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怼了美国政府,还是2次丨有钱人和你想得不一样

最近看了一部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华盛顿邮报》,入围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电影《华盛顿邮报》海报)

虽然这部电影改编于真实事件,但我发现,其实真实的历史远比电影要跌宕起伏得多。

从《华盛顿邮报》这几十年的历史沉浮中,其实我们可以学到不少投资知识,直到今天都还能用得上。

今天就来和你仔细聊聊~

2次怒怼美国政府的“女强人”

上世纪70年代,美国记者偷偷闯入五角大楼,窃取关于越战的绝密文件,并辗转交到《华盛顿邮报》手里。

这些文件可不得了:上面记录了美国政府发动越战的“丑闻”,一旦公布很有可能会触怒当局。

最终《华盛顿邮报》顶住了重重压力,选择曝光这些绝密文件,这也促成了进行10年的越南战争的结束。

没过多久,《华盛顿邮报》又爆出一个大新闻:尼克松团队在竞选对手的总部安装窃听器,不料被当场发现,逼得尼克松被迫辞职,这就是著名的“水门事件”。

(《华盛顿邮报》头版报道“水门事件”)


因为“五角大楼事件”、“水门事件”等热门报道(后来报道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丑闻的也是它),《华盛顿邮报》一下子名气大涨,从一家地方性小报变成了全美排名前五的大报纸。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华盛顿邮报》的总裁凯瑟琳。

今天大家对商界女强人早已司空见惯,而那个年代,女性一般都是家庭主妇,当CEO绝对是一件很稀罕的事。

实际上,就在十年前,凯瑟琳还是一个全职太太,《华盛顿邮报》在她丈夫的经营之下,业绩蒸蒸日上。

但谁也没想到,凯瑟琳的丈夫后来患上躁郁症自杀了,46岁的凯瑟琳不得不走出家庭,挑起报社的担子成为一把手。

由于她出色的商业天赋,很快稳住了报社的经营,之后又推动《华盛顿邮报》成功上市,通过发行股票募集更多的资金,继续扩大报社发展规模。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对这些股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个人就是“股神”巴菲特。

40年赚了100倍

《华盛顿邮报》上市后不久,巴菲特就开始大量买入,前后总共花了1000多万美元,一口气买了公司十分之一以上的股份。

这让凯瑟琳吓了一跳,她以为巴菲特是“不怀好意”打算来收购报社的,但巴菲特对凯瑟琳解释,我买你家的股票只是为了投资,没有别的目的。

为了让她放心,他还把这部分股票的投票权交给她儿子行使——这样你总不会怀疑我了吧?

误会消除后,凯瑟琳邀请巴菲特加入公司的董事会,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升温。

作为一个专业投资者,巴菲特给凯瑟琳出了很多点子,教她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家,而凯瑟琳则邀请巴菲特出席各种上流社会的高级宴会。

要知道当时巴菲特可没今天这么高的地位,在上流社会眼里不过是一个“暴发户”。

巴菲特在宴会上第一次吃到了龙虾——哦不,是接触到很多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而他对投资的深刻见解,也使他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收获一大批“粉丝”。

所以,如果当初巴菲特没有买《华盛顿邮报》的股票,也就不会结识到凯瑟琳,没机会跻入上流社会的圈子,结交更多的人脉,那他也许就不会成为“世界首富”了。

人生就是这样,走对了关键几步,你的命运就完全不同。

那么巴菲特怎么会看上《华盛顿邮报》的呢?原因有3个:

1)首先我们要知道,70年代报纸的影响力,比现在各大门户网站要强多了。

大家都会通过买报纸获取信息,广告商也会在报纸上刊登各种广告。所以好的报纸读的人越多,广告也自然就越多,收入也是源源不断。

而《华盛顿邮报》作为当时一家知名的报纸,拥有巨大的品牌影响力,每天的头条阅读量起码是100万+,妥妥的就是一台“赚钱机器”。

2)《华盛顿邮报》因为经常报道政治内幕,没少受到政府施加的压力,再加上当时股市不景气,股价也是不断下跌。

对大多数人来说,股价越跌风险越大,但在巴菲特眼里,只有下跌了股价才会便宜,值得考虑买入。

“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3)凯瑟琳这个女性实在不简单:在危急时刻,她不但扛起了公司的重担,把报纸办得有声有色,且不畏强权,甚至敢和政府对着干。

(电影《华盛顿邮报》片段)

所以巴菲特相信,凯瑟琳领导的《华盛顿邮报》是一家很有竞争力的公司,表现也绝对差不到哪儿去。

而《华盛顿邮报》的这笔投资,也的确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1973年他买入1000多万美元的股票,一直持有40多年后变成了10多亿美元,获得了100倍的收益,再加上分红,换算成年化收益率是14%左右。

为啥最后都卖了?

事实上,巴菲特自己也一直很满意这笔投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华盛顿邮报》都是他排名TOP5的重仓股。

即便是1987年的美国股灾,他也没有选择清仓,反而还宣布要“永久持有”。

但谁也没想到,这么看好《华盛顿邮报》的巴菲特居然在2013年卖掉了这批股票,大家一下子沸腾了:

你明明说过“死了都不卖”,怎么现在又卖了呢?原来也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啊~

实际上,早在90年代巴菲特就观察到,整个报纸行业发生了趋势性的变化:

像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开始崛起,人们获得资讯的方式更加多元,而广告商也发现在别的渠道投广告效果更高,也就不再那么依赖报纸了。

换句话说,大家都通过电视和上网看新闻,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样一来报纸也没有以前那么赚钱了。

行业衰退的大背景下,即便是《华盛顿邮报》这样的知名报纸也不能幸免:整个七八十年代,公司的净利润保持在20%以上增速;但从90年代开始,逐渐下滑到年均4%左右的个位数。

如果不是看在凯瑟琳的面子上,巴菲特完全可以早早卖掉这些股票,去投资更好的公司,赚更多的钱了。

“长期持有”说说容易做起来难

你可能会觉得,巴菲特获得高回报的秘诀就是简单的“长期持有”,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我也能做到。

实际上,一般人想要做到“长期持有”还真没那么容易,因为:

1)长期持有,需要具备大格局的视野

大家都知道,股市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短期波动会很大。但是长期来看,好公司的股价必然会跟随业绩同步上升的。

道理人人都懂,但现实中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特别是在股市不好的时候,持有1年恐怕都很困难。

要知道巴菲特买入之后,《华盛顿邮报》的股价又跌了超过20%,且套牢了好几年,换一般人早割肉走人了。

(《巴菲特之路》小罗伯特·G·海格士多姆,清华大学出版社)

所以,真正要做到“长期持有”,你的视野必然要超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股价波动,从大格局上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而要提升我们的投资格局,就是要多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少看一些K线图,这样不管碰到什么情况,你也能沉得住气。

2)长期持有,也要关注行业趋势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原来一些很赚钱的行业,可能会慢慢衰落,即便你是行业巨头也无法阻挡时代的变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柯达。在传统胶卷时代,柯达牢牢掌握着胶卷领域的霸主低位,自以为天下无敌;

但没想到进入数码时代,一切都变了,没人再用胶卷,柯达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慢慢就没落了。

所以,这也是投资中经常会遇到另一种风险:有时你的确选到了好公司,但它所在的行业出现了趋势性变化,这种情况下你就要考虑卖出,而不再是“长期持有”了。

对普通人来说,要判断一家公司好不好,行业是不是衰退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学习很多投资知识,才能做出独立思考;

但它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比如我们的《零基础学成长股》课程就是教大家怎么从行业到公司进行具体分析,通过掌握一些简单的分析框架,逐步提升我们的投资格局。

你觉得持有一只基金或股票多长时间比较合适呢?欢迎留言和我聊聊~

如果觉得这篇对你有启发,可以给我点个赞哦~

参考资料

巴菲特之道,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她是巴菲特的红颜知己 , 更是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戈小羊2018年

-如何提升投资格局,扫码告诉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沃伦巴菲特之路⑨
巴菲特的信:1977年投资的《布法罗晚报》 熬了巴菲特近十年
她以一份报纸扳倒了美国总统,被称作“新闻界最有权势的女人”
《巴菲特投资10堂课》:重商业道德,道不同不相谋 | 经济学百科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巴菲特?——谈巴菲特一生的三个节点
《总统班底》:一份给总统找到工作的报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