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还在为疾病暴发但不知道病因而困扰吗?想变成水生动物疾病诊断“专家”,那就看看这本书,一定会有内容适合你!

-----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 -----

注意了!水生动物的病理诊断技术问题都能在这本书找到答案!
  • 文/图 水产前沿 赵振华、林贞武

随着高温和雨季的到来,成鱼和种鱼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甚至出现死鱼现象,究其原因跟各种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的病害暴发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为了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市场了解水产养殖疾病病理学,让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培养定期检测的意识并熟练掌握病理诊断技术,我国著名水生动物病理学家汪开毓教授、四川农业大学水生动物病理诊断与药理评价中心主任黄小丽副教授、四川农业大学杜宗君教授合作编写了一本《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下称“《病理诊断技术》”)。那么,在这本书中能学到疾病诊断的哪些知识?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呢?黄小丽副教授在采访中一一进行了解答。

四川农业大学水生动物病理诊断与药理评价中心主任 黄小丽副教授

黄小丽,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兼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水生动物病理学与药理学。她曾主持或主研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包括主要养殖鱼类肝脏保护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斑点叉尾鮰繁育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齐口裂腹鱼全人工养殖技术研究及应用、电化水制备、作用机理及其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等。

点击上方小程序可购买本书

《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是我国第一本系统性的水产病理学书籍

黄老师您好,听说前段时间您和汪老师、杜老师等合作出版了一本《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能否请您给我们分享下这本书的创作历程?


黄小丽:感谢水产前沿和各位水产行业朋友的关注。2015年我们发现国内水产病害诊断行业对细菌学、病毒学等学科的关注度比较高,然而,病理诊断技术在水产病害诊断中的应用并不多,那么导致这种现象的症结是什么呢?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国内欠缺推广和出版系统性的病理学书籍,从业人员没有标准的病理学知识来诊断鱼病。于是在汪开毓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团队从2015年开始编写《鱼类病理学》这本书,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认为理论知识需要与实践结合,即需要一本疾病诊断技术的书籍辅助诠释《鱼类病理学》,于是这本《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应运而生。在为期三年的整理归纳相关知识、收集剖析实际疾病诊断案例等工作圆满完成后,我们团队在2021年5月郑重推出《鱼类病理学》和《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旨在弥补水产业病理学书籍的缺口,希望各位水产业的朋友在读完这两本书后都能成为疾病诊断的“小专家”!

借此机会,请您给我们详细介绍下这本《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


黄小丽:目前大部分水产从业人员都认为病理学就是切片分析,我觉得这种认知是有误区的。实际上病理学的内容博大精深,具体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大体病理学,如病鱼的剖解技术等;二是组织病理学,比如把样本制成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等步骤;三是超微病理学,在显微镜下找不出病因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电镜技术观察细胞的具体变化,追溯发病源头。

《病理诊断技术》主要分为三部分,共八个章节。第一部分是常规的病理诊断技术,包括不同水生动物的病理剖解技术、采样技术、切片制作技术和染色技术;第二部分是分子病理学技术、细胞凋亡技术及其他病理学技术;第三部分是水生病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这本书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无论你是一线的技术服务人员、高校的老师学生、与病理诊断相关的部门或企业,这本《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总会有内容适合你。

《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是鱼类病理的技术支撑


在此想请您谈谈,当初团队编写这本《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的初衷是什么呢?


黄小丽:目前我国兽医行业对病理学已有较深的研究,而水产行业更注重细菌性病原、病毒性病原、寄生虫性病原和水质等方面的研究,缺乏对病理学的重视和运用。实际上由于水生动物的养殖密度普遍非常高,一旦暴发疾病就很容易全军覆没,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好疾病早期检测并采取相关措施。举个例子,曾经我们收到一份送检的鲈鱼样本,首先使用显微镜观察肾脏切片发现一处非常微小的肉芽肿,后来经过细菌学检测确定为诺卡氏菌感染,我们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养殖户但并没有引起其足够的重视,导致半个月后鱼塘诺卡氏菌大暴发,损失惨重。由此可见在病害大规模暴发之前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测发现蛛丝马迹,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总的来说,编写《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的初衷是作为《鱼类病理学》的技术支撑,弥补水产业病理学书籍的缺口,向市场推广病理学检测方法,让更多人养成定期送检的意识并掌握基础的病理诊断技术。

在筹备和编写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黄小丽:编写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国际标准可供参考,如常规检测和疾病诊断时各需采集多少尾样本等问题,对此我们只有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相关团队的处理方法,再加上汪开毓教授耕耘在水产业几十年的经验,才编写出这本《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二是产品定位,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受众是学术界同行和高校的老师学生等,后来团队认为需要让活跃在一线的养殖户和技术人员也看得懂这本书,于是改变定位和受众,调整其中的用词,让《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成为既适合高校和研究机构病理初学者学习的启蒙书,也适合长期从事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的渔医进行临床诊断的工具书。我们希望通过该书的出版,培养出更多掌握水产病理学技术的专业人才。

《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对全部水生动物均有参考价值

请您给我们剖析下病理学技术对于水产养殖动物病害诊断具有怎么样的指导意义?


黄小丽:我认为水产病害诊断的关键就是给疾病分类,而病理学是疾病分类的金标准,就像国内外的疾病科研人员在发表文章的时候,也会附上病理学的知识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近年来水产养殖暴发了很多未明原因的病害,各界对病因猜测不一,比如之前我接触过一份甲鱼养殖公司送来的样本,临床表现为底甲发白,贫血非常严重,肾脏微肿且有类似白色结节的组织,肾小管和肾小球严重萎缩,部分肾小管的上皮细胞肿大,部分细胞核呈戒环状等表现。对此我们高度怀疑是病毒或其他胞内病原感染。最终经过PCR检测,发现送检样本支原体阳性,并且用超微病理学技术在电镜下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找到了大量入侵的支原体。由此可见,用病理学的知识鉴别出这种高度隐匿的病原才能对症下药,即准确的诊断才有正确的治疗。

《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这本书对哪些养殖品种有指导意义呢?


黄小丽:这本《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涵盖了市面上的主流养殖品种,除了各种鱼类外还有南美白对虾、小龙虾、中华绒螯蟹、两栖类的蛙和娃娃鱼、爬行类的龟和鳖等。或许书中缺少某些养殖品种的内容,但我认为病理诊断技术如采血、组织触片等是相通的,因此这本书对全部水生动物的病理诊断都有参考价值。

水生动物疾病诊断要科学,诊断工具要备全

您对目前我国水产一线的疾病诊断现状有怎样的思考?


黄小丽:我认为目前水产一线的疾病诊断现状是以目检为主,即养殖户依靠自己眼睛和经验来判断是否有疾病,其实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那么如何科学地进行疾病诊断呢?我建议技术人员在塘边进行临床诊断时可以采用迪夫氏染色法,因为迪夫氏染色法能在90秒内完成染色,接着用显微镜观察,如此可鉴别出大约50%水产疾病的病因,若是诊断结果不确定再送至实验室检测,这样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这里,我呼吁每位水产一线人员都应配备一台1600倍即能清晰观察到细菌的显微镜,一盒快速染色试剂盒如书中多次提到的迪夫快速染色液(Diff-Quik Stain)和整套解剖工具。

六点,做好高温防护措施

近期,我国多地处于持续高温炎热的气候中,在养殖中我们该如何应对高温天气呢?


黄小丽: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一是适当提高水位,加水最好在夜间进行,另加水时也需综合考虑池塘水位的承载量,切勿加水过满,以防突发暴雨发生漫灌跑鱼。二是增加遮阳设施,比如蛙农可以增加遮阳网厚度等。三是控制投料数量,部分养殖户为了加快生长速度而不断投料,其实投料过多容易引发疾病,我建议每餐投喂至七八分饱即可。四是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高温易导致水体底部缺氧,此时应该延长增氧机的时间,增加溶氧的同时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五是调控水底,平时可以多投放增氧片,底改和芽孢杆菌等产品增加水底溶氧,氧气充足水才能“活起来”。六是注意疾病防控,高温天气易引起各种细菌滋生,养殖户可以定期抽样检测,运用这本《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中的知识完成自检,成为病理学“小专家”!

沿

《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

大量临床病理诊断

及科研过程中的示例图片

辅以简洁生动的模式图

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产养殖水质管理----藻相管理
厉害了!这种新技术,在水产养殖火了!
《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
精准医学与临床病理学的发展
病理科将与精准医疗共同发展
短小精湛:技术→解剖→病理→疾病,踝关节诊断不再那么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