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业和化妆品行业,“品牌营销能力”差异的根源在哪?


这是美业观察的第839期内容;新朋友请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mygc360关注。

行业观察

中国美业(服务为主)的品牌营销能力似乎较为落后,即使是头部企业,能形成全国品牌、能占领消费者心智的也不多。

反观泛美业的护肤品行业(零售为主),一众国产品牌“各领风骚”,近十年在跟国外知名品牌竞争中也毫不落后,并占有越来越大市场份额。远的有大宝、百雀羚、相宜本草,近的有韩束、自然堂、珀莱雅。而自媒体兴起,更是令一些新生品牌找到了发展快车道。例如2016年才推出第一款产品的HFP(Home Facial Pro),通过在自媒体投放,2017年销售总额达3.6亿人民币,2018年双十一首次闯入全网个护化妆品牌TOP10榜单,位居第7位。

相比之下,在品牌营销上,护肤品行业做得越来越顺手,美业却有些无从下手。是美业不重视品牌营销?是美业缺乏品牌营销人才?还是另有其因?本文尝试从产业链条角度,来分析品牌营销在护肤品行业和美业的现状,以及美业品牌营销接下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文 / 陈伟健   UCLA生物医学硕士;前联合利华、宝洁职业经理人;好肌友、INNI幸福美学创始人;Dr.One平台特聘讲师。

编辑   龚伟

护肤品产业链条:研-产-销

▷ 护肤品行业的产业链条概括起来,就是研发、生产和销售,我们逐个来分析一下。

    研发

▷ 如果大家有留意护肤品市场,会发现近年出现了好多新鲜的护肤成分名词,例如“烟酰胺、果酸、氢醌、水杨酸”,还有一些宣称利用基因技术生产的“胜肽、干细胞”,又或者各种纯天然萃取物“藻类提取物、蛇毒提取物、蜂毒提取物”等,让大家觉得护肤品行业黑科技层出不穷。但其实,这些所谓的新成分,在行业内并不新鲜。

▷ 比如最近自媒体猛推的“烟酰胺”,早在1974年就被发现有美白肌肤的作用;在90年代初,就已经应用在护肤品中。而上述各种“新成分”其实都是类似情况。为什么这些成分最近才被人们熟知呢?因为现在才是合适的时机。

▷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发展,出现了一批做化妆品科普的从业者,他们或者有相关专业背景,或者只是喜好研究,他们输出了很多关于成分和用法的内容。这些内容通过社交媒体被高效传播,教育出一大批自称“成分党”的消费者。某个时期,社交媒体开始重点讨论某些个成分时,品牌商便会抓住这个“大众认知流量”时机,开始大作文章

▷ 从原料和配方角度,国内护肤品行业已经很久没有真正具有突破性的发明和发现,更多是对已有原料的工艺改进和配方改良。可以说,化妆品这些年让人感觉到的不断创新,发生在技术上的比较有限,更多则是发生在了消费者认知里。就像文章《美业营销真的快没招了吗?》里提到:商业战争没有事实,只有认知,消费者的认知就是事实

    生产

▷ 在生产上,由于中国工业体系完善,成熟的产业资源以及人才储备非常丰富,尤其是在OEM和ODM领域。比如,上海西西艾尔启东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SCAL)和无锡科玛化妆品有限公司(Kolmar),其生产标准堪比国际日化大厂,包括宝洁、强生、欧莱雅、联合利华和妮维雅都是其客户。可以说,身处中国的护肤品企业,有成熟的供应链支撑,生产并不是难题。

    销售

▷ 2000年之前,快消行业要做渠道覆盖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渠道非常分散(商超、经销商、日用连锁、护肤品专卖店连锁等),要让这些渠道商卖品牌商的货,尤其是新品牌,如果没有强大的品牌和资金基础,几乎不可能实现。超市的护肤品货架就那么大,让超市不卖玉兰油、欧莱雅,而把一个新品牌摆放到货架上面,谈何容易。百货商场的专柜、屈臣氏的货架也是同样道理。

▷ 2000年开始,随着电商平台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商渠道逐渐占领了越来越多的零售份额,再随着自媒体渠道发展,线上零售份额已相当可观。品牌商,尤其是新品牌,早期单靠电商渠道也能活得很滋润,这为护肤品企业提供了更便利的销售渠道。

屈臣氏货架

护肤品行业的品牌营销现状

▷ 综上所述,护肤品行业在产业链条各环节都已相对成熟,护肤品企业包括新生品牌,可以低成本建立或采购“研-产-销”各环节。基于这个事实,就会引出一系列现实情况。

▷ 产业链条成熟,使得大家能采购的服务(成分、生产、渠道)都差不多,护肤品企业面临着“高度同质化、比无可比”的情况。因此,打造品牌差异成为最好途径之一,对于没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化妆品企业,打造品牌差异甚至是唯一选择。

▷ 于是,当一个行业的竞争重心在品牌营销上,就会让这个行业培养和汇聚更多品牌营销人才,让品牌营销变成这个行业的突出能力“去中心化”新媒体带来的传播红利,让低成本打造新品牌成为可能。于是,这些年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化妆品新品牌的遍地开花、快速引爆,但同时也能看到其朝荣暮落、快速凋落。

▷ 比如前面提到的新生品牌HFP,其产品核心成分是“烟酰胺”,代工厂在广州。品牌初期,利用公众号和小红书等新兴自媒体渠道红利,通过大量内容投放(俗称“软文”和“KOL体验文”),实现了快速的品牌传播及销量增长。

用“研-产-销”逻辑来分析美业

    研发

▷ 美业研发的源头是医疗/医药,在《美业观察周郁:我们是技术驱动的行业吗?》中有详细介绍。例如,把已经成熟的医疗/医药技术应用到美容场景,或者把最新的医疗/医药技术转化为美容技术。医疗和消费的融合趋势近年也越发明显,除了外科、皮肤科、口腔科,我们还看到妇科、康复科、呼吸科等的医疗技术或设备,已经出现在美业里。这使得,业的研发还有很大创造空间,远远没到成熟阶段

    生产

▷ 美业的生产,狭义上是指产品或设备的生产,广义上是指“对消费者服务全过程”的生产。美业服务,无论是手工还是仪器都离不开人,更进一步说,美业的生产本质上是生产人。那么,从理论上看,最好方法是用生产线方式,通过规模化和集中化的培训和管理来生产人美业品牌想要扩张,关键任务是解决生产人”的能力和效率问题。

▷ 但是,美业消费相对低频、且有随机性、即兴性,这使得美业消费更符合就近原则,更容易呈现小规模的分散式分布,很难利用规模化和集中化来实现。相比于化妆品行业的工业化产业,“生产人”是美业产业链条里最弱的一环。

    销售

护肤品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最常见的接触方式是视频广告,一段15秒的广告,每一秒要传递什么信息都需要品牌团队花费大量时间来做验证,稍有失误广告费就算白花了。消费者在美业门店的时间则是以“分钟”乃至“小时”来算,销售和品牌营销时间比化妆品行业要长很多。因此,美业如果打造好服务和品牌传播内容,在“点对点”的深度传播上,比护肤品行业更容易

▷ 另一方面,美业服务需要就近输出,因此要做到像化妆品行业的全渠道覆盖就很难,意味着要在每一个目标消费者群体中去建立一个门店,成本极大。因此,美业想实现“点对面”的广度传播上,比护肤品行业更困难

▷ 总之,在品牌营销上,化妆品行业更容易实现“广度”,美业更容易实现“深度”。换句话说,做品牌营销,搞定小众是美业所长,搞定大众是美业所短,而品牌营销的成果更容易从人数上体现出来。进一步说,美业的品牌营销,重心首先应该放在提高深度能力上,再通过多开店/零售/家用产品等去提高广度能力。

美业的品牌营销现状

▷ 如前面所述,美业“研-产-销”各环节都还没有成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还有很大创新和提升的机会。相比化妆品行业,美业并非比无可比,而是有很多可以继续比的。而且,在美业“研-产-销”还没有成熟的阶段,美业的品牌营销哪怕做得很好,在没有足够产能支持情况下,品牌投产比也不高。

▷ 虽然现在美业的项目已经有些同质化,但在生产人和“渠道覆盖”两个维度上仍有差异化空间。在这两个维度上,头部企业有比较大的竞争优势,因为存在这个优势,所以利用品牌营销来做差异化的需求就没有护肤品品牌那么迫切。此外,美业并非没有品牌,只是影响的人群有限。

▷ 于是,当一个行业的竞争重心还不在品牌营销上,这个行业培养和汇聚的品牌营销人才就少,行业的品牌营销能力就弱

总结

“研-产-销”环节的成熟度,会影响一个行业对于品牌营销的投入量。目前,美业针对品牌营销大量投入的时机还未到来, “研-产-销”环节本身还值得大量投入。而当一切成熟之后,品牌营销便会成为新的主战场。

▷ 当然,这并不是说非要等到那一天才开始做品牌营销,而是越早准备越好。未来,美业中可能也会出现“Nike、Apple”,它们只负责输出品牌和核心技术,其余环节都外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化妆品行业2021年中期报告:敏感肌、成分党、轻医美和国货崛起
中国化妆品122年:国货美妆离真正的崛起还很远
QQ空间
化妆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国货不断崛起
欧赛斯深度解析: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分析及品牌营销策略
薇诺娜和完美日记,本质上是两门生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