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帅医事观察:儿科急诊崩溃正在路上?

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出通告:因医务人员持续超负荷工作,已有多名医生病倒。难以为继的医院不得不将两个院区的儿科门诊停掉一个,以集中力量确保另一个儿科门诊能正常运行。

坊间传闻令人坐立不安!比如像医疗自媒体医护讯爆料的那样——涉事医院,2名医生病危,1名医生被医闹打倒,所以儿科门诊才会被迫暂停!

危急时刻,大侠烧伤超人阿宝当然抡起板砖就上,继续重复强调医闹论。他说——今天你对医闹置之不理,明天你的孩子无人可医。在这篇同名评论中,他有这样的预判——如果我们再不采取强有力措施,儿科急诊的崩溃已经不在遥远了。很显然,这个观点是之前《当你抱着高烧的孩子在急诊流着眼泪苦苦等候的时候,你是否依然觉得医闹和你无关?》刷屏文章的延续。

他再次强调,在一切的解决问题措施中,首先: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保障儿科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他警告,医闹骂的,其实就是你的孩子。医闹打的,其实就是你的孩子。医闹砍的,其实还是你的孩子。今天你对医闹置之不理,明天你的孩子无人可医。

另一个之前曾经提出异见的医界大V李清晨的观点依旧记忆犹新。他认为,儿科资源供不应求的根本原因是不挣钱。儿科医生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收入低。

旁观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专家朱恒鹏与李清晨基本一致。他认为,把儿科医生短缺归咎于“医闹”,纯属瞎扯。他反问,为何心内、骨科、肿瘤内科医生不短缺?这些科室没有医闹吗?哈医大那位王浩可不是儿科。他再次重申,儿科医生短缺,无非是因为收入低。为今之计,应立刻废除医生事业编制身份,废除铁饭碗,放开医生自由执业。放开医生举办医疗机构;尽快扭转这种格局。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资深儿科医生陈卫春,他也当过多年的医院管理者。1月11日发布了一篇5000字的呼吁文章“儿科还有救吗?”陈述自己的观点:现在的儿科就患上了“流感”,而且是重症,病的着实不轻——寒战,高烧不退,伴着头疼,浑身乏力。但儿科不是无可救药,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另一篇文章中,他表达了对这场争论的某种反感——我是儿科医生,我坚决反对拿儿科医生说事。他认为,提出这些观点的人,要么对儿科不了解,人云亦云,要么听信一面之词,信口开河,要么揣着明白装糊涂,混淆视听。儿科医生的低收入,正是因为绩效考核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劳动强度等指标的不合理,使儿科医生的付出不能得到与其他科室同样的回报(虽然其他科室的付出与回报和心理期待也有距离)。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有医院管理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与政府对儿科定价没有考虑儿科医生价值和工作的特殊性有关。

医疗现象解读,不能不读蔡江南。对儿科现象,中欧商学院卫生政策研究中心蔡江南教授曾经如此总结——我国政府通过规划、准入审批、定价、医保、评级、编制、科研七种武器,让医疗市场成为垄断市场。垄断市场并不总是缺乏供给,而只是效率低下。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大家的抱怨主要是它们的油价高、质量差,而不是缺油。为什么儿科医疗会缺乏供给呢?卫生主管部门通过准入规划、准入审批,让儿科医疗成了公立医院垄断市场;而发改委通过低价,让儿科医疗定价畸形低下、以致无利可图。不过上述描述对于中国的肿瘤医疗、骨科医疗也是同样成立的,为何肿瘤和骨科医生并没有缺得如此厉害?因为医疗服务价格畸形,市场机制会通过其他手段去补足医院和医生们的收入。在当下,主要是通过药品、耗材来获得医生补偿,通过检查、耗材等获得医院补偿的。简单地说是“以药补医”、“以检查补医”。以前分析过,虽然这些补偿手段效率不高,但仍不失为一种黑市补偿机制。这种黑市补偿机制,到了儿科领域又行不通了。因为儿科缺乏合适的、可以补偿医院和医生收入的高价格药品——药品多是老药、廉价药,因价格便宜补偿能力很差。儿科多为常规门诊,耗材和检查用量也并不大。所以儿科医疗市场在公立医院的环境中,就成了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

他的判断是——儿科医生荒,只是名义上是招不到儿科医生,本质上是无利可图!所以有识之士给出的解决方案如出一辙,只有放开准入原则,让儿科医疗市场化,才有破局之机。要走出中国的儿科困境,必须要开放市场,让市场来调控供需平衡,而不是政府人为调控。当卫生部门放开民营资本进入儿科医疗市场,发改委开放医疗定价,不需要政府扶持建设儿科医学专业、相关部门的经费支持,儿科市场也一定能在市场化的调控下蓬勃发展。

“波子哥”廖新波对儿科困局的观点显得理智平和。他曾用很和平的语气指出问题所在,儿科医生紧缺,仅培养是不够的。儿科医生困境是当前“市场化”环境下,医生择业(择专业)的一个缩影,已经产生蝴蝶效应。尽管培养医生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产销、适销对路”才是“产”的因由、“销”的出口。如果儿科专业或其它如麻醉专业等培养出来的“产品”“销”得好,则相安无事;如果“销”不好,那么由于知识面窄,医生不好“转型”。不仅如此,在僵硬的“市场准入”和恶劣的执业环境下,还会迫使这些专业的医生转行。因此,问题最关键的是——医生价值不回归,这几条措施将无济于事!

他的一句话非常敏锐——这是行政的问题还是市场的问题?

很显然,冰山下面的问题和原因,普通民众是看不到的。他们只能表达自己看到的现象——儿科医生少而冷漠,没有耐心,没有得到很好的就医待遇。至于儿科医生为何累与病?为何话少和冷漠?为何留给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寡淡无味?他们无从得知。或许,这也不是他们应该关注和可以解决的问题。

或许,更客观的概括应该是,儿科困境,这既是行政的问题,同时,也是市场的问题。现状是,在眼前这个社会,我们主要依赖行政和计划的手段来调解问题及矛盾。但这些年来,现实交出了一份惨淡的答卷,至少是各方不满意的答案。在这种前提下,市场派手段来解决问题的呼声四起。

如果承认医疗是一种市场化的存在,那么,在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急剧变化的当下,医疗主管部门还妄想依靠某个部门的一己之力来应对这种变化,注定会交出一份难看的试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春风是全球化和国际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一个地球村,信息和价值观以光的速度在分享和传递。今天包括知识、技术、观念在内的内核,变得过时的周期大大缩短了。坏的腐朽得更快,好的传播得更迅猛,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挑战。哪一个掌权者还以为靠一个人的力量,或者是守旧不变的应对,就能够适应社会需求,那无异于螳螂挡车的自残。儿科困局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儿科危机问题是存在的,主管部门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本身的存在。现在的两个问题是,

公众给主管部门还有多少的耐心?我在之前的文章说过,烧伤阿宝的观点得到医界一边倒的支持,其实是一种长年积累怨气和愤怒的表达,投的是对现状的不满意票。

应对这个困境,主管部门还能拿出什么杀手锏来应对危机?

或许,现在说儿科急诊崩溃正在路上,为时尚早。乐观的看,问题暴露得更充分彻底的时候,往往是问题得到纠正的时候。

只要改革开放的路线不变,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报以耐心和相信,相信中国人智慧。

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中国的儿科资源应该是增加的,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现在的矛盾重重,更像是一场管理落后需求制造的信任危机。社会有社会的问题,管理有管理的问题,但解决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和地位,远远大于解决民间问题。

就像解决儿科医闹问题,民众有民众的问题,但要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民众的道德觉醒和自制上,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扫一扫,关注我。

以文养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停诊来应对儿科医生荒”副作用太大
广州儿科医生看病 先看家长是否孔武有力
深度好文 | 儿科为什么“爆棚”?
为什么儿科医生越来越少?
魔都儿科急诊告急
大圣,请收了神通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