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豆瓣开分8.0背后,《猎狐》所描绘的人心“角斗场”| 对话制片人张翼芸


“所有的故事核心走向最终都会回归人心,《猎狐》也不例外。”

《猎狐》以公安部2014年开展的“猎狐行动”为创作背景,讲述跨境追捕海外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的故事。“猎狐行动”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海外追逃行动,共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抓获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6000余名,追回赃款达100多亿元人民币。目前,该剧已在内陆市场上线一周,取得了不错的开门红:

CSM52城收视显示,《猎狐》自播出以来频频拿下收视破2的成绩,且在猫眼、骨朵、灯塔等多家专业平台上,连续多日拿下剧集榜单第一。同时,该剧播出后便拿下豆瓣8.0开分,在优酷站内的热度值已达到9078,微博话题阅读量破5亿,成为近期“热度与口碑”齐飞的佳作之一。

 
 “我们也是第一次接触经侦题材”,曾有过《红色》《刑警队长》《中国式关系》等多部影视剧创作经验的制片人张翼芸坦言,《猎狐》是其创作生涯中难登的一座大山——其难点就在于“经侦干警”这一十分具有专业性与复杂性的独特人群。而这也是目前吸引观众认真追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实,内陆观众对金融题材并非陌生。二十几前,港剧《大时代》开创了波澜壮阔的“股市浮世绘”,而其中经典的情节伴随着观众的成长依然熠熠生辉。《猎狐》的成功探索,能开启“经侦剧”的大时代吗?

财富时代背景下,《猎狐》

勾勒了一幅怎样的人性“浮世绘”?

 
2014年,公安部开始部署“猎狐行动”,涉及境外抓捕经济犯罪嫌疑人的该行动,随即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国海外抓捕行动。《猎狐》正是以该行动为创作蓝本。

“能够把它拍成一部影视作品,从制作、创作角度来讲,非常有吸引力,但也倍感挑战。”正如张翼芸所言,过去几年公安题材的影视剧类别肉眼可见的丰富了起来,但经侦警察这一人群的故事尚未被影视化,定位跨国追逃经侦题材剧的《猎狐》,无疑为此类题材剧的创作打开了新的视角。

但与此同时,新的视角即意味着毫无参考,且基于经侦题材的特殊性、专业性,以及涉及到各个国家不同国情、司法制度及人文环境的差异性,经侦警察以及这一群体的破案逻辑都需要经历从无到有的构建,这对于《猎狐》团队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用时一年多的前期实地采风、多纬度的大量采访、历时三年的剧本打磨,以及到国内国外多场地的取景拍摄,《猎狐》的创作周期长达四年。这四年的付出、积累与打磨,也为该剧勾勒人物特点、人物关系及故事提供了可贵的创作源泉。

基于前期功课的夯实,在题材的打磨上,《猎狐》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去突破专业门槛,以及如何将故事讲得引人入胜的同时,有所内在表达。


可以看到,聚焦特大经济案件侦破的《猎狐》,没有局限于传统公安题材剧中的罪案悬疑套路,而是以经侦警察为主视角,融入了欲望、理想、人性等复合型元素。播出至今,证券公司交易员于小卉在所谓“宏大理想”包裹的欲望下,一步步被引诱走向深渊;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经侦队队长杨建群妹妹杨建秋的身上,她从农村来到城市,进入银行工作,巨大的财富催生了她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走捷径的致命诱惑迅速攫取了她身上原有的淳朴,这一幕幕财富时代下的人间戏剧引起了观众的唏嘘和共鸣,也因此登上高位热搜。

该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杨建群,他对于夏远来说是如师如兄的存在,他是行业里的翘楚,又是夏远的光源。但杨建群却又是复杂的,在岳父母和家庭关系中的弱势,对亲人的无法割舍,令他身上充斥着传统家族文化与社会人情文化的碰撞。也正是这样一个人,因受制于自己的家庭,而在工作和生活的两难选择中人心有所浮动。情与理的选择永远是一大难题,他也陷入了自我挣扎中。他的选择和接下来的命运,引人关注。

“这类题材是新鲜且极具挑战的。我们常说经济博弈,博弈的到底是什么?是人情债、是关系网,更是人心,这也是《猎狐》想要表达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基于对整体题材的打磨和价值框架的搭建,《猎狐》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以影视手法进行艺术再创作,以保障在人物可信度的前提下,凿深更多可能性。

王凯、王鸥上演跨国追逃,

“经侦警察”的立体化呈现

 
“人物立住了,故事就立住了。”对于解决完前期大方向问题的《猎狐》而言,人物的刻画成为其创作中的一大重点。

何为经侦警察?区别于常见的刑警、缉毒警,经侦警察是专门针对打击经济犯罪分子而成立的警种。要击破各种经济案件的他们,最明显的工作属性即难度大、纬度大、风险大。而经过张翼芸及团队的调查后可知,“在国外没有执法权”同样也是经侦警察这一警种的工作常态。

为了让观众最大程度的了解经侦警察,《猎狐》同样区别于过往以刑侦题材为主的影视剧对警察群体“高光正”的主体刻画,将重点放在了经侦警察工作的特殊性,以及这一群体的血肉性上。


而在观众对经侦警察有了初步了解与认知的同时,《猎狐》也不忘给予演员很多角色创作上的抓手,进一步塑造经侦警察的光点。

“他们(经侦警察)真的非常不容易,除了日常需要与经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外,还会面临着金钱、人性的诱惑。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是他们身上最可贵的精神。”正如张翼芸的赞叹,因工作的特殊性,背井离乡、常年漂泊在外成为经侦警察的工作生活常态,且他们还要在海内外不同政治环境中克服诸多困难、坚守正义。因此,客观且深度地还原经侦警察身上的这份“隐秘而伟大”,成为《猎狐》团队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王凯饰演的夏远、王鸥饰演的吴稼琪是本剧的一大看点。无论是夏远抓捕罪犯时的血性与坚勇、因师父与女友而陷入的挣扎及之后的坚定,还是吴稼琪的智慧与果敢,都让观众对于经侦警察这一群体有了更为具像化的了解。

《猎狐》在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时并没有刻意脸谱化、神化经侦警察,也没有直给这一群体的不易,而是通过对角色成长弧度、人物弧光的勾勒,随着剧情的推进,一步步让观众了解经侦警察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让经侦警察的形象立体化。

 
《猎狐》后期剧情中,夏远和吴稼琪假扮情侣以方便调查经济案件,而此剧情正是取源于现实生活。

在现实中,犯罪嫌疑人周某在诈取高达九百多万巨额款项后潜逃至菲律宾,经侦警察谢乾与搭档王蕊伪装成夫妻,以租客身份调查并掌握周某的行动轨迹,并最终将其擒获……

有血性、武力值、技能点且面临种种困难坚定不移的夏远,原型不仅仅是谢乾警官,更是千千万万的经侦警察。

 
现实中的“夏远们”,正如剧中的刻画,优秀、有锋芒,但又为人低调、不露声色。他们有自己的信仰与坚持,有要守护的家人与朋友,会因生活的变化陷入挣扎,但仍会坚定不移地追随正义。这样的一群人,是行走在生活中的普通人,是游走在危险地带的正义使者,是公众此前并不了解的经侦英雄。

金融街故事永不落幕,

“猎狐”仍在路上

 
张翼芸认为,“通过经侦警察的猎狐故事,洞察到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激荡中,我们每个人对自身选择的关注和思考,这是我们做这部作品的一个初衷。”


当经济环境逐步进入深水区,直面金钱诱惑,因无度膨胀的欲望,种种罪恶被催生。面对梦想或欲望,人性是否会有所松动?《猎狐》所注视的,正是在金钱潮水的冲刷下,各色人物的众生相。

《猎狐》播出至今,不仅王凯饰演的经侦警察被扒出帅气原型,更让笔者感到惊喜的是,一些过去二十年来,资本市场的风云案例也露出端倪,从第一集里就涉及到的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到输错一个0的“乌龙指”事件,到让人捉摸不透、高度疑似“股神”徐翔的郝小强,一直到最近的情节中,药企转身一变成为科技概念股,都若隐若现地带有现实的烙印。令人感慨的是,现实永远比戏剧更夸张,有金融博主调侃剧中郝小强是在对各路人马进行“金融PUA”,然而他紧接着写道,“但或许十个郝小强,也比不上獐子岛的一只扇贝”。说的是曾经招致证监会重罚的獐子岛数年间多次发布令人匪夷所思的公告,辩称企业亏损是因为扇贝死了。


这些曾轰动一时的案例,并非看客笑谈,而是关乎到每个人自身经济利益的大事,随着中国的经济腾飞,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金融产品越来越丰富,然而,金融工具同时也会被犯罪分子利用,2007年的故事放到2020年,依旧在一次又一次的发生。“韭菜”,在当下的社交媒体语境里,仍然是很多普通人无奈的自嘲。


《猎狐》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普通人在欲望浇灌下的激情、迷茫、进退不得和最终不可避免的痛苦,这其实也是在给观众提个醒。如若碰到类似情况,我们能否抵挡住诱惑,坚守本心与底线?那些倒下的“中间人”让人警醒。

“情与法、明与暗、猎人与狐狸,我们说最终邪不胜正。《猎狐》所要传递给大众的核心价值观便是如此“猎狐行动”战果斐然,5.15全国经侦宣传日也即将到来,相信随着《猎狐》的热播,观众对经侦警察这一人民英雄形象,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而其背后所传递出的正能量价值观,亦在时刻提醒着大众:有些红线,触犯不得。




END

【合作 | 投稿 | 应聘 | 加群 | 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鹰眼大盘点】题材后红利时代,如何做创新引领者?
一个小故事告诉你人心有多险恶!
回顾内陆职业剧30年,为如何“触底反弹”支几招
国外连环画的特点
梁柯:不到穷途末路的人,不值得写
独家|《山村狐妻》:今年最生猛的现实主义表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