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学诗,无以言】之六十八:《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扬之水》是《诗》的第68首。是一首怨恨诗,怨恨的对象是东迁之后的东周王朝的统治者。诗的主人公是远行守的士兵,由于统治者长期让他们戍守不归,思念家人,而心生怨恨,希望能够早日回家团聚,过上柴米油盐正常生活

西周灭亡,平王东迁,东周建立,苟延残喘,周王室及其统治范围方圆不过五百里,即使如此,东周王朝依然公器私用,腐败堕落,只能引得民怨沸腾。根据《诗》学正统《毛诗序》《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这是什么意思呢?

平王,公元770到公元720年在位。他在位时,开始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在春秋时期,天下诸侯割据,周天子和周王室的权威逐渐在削弱,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在大,逐渐形成了诸侯国与东周王室平起平坐的局面,不仅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也不把与周天子有关的亲戚朋友放在眼里。楚国就是如此一个膀大腰圆的国家。

周平王的母亲是申国人,申国离楚国很近,在今天的河南南阳一带。申国常受楚国的侵扰。周平王为了母亲故国的安全,就抽调部分军队,到申国战略要地屯垦驻守,防止楚国侵扰。这些周朝士兵远离故乡,的理由也很牵强,心中的不满凄苦,当然有所流露,便形成诗歌,就是《王风·扬之水》。

申国、甫国和许国的国君,都是姜姓。周平王母亲是申国姜姓公主,与甫、许两个诸侯国也是亲戚关系。所以,虽然周平王没有派士兵去戍守甫、许两国,但诗歌也牵连及之:反正是姜姓王太后娘家的人。

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注释:1、扬之水:平缓流动的水。扬,悠扬,缓慢无力的样子。一说激扬之水,喻夫。2不流:流不动,浮不起,冲不走。束薪:成捆的柴薪,喻婚姻,在此指妻。3彼其之子:(远方的)那个人,指妻子。其,语助词。之子:是子,这个人。4不与我:不能和我。戍申:在申国戍守。申是姜姓国,周平王的母舅家,在今河南南阳北。5怀:平安。一说思念、怀念。6曷():何。予:我。7束楚:成捆的荆条。楚,荆条,灌木,人多以之为柴薪。8甫:甫国,即吕国,在今河南南阳西。9蒲:蒲柳,枝细长而柔软。10许:许国,故地在今河南许昌东

《扬之水》三章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只有六个字“薪”“楚”“蒲”;“申”“甫”“许”。薪、楚、蒲都是农家日常燃烧的柴草;申、甫、许是三个姜姓的诸侯小国。因此,全诗实际上把一个相同的内容,反复吟诵三次,用重复强调的手法,突出远戍战士思家情怀。

小河沟泛着浅波,漂不走一捆柴禾。

我心中想念的人,没跟我同守申国。

日日夜夜思念啊,何年何月回故国?

小河沟泛着浅波,漂不走一捆荆禾。

我心中想念的人,没跟我同守甫国。

日日夜夜思念啊,何年何月回故国?

小河沟泛着浅波,漂不走一捆蒲禾。

我心中想念的人,没跟我同守许国。

日日夜夜思念啊,何年何月回故国?

扬之水之诗,透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深刻哲理。周平王不能行其威令于天下,无以保其母家,于是烦劳天下之民,远戍母舅之申国这份孝心可佳,但做法却不可取。人民,是天下最重要的力量,是公器。孝敬,是为人子最重要的责任,属私务。天下公器不可私用。而动天下公器以取利,最终必然遭人民厌弃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雨读诗经(68)扬之水: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高中语文古诗文名句集景(3)
一分钟读历史——东周始末
【美文欣赏】​郧国概说 (作者:朱绍斌)
他作为帝王,却穷到爆,连6000人的军队都养不起
春秋和战国的两个时期战争,有什么本质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