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必转!烂鳃也分很多种!判断错误、盲目用药可能会使鱼病更严重
细菌性烂鳃和病毒性烂鳃如何区分?鱼眼凹陷有何意义?显微镜下鳃霉长啥样?鳃隐鞭虫、孢子虫和小瓜虫引起的烂鳃如何分辨?这里有答案!
  • 文/中国水产频道 周双艳

  • 图/内蒙古联邦动保水产事业部淡水鱼类技术主管  张正谦

本文摘自中国水产频道公开课第47期。本次课堂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认识几种淡水鱼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然后了解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后是预防和防治方法。我们节选的是细菌性烂鳃的症状(判断依据)和病毒性烂鳃、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真菌性烂鳃、药物中毒引起的烂鳃和水质恶化引起的烂鳃的区别。

本课堂中有许多个人观点,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提出并指正。

细菌性烂鳃病

主要有三个症状:

体色发黑,尤其是头部,江浙渔民称为“乌头瘟”。独自在池边或浮于水面慢慢游动,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

鳃丝末端腐烂、充血,有时被成块的污物和泥土粘着,严重时鳃丝被浸蚀成柱状。

鳃骨外露发白,鳃盖骨内外层同时被腐蚀,远看呈空洞状,南方称为“开天窗”。

第一条描述的症状不能作为判断该病的依据,很多鱼病都有这些症状,我们可以通过第2、3条初步判断是细菌性烂鳃病。

一起来看一下这组照片:

左上角第一幅图:草鱼已经发生了烂鳃,鳃丝边缘有大量的污泥,我们还漏掉了一个症状,草鱼的眼睛已经出现了凹陷,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当鱼出现眼睛凹陷,但眼球不充血,可以初步判断出它的鳃有病变;

第二幅图片:是将第一幅图的鳃丝剪下来放在显微镜下观测,鳃丝末端腐烂,软骨外露;

第三幅图:症状是开天窗;

第四幅图:症状是鳃骨外露发白。

这四幅照片对应的就是前面描述的第2和第3的症状。


与其它几种烂鳃病的区别

烂鳃病除了细菌性烂鳃,还有下面5种情况引起的烂鳃,要注意与它们的区别。


病毒性烂鳃

常见的有鲫鱼鳃出血和鲤鱼急性烂鳃等。如何判断?除了从症状判断还可以从发病水温和死亡数量进行判断:

发病水温判断

病毒性烂鳃:发病最适水温23-28℃,当水温超过30℃不再发病;

细菌性烂鳃:发病最适水温28-35℃,超过30℃一样会发病。

从死亡数量判断

病毒性烂鳃:会出现爆发性死亡,一般第1天的死亡量几十条,第2天就能达到几百条,第三天第四天能达到几千条,甚至更多,而且从死亡开始,一般到第三天第四天会出现死亡高峰,过了高峰死亡数量就会慢慢降下来;

细菌性烂鳃:会出现持续性死亡,比如说第1天几十条,第2天100多条,第3天三四百条,后面几天可能会持续三四百条继续死亡。

我们经常会问大家你的水温是多少?你的鱼死亡了多少天,每天死亡多少,其实我们就是作为一个判断的依据,分析有没有可能是病毒性烂鳃。

寄生虫引起的烂鳃

常见的寄生虫有鳃隐鞭虫、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孢子虫、小瓜虫、纤毛虫、中华蚤等。这几种寄生虫里面除了中华蚤可以通过肉眼直接判断外,其它的需要借助显微镜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

鳃隐鞭虫由于个体非常小,而且报道出来的照片非常少,所以很多时候大家不认识,很容易被忽略,目前在草鱼、鲤鱼、锦鲤上都有发现,而且它对锦鲤危害比较大;

早春时指环虫爆发引起的烂鳃危害也非常大;

注意孢子虫和小瓜虫的区别,有一种孢子虫个体非常小,外观看上去也是小白点,和小瓜虫非常相似,我们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判断。

显微镜下的小瓜虫

孢子虫引起的烂鳃,由于孢子非常小,很多时候大家不认识,放在显微镜下有时候看着黑黑的,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也忽略掉。从外观上需要借助放大镜或者用手机放大拍照,仔细看上面有很多小白点。

孢子虫形起的白点(手机放大后拍摄)

显微镜观察:需要使用160倍的显微镜进行观察,而且看上去还非常不清晰,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需要使用400倍下的显微镜进行观察。

400倍显微镜下的孢子虫

真菌性烂鳃

这里主要指的是鳃霉,很多人认为冬天才有真菌,夏天不重视杀真菌。

400倍显微镜下的鳃霉

鳃霉病的发生与水质密切相关,水中有机质含量高时容易急性爆发,特别是底泥比较厚的塘非常容易爆发。

鳃霉主要是在高温季节爆发,5-7月为流行高发季节。它和水霉相反。

鳃霉表现的症状:病鱼呼吸困难,没有食欲,鳃上粘液增加,有出血、淤血和出血斑块,俗称花斑鳃,严重时整个鳃呈青灰色,诊断的时候必须用显微镜进行检查,由于报道出来的在显微镜下鳃霉的照片非常少,所以很多人误以为鳃上的黑色素是鳃霉,这是错误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烂鳃是由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所以可以通过细菌性的药物和真菌性的药物联合使用进行处理,这样处理的效果往往比单一使用细菌性的药物效果更明显。

药物中毒引起的烂鳃

常见的药物有敌百虫、硫酸铜、辛硫磷、漂白粉、强氯精等。

一般主要发生在以下三种情况:

超剂量使用消毒剂、杀虫剂引起的中毒;

稀释倍数不够或者泼洒不均匀,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引起的中毒;

药物的使用方法不对引起的中毒,比如敌百虫在碱性的水体要慎用。

水质恶化引起的烂鳃

氨氮超标、亚盐超高、pH过高这三种都可以引起烂鳃。记得有一年我有一个客户,鲤鱼烂鳃用了很多药,效果都不明显,当时我在他那里路过,他让我帮他检查一下,测水发现中午12点pH值已经有9.4,所以我当时判断,他应该是碱性过高引起了烂鳃,于是我首先让他把pH降下来,再按照细菌性烂鳃用药,结果很快鱼病就控制住了。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烂鳃有6大原因,所以当鱼出现烂鳃的时候不能盲目下药,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对因治疗,而不是对症治疗,所以很多时候大家发来照片求救的时候我们不会马上给出方案,会收集很多信息,会反问你们很多问题,目的就是要收集足够的信息去判断是哪一类原因引起的烂鳃,再给大家一些合理的建议,如果盲目的下药,可能会出现药物没有效果,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越下药越死。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都知道“烂鳃病”但一定要知道它是怎么引起的,才能对症下药
如何给鱼类治病
水产动物常见的31个病理外观症状
简析鳃霉病及其防控建议:苗期“偷死”和“鼓眼”现象与鳃霉病关系的分析
收藏:图文讲解二十种常见水产寄生虫病害
水产养殖中各种真菌性鱼病和各种寄生虫病的预防及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