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姥山饮茶寻禅之​「青龙寺」

《茶源地理》的团队

行走在中国的各个茶区,用脚丈量土地

用人文视觉“看见”土地上的山水人器物

呈现以茶为载体、交织着天地人的生命状态


始于道教传说的太姥山,现在却是一座佛教之山,山上寺庙林立,处处皆是大兴土木、兴旺发达的态势。

山上的佛寺正以“中国速度”旧貌换新颜,但以茶渡人 的传统却留了下来。


名山必有古刹。

我们攀爬在通往太姥山白云寺的小径上,从半山腰起,便没了公路,远远可见有商贩挑着西瓜小食上山, 直上白云之间, 赚的是辛苦钱。 谋生不易, 求道亦如是。

根据碑记, 白云寺始建于唐开元十三年, 即公元725年, 是太姥山现存寺院中最早的一座, 传由白云禅师开创, 因而得名,曾有 “佛殿三座, 僧楼四绕, 皆凌绝顶” 之说。 千余年前, 古人在这摩霄峰上建寺院的艰难可以想见。

自唐朝起, 太姥山佛教昌隆, 史记唐宋时有三十六座寺院, 三十六的数字不知是否“南朝四百八十寺”这样的虚称, 直到我问太姥山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刘桂成, 他仍以现存有三十六座寺院笼统答之,其实并不确切。 但太姥山环山上下, 以至福鼎全境, 寺院无数, 单我们途经的, 便有二十座不止。 这 “东天佛国” 的名号倒也不全然虚妄。

青龙寺

土茶,古树,老僧

刘桂成引我们到青龙洞前,这里有一株刚发现不久的古茶树,树高三四米,枝叶蓬开,挂满茶果,树龄不确,许有百余年。茶树已经被栏杆围起,以保护的名义,立起企业与研究所的名牌。旁边新建起一座寺院,因地制宜名为 “青龙寺” 。

我们坐在院子里歇脚,一位老僧倒几碗茶给我们解渴,见我们牛饮的样子,又拎出一只直径一尺的铁皮茶桶,泡的是本地土茶,其实就是菜茶做的红茶。这样一大把茶叶撒下去,一桶水倒进来,泡久了放凉了也不涩, 倒有点甘甜,最宜于夏日解渴。要我说,这是茶之文化在本地最为朴素的表现,因其平常,也最为深厚。

福鼎前文化馆馆长马树霞是位画家,爱画太姥山,对于本地文化研究经年,他说太姥山的寺院多种茶做茶,方便自饮与待客。

香山寺的住持题莲为我们冲泡一道老银针

见我们对茶好奇,老僧从里屋出来,竟捧出一把老银针来。老僧七十多岁,语言不通,又不善言,我们不确知这银针的来历。太姥山贮存老白茶的传统,果然有迹可寻。

经过唐代的楞伽宝塔时,刘桂成指给我们看说,记载楞伽宝塔事迹的石碑背后便是一棵野茶树。刘桂成也是好茶之人,每年春天会自己做点白茶,茶叶便是从太姥山不时可见的野茶树上摘来。春季湿润,茶叶不易晾干,他想出的法子是用暖风扇来促进萎凋。我们闻之大笑, 要尝尝他的白茶, 他却说,哪里有呀,一次就做出几泡香山寺的住持题莲为我们冲泡一道老银针而已,喝着玩的。我们会心不语,许是真的,许是玩笑。茶人藏私, 也是有的。(未完待续……下一期:白云寺)

本文来自《茶源地理·福鼎》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茶友话茶】北路银针与南路银针,你知道两者区别吗?
【话说白茶】之戏说白毫银针
白茶的类型
一茶一世界,一壶一人生
白毫银针--白茶中的“白富美”
舌尖上的白毫银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