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帅:只有机器知道你健康?

我每次带女儿到医院就医,基本都要采血检测,没有一次例外。所以,我已经养成这样的默契,当我认为需要抽血检测的时候,才会带她到医院就医。

一位同行说,我听诊器早就不用,来了开CT。我承认他说的是对的,每次给我女儿看病的副主任医师,从来没见过使用听诊器。一次在我提醒之下,他才不情愿地拿起了冰封的听诊器。

还有一次,一位主任医师说,你女儿需要住院。我告诉他,不可能,因为我也是医生,血常规检测结果是正常的。我明白他的善意,现在的病情不等于明天的病情,为了保险到底,需要住院观察。其实他的意思是,你需要不断地进行机器检测。

这些行为反应了一种流行观点——机器检测是更精确的,相比于医生的物理检查。

机器对医生们的诱惑越来越大?

认输心态:机器看病的识别能力比我更准确、客观,我放弃主观臆断,不猜了。

免责心态:基本的检查都做完了,出了不好的结果,别找我麻烦。反之则可能是某些病人来势凶凶的问责,为什么检查你没做?

担责心态:愿意冒险是肯承担责任。现在整个社会都可以对医生指手画脚、吹毛求疵的集体现象下,医生早如惊弓之鸟,冒险心态成为奢侈品。

经济压力:医院到科室会给医生下经济任务,多开检查增加收入,这是压力也是诱惑力。

人体疾病每小时每天都在不停变化,所以每天都需要对病人不停地抽血再次检测,才可以判断当下的病情。CT、X光检测的是当下这一分钟的状态,所以医生会建议你每年都要照一次。如果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执行,你一辈子需要拍片数十次。

一个有足够临床经验的医生,当然有专业能力做一个靠谱的判断,到底是不是大的问题,需要用到机器配合检测的地步。但“你们”(医院管理者、卫生管理者、就医者)要苛求他们百分百不犯错,还要用数元到几毛钱来给他们的这种专业判断定价,丢掉听诊器大面积出现了,貌似一种无声的抗议。一个扭伤脚踝走了一个多小时来看病的人,医生大致可以判断,基本不会有骨折。但你却要求他百分百不出错,X光不是来了吗?

我们对机器看病的好处赞不绝口,但对它的坏处却闭口不提。时而久之,越来越离不开机器。不管你的身份是病人,还是医生。马云说,未来有一部分医生的工作会被机器取代。在这一点上,我是相信的。

真正的问题是,机器看病也有风险和短板,医生看病也有风险和短板。现在的筹码几乎全压在了机器的身上,这就是眼皮下的现实,因为人们把它当成一种社会的进步。

丝毫不想掩饰我对某些过度检查和过度小心翼翼地反感。

静脉采血会痛,是有创伤的操作。其次,还有感染的风险,新闻从未停止过这方面的报道。尽管你会说,这种概率很低。但是再小的风险也是额外的负担啊?还有X光、CT、核磁检查,总有人喜欢强调辐射小,基本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还是哪句话,再小的辐射也是辐射啊!等于额外的负担。

就像写一篇文章,你要确保文章绝对无误,可能这种四平八稳已经意味着另一种错误。可怕的是,我们对这种错误知之甚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胡大一:过度治疗现象加剧看病贵-好医生
为什么有的医院总喜欢让病人做CT?来听听看老医生是怎么说的
大部分医生都让做的CT机器转速有多快?看的我眼花缭乱不敢去医院
成年人一辈子身体能承受几次CT辐射?医生给出了具体数据
肿瘤科医生马大军:抗癌多年不复发的人都有哪些特点?
美国大型研究显示:体检不需多 5项检查能保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