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绘本中的儿童天性十六日谈(二)

隋三

隋三金:成都书语志愿者,简书作者

绘本中的儿童天性十六日谈

(二)第五日至第八日

上接:绘本中的儿童天性十六日谈(一)

注意:以下内容不是绘本简介,这些绘本需要你亲自翻一翻。

《 我 的!》    

第五日

低幼绘本是怎么让孩子有乐趣的,

因为符合他们寄几(自己)。

幼儿物权意识萌发,能够意识到这是我的,那是你的,同时对“我的”的概念处于自我逻辑中,眼见实得为“我的”。能分清物品所属权,是件好事,如何判断物品是不是“我的”,会随着社会性发展而发展,最终大家对物权的判断在大的通识下各有想法。

虽然有了占山为王的霸道,但是对物权并没有恒定的所属感,谁看到就是谁的。于是,两只老鼠开始抢夺战。

故事用反复的情节框架,层层递进的内容,推进故事发展。反复是一种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

重复带来的乐趣。重复结构的故事带给孩子满足感,他能够预知即将发生的情节,不但熟悉且有前瞻性,既安全又满足。

结尾有心,设计了乌龟的出现,在很多方面都打破了定势,给孩子们新的启发。故事也更具变化性,开阔。

《迦勒与凯特》

第六日

关注年龄:3-12

参考红泥巴读书俱乐部,对绘本年龄的定义很好,不叫“适读年龄”,叫“关注年龄”,一下子就开阔了。适读年龄不限,关注在这一年龄段有更为合适的内容。从低幼到高年级,儿童的天性又有怎样的发展和变化呢,找一本特别的书来敲门。

这是一部威廉·史塔克作品,他的作品普遍像小说一样,有着离奇但又温暖的情节,是非常有剧情的故事。这本书的故事写夫妻,他还有几本书写爱情,写找到爱人结婚,就和所有公主和王子的故事一样,不同的是,讲讲他们结婚以后的事儿。

有人说这本书里只有夫妻没有孩子呀,怎么给孩子看,他们能懂么,一定要把夫妻关系类比成亲子关系么?我想的是,怎么会这么想呢。夫妻对于孩子来说,最熟悉不过,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是夫妻啊!夫妻,感情和爱,应该是孩子们接触世界关系中的第一扇门。这是一个真正的故事,充满了情感,细节打磨得精致,很适合孩子们听,像炉边故事,小点的孩子听着有意思,有情感未必能细解,大点的孩子能体会更具体的感情。

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幻想跌宕起伏的,与日常生活不同的世界,有巫婆和魔法,显效的咒语,接下来怎么办,抓紧人心。

欢乐,是孩子们都追求的。叼着烟斗穿着拖鞋笑呵呵的巫婆,因为想试试咒语把男人变成了狗,变成狗的迦乐愁眉苦脸,那一把红胡子可真像啊!不得不像狗一样闻来闻去,跟在凯特身后找自己,肯定找不到的,因为已经变成狗啦跟在后面呢。这些细节让这个故事欢乐起来。

追寻自己的哲思,变成狗的迦勒很自然地喜欢很多狗狗喜欢的事儿,比如和狗儿们追闹,但他同时也是木匠迦勒,喜欢人类聚居。在追寻自己的路上,迦勒选择了不与狗儿玩耍以保持内心。

一滴眼泪,可能孩子越大越能明白默默滴泪的伤心,小孩子经常是大哭以示情绪。凯特越来越爱她的狗,可她依然思念迦勒,她凝往窗外流下一滴眼泪,和忠实的狗朋友温情互动,得到安慰。多么复杂的有层次的情感,作者把痛苦表现得很温暖。

勇气,与持刀坏人搏斗的勇气可能是孩子们想要有的品质之一,不一定会这么做,但可能想过。

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最后两人相拥而吻,以人的形象重新拥有彼此,莫大的幸福,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凯特的睡衣像婚纱一样洁白。父母朋友爱人皆是如是,语言,交流沟通,爱而相拥。

留迷。结尾的表述文字一下超脱了故事本身,用留迷说不清这种孩子很喜欢的方式把故事升华了。这真是富有阅历的大龄作者所为啊!

《森林大熊》

第七日

关注年龄:3-12 

这本书最先听郝广才先生讲过,十分精彩。郝先生深喑绘本之道,他知道画面怎么表现,分析出的好层次丰富。他讲大熊做工人以后凭网眺望那页,他说画得不好的直接画大熊哭,但是画得好的不需要用主角的表情表现喜怒哀乐,会用气氛烘托,慢慢铺垫出读者的情绪。这跟电影一样。

这本书看起来非常讽刺,成人如我读起来异常犀利。如果只是当成一个故事读孩子们应该还是喜欢的,主角是大熊嘛,故事也比较有趣,即使孩子们不能解读全部线索,是熊而无法证明是熊的剧情还是好笑的,大熊最后做工人也是好笑的,最后要住酒店忘记自己是熊也是好笑的。这应该算一点吧,把故事放进温情的喜剧里,是孩子能接受的。

我特别采访了夏夏,我问她好看吗,她说好看,人类应该住在自己的地方;我问她喜欢哪里,她说她喜欢变化,像恐龙时代变成森林时代变成人类时代。虽然并不清楚她说的,但能肯定,即便是幼儿,也需要这样的绘本引起深刻的感受和思考,哪怕只是埋了一条线。

在社会现实的思考上,12岁是否会比4岁多更多?还真不一定,往往低幼的儿童对世界的见解带着不经世事尘染的天理哲性。这算第二点吧,能够引起深刻感受和思考的阅读体验,是孩子心底所需要的,无关年龄。

第三点,批判。书里的人物除了大熊,作者都给了批判,这大概很符合孩子将近青春期的叛逆。但叛逆一定是讽刺么?如是,未免也是刻板了些。

第四点,寻根问底。你是熊,你如何证明你是熊。你是谁,你又如何证明自己。寻找自己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好作品带来的思索。

最后,这本书可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可以讨论自我哲思,还可以讽刺人类行事作风。不过有一点我提出异议,为啥要把董事长写那么闲,我觉得很不科学,容易把个例当成典型,造成阶级刻板印象。事实上很多老板,其实应该是所有在努力运营企业的老板,都是肩负了企业和社会责任,努力而又充实的。或许跟这本书的成书年代有关,时代在进行,观念在迭更,视角逐渐多元。把孩子放到我们的肩上,推他们到更高更广阔的天地之中。

《 卡夫卡变虫记 》

第八日

关注年龄:3-10

这个故事的焦点很集中,似乎只讲了一件事——看见

你看不见孩子,大概是近些年被反复提到的教育问题。由于孩子很小,他们身体很小,思想很小,世界为他们设计的小又不太多,所以他们对看见的渴望特别强烈。当然成人的渴望也并不见得逊色多少,暂时不谈。

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会想起郑渊洁的《驯兔记》,有一点剧情上的类似,主角和朋友两人反抗,家人和妹妹早已驯化。关于主角都变身了所有人都看不见的故事,我觉得还有,一时想不起。因为有一种刻板印象,人长大以后会看不见一些奇妙的事情,没用想象力。但这个故事有点不同,它没有抽象儿童与大人的对立,而是聚焦到了个体,只有卡夫卡变成虫子,而看不见他的不仅父母,还有妹妹以及其他孩子,只有好友一人看见,突出了个体矛盾,亲情和友情。

画风童趣,画面工整规律,文字多,图画变化少,满页背景图123搭配白底文字页,图图文的节奏,眼看要向桥梁书过度的架势,都是为孩子设计的。故事奇幻,是孩子们所希冀的。

主人公变形后没被看见,以及被看见后变回人形,都符合了儿童渴望至亲关注的心理。

儿童期的友谊,在家长权威和老师权威依次退出主导以后,友谊将位列“仙班”之首。最好的朋友迈克尔,初见虫子卡夫卡的时候眼泪都要掉下来,关切和担心,而当卡夫卡有了虫子的优势时,迈克尔也是会喊“不公平”的。最后愤怒的卡夫卡说没人在乎,迈克尔回他的话温暖感人。

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讨论。跟朋友商量,去图书馆查资料,先弄清怎么回事,再想办法解决问题的。

负面情绪的表现形式是倒挂在天花板上,看日落像日出,很有隐喻,一切都是颠倒的。当家人来看他的时候,他终于哭了。其实真是很规矩的一本书,卡夫卡连发脾气也很绅士。

孩子需要无条件的爱,他要听到“我们永远都爱你,不管你是男孩还是虫子”,被无限的接纳是他变得更好的动力。

结果读下来,倒不止“看见”一个主题,亲情与友情也有。没有单一主题的绘本,就像没有单一主题的人生,生活总是复杂多层,而你是否看见。

End

作者:隋三金(成都阿简仅为赞赏关联账户)

编辑:流沙

绘本中的儿童天性十六日谈,

分为四期发表,

本期为第(二)期,

下期同样精彩,

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英语启蒙10部超火的英文动画片,快收藏好!
专为孩子精选的7本童书,你陪孩子看过几本?果妈阅读童书推荐
绘本《卡夫卡变虫记》推荐理由
解密!儿童画的8大疑问
孩子读绘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只有一种,你找到了吗?绘本伴读课免费报名
适合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