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下乡三故事

下乡三故事

何永成

打狗赔钱

在我们下乡的黄茅穇子坪农场,生活十分清苦,就在这清苦的生活中,竟然还发生过一次知青打狗吃肉赔钱的事件。
1964年初秋,肖书记看地里的红薯、生姜长势很好,产量估计会很高,打算赶在秋收前挖好一个大地窑,用来储种越冬。他亲自带领几名机灵的知青在担谷岭背坡选中了一处向阳背风、土质干燥的地方,象电影《地道战》里的民兵一样,轮番作业,一个多星期后,一口外小里宽、足有4米多深的地窖挖成功了。第二天,再检查了一下,里面没有任何渗水的迹象。于是,他顺梯爬上来,抽出梯子,在上面盖几根杉枝,便放心地上县城汇报工作去了。
这天下午,伍公明随大伙收工回场的路上,路过地窖旁,隐隐约约听到窖眼里传出狗叫声。他好奇地停住脚步仔细一听,认准狗叫声是从地窖里发出来的。于是,一个人悄悄走近地窖朝下看,只见真的有一只狗摇着尾巴朝天乱叫,四条腿一连纵了几次,企图跳出来,象是乞求逃生。他断定,这是一条失足掉进地窖的狗。他耍了一阵后就回场部去了。
第二天过去了。第三天,伍公明来地窖边看了几次,狗依然发出不停的汪汪叫声,只不过声音明显减弱了,按照他的判断,穇子坪一马平川,周围没有住户,每天过路行人极少,哪来的狗?估计这条狗是远处走来的,三天了,主人也未上门寻找询问。想到这里,便暗自高兴,心里起了打狗开荤的念头。这天下午,跟几个人悄悄合计了一下,真的动手,三两下就将狗打死了。傍晚,在窖里打了一只狗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在场里的所有场员。大家想象中炖得稀烂的喷香的狗肉的滋味,似乎就在眼前。

(作者(前排左一)和知青携后裔回访下乡地)

于是,有些人竟不请自来。抱的抱柴火,烧的烧开水,烫的烫皮毛,找的找刀子板子锅子,寻的寻油盐辣子,尽量找齐配料,还有几个人,自知帮不上什么忙,但为了今晚借光开个荤,吃上喷香的狗肉,就厚着脸皮守在旁边大谈烹调术。
“三伏天,大味羊肉可降温。狗肉,大馆子里叫地羊,能消火气的,也是大补品啊!”
“五香桂皮放一点,一起炖,格外香。”
“哪个去挖点生姜来?”
“可惜这里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找不出……”
直到快十二点了,狗肉才烩熟出锅。这时,临时煮的小锅夜饭也熟了。
“奇怪,没有什么调料,吃起来倒也喷香。”知青们边品尝边自吹着。大家一饱口福之后,美美地进入了梦乡,睡了个饱觉。
凌晨四点半,从后山巡逻狩猎赶野猪的四位知青回来了。我也是其中一个,进屋,就看到桌面上有一张大字条子,上面写着:
“狗肉在抽屉饭钵里。”
原来,当时在分狗肉的时候,一位细心的人提议,为我们放哨的留了一小缽。我们喜出望外,端了出来,三下五除二,吃了个缽底朝天。
后来,不知是狗头狗爪或狗毛被人发觉,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有人追问到这件事情。肖书记从县城回场后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从而引起了他的警觉。他觉得,有必要把那天晚上打狗吃肉的事提到场委会来讨论一下。他苦口婆心地说:“……我们要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的,这里三县交界,社情复杂,群众纪律多么重要。我们一定要同周围的群众搞好关系。”会上作了个决定,凡是吃了狗肉的,每人扣4角钱,认个错。当天晚上召开场员大会,郑重宣布了这个决定。
“场长吃了,也要扣钱么?”
  ——“最先扣。”
“我只尝了一片狗肉也要扣4角钱么?”
  ——“不在钱多钱少,主要是正确认识这件事。”
肖书记和颜悦色,说得大家口服心服,让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纪律教育,以至于后来出现主动跨县救火的动人事迹。
智勇斗兽
58年前,有人用“野兽出没,豺狼当道”等词语来形容当年武冈黄茅界一带恶劣的自然环境,一点也不夸张。子坪紧靠黄茅大山,和城步的枫木界紧紧相连,我们这些知青驻扎在子坪,秋高气爽或是阴雨绵绵的深夜,确曾远远见过岭上野兽在夜幕中的亮眼,实事求是地说,在子坪6年中,我们真的有过亲身经历,不但与野兽为伍,还发生过跟野兽斗智斗勇的事例。
刚下乡那年的第一次出工种豆子。未下乡前,我们深信动员下乡领导们的游说——黄茅界物产丰富,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年冬天,我们准备了几十斤胡豆和豌豆种,信心百倍,扛起锄头就上山,我们这群城里学生出身的人,从来没有到过还未开发的大山,更不知道我们要去种胡豆豌豆的山上会有野兽。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爬了一个山头之后,再爬第二个山头时,真的被野兽挡住了去路。那是一头过路野猪,全身乌黑,嘴巴支起天长,难怪形容野猪时总是“三百斤的野猪强(长)于嘴”。走在队伍前面的是一群胆量过人的汉子。肖玉成书记刚过而立之年,体魄健壮,且学有武功:身旁的许毓民,身材魁梧,号称许大马棒。还有邱世觉,武冈一中的体育健将,篮排球校队主力……他们竟然没有被突然现身的野猪所吓倒,反而本能地举起肩上锄头大声呵叱着,似乎凭众人的齐声吼叫要将它吓跑倒是真的。这头野猪在此地并没有窝,也没有其他帮凶,意外碰见这么多手握兵器的英雄好汉,本能地掉头逃跑,一阵风一样就消失在远处茅草丛中了。知青们第一次与野兽交锋就这样凭着大无畏精神取得了胜利。遗憾的是,种下去的种子全被鸦雀吃了个一干二净。第二次与野兽的搏斗就没有上次那样简单了。那是一年后,场里有人在后山一个叫上衣岗的山涧砍柴时发现,那里有一个冲,接连着若干古荒田,完全可以种禾,马上向场部报告。场部决定,立即组织力量进行砍伐和修复,扩大耕地面积。牛不能犁就用锄头挖,水源又足,种上水稻,长势很好,但是,大家高兴得太早了。因为水稻分蘖扬花结籽后,临近快要收割进仓的时候,我们的老对头野猪就来捣乱了。它们企图窜下山来抢夺我们的胜利果实,情况确实严峻。
为了打赢这场“猪口保粮”的战斗,场委会进行了严密的部署。我们的难处在于没有充足的武器弹药,只有一支火铳和一些硝药与铁砂子,还有就是跨时较长,至少须坚持半个月以上。我们的优势是人年轻,胆子大,人又多。最后决定,以智取胜,把人员分为四个人一组,轮流值班巡逻放哨,不论是否发现有没有野猪的痕迹,就满山满岭不停地吆喝。还有人献计,把我们演戏用的铜锣派上用场,一时铜锣声加呼喊声,对着后山深坳,响得震天动地。如此往返,循环往复,昼夜不停,两只马灯点到天亮。结果,半个月后,终于大获全胜。其中有一个晚上,我们见到一只野母猪带了四只野猪仔被吓得屁滚尿流,远远地逃跑了。
当然,农场有几位喜爱狩猎者,如彭周生,许毓民,王元龙等,冬闲期间或大雪封山的季节都把自己作专业猎手打扮,带一只乌子狗,进深山,埋土雷,安放铁夹子,做守株待兔的游戏。虽然撞上一两只野兔,但收效甚微,不过是一种游乐罢了。
跨县救火
在穇子农场6年,知青不仅学会了农活,还学会了做人,曾为改善邻县群众关系增进友谊做了几件善事。最突出的一次是跨县救火。
那是1964年选红薯种下窖的一天下午,“水宝陀”突然发现城步方向浓烟滚滚,忙大叫“起火了,起火了!”肖书记闻声一看,果然是实,情况危急得很,连忙招呼全场人快去救火。顿时,哨声大作,火光就是命令。人们不分男女倾巢出动,像一支支离弦的箭一样,百米冲刺,朝浓烟滚滚的方向飞奔而去。
大家只有一个信念:救火!心里只想着一个字:快!
经过大约半个钟头的超速奔袭,赶到火灾地才知道,这是城步苗族自治县和平公社沙洲大队一个叫戴家的地方。最先赶到的有肖书记和许毓民、邱世觉、伍公明、张升平等人。他们四处一看,眼前已是一片火海,一幢四排三间的木房上下都着了火,火焰乱窜,不时发出毕毕剥剥的响声,风助火势,还会燃烧得更厉害。当了解到紧隔壁是生产队仓库,里面已收藏着晒燥的稻谷1万多斤。然而,救火的人没几个,听说青壮年全部上水利工地了。只见几个老人妇孺惊恐而绝望地呼喊着:“何嘎搞呀,何嘎搞!(城步方言,意思是怎么得了呀!)”有几位大娘直朝火中远远撒去把把茶叶米,说是“压煞”,有几位老者在不停地作揖求神,匍匐在地,口中念念有词。这时,只听肖书记严肃而急切地高喊:“同志们,听说这座屋是队里的仓库,仓里有1万多斤燥谷,重点保住这仓口粮谷吧!”当即指挥大家开展救火保仓的战斗。
(作者与知青们和当时的农民朋友(戴帽者)合影留念)
要保住仓库,就只有截断火源,爬梯上屋,下瓦拆架,还要配合提水熄火,逢火就泼,一个个往来奔跑,紧张得象是打仗一样。有的汗流满面,顺手一抹变得象个黑花脸也顾不上丑了……
火,灭了;仓库,保全了,队里那1万多斤口粮谷一粒无损。这时,天全黑下来了,大家拖着疲惫的步子返回场部,虽然空着肚子,但因为做了一件好事,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这次跨县救火,虽然没有登报表扬,但那几个作揖求神的老者夸奖穇子坪知青是观世音派来的救苦救难的天兵天将,让人听了备感欣慰。知青的义举,让兄弟民族的团结和友谊有了新的开端。

何永成,武冈人,中共党员,政工师,1963年高中毕业后,下放穇子坪农场知青。1979年回城,任武冈卫校教师,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武冈县卫生志》副主编,《武冈市人民医院院志》主编。现为省诗词协会、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邵阳市诗词协会、楹联学会会员,《武冈知青》期刊副主编。主编著作有《回望青山》《公仆邓大锡口碑录》《欢歌穇子坪》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知青爱情长篇小说——《红玫瑰》(26)
第48篇| 知青小故事:大瑶山之“斗野猪”
五香狗肉全攻略
重走知青路--陆屋新光华侨农场
《知青记实》赠言
「知青岁月」吃 狗 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