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山纪录书”——《茶源地理》形成记
  一、 阅读仍是生活里的一件小事  

刚过去不久的2020年,由于疫情的打击,一批又一批的实体企业接连倒下,作为实体企业中的一员,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曾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好在最后我们挺过来了。

现在回想已经过去这段艰难的日子,一些温暖的时刻至今仍旧让茶道君很感动。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姓钟的湖南书友,他曾经两次发微信问茶道君是否有出新的《茶源地理》上市。

遗憾的是每一次回复给他的答案都是“受疫情影响,暂时还没有,新书上市第一时间通知您”。


其实在当下社会,阅读书本已经变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或者说我们的时间被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网络新媒体占据了大部分。又或者说是在某种程度上被很多人舍弃了。这一点对于像我们这样已经写书超过七年的团队,感受颇深。

所以每每收到全国各地的书友或者茶友询问新书上市的消息时,茶道君心里既感动又备受鼓舞,团队全体成员的内心也更加坚定。


回想七年前,我们坚定的选择让《茶源地理》以纸质书籍的形式面世的初衷是因为我们认为人们除了要拥抱网络新媒体时代,也一定会有人想要保留一些看上去仍有意义的生活小事,比如阅读这件小事,其实就跟有了奶茶,仍然会有人选择喝原叶茶一样。


我们常说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无论是寻常人家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文人墨客的“琴棋书画诗酒茶”,你会发现,中国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茶,几千年来从未变过。
 
阅读这件小事也一样,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河里,一直位居国人的生活榜首。
 

  二、《茶源地理》的缘起   

要说起《茶源地理》的诞生,首先得从我自己的茶生活开始。
 
历史上乾隆皇帝曾经对大臣们说出了“君不可一日无茶”的圣言,虽然没有达到“一日不可无茶“的状态,但我喝茶其实已经近二十年了,但是真正意识到要认真学茶,走进茶是近十年的事。


小时候喝茶很简单,家里大人用大壶闷泡,然后大家分了喝,进入社会工作以后,在各种人和事之间辗转,有茶就喝,从不论品质,也不论品类,更谈不上去慢慢感受茶。
 
在之后越来越繁杂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常常会因为琐事暴躁易怒,内心很难平静,这时候我发现喝茶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因为在某一时段专注喝茶的过程中,心里也会随之平静,慢慢的,杂念就会随着心里的平静而褪去,整个人就会彻底放松下来,意识也会更加的清醒,那些看似很纠结的难题反而迎刃而解了。


所以我决定走学茶的道路上。越钻研越发现茶这个东西非常深奥,学习茶知识其实只是浅显的层面,茶里还藏有很多值得用一生去参悟的道理。

因此我除了日常跟身边喝茶学茶的朋友们请教交流之外,还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但是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于是从2014年开始,我决定自己去走访茶山,从茶的根源开始认识茶,其实这也是《茶源地理》萌芽时期。



  三、行走茶山,一山一世界  

走上茶山之后才发现,茶山之行给了我另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些平时只出现在唐诗宋词里面的场景,这一刻真真实实的就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对于一个常年待在都市大楼里的人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观感,心里有一种回归原野的。

 
走访白茶产区福鼎时,登上太姥山,诗仙李白描绘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画面就屹立眼前。


那巍峨耸立的山峰,让人肃然起敬,跟你站在那些高楼大厦面前的感觉相比,这种敬畏之感更像是被大自然的力量震慑出来的,是深刻而持久的。
 

在武夷岩茶产区,你会看到岩壁上老树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的顽强和毅力。


而如果你想真正了解到武夷岩茶的核心产区,你就必须要像岩壁上的老树一样顽强,有毅力,否则无论如何你是走不完武夷岩茶产区所谓的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的。
 


走进安徽祁门,品完香甜的祁红后,前往茶山途中的山水画卷则会让我发出 “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的赞叹。

西湖再美终究是多了一些斧凿痕迹,远比不上这超脱尘土的秀水奇山。

 
往西方向前行2000多公里,在四川雅安蒙顶山涧中,潺潺溪流,野香扑鼻。

此情此景,可能就是诗人王建在《南涧·野桂香满溪》里描绘的“野桂香满溪,石莎寒覆水。爱此南涧头,终日潺湲里。” 的绝美画境吧。
 

而当我行走在云南边境的某一个早晨,走进暖阳照耀下的原始村庄时,是诗人陶渊明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的场景。


再看向村外不远处的小山坡,这里何尝不是诗人追求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隐居之所。


到今天为止,我和我的队友行走茶山已经7年有余了,所遇风光言语难以道尽,然而比绝美风光更耐人寻味的,是茶山上各种各样的奇人趣事。
 

   四、茶山故事   

 故事一

前年走访普洱茶产区勐海时,在去往老班章的路上,傣族司机小哥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老班章村民以前有一个爱好,就是农闲的时候,喜欢待在家里数钱,阳光好的时候还铺开晒一晒,但是由于数额实在太大了,没有一次数明白过,所以纯当作是一种爱好,打发时间,娱乐娱乐。” 听完车上几个女同事一片笑声,好笑是一回事,关键是令人很羡慕。


其实这个是一个真实事件,老班章火起来之后,顶着班章为王的光环,村民的收入从几千块一下子变成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没有银行存钱意识的村民,把大量现金囤积在家里,经常要翻出来晒一晒,数一数,据说因为发生了一些纸币发霉和老鼠啃食事件后引起了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进行了一些意识性的宣传和引导,并在村里设点安装农村信用社存ATM机供他们存现金。后来村民晒钱的事就变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故事二 
 
在黑茶产区安化,遇到了一个老顽童,老顽童本名潘又来,因为经常尝试各种奇思异想的操作而得名老顽童。在大家都追求有机茶的时候,他自己也搞了一个有鸡茶园,他为了不用给茶园打农药和除草,就在茶园养了很多只鸡,让鸡去把茶园里的虫子吃掉。


但是由于鸡的数量太多,虫子根本不够吃,所以鸡吃完虫子就开始吃草和草的种子,所以草也被除掉了,而鸡又常常受到老鹰的骚扰,于是他就放了一群大鹅给鸡当保镖,鸡鹅的粪便还顺便当了肥料,他把自己的这种操作调侃为“有鸡农业”。

 故事三 
 
在安溪虎丘镇也遇到一个有趣的事情,茶园里羊比采茶人忙碌,那羊到底在忙些什么呢?原来它们忙着吃茶园里的草,茶农为了尽量避免打农药除草,把羊当做了行走的割草机。可草往往比茶叶长的更快,所以茶农们开玩笑说小羊们比采茶人还忙碌,看似只是除草的事,其实体现出了人与羊、茶以及整个自然的和平共处,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


 故事四 
 
在秘境沧源(云南边境的一个小县城),有一个神秘的土著民族,在大家想尽法子美白皮肤时,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以黑肤色为美,他们认为黑是健康和勤劳的象征,不仅如此,他们还有一个传统节日叫“摸你黑”。


每年五月初,全县上下就会举办“摸你黑狂欢节,”用一种天然调配的黑色涂料互相抹在彼此身上,这是他们表达祝福的方式,节日当天,还要宰杀水牛用来祭祀祈福,把牛头挂在村口的大树上作为图腾,这个民族叫佤族。


佤族是一个把精神生活看得比物质生活更重的民族,摸你黑是佤语的音译,意思就是“珍惜仅此一次的生命,快乐的生活下去,直到永久”。
 

这7年时间,我和我的队友已经走访了十多个茶产区,用双脚丈量了一片又一片的茶山,看过一段又一段的风景,听了一个又一个惊奇有趣的故事,喝了一杯又一杯的茶,每一段路每一个体验都让人记忆深刻。
 
每次茶山之行结束后,回到城市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茶山的日出和夕阳,云雾和溪流以及一张张笑脸时常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我记得那些普通的茶人对茶那种热爱和敬畏,他们随口而出的那些富含哲理的话语更是时不时地敲击着我的内心。
 

  五、茶人语录 
 
“真正好的铁观音,是镜子,是灵魂,是美妙的梦,茶会对我说话,我也会对茶说话,她比老婆更理解我,铁观音是我,我是铁观音,她要哭要笑要动我都知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月德

 “采了春茶和夏茶就够了,不能采秋茶,就像你跟人谈恋爱,人家一味索求,你也受不了吧?你受不了,茶也受不了。”

——安化茶人王安军

野猪,松鼠,果子狸都不是茶的天敌,在这里我们才是外来人,是我们打扰了它们。
 
——安溪官桥镇茶人陈育鑫
 
做茶,不像做衣服,茶是喝进肚子里去的,做茶的人要讲良心。

——勐库戎氏创始人戎加升

“打工虽好,但是不能唱歌啊”

——临沧采茶妈妈
 
无论夏茶,秋茶,我都选取一芽一叶,用最好的工艺来做,滋味如何全看茶叶自己的造化,我们已经尽力了。

——福鼎茶人方守龙

他们都是普通的茶人,有些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是听他们从茶里参悟出来的道理,你能深切的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体悟和热爱,说到这里,我莫名感到有些惭愧,我们平日生活在城市里,表面上看似风光,可又有几个人真正拥有自己的热爱,真正的慢下来体悟生活的本质。
 

  六、一片树叶背后的沧海桑田  

当然任何一个时空里,谁都摆脱不了事物的两面性,有岁月静好必然也有沉沦变迁,这一片小小的树叶背后,同样也上演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在时间的长河里,它聚合了喧嚣与狂热,变迁和落寞。
 
比如在普洱茶重镇易武老街,如果你怀着追溯历史之心走上老街,你一定会失望,因为传说中11条总长2440米的青石板路,如今只剩一条了。


名噪一时的老茶号的旧址更是所剩无几了,车顺号还剩一半房子自家在使用,后人们倒是还在继承祖业。


还有个不甚出名的元泰丰,元泰丰家的第五代后人吴建美是一位退休教师,虽然还住在老房子里的,但是早已经不做茶叶了,以缝纫为生, 闲时也做风吹豆豉,也做酱油。
 

在福鼎的茶叶街,找不到一家卖白琳工夫的茶叶店,曾经远销海外,闻名于世的它在历史前进的洪流中同样逃不了被淹没和遗忘的命运。


在安溪,铁观音市场没落的那几年,茶农纷纷外出打工,很多茶园已是荒草萋萋,当然通过当地政府和相关人士的努力,铁观音市场逐年恢复。


然而时间的脚步从未停止,一切人事物都会更新迭代,但是无论时空怎么转变,信息时代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总会有人在岁月里坚守,不急不躁。
 

  七、岁月里的坚守者  

我想起武夷山一个名叫阿炜的手工制茶人,阿炜他原本是个画家,在福州经营着收益不错的培训学校。


但是由于对武夷岩茶的喜爱和好奇,就开始钻研学习,到最后亲自动手做茶,画家阿炜就这样变成了茶人阿炜。


阿炜在制茶的时候很专注,基本不搭理人,只是聆听,一直坚持手工制茶的他,由于长时间熬夜做高强度体力工作,健康状况不太好,用他的话说就是“没有多少时间了,平日靠药物维持生命”。


周围的人都被他这份坚守打动了,但是他自己却说:“我不认为这是坚守,只是觉得做茶这件事对我来说必须亲自动手才有意义”。或许本该如此吧,不去定义它,而是把它当做常态才能真正享受其中的快乐。

在安溪,梅记茶行第五代传人王曼尧在做茶上也是始终坚守传统制茶原理,他小时候跟着父亲学做茶,那时没有没机器,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手工完成,到了儿子们这一辈,尽管引入一些机器,但是仍然坚持遵循传统制茶原理。


哪怕知道电焙省时省力,茶叶质量也更稳定,但是他仍然坚持让儿子们用火焙,他们为了把茶做好,每天三班倒,轮流守炭火,一守就是8天,有人问他这样的目的点是什么?他说:“为了延续传统南岩铁观音本真的韵味”。
 

其实在科技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像阿炜、王曼尧这样把坚守当做日常的精神,在一切都求快的今天尤其珍贵,表面看似坚守某种技艺,其实背后坚守的是真挚的情感。

 
  八、《茶源地理》的守候 

在行走茶山的这些年里,在不同的时间段一一与这些人相遇,让我深受启发和鼓舞,对坚持写《茶源地理》这件事更加坚定了,因为阅读本来就是我们几千年中华文化里日常小事,我不需要考虑当下的阅读形式什么样的,只要阅读这件事存在,书就有存在的价值。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走了全国十几个名优茶产区,书写了十余本《茶源地理》,超过200多万的文字,书里的内容包含了当地的山、水、人、器、物以及茶的品种和工艺等。


这一路,我们也喝了一杯又一杯的茶,然而让我细细回味的不只是茶汤的滋味,还有一个个平凡却感人的故事,故事里有神佛,有老树和石头,有森林和草地,有茅屋和废弃的工厂,有日渐繁华的小镇、有萧条、也有爱和温暖……


十余本书虽然不能够言尽在茶山经历的一切,但是书里的每一个文字,每一张图片都是我们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感,我们立志书写本色茶山,客观真实记录每一个产区的情况。
 

随着现在科技发展,生活越来越便利,我们似乎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在生活上很多时候我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增加。这让我想起宋朝,那个“贩夫走卒,皆在读诗”的朝代。在政治上,它确实被冠以“软弱”之名,但在文化和百姓的幸福感上,它却是人们精神生活最富足的时期。

(品茶源地理,更懂手中的茶)

我希望通过阅读《茶源地理》,能让你真的静下心来,倾听这一片又一片的土地上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又或者能促使你去读一篇小说,看一场戏剧,听一个音乐会,与您富足的精神世界交互。

“我们现在都想尽办法去买更大的房子,200平,300平,可是没人想过,你的灵魂也需要移动房子。要不然,你的灵魂住哪呢?”
 
下一个七年,再下一个七年,我们团队会继续秉持着客观真实的态度,书写本色茶山,希望《茶源地理》可以一直与您同频共振,一直是您心里中意的那杯本色的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莽枝茶山地理位置
茶山笔记||: (6)轻轻的我走了,带着满怀的云彩
【茶友话茶】普洱茶攻略:产区篇
倚邦是什么意思
黄酒制作
学堂|第64堂:古六大茶山之莽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