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家日企原本可以让理想俯首称臣,结果人家压根就没把理想放眼里

1972年9月,中日关系正常化。然后就在在1973年,日产公爵——当时也叫公爵230,就以少量进口的方式进入中国。不过当时为了避免“日产”这个品牌所自带的“日本生产”的涵义刺激到某些国人,是以当时的日产品牌在中国用了“尼桑”这个日语发音的音译。


这其实和“日本油漆”到了中国被叫做“立邦油漆”是一个道理——“立邦”不过就是“日本”的日语发音而已。

后来到了2003年,日产和东风汽车集团合资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的,你没有看错,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而且还是一家在名称上看不出外方合资方存在感的合资企业。至于所谓的东风日产,其实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而已。对此波哥相信99%的消费者都没有搞明白。

到了2004年,日产才成立了独资的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021年,导入了日产独有的e-POWER技术,这套技术的本质就是用内燃机带动发电机,用电力直接驱动车辆。得益于发电机无与伦比的发电效率,e-POWER车型在无需充电的前提下就能带来足够充沛的动力——这在国内市场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丰田THS和比亚迪/本田双电机电驱技术之外,日产e-POWER技术开辟出另一条节能技术路线。而且这条技术的可怕之处在于,只要加一套大容量电池,e-POWER电驱技术就能摇身一变成为e-POWER增程电动技术。

目前国内的增程电动技术都是典型的“有电零油耗,没电高油耗”,日产e-POWER技术则有望改变这一现状。然而遗憾的是,日产并没有进军增程电动领域的打算,压根就不想和理想抢饭吃。所以,国内的增程电动车市场并没有卷起来,而日产轩逸e-POWER,却依然只能上蓝牌。


然后,日产又于今年在中国市场推出了纯电版的ARIYA艾睿雅。

由此见得,日产认定增程电动技术是不值得加大投入的过渡技术。

那么,日产的纯电技术水准怎么样?不敢说世界第一,但至少是处于全球顶尖水平。毕竟在特斯拉之前,在全球能实现商业化落地的第一款电动车,就是日产Leaf。后来这款车引入中国生产,被命名为启辰聆风。如今纯电版本的日产轩逸,其实不过就是在日产Leaf的纯电平台上套了个轩逸的壳子而已。

所以目前中国市面上的纯电版日产轩逸,只是看起来像“油改电”,论电动车的血统出身,人家绝对是根正苗红。


时过境迁,日产Leaf纯电平台廉颇老矣,日产计划2025之后将该平台车型全部停产,而续航力更长,空间更大的ARIYA艾睿雅,将成为日产Leaf之后的继任者。

尽管如此,日产的电动车还是创下了一个前无古人的纪录——自日产Leaf在2010年上市以来,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款日产电动车发生过自燃事故。

但是,e-POWER和纯电技术还不是日产压箱底的绝活,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上,日产汽车以“共创未来”为主题,展出日产汽车在CASE(Connectivity互联、Autonomous Driving自动驾驶、Shared Mobility Services共享移动出行服务、Electrification电动化)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服务。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即将导入中国市场的全固态电池(ASSB)技术和已经在苏州高铁新城落地试点的自动驾驶技术。

目前,世界上拥有全产业链电池技术的车企除了比亚迪、丰田、特斯拉之外,再有就是日产。日产将从材料、电池结构和工艺上入手,开发全新的全固态电池。该电池一旦实现商业化落地,和现在的液态锂电池相比,其能量密度达到两倍以上,电池生产配套成本仅有一半,充电时间仅有三分之一,电动车将轻松实现700公里的冬季实际续航力。


日产计划到2028财年,将全固态电池成本降至75美元/kWh。这就意味着一套100kWh的全固态电池包,成本也不过7500美元(约合5.3万元人民币)。

鉴于全固态电池(ASSB)技术带来的强大信心,日产汽车计划到2030财年推出23款电驱化车型,其中包括15款纯电动车型。


至于自动驾驶和共享移动出行服务,日产则是依靠在由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2022年3月1日独资成立的日产出行服务有限公司实现落地。

目前,日产的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已经在苏州高铁北站开展运营,周一到周日,早八点到晚八点,全年无休。该项目计划第一期运营6个月,如果效果不错还会追加运营周期。


日产的L4级自动驾驶主要是基于高精地图和传感器融合的架构,在没有高精地图的内部道路,该系统也能单凭传感器融合实现低速自动驾驶——由此见得,日产走的是单车自动驾驶路线。

但是日产强调,这套自动驾驶技术最强的地方在于紧急自动避障,车辆可以识别出一个突然向车头方向滚来的,识别截面很小的轮胎。然后车辆会迅速判断四周环境并采取避让行为……


甚至,系统还能识别道路上低高度的扁平障碍物——例如横在路面上的木棍或倒在路面上的外包装木架等等。众所周知,扁平化障碍物一向是自动驾驶技术中的识别难点。

由此见得,在此之前很多自动驾驶技术的重心都是放在障碍物识别和路线规划上,日产自动驾驶技术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紧急避让策略上的升级。


所以,日产的技术很好。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就是日产的技术落地速度。日企的反应速度普遍慢三拍——还不是半拍,所以对于这类闷亏,日企吃了不止一次。

本田的PHEV技术在后来居上的比亚迪DM-i身上吃的那记闷棍,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e汽车】日产2030愿景:当先驱者再次加速
内田诚谈为什么发布2030愿景
Ta是电动车销量王 特斯拉要靠边站
双e技术加持,超混电驱奇骏的反击即将开启
不用充电的电动车,全新物种日产e-POWER来袭
上海车展 | 纯电动不一定最适合中国,但电动化已经是不可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