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式急救为何胆怯和保守过度?说说急救医生贾大成现实之惑!
几天前,北京地铁成为了被告,原因是有个29岁的青年,在昌平东关地铁站倒地猝死,急救医生贾大成支持家属状告北京地铁被网民怼。

再往前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秘书长敖虎山多次呼吁,尽快在地铁安装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并对地铁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心脏性猝死抢救的成功率,也一直受到了漠视。

急救界的泰斗级人物急救医生贾大成一定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在做一件为社会公共利益撑腰直言的事情,却受到了如此之多网民的攻击和质疑。
 
当然,不仅仅是他,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很多医生都会受到这种类似的刺激,我也一样。
 
对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认知,构成这个认知差异,有很多的前提条件,但排列第一位的是什么呢?
出现这种认知差异,首先排第一位的是物质化医疗和理想化医疗价值观碰撞的结果。
 
物质化医疗,就是医疗物质化和庸俗化,从纯物质的视野去认知医疗。当人们戴上这幅眼镜来观察医疗,趋利避害成为本能反应,只要有哪怕一丝丝的风险,都会成为逃避的理由,无比的胆怯、保守、脆弱。
 
地铁说,急救是医疗机构的事情。路过的乘客说,那是急救人员和急救机构的事情,我们不专业,做多错多。甚至包括一些公权机构的管理者,也认为急救都不是我们的职责职能,让社会自由生长。
 
那么多的网民去怼急救医生贾大成,恰恰正是这种集体思维的投射产物。
 
理想化医疗,则是强调了急救事件,人人有责,不仅仅只是医生。从政府、机构、个体,都应该承担起救人的责任,相互施救,构建起一个人人关心和参与的急救网络。
 
前一种思维的产物是——社会急救这件事情被全部压在急救机构和急救医生身上,而整个社会都是旁观者和点评者。
 
后一种思维的产物是——急救变成了全民的事情,不但开发出普通人也会用的傻瓜式“自动除颤仪”(AED)、还从学校到企业到政府,都全面普及院前急救课程,令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掌握救命的技能,并且鼓励和保障救人者的权利和安全。
 
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媒体提供了这样一个数据——某国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率近30%,而我国则不到1%。目前我国成人心肺复苏普及率不到1%,大量诸如地铁和机场等公共场所,都没有放置AED(自动除颤仪)。除此外,大量的民众还担忧救人要担责问题。
 
 
缺急救技术、设备,这些好办,可以培训和购买。但是缺少了正确的医疗思维,对急救这件事情认知有严重偏差,那么这件事情很难办。因为,要纠正和改变一种价值观念,那是需要很多年的时间、很多人的努力、很多事件教训的洗礼,可能才会达成落地。
 
急救医生贾大成被网民怼,这是一个信号。我不乐观,也不悲观,只是很客观,想告诉读者们——你们眼皮下,有这一个现实环境的存在。
 
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会珍惜别人的生命。不珍惜别人的生命,也很难称得上珍惜自己的生命。
 
能力有大小,力量有不同,行为也可以循序渐进。但是某些网民,一刀切地拒绝乃至是仇视贾大成这样的先进人物和进步思想,那就是很有问题。一不小心,已经站到了社会进步的反对面位置上。不懂可以选择不语和沉默,但是不懂还要去批评和仇视这些进步的行为,那就是在破坏社会进步了。
 
从这个急救和AED事件,不同人的不同反应和观点,很好地丈量出战队的比例和群体,当然还有社会医疗发展水平。

谢谢支持原创作品。

               医生,医界名笔,曾为《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等主流媒体特约行业评论员,国内外专业媒体发表医疗评论百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急救医生贾大成老师教大家如何做心肺复苏
实用教学:猝死的现场急救
急救医生贾大成:身边的人一旦发生猝死,这4步可以救活他
急救医生贾大成:必备急救知识科普
典读丨保护医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把一生奉献给中国急救事业的名医贾大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