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乘风破浪》韩寒首次跻身“10亿导演俱乐部”,于冬韩寒方励“铁三角”票房再次逆袭?

文|周锐

“韩寒是以叛逆者的姿态走红的。”《南方周末》曾经这么说过。在韩寒以“公共知识分子”“青年公民”“意见领袖”被社会大众认知时,最年少轻狂的那几年,韩寒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今天(2017年2月22日)韩寒的电影《乘风破浪》票房突破10亿。

在这之前,《乘风破浪》在春节档《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的夹缝中生存,尚未有喘息之力,接下来又开始迎接2月档《极限特工:终极回归》《爱乐之城》等进口大片的强势登陆,这部影片有今天10亿票房的成绩,与豆瓣7.0的评分口碑,是值得赞许的。

《乘风破浪》的发行方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曾经表示,“我敢打赌,到大年初三,《乘风破浪》将凭借充分的好口碑实现逆袭,最终成为春节档的票房冠军。因为今年的春节长假不止是七天假期,而是横跨到元宵节,再横跨到情人节的18天假期。我相信这部电影会成为博纳继《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之后,第三部票房逆袭夺冠的电影。”

《乘风破浪》虽未完成“春节档的票房冠军”这个预测,但是公众口碑与票房成绩的后期发力完成逆袭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在这部影片口碑与票房俱佳的背后,我们更关注的点却是站在作品背后的那个人——导演韩寒,也是作家韩寒,他已经成为跻身10亿票房俱乐部的导演了。

早在2014年韩寒导演处女作电影《后会无期》上映时,社会公众还有不小的争论:畅销书作家转型做导演,现在当导演不需要门槛了吗?这种争论是公众被电影界长期圈钱摆烂之后产生的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缺失信赖感后的讽刺。而这种讽刺是十分必要的。

前有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电影,后有张嘉佳出品的《摆渡人》,韩寒春节档夹缝上映的《乘风破浪》,后继者绵延不断,国内越来越多的畅销书作家跨界当导演,这不是个别的特殊现象,而似乎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公众不免有些担忧:作家与导演产生的交野之后,这是一次电影界新血的注入,还是商业套路成熟之后的滥竽充数?

1

作家跨界做导演,“笔杆子”进军影坛口碑却是屡屡扑街?

著名作家铁凝曾经说:“作家和导演永远无法沟通。”这某种意义上表示了“作家”与“导演”这两种职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或许是文字语言转化为视听语言时表达方式的变革,也可能是情感层面上两种输出方式的差异。但不管如何,这都说明作家跨界做导演,并不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然而在中国电影界,畅销书作家跨界做导演的情况却在慢慢形成一种热潮。2011年台湾畅销书作家九把刀自编自导处女作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这部电影携带着台湾电影清新的怀旧色彩与青春时代特有的美好情愫,迅速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掀起一场怀旧风潮,上映期间,这部电影斩获了7651万票房,豆瓣评分8.1分。

在彼时票房泡沫尚未如此虚高的背景下,这个成绩是喜人的。同时《那些年》在香港所缔造的6185万票房,保持了5年的香港华语片最高票房纪录。

这部电影让大众认知到小说改编电影背后畅销书作品强大的IP效应,同时也意识到,畅销书作家拥有跨界做电影导演的能力,起码做出一部诚意以上、态度良好的作品是没有问题的。

也是从这股风潮开始,作家跨界导演的风潮吹到了大陆电影市场。最先在电影圈试水的是畅销书作家郭敬明。2013年郭敬明自编自导自己同名系列小说作品《小时代》,这系列电影作品一共四部,原著小说IP的加持,“郭敬明导演”IP的引流效果,全明星阵容,使得这系列作品累计票房近18亿,而据媒体报道,该系列作品投资成本大约2.2亿,也就是说,《小时代》电影系列的投资回报率高达250%。然而票房背后,电影口碑却呈现惨不忍睹的状态,电影叙事上的苍白和社会价值观上的缺失都让这系列作品成为“烂片”“粉丝电影”“圈钱”的代名词,彼时公众对这系列作品的称呼是“加长版PPT”,“郭敬明导演”这个IP在公众舆论下变得臭名昭著,而这系列作品豆瓣评分均分4.7分。

这个前科也连带影响了2016年郭敬明的电影《爵迹》,《爵迹》在《小时代》系列完全消耗完公众容忍度之后,一举扑街。公众群嘲与社会负面舆论冲击下,《爵迹》累计票房3.83亿,而在次之前,《爵迹》打着“国内首部全真人CG电影”的旗号,牵扯了11出品方,投资近2亿,电影票房至少需要6亿才能收回前后期成本,而豆瓣评分创下郭敬明电影作品历来新低,仅3.7分。

这次事件让公众迅速形成一种认知,作家跨界做导演,只是一种商业圈钱手法,他们在消费公众,也在消耗自身作家身份的IP。

2

中国导演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国产电影出现品质危机?

而电影质量扑街、票房成功的病态繁荣下其实是一种“沉寂”。中国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正在慢慢老去,电影产量与电影品质都无法再创造往年神话,而互联网时代下商业电影工业迅速发展,观众电影审美以超越电影创作者的速度高速发展,电影市场空前繁荣。盛世之下,中国电影导演的新生代力量却后继乏力,无人承前继世,电影市场下只剩下粉丝经济光环笼罩着的一批缺乏专业性与创造性的快餐作品。越来越多作家跨界电影导演状况的出现更是突显了问题——中国电影导演传承上出现断层,电影市场正处于一种青黄不接的状态,导演人才的缺乏使得中国电影产能与作品质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这种混乱的市场状态下不乏朽木充栋梁的情况。

所以2014年当韩寒作为第二名畅销书作家推出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之时,公众是十分警惕的。而这部电影有着“韩寒导演”IP的辅助,之前社会知识分子与“国民岳父”的形象为韩寒引流效果提升不少,电影文艺片的取向牢牢锁定那批看韩寒作品成长起来的小镇青年,虽然争议不断,但《后会无期》累计票房6.29亿,豆瓣评分7.1分。

相比春节档的《乘风破浪》成绩稍有逊色,《乘风破浪》上映25天突破10亿,相对于其1.6亿元的总投资,投入产出比应该是春节档几部热片中最高的。同时影片还赢得了公众口碑的认可,电影导演陈可辛对《乘风破浪》进行评价:“韩寒真的非常会讲故事。从文字转移到影像,一点都没有障碍。其实会讲故事就是当导演最重要的诉求。他的电影感,节奏,和审美太好了。”

这确实吹响了另一个号角,畅销书作家确确实实在转型,他们在探索其他领域,跨过了导演的门槛,然后开始开拓的疆土,并且创造了一定的成绩。

在2016年贺岁档,第三名作家导演出现。张嘉佳作为畅销书作家,累计销量逼近千万册,创下华语单本小说历史记录,在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作为编剧试水一番之后,2016年贺岁档带着导演处女作电影《摆渡人》出现在公众眼前,由张嘉佳同名小说改编。而这部电影更引人瞩目的是,不仅仅是张嘉佳导演的第一步电影,更是王家卫监制,梁朝伟、金城武主演,黄金班底打造。这样的组合,强大IP聚合下的裂变,理应产生精品之作,然而该电影上映之后恶评如潮,电影品质远不如观众预期,几乎是在骂声中下映。累计票房4.8亿,豆瓣评分4.0,几乎损毁了小说IP的原身价值,同时让王家卫、梁朝伟等也一并陷入舆论风波,而其中跨界而来的作家张嘉佳,几乎是首当其冲。

美国社会学家特纳和斯戴兹所描述的:在社会学的视野中,身份认同是在社会结构与社会情境中通过自我与他人的互动而形成的。

作家导演出品的电影作品,电影品质成为一个大问题,这就成为社会大众对其“导演”身份的抵触,然而畅销作家作为意见领袖,在青少年中拥有巨大的粉丝基数,在跨界过程中转化为电影消费,粉丝经济与IP效益双重光环下电影作品品质堪忧却都取得相对品质更高的票房成绩,这无疑是导致更多的作家在尚且缺乏执导能力就因资本利益踏入电影行业的主要原因,也成为公众负面情绪激增的触发点。

导演何平曾经对此现象大力抨击:“我多年前说过一句话,在中国当作家干上电影导演的工作时,就不会写出好文学了。视听觉的表现力、丰富性及不确定性远远超过文字的描述,如果有这样的作家出现在导演行业中,他们的文学一定是枯竭了,拍个电影无非是找回些自信而已。他们本质上根本不是作家,所以拿着最好的资源,也拍不出作者电影。”他希望作家跨界导演能有好的作品,“很渴望看到作家当导演洞察现实、历史或未来,如果他们也和那些毫无思考力、前瞻性的庸俗作品比肩,作家的确徒有虚名。”

这或许是一声警钟,作家跨界导演的资本热潮下,是日益损耗的电影品质。当跨界导演成为一种趋势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这种泡沫繁荣下培养一批新鲜的电影血液,创造出真正好的作品。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电影春节档5部新片预售票房过千万,宁浩领跑,这部或成黑马?
《乘风破浪》评分:★☆☆☆☆ ???
韩寒的中年危机,来了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青春文学请就位
《小时代3》PK《后会无期》“恩怨”作家的影坛重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