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点滴文化

中国象形文字中的一个“鲜”字,充分说明了鱼在人们生活中的受欢迎程度。鱼因为营养丰富、肉质鲜美,一直是公认的美味佳肴,“食有鱼”也就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富庶、繁荣的象征。儿时语文课中学到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行有车,食有鱼”、“食不可一日无鱼”等都充分体现了鱼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几千年的漫长历史,华夏子孙在捕鱼、吃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绚丽多彩的鱼文化。最早期的甲骨文中就有象形的“鱼”字;从母系氏族晚期出现的彩陶制品中,我们的祖先就创造性地使用了单体鱼纹、双体鱼纹等图案来美化生活;在图腾崇拜中,更是以鱼的尊贵化身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龙;在神话创作中又常常是鱼龙同族,只有鱼可以化身为龙,典型的有“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到了古汉语的鼎盛时期的唐宋两代,更出现了一个鱼文化的高潮,许多骚人墨客借鱼(渔)抒怀,以鱼(渔)言志,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至今许多地方还留有古代名人的钓鱼台遗址,如陕西番溪的姜太公钓鱼台、富春江的严子陵钓鱼台,安徽贵池的太白钓鱼台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钓鱼台的传说
【扬州瘦西湖】钓鱼台(吹台)
钓鱼台的秋天
钓鱼台馆
《钓鱼台姹紫嫣红满园春》
“钓鱼台”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