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盐道上的血和泪

   古盐道上的血和泪
                           
                唐白甫
 
走进河伯岭大山,就淹没在幽深的林海之中。满眼碧翠,凉风清爽,远道而来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密密麻麻的云杉覆盖的山野,仿佛与尘世隔绝,别有洞天。能让浮躁的内心倾刻安静下来,暂时忘却自己在人潮中功名的成败,在市井里的得失,一声唧唧虫鸣,一朵开放的野花,就能使我们欣喜万分。
 
正当我沉浸在不着边际的遐想中,同行的小罗突然大声说:“看,好长的石板路。”她并非大惊小怪,我当时的心也为之一震。在这苍苍莽莽的深林中,沿着陡峭的山地,有一条小路盘桓到目光的尽头,上面梯级似的铺着青石板。走近前去,可以看出每块石板的表面光滑如打磨过,不难想象曾经有无数脚板从上面踩踏,只是后来隔了很长时间没人行走,落下了一层斑驳的水锈,在两旁及它们之间的缝隙,长出茂密的杂草。
 


难道前人有如此的闲情逸致,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地上得山来,欣赏河伯岭风光?我正惊疑,后面上来一队人,他们拿着特制的三角形黄旗。我看清了,上面写着:“忆苦思甜重走古盐道。”经打听,这是学校组织师生代表进行的课外教育活动。哦,我明白了,原来这弯弯曲曲的石板路,就是挑盐人走过的古盐道。
 
这队人中间,有位白发如霜的老人。他十几岁就跟随自己的父亲与叔辈,千里迢迢将白花花的盐巴从广西柳州挑回家乡。大家围坐于路边重新翻修过的盐亭驿站,听他讲述那催人泪下的凄苦往事,我与小罗也没放过这个机会,坐到供挑盐人休息的石条上,认真地倾听。
 


斗转星移,这条古盐道已历经千年风雨,它始修于何年何月,已经没人说得清楚,但它当年的繁华是完全可以想象的。从这条路上挑回的盐,让湘中许多地方的菜有了咸味。随着老人慢慢的叙述,我们仿佛听到了精疲力尽的挑盐人口喘粗气,他们沿着陡峭的山路迤逦而来,一个个光着上身,汗流浃背,扁担压进肩膀上的肉里,依然咬紧牙关,脚步铿锵有声。
 
为了赶路,挑盐人极少休息,甚至边走边啃着坚硬冰冷干粮,为的是省下吃饭的时间。老人说道:有一个夏天早晨,大家天刚蒙蒙亮就出发了,太阳尚未出山,空气清新凉爽,步子都放得快。走在最前面的,是个年纪稍长的人,大家叫他老刘。老刘正走着,突然觉得自己踩到了一个肉团,紧接着小腿疼痛了一下,低头看时,吓懵了:只见一条不到两尺长,土灰色的蛇正在龇牙咧嘴地游动,三角形脑袋上伸出长长的分岔舌头。原来他踩到蛇的尾巴,被蛇反咬了一口, 这种蛇俗称三步倒,剧毒。
 


老刘赶忙放下盐,挥动扁担把蛇打死。飞快地跑到小溪边,用清水使劲地冲洗伤口。过了一会,钻心的痛令他无法忍受,“扑通”一声倒在地上,“唉哟…唉哟”地大叫,声音撕心裂肺,凄厉悲惨,在宁静的山谷中传出老远。同伴们听到心惊肉跳,赶紧围拢来,有人埋怨他被咬后不该飞跑,有人急忙用嘴替他吸毒,有人为他擦额头上冒出的汗珠……但无力回天,半个时辰之后,蛇毒扩散到全身,老刘的呻吟声越来越微弱,在大家的呼喊中痛苦地离开了人间。
老人说老刘是个非常热心的人,时时处处关照他人。口渴时没水喝了,他叫大家休息,他把大家的水壶收集起来,全身挂满水壶,去山涧打水,返回时笑嘻嘻地喊:“水来了!喝水啰……”大家累了,他就讲笑话,唱山歌给大家解乏:“对门山上大姑娘,乌黑头发花衣裳。哥哥喊你你不应,不理哥哥想情郎。”声音雄浑粗狂。只要有他在,再苦再累也会有笑声。那次出门时,他的小女儿追着哭,他许诺:“丫丫,这次爸爸回来,一定给你买糖葫芦。”
 

 
这样热心开朗的老刘被那条可恶的毒蛇夺去了生命!可怜那天真可爱的丫丫 ,还不知道永远见不到爸爸了!正天天站在家门口,踮着脚尖等爸爸的冰糖葫芦吃......
大伙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草草埋葬了老刘,决定回家后,每人给老刘的丫丫买一串糖葫芦。说到这里,老人用衣袖擦拭着眼睛,我们听着无不动容落泪。
 


 “宁肯一日饿三餐,不做挑盐汉。”这是当时流传在民间的谚语,可见,挑盐是当时贫苦人家万般无奈的选择。虽然这么说,因为挑盐的利润相当可观,吸引了许多走投无路的人。干这种繁重体力活,为了节省开支,很多人路过饭店也只是望一眼,吞吞口水就走过。饥饿难耐时,就去喝山泉水,喝完后汗水直冒。在路边,由于虚脱倒在同伴怀里的人很常见。
 
  农历八九月间,山上野果熟了,大家歇息时就去采摘。野板栗一树一树的,个大肉多,站在树下用力摇,哗啦啦往下掉,最受大家青睐。这个时候,那些凄苦的脸,才有短暂的由阴转晴,显露出一阵阳光般的灿烂。

 

有个身材瘦小的男孩,娘怀胎时营养不良,生下来时不到两斤,小名就叫斤九,他像猿猴般灵活。
 那天大家在悬崖边找到一棵板栗树,树下的板栗被人摇过了,树尖上还挂满了黄绒绒的板栗球。斤九自告奋勇,三下五除二,爬到树上,用力抖动枝桠,板栗顿时雨点般下落。众人大笑着哄抢,有的板栗连壳打到头上,都顾不着叫痛。正当大家忘乎所以时,突然听到一声惨叫。原来为了摇下更多的板栗,斤九不断地朝树枝的尖端靠拢,看上去粗壮的枝条,却是被虫蛆蛀过,突然“嘣”的一声断掉了。斤九也随着摔了下来,落地时他是站着的,但身体稳不住,几个趔趄,一下掉下了悬崖,悬崖深不见底,真的是万丈深渊啊!


大家抛下手中的板栗,一起朝悬崖底大声呼喊:“斤九......斤九啊……”悲痛欲绝的声音在悬崖底下回荡……
 
说到这里,老人泣不成声,嘴角颤抖着,双手不由自主地抬了一下,仿佛斤九此刻正在他前面,想一把抓住。我们听着也悲伤不已,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们从没有看见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如此动情的模样,他那么无助,像个婴儿。原以为是出于对同伴的哀悼,呜咽几声就会停止,没想到他突然号啕大哭,站起来朝前走几步,接着朝着山的一方跪下,悲怆哭喊:“哥,我又来看你了!”说完双手锤地,头磕在地上叮咚作响。我们慌忙起身,将他抚起坐下。原来,斤九是他堂哥,大他一岁,那年也才十六,他们情同手足形影不离。
 


挑盐的各种苦,一言难尽。挑过担子的人知道,一边肩膀压痛了,就换另一边。时间长了,两边肩膀都磨脱了皮,疼痛难忍。为了减轻肩膀的负担,每个人都自然地用手往上托举,但手的耐力有限,沉重的担子最终压在有着血痕的肩上。想着亲人的期待,咬着牙,流着泪也得往家的方向挪。
 
在这条路上,挑盐的人络绎不绝,免不了有人掉队。实在走不动了,就停下来休息,有亲人的,比如父子兄弟,就会走一段路程后,把担子放下托人看着,返身去接走不动的亲人。胡仁平跟邻居一道出来的,他的肩膀化了脓,脚底也起了血泡,实在走不动,慢慢地被大家落下很远。
 


  邻居们在前面行走,后面突然传来万分惊恐的尖叫,听声音是他在呼喊。大家觉得情况不对,就留下两人看守盐,其余的拿着扁担飞快地往回走。
 
  当时临近黄昏,夕阳惨淡。开始起风了,林涛阵阵。当众人转过一个山嘴,看见一只黑色的野猪,正在撕咬着倒在地上的胡仁平,嘴里发出粗重的吞咽声,看得众人毛骨悚然。山里人知道,孤身一人一旦遇到野猪,就等于踏进了阎王殿,很难捡回自己的性命。仗着人多,邻居们呐喊着,举着扁担冲上前去,野猪抬起头来,嘴里咀嚼着血淋淋的东西,见这阵势吓得一溜烟跑得没了踪影。躺在地上的胡仁平血肉模糊,他的头和颈已经不见了,惨不忍睹啊!
 


老人的叙述缓慢而又沉重,他再三叹息,说羡慕你们年轻人,遇上好生活。他深陷的眼光流露出遗憾,为自已的生不逢时。最后。他望着苍苍茫茫的大山沉默了起来。也许这样不堪回首的往事太多了,不愿再想起那些悲惨的场面,不愿再忍受那阵阵锥心般的疼痛吧。
 
 为了生活,盐夫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体力和汗水,还有健康与生命。
 


 以前我也听村里挑过盐的老人说过:在这条古盐道上,挑盐人随时都有可能倒下:有冬天下雪路滑摔下深涧的,也有夏天中暑突然死亡的.总之能回到家乡的,也是九死一生,像从鬼门关里逃出来的,几乎没了人形。

盐厂出的盐用竹篾编的袋子装,每袋50公斤,有人挑两袋即100公斤。路途遥远,基本上行走于山高坡陡之地,来回得两个月。那种感受,怎是辛苦两个字可以形容的?晚上住店多是连铺,十多个人并排和衣而睡。舍不得钱的人夏天晚上席地而坐,蚊子在身边嗡嗡作响,因为白天太累,没力气驱赶,任其叮咬,早上醒来浑身红肿。冬天的晚上寒意逼人,冻得浑身发抖,上下牙齿相磕。
 


 挑盐人长年累月地往返于崎岖不平的山道上,体型也随着起了变化,弯腰驼背,时刻像负重登高的样子。他们去的时候,除了尽量多地带上干粮,还有当地盛产的花生,茶油等。有的卖掉,有的直接用来换成盐。一路栉风沐雨,日夜兼程,不但要接受严寒酷暑的考验,蛇虫野兽的威胁,有时还会遇上士匪,白忙一场血本无归。
 
 河伯岭这段古盐道,是去广西的起点,回家的终点。当盐夫们回到马头岭垭口,来到千年红豆杉树下,望见熟悉的故乡。他们内心里喜悦之情汹涌澎湃,无以言表。有人竟然泪雨滂沱嚎啕大哭。这些坚强如铁的汉子,如此地崩溃,情绪失控,他们所经历的苦与痛是何等地厚重可想而知。


 今天这条古盐道,成了旅游者眼中的一道风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蜿蜒绵亘的石板路上凝结着无数挑盐人的血和泪啊!小罗说:真好,我们这次登山,听到如此真实的故事,可以说收获满满,实在难得。并坚决要求与老人合影留念。

老人与古盐道,成了斑驳的历史见证。与之站在一起,我们融入了一种厚重的文化之中。回望山下拔地而起整齐的新农舍,金黄翻滚的稻浪,心生无限感慨……
 

编委:陆秀,李云娥,罗森,罗群,唐昀,李婷,廖大秋,方竹 ,陈艾军,陈校刚,陶初明,易晓晴,易小群,唐花阶,唐运亮,唐白甫,刘明,刘金群,唐建伟,刘云洲,刘云湘,刘青龙,刘肆梁,陈叶蓉
执行编辑:唐白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你随手一扔 他可能要拿命去捡[泪]】
壶瓶山未解之谜五:黄莲棚村民王文道石兰山礅子岩奇遇记
老人挑扁担走5小时来看望产后儿媳,儿子嫌母丑不肯见!
石家庄七旬老人种菜十年不为吃只为玩(图).
各地经典的歇后语有哪些?
秋天一定不能错过这道菜,客人来时我会经常做,老人孩子都爱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