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安万年】之二百三拾五:大兴城,胡姆丹,“乾卦之城”实现了从汉长安城到唐长安城的完美过渡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但当时的汉长安,经过“三国”、“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超过300年的沧桑巨变,街道狭窄,宫室狭小,整体破败不堪,加之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壅底难泄,饮水供应也成问题,于是隋文帝便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首原南坡另建一座新城。

公元582年,隋文帝开皇二年起,隋文帝任命宰相高颎(jiǒng)兼任营建新都的总监,宇文恺为副总监。实际上,整个新都建设的设计者和主持人,是当时著名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长安人宇文恺,他仅用9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当然,建设速度快,据说很多建筑是从汉长安城搬迁过来的。其他参与新都建设者还有:将作大匠刘龙、贺娄子干、高龙叉等人。

公元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隋王朝从汉长安城迁至新都“大兴城”。之所以给新都起名“大兴城”,是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 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既有历史缘源,又富美好寓意。只可惜,隋文帝杨坚“大兴”这么美好的意愿,儿子隋炀帝杨广并未能深刻领会。很快,江山奉送给李唐,“大兴”改回了“长安”。

新都“大兴城”位于汉长安故城东南21里,处于川原秀丽、卉物滋阜的龙首原南坡。总设计师宇文恺是一位善于运用地形特点来进行城市设计的能手,所以在营建过程中,他不仅吸收了以前北魏洛阳、北齐邺都的长处,还非常巧妙地把他的总体设计规划与龙首南坡的地形融会贯通起来,达到了城市与地势的和谐,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天道与王道的契合。

宇文恺非常熟悉关中的地形,即使这样,他还是对新都的选址做了缜密的考察,不论是畦(qí)分棋布的城区格局,还是中轴对称的城坊结构,甚至渗透天人合一思想的宫城皇城,无不说明“大兴城”是经过精雕细琢的杰作。“大兴城”虽然位于平原广川之上,但地形仍有不同程度的起伏,宇文恺就充分利用了这“高低并存、丘原相间”的特殊地貌,建了一座特别的都城。

总体看,“大兴城”的中轴线朱雀大街由北向南依次有六条高坡,都城如何在这六条高坡上布局,什么建筑应该建在坡上,什么建筑应该放在低洼地,宇文恺都经过深思熟虑。他以时人深信的“易理卦相”来布置设计城市。他认为,“大兴城”依次并列的六条高坡就象《易经》“乾卦”的六爻(yáo)形状,“大兴城”的整体布局就此确定。

宇文恺设计的“大兴城”,以最北边的高坡为初九,以最南边的高坡为上九,在初九、上九两高坡上修筑城墙,这样使城墙不高自险。九二之高城,正当《周易》乾卦之“见龙在田”,设置宫殿,象征真龙出现。九三之高坡,正应《周易》乾卦之“君子终日是乾乾”,安排皇城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之高坡为贵位,有“飞龙在天”之意,不能让普通百姓居住,特意安置玄都观和兴善寺来占据此岗。

“六坡”是大兴城的骨架,皇宫、政权机关和寺庙都高高在上,与一般居民区形成鲜明对照。岗原之间的低地,除普通居民区外,则开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大了城市的水域。大兴城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增大了立体空间,显得更加雄伟壮观。从建筑学上分析,在六道高坡上布局重要建筑,无论是采光、散热、流水哪个方面,高坡都要比洼地有优势。

宇文恺用《周易》“乾卦”六爻之卦象为核心,作为长安城总体规划的地理基础,这种附会看似很有文化,很新颖,但对隋的命运影响不大,隋王朝并未因都城暗合“乾卦”卦象而变得象上天一样“自强不息”,而是仅38年国运就息灭了。公元618年,隋炀帝大业十四年,隋朝被唐朝灭亡。唐朝以隋朝的都城“大兴城”为都城,只是将“大兴城”改回了“长安城”而已。

就在唐朝建立前夕,公元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隋炀帝还在对“大兴城”进行升级完善,不惜动用10余万人在宫城和皇城以外建造了外郭城,城市的总体格局至此才基本形成。隋炀帝还通过开凿南北大运河,以水路连接大兴城与关东、江南的联系。可惜这一切,冥冥之中都是为李“唐”统治者做好了准备。如果能够早知道如此结果,杨“隋”统治者也就不会那么劳民伤财了。

隋王朝“大兴城”的平面布局整齐划一,形制为长方形。全城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完全采用东西对称布局。外郭城面积约占全城总面积的88.8%,主要用于居民住宅区建设。这种在都城规划设计中大幅度提升百姓住宅区比例的做法,是“大兴城”建筑总体设计的一大特点。

另外,从秦汉一直到南北朝(除曹魏、北魏、东魏北齐),都城的城市格局,没有章法,没有布局,皇宫、官署、民居,交错相处,十分杂乱。“大兴城”采用均衡对称格局,形成了方正布局,皇宫、皇城、民居三个部分相对分开,界线分明,既安全,又实用,全城以对准宫城、皇城及外郭城正南门的大街为中轴线,这也是“大兴城”的一个特点,深刻影响到后世的城市规划设计,直到清代的北平城,还是这种设计风格。

在外郭城范围内,以25条纵横交错的大街将全城划分为109坊和东、西两市,分别称为都会市和利人市。这种方格网式的规划,使整个城的平面如同棋盘。坊之四周筑有坊墙,开四门,坊内设十字街,十字街和更小的十字巷将全坊划分为16区。坊内实行督察制度,管理严格。商业交易活动则被限制于同样呈封闭状态的东、西两市之内。

这种置宫城和衙署区于城之北部和西部,采取方整的里坊布局的规划,基本成为当时、乃至后世地方州县城的建筑范本。大、中型州府城和县城的面积,一般分别相当于京、都城中的16坊、4坊和1坊的面积,而布局则大致相同,即在大体呈方形的城之每面正中各开一门,城内以十字街将全城分为四区,每区的坊数依州府县之等次而不同。在每大区中又设小十字街和更小的十字巷。层层十字街巷的规划是隋唐时期城址布局的特点之一,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时期特有的城市形态。

据说,隋都“大兴城”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为巨大的城市,是汉长安城的2.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王国都城大7倍,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外国文献中,隋朝都城“大兴城”被称为“胡姆丹”。

“大兴城”所有的鲜明特点和重要意义,在作为隋王朝都城短短的36年里,并未真正显现,而在随后它作为唐王朝都城长长的300年里,才尽显风流,因此,隋“大兴城”,号称“乾卦之城”,只是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之间一个完美地过渡。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长安城与风水
隋唐长安城规划布局的地势因素
唐长安—理想的地形辉煌的都市
杨坚:我要建一座天下最大的都城。李渊:谢谢姨夫,那我就接手了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长安到底有多大?现在的西安城墙只是内城墙
千年名人堂︱宇文恺——隋朝建筑奇才,“世界第一城”的建造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