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丝路东游记 18:包容和谐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由于突如其来的车祸,把我原先在土耳其的骑行计划完全打乱了,除了去警局对事故立案之外,还要四处寻找零件来修复惨不忍睹的自行车,而这一切都是需要时间的。我不得不就地停留在伊斯坦布尔,在忙得团团转的同时,我也反而得闲可以好好的品味一下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历史悠久的古国名都伊斯坦布尔建于公元前668年,旧址是古希腊的城邦国--拜占廷。拜占庭(Byzantine)这个名字的由来,传说是由一位希腊人Byzas依循神喻,在欧洲与亚洲交界处、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拜占庭找到理想之地,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而来。

后来经过战争和重建,君士坦丁大帝正式把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至此处,并以他自己的名字将之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

从公元10世纪起,突厥人和阿拉伯人开始称君士坦丁堡为“伊斯坦布尔”,这个名词来自希腊语“στην Π?λη(stim boli)”,即“在城里”,“进城去”,此处的“城”即指君士坦丁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君士坦丁堡后,“伊斯坦布尔”逐渐成为该城的官方名称,与君士坦丁堡并用。从那时起一直是土耳其帝国的首都。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迁都安卡拉,但伊斯坦布尔仍然是土耳其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


伊斯坦布尔纪录片

作为一座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今天的伊斯坦布尔一如当年古老的拜占廷,扼守着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黑海进入地中海的大门。如今它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是在所有建筑中,没有哪一个能比这座气势恢宏的穹顶大教堂更醒目,它坐落在马尔马拉海岸,1400年来阅尽辉煌和沧桑——它就是土耳其圣索非亚大教堂。

关于这座传奇教堂,可是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夺权成功之后,为了向东拓展罗马帝国的影响力,而选定位于欧亚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的拜占庭做为新罗马的基督城,并于公元330年5月11日正式迁都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建造他的城市是为了夸耀罗马帝国的声势,同时吸引各国来归,于是他使用了各种装饰方式来美化君士坦丁堡:在街道上装饰喷泉和廊柱,又将来自丝路的丝绸、非洲的珠宝、欧洲的雕刻与工艺用品、埃及法老王的方尖碑、世界各地的香料、瓷器等等全搬过来。

公元326年,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决定在博斯布鲁斯海峡岸边,建设这座基督教教堂。最初是木质的,在经历了两次火灾损毁后,查士丁尼大帝决心用石头重建,他集帝国之力,邀请了最有名的建筑师,从各地运来了大理石,甚至还有数百公里外的以弗所的狄安娜神庙的8根红斑石柱。1万多名工人夜以继日,用近6年时间,完成了这座伟大的建筑。

在1519年被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取代之前,圣索菲亚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在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中,它也一直是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信仰中心。它也历经沧桑,经历多少次火灾和地震,经历了基督教早期反偶像崇拜运动的冲击,见证了罗马公教与东正教的分裂和冲突,遭受过十字军的疯狂劫掠,最后奥斯曼人用大炮攻破了君士坦丁堡,也许是觉得这座教堂太漂亮太宏伟了,没有忍心毁灭它,而是改建了它,把它改造为阿雅索菲亚清真寺,与蓝色清真寺一道,成为了伊斯坦布尔的伊斯兰教最高圣殿。

土耳其革命后,国父凯末尔推行世俗主义,尊重历史,结束宗教冲突,他决定这座建筑既不恢复为东正教教堂,也不继续是清真寺,而是改为博物馆。如今,这里作为基督教和东正教徒心中的圣地,游客络绎不绝。

圣索菲亚大教堂

如果从名称上来看,圣索菲亚大教堂应该是一座基督教堂;但是如果从外观上来看,教堂四周高耸入云的宣礼塔又提醒着我们这是一座清真寺。

对基督徒来说,它是神圣的索非亚大教堂、圣智大教堂、东正教信仰和东罗马帝国教会大本营;对穆斯林来说,它也是伟大的阿亚索非亚清真寺、圣智清真寺、伊斯坦布尔的宝石;而对于所有有幸一睹其雄姿者来说,拥有壮观穹顶和精美装饰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一座伟大的奇迹。

在欧亚大陆的连接部以及中东地区,历来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相互碰撞对抗的地区,发生了在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东征。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势力范围随着冲突的过程不断变化,同一座宗教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两种宗教模式中切换,在当时并不少见,然而这当中堪称完美和谐的当属圣索菲亚大教堂了。

公元1453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攻入了君士坦丁堡,终于走进了他朝思暮想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从此教堂就被改为清真寺。

虽然建筑外形不能改变,但也得搞一个东西来镇住异教,正好建清真寺是要建宣礼塔的,于是在不破坏原来建筑的整体性的原则下,建了一座高达73米的针状宣礼塔,从高度上压倒了罗马风格的中心圆顶,这个宣礼塔的颜色和原来教堂的颜色是一致的红色。虽然正常的清真寺标配只有一座宣礼塔,但是后来也许是为了镇住异教,也许是为了彰显奥斯曼帝国的实力,陆陆续续又对称着添加了三座白色宣礼塔,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四个宣礼塔颜色不一致的原因。

不过,宣礼塔的数量可不是有钱有势就可以随便没有规矩的建设,首先数量要么是一座,要么是双数。其次,除了麦加清真寺之外,所有的清真寺都不允许建造六座宣礼塔。圣索菲亚大教堂对面的因为把“黄金的”误听错为“六座”而阴错阳差的建造了六座宣礼塔的蓝色清真寺,也是值得一看的景点。

圣索菲亚大教堂

当我正在排队买票的时候,走来一位步履蹒跚的老者:“嗨,你好,我叫Mustafa,今年90岁了,这辈子都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当导游,我一定会给你非同寻常的游览体验!”

前几天我光忙着处理事故的后续事宜,完全没有时间去了解关于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资料,与其没有头绪的到此一游,还不如走个捷径让导游好好讲解一番。毕竟这里承载着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曾经的辉煌,是我做梦都想要来的地方。

Mustafa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和蔼可亲的笑容极具亲和力,我想他应该就是这儿最资深的导游了吧。我很干脆的答应了:“好呀,我对圣索菲亚大教堂很感兴趣,拜托你好好给我讲解一下。”

Mustafa和我

就这样,我们一起走进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第一站是前厅,前厅中共有9个门通往教堂的中央大厅,其中中间的大门称为“帝王之门”,曾经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从这里进入,其左右两侧各有4个门,最左右两侧的大门是给普通百姓走的,中间2个大门是给贵族大臣走的。

从门的大小体现了社会阶级的区分,这跟中国封建时代的宫廷建筑也是类似的,看来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表现方式啊。

前厅

迈进中央大厅,令我十分惊奇的是,它跟我先前在意大利和希腊去过的那些基督教堂不一样,在大厅的中央没有一根柱子,看起来更像是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可是整个教堂的建筑结构从建成后就没有改变过,哪怕是后来改为清真寺,所改变的也是内部的装饰而已。

当年,查士丁尼大帝没有任命工程师来实现他的梦想,而是挑选了两个跟建筑关系不大的希腊学者——数学家安里米尔斯和自然科学家伊西多罗斯。他们接到圣旨,要修建一座“壮观天篷”下的大型集会场所,“中间不能有一根柱子,也不能有一道墙”。两位杰出的科学家殚精竭虑,最终提出一项前无古人的设计:用4个高耸的拱券支撑4个穹隅拱券,拼合成一个巨大穹顶。

中央大厅

当我走到空旷的大厅中央抬头仰望,在众多拱门、穹隅、扶壁和半圆形小穹顶的拱卫下,一个巨大的圆形穹隆顶高高在上,似乎可以直达天庭。据说,这个巨大穹窿顶的直径达到了32.6米,距离地面的高度达到了54.8米。在大穹隆顶的底部一圈开有共40个窗洞,这种设计使得巨大的穹隆顶显得玲珑且轻巧。外面的光线从不同的窗洞射入,弥散的光波与金碧辉煌的装饰在大教堂的顶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迷幻空间,营造出一种崇高与神圣的氛围。

中央穹顶

如果从细节上来看,就更有意思了:

穹顶的内圈描绘着《古兰经》的章节,跟大家述说这是一座清真寺。

围绕着大穹顶,分别有4个大天使壁画。其中六翼天使撒拉弗也出现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但是伊斯兰教完全禁止偶像崇拜,所以,这些天使的形象是不会出现的。

穹顶周围作为教堂的图腾——鱼。在基督教中鱼代表了耶稣,在清真寺里出现这样的图腾可是相当有违和感。

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这样,一段段复杂而冲突的宗教历史在这里都被保留,在不同的断层神奇呈现出来,交织在一个空间。

穹顶细节

因为穹顶高达54.8米,所以单靠窗户投射下来的自然光源是远远达不到照明的需求的,教堂采用了由悬吊下来的40盏煤油吊灯组成独特的照明系统。

整个教堂大厅都挂满了六瓣花形的清真寺风格吊灯。吊灯华美却不累赘,灯光明亮却不刺眼,其暖光与整个大厅的金色内墙交相辉映,同时给这样一个巨大封闭空间增添了神秘色彩。

吊灯照明系统

大厅中央用护栏围起来的四方形彩色大理石区域,被称为“世界肚脐”,是奥斯曼时期苏丹们加冕的地方。

Mustafa指着地上大小不同的圆圈,娓娓道来:“当新的苏丹上任时,要将王座摆放在中央大圆圈的位置,其他朝臣则按照职位高低站在相应大小的圆圈中,而那些最小的圆圈应该是供卑微的仆人站的……”

我心想,看来这站位跟进门一样,都是有等级讲究的呀。

他接着笑着对我说:“不过,他们都比我们厉害,因为我们都在护栏之外,还没资格站进去呢。”

奥斯曼苏丹加冕处

圣索非亚大教堂被改为清真寺后,在内饰上作了很大的改动,将原来一些基督教里的东西都清理了出去,换上了伊斯兰教的饰物,教堂内随处可见的伊斯兰文字时刻提醒大家,这里不是教堂是清真寺。

壮观的穹顶下,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标识在这里共处一堂。圣索非亚大教堂经历了1500年岁月的洗礼,曾经被拜占廷帝国看作是基督徒“永远的净土”,也被奥斯曼帝国誉为穆斯林世界的“伊斯坦布尔宝石”建筑物本身具有的伟大力量将两种宗教间的沟壑抹平了。

圣索菲亚大教堂纪录片

教堂主祭坛上方是公元9世纪的圣母子马赛克画,两旁则挂着一系列的黑色,圆盘上面由奥斯曼著名书法家用金色的书法写着安拉、先知穆罕默德和四大哈里发的名字。

当目光再移到下方,祭坛上是伊斯兰教的壁龛,代表伊斯兰圣地麦加的方向。但是如果你再仔细观察一番,会发现壁龛并不在中轴线上,那是因为这里原本是基督教堂,祭坛是朝向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的方向。如今,不同宗教的信徒可以在这里朝着各自圣地的方向,和睦共处的一起朝拜。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宗教史,一种宗教代替另一种宗教,一般而言,这个过程都伴随着新宗教对此前宗教彻底破坏,所谓破四旧立四新,不留任何痕迹,很多灿烂的古代文明,就是这样,遗憾地不见了踪影。而土耳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却有着从基督教堂到清真寺的变身历史,这样的经历,在世界上的教堂中独一无二。

主祭坛

在二层回廊中可以看到许多基督教的精美马赛克画。在拜占庭的时候,教堂的墙壁上绘制了很多的和基督教有关的精美壁画,不过后来改为清真寺的时候,这些壁画不符合伊斯兰教的精神,为了抹去基督教的印记,被用厚厚的石灰盖住,画上了伊斯兰的图案。在改为博物馆后人们揭开石灰后发现了当年的壁画,这些壁画保存完好,色彩鲜艳。

在对壁画的覆盖层进行剥离的时候,可能出现画层破损的情况,同时剥离伊斯兰文化的覆盖层似乎也是对另一种文化的破坏。鉴于这样矛盾的情况,在复原底层基督教壁画的时候要考虑到整体的平衡性,仅仅选择最精华的部分剥离,我们在这个教堂的墙壁上才得以看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种壁画和谐共存的情景。

精美的壁画

比较有意思的是墙上原来装饰的金十字架不是被奥斯曼帝国拿掉的,却是被当年西罗马帝国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士兵抠出来劫掠走的。虽然传统意义上的十字军东征是攻打穆斯林的,但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也曾经因为天主教和东正教教义上略有不同,而自相残杀。

正是因为十字军的野蛮掠夺占领,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的土崩瓦解,为未来崛起的奥斯曼帝国打出了一记神助攻。

不见鸟的金十字架

正当我们即将结束游览,准备走出博物馆时,Mustafa突然提醒我:“请抬头看,有惊喜!”

原来出口的门楣上也有一幅马赛克镶嵌画。为了不让人们错过,特地在对面的门上安装了一面大镜子,提示人们:身后有奇观。

镶嵌画展现了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基督教堂的由来:圣母坐在没有椅背的宝座上,双脚安放在以珍贵宝石修饰的台座上,儿童时代的耶稣在她的膝上,他的左手拿着卷轴,给予祝福。站在圣母左方的是身穿礼服的君士坦丁一世,他把城市的模型送给圣母,在他身边的文字提到:“圣人及伟大的皇帝君士坦丁”。教堂的重建者查士丁尼皇帝则站在圣母右方,把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模型呈给圣母。


马赛克镶嵌画

在游览过圣索菲亚大教堂大教堂之后,我不禁感叹,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会不断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但是如果把它们放入到时间长河中,那都不算回事。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一神论宗教,曾经引起九次狂热的十字军东征,将矛盾付诸于武力。但这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两个宗教最终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中握手言和,完美和谐的共处一堂。

只有相互包容,相互融合,人们才会最终走向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所见所闻,更进一步证明了由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梦,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梦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No35: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改变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因巨大圆...
圣索菲亚大教堂要改清真寺?这座命途多舛的古建筑能否再经得起折腾?
随风飘过土耳其【14】圣索菲亚大教堂
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
我国这座城市曾被外国占领,修了一百多座教堂,被称“教堂之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