十月作为一年的开始,但到了汉武帝时期,历法已出现“朔日每月见,弦满望亏”的错乱现象。

 

有了先进仪器,就可以承接重要的科研任务了。汉武帝下令,由落下闳、邓平、唐都、司马迁等改造颛顼历,他们很快便完成了新历。公元前104年,即汉武帝太初元年,汉武帝下诏正式使用新历。

新历确定后,汉武帝高度重视,专门将年号改为“太初”,于是,这部新的历法被定名为“太初历”。先有太初年号,后有太初历。太初历是汉代第一次使用新的历法,是我国历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在中气(二十四节气中排序偶数者)缺失的月份插入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经月不相合的矛盾,使朔望晦弦较为正确。

一份太初历,就已经让落下闳不朽了,更何况他还发明了另外两样东西:一是在太初历制成以后,落下闳又创造了“漏刻”。“漏刻”就是用水的机械装置来计算时间的仪器,相当于现代的钟表。

二是创造了根据太阳影子移动方向来测定时间的日晷(guǐ),将漏刻和日晷结合起来测量二十八星宿的位置。公元前101年,即汉武帝太初四年,汉武帝又下令在灵台建立了以测定太阳影子长短计时的铜表,成为后世“华表”的前身。

灵台,是我国古代观察天象的地方。西汉时,在长安城南就有一座灵台,西汉的天文学家就在这里观察天体的运行,计算日月的变化,编制新的历法,制造天文仪器,在我国天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绩。

落下闳是汉代首席天文学家,是汉朝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的成就对中国两千年来的农业、文化、科技等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反映了西汉时期我国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当时的长安,是世界科技的前沿。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阆中名人 —— 落下闳
古人用什么看星星 肖雅文
中国古代天文人物
元朝天文学:华夏与波斯文明碰撞出的幻妙火花
祖国风光(2739)阆中落下闳
落下闳(西汉民间天文学家,四川阆中人,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创制“太初历”,被称为“春节老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