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安万年】之二百九拾九:长安樊川杜牧,不为浮名遮望眼的风流才子

唐人有句俗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既言韦杜所居长安城南樊川之地与京城邻接,又讲韦氏、杜氏为当时的甲姓高门,历代人才辈出,受到人们的仰瞻瞩目。唐代诗人杜牧就是出自樊川(今长安樊川)这块川原秀丽的奇才。

杜牧少年就能下笔成咏,一篇《阿房宫赋》曾名震京城。他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与李白、杜甫的“李杜”相区别。他26岁就考中井士,同年,又制举登科,在当时人看来,他年轻有为,可谓是少年才俊,起步很好,但他最终没有致位公卿,其原因何在呢?

很多显要贤达对杜牧极为看重,但他恃才放荡,以致“官运”不够通达。中举后,十年时间,一直在地方幕府任职,最后仅官至中书舍人。这当然有很多原因,可能与他的不拘小节有一定的关系。诚如他自己诗中所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情。十年一觉杨州梦,赢得青柳薄幸名。”

杜牧把自己的名气看得太重了,在他中举的那些日子,少年得意的杜牧名满京都。有一次在长安城南春游,看到一座寺院,题曰:“文公寺”,他们一行几人走进去,碰到一名僧人,就交谈起来。同行的几人向僧人介绍杜牧,僧人却问道:“你读什么书呀?”同行的人忙说刚考中进士,又登直言极谏科,那位高僧只是微笑着摇头,表示并不知其事。

这件事给杜牧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一年内又是进士及第,又是制举登科,本以为一举成名天下闻,没想到就连家门口的高僧都不知道,怎么能让人不大失所望呢?杜牧回家后就题了一首诗:“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禅师都未吞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从此,他觉得名气为虚,不如随心所欲的好。

杜牧担任御史时,曾任节度使的李晟家境富饶,当时号称第一,所以,很多名人朝贵争相出入其门。一次,李晟宴请朝廷贵客,邀请他也参加宴会。杜牧到时,宴会已经开始,觥筹交错,有绝色女妓百余人载歌载舞。

杜牧坐下后,饮满三杯,环顾四周,问李晟道:“听说紫云在李公这里,不知是哪位?”李晟手指着那位身材轻盈、面目清秀的女子,杜牧认真地端详了很久,突然说:“名不虚传,能否把她送给我呢?”他的话不仅把李晟逗笑了,也引得众女妓一起回头,掩口而笑。

杜牧旁若无人地又自斟自饮了三杯,借着酒兴当场作了一首诗:“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吟罢,意气风发地离席而去。李晟深为他的才气所折服,后来便把紫云赠给杜牧。杜牧以御史的身份,敢随便索要歌妓,可见他已不把浮名放在眼中。

杜牧虽然工诗,但他的政论文也写得很好。他虽是进士出身,却喜欢兵书,曾注释《孙武十三篇》,崇尚豁达洒脱,胸中装有万里山河,他的《罪言》一文就是典型的代表。这篇节中时弊的政论文,气势磅礴,一针见血地指明了社会的症结所在,并给出了上、中、下三策,作为执政者的参考。

杜牧地位不高,但他的眼界却很高,当时江淮之间集市、草市经常遭受江湖盗贼的劫杀掠夺,江淮居民的生命财产遇到了极大的威胁。受到劫杀的多是妇女儿童,地方镇戍官吏对此却无能为力。官吏中还流行这样一句话:“赊死易,就死难”,也就是说,不捉贼只不过是失职罪,而与贼相抗,当时就会被杀。

唐朝地方政府对此也束手无策,杜牧这时就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成立沿江护卫船队。沿江各州,将1200人的船队,分成40只船,日夜轮流巡逻于江上,他的计策得到采纳,并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见杜牧决不是只会为几个美人、歌妓而陶醉的人,他还是有着安民的才能,官运不通,只是时运未济而已。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杜牧803年—852年》中唐末期,唐文宗李昂大和 827年─835年( 进士 )
我叫杜牧,号樊川居士。人们把我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唐诗鉴赏:杜牧最著名的6首古诗词,每一首都千古流传,收藏经典
背一首 | 金谷园
诗词 |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杜牧的诗词全集(诗集、词集)3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