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 进 拙 政 园

    

 郭建江

最早听说拙政园,那是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

班主任罗老师在课余,给我们讲述中国园林之美,苏州园林甲江南。于是,拙政园、留园便留在了心里,同时留下的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一定要去苏州,去看拙政园。

终于还了儿时的愿,庚寅年秋,呼朋唤友,相邀去苏杭。于是,走进了拙政园。

拙政园是一座美丽的园林。

拙政园之美,美在巧妙的建筑。中国的古建筑气势恢宏,但难免单调,而园林建筑,却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点,以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风格,为中国建筑写下最精妙的一笔。

拙政园布局巧妙,一分为三又三园合一。拙政园由东园、西园和中园三部分组成。园子建成不久,园主王献臣就过世了,他儿子一夜豪赌,把整个园子输给了一个姓徐的主子。此后400年间,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为民居。直到20世纪50年代,方三园合一,恢复“拙政园”园名。东园叫归田园居,明崇祯年得名,面积30多亩,是拙政园最大的园区,布局以曲水竹坞、远山平岗、草坪松林为主,风格明快。从东大门进来,依次看到的建筑有天泉亭、芙蓉榭、兰雪堂峰等。西园原叫补园,据说是清光绪年间重新扩园,奠定了拙政园今天的基础,而叫补园,面积约13亩左右。西园中曲折的水廊和溪涧,是园林艺术的杰出佳作。主要建筑为三十六鸳鸯馆,与馆隔水而建的是与谁同坐轩,“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临水而建,极具江南水乡特色,这里的雪香云蔚亭、远香堂、待霜亭、倚玉轩、荷风四面亭、小沧浪、小飞虹,其中国元素,古典气质,江南韵味,尽显无遗。

拙政园的建筑,私家园林应有的它都有,园林建设中最具特色的厅、亭、廊、桥、榭一应齐全,十分精美。首先说厅,南园南部的一个厅,将厅内部用隔扇划分为南北两部,称之为“鸳鸯厅”,它的南半部称“十八曼陀罗花馆”,冬季可在此欣赏南花台上的山茶花,北半部称为“三十六鸳鸯馆”,前面有水池,夏季可凭栏观看水中荷花及鸳鸯。而中区的远香堂,则四面设门窗,以观赏厅堂周围景物。其次是亭,亭是中国园林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建筑,是园林中最常见的“点景”手段。拙政园的亭也极具特色,东园的天泉亭,中园的待霜亭,最典型的属中园的雪香云蔚亭,站在高高的亭内,远望对岸的远香堂,你会叹服这园林的精巧与大气。而西园的水廊和中园的小飞虹,则是拙政园中廊、桥的代表作。再就是榭,榭是园林中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建筑。拙政园的“芙蓉榭”就是一个水榭,水榭的造型与水景、池岸风格相协调,屋顶造型为优美的卷棚歇山式,建筑立面为水平线条,与水平面相协调,优雅别致。

拙政园之美,美在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明代造园大师计成在《园治》中曾用八个字道出中国园林的要旨,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思是说,园林虽是人造,但一定要顺应自然,就象是天然的一样。走进拙政园,漫步其中,一会儿亭台楼阁,一会儿小桥流水,无不感到我们先人对自然山水的钟爱,从庭院的片山尺水,到庭园相依、庭园一体,将生活情趣与自然景色有机结合在一起,“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治堤,栽梅绕屋”,都反映了先人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情怀。好山好水入园来,拙政园内处处体现着建筑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和谐,逢石留景,见树当荫,依山就势,按坡筑亭,效法自然,高于自然。水是园之灵魂,拙政园的布局,以水为主,疏密自然,有了水的映衬,拙政园才有春天的繁花,夏日的蕉荫,秋天的红蓼,冬日的雪月。而整个园子“环山抱水”则体现着自然、和谐、毓秀,给人的感觉是那么令人愉快。这里的山有蜿蜒起伏之曲,水有流连往返之曲,路有柳暗花明之曲,桥有拱券之曲,廊有回肠之曲,“柳暗花明又一村”,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东坡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放在拙政园是最恰当不过的。

拙政园之美,美在其丰厚的文化底蕴。拙政园与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拙政园算是私家园林,能与皇家园林齐名,可见其身价之高,而身价高的原因,大约有两方面,其一是拙政园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艺术有独到之处,是其他园林不具有的。其二应该是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曾活跃在拙政园的许多叱咤风云人物。拙政园是江南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园内留下许多楹联词句、题赠唱和。这中间,最珍贵的当属文征明、郑板桥、祝枝山等人的楹联。文征明题句雪香云蔚亭的是“蝉鸣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亭内匾牌上“雪香云蔚”四个字系钱君淘所题。郑板桥题见山楼的是“束之归砚盒,栽梦入花心。”而净心亭联“相与观所尚,时还读我书”则是祝枝山所题。清代王藻林撰句并书的“拙补以勤,问当年学士联吟,月下花前,留得几人诗酒;政余自暇,看此日名公雅集,辽东冀北,蔚我一代文章”,出句和对句首字嵌“拙”、“政”两字,独具匠心。一进拙政园大门,“风月一丘壑,今古几楼台”。我国现代研究苏州园林的专家陈从周先生的对联首先入眼,这位多才多艺的园林专家,在园内题写的楹联达11副之多。一座名园,再加上江南才子们的楹联佳句,更平添了一份雅趣。而曾活跃在拙政园的风云人物更是数不胜数。如江南文豪钱牧斋和爱妾柳如是,明末御史、刑部待郎王心一,江苏巡府李鸿章和张之万,爱国诗人柳亚子等等,给拙政园留下千古故事。

快离开拙政园了,我觉得园子的名字有点古怪,向园内导游打听原由,回家之后,又查阅相关资料,乃略知一、二。园主王献臣在《拙政园图咏跋》中说:“罢官归,乃日课童仆,除秽植,饭牛乳,荷抱翁,业种艺以供朝夕、俟伏腊,积久而园始成。”这大概是园子来历。而园名,王献臣则借用晋潘岳《闲居赋》“筑屋种树,逍遥自得……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其名。导游给的另一说法是王献臣30多岁,因当朝政治斗争被贬回乡,便建造园林逍遥闲居,并取名拙政园,形容自己政治上的“笨拙”。两种说法,不管哪一种,王献臣表达的是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心态,回归自然的王献臣,心态是平和的、宁静的,再大的“沧浪”之水也卷不起一点涟漪。也正因为如此,拙政园的真意才显得高远与珍贵,才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把这里做为寄情自然的精神家园。

拙政园是一个乐园,过去是,现在仍然是!

作者简介:郭建江,隆回县人。出生在雪峰山区,一直在湖南邵阳从事司法和城乡建设工作。爱好文学,作品散见于《民主与法制》、《湖南日报》、《邵阳日报》、《新花》等报刊和网上新媒体。

本刊顾问龙国武 刘诚龙 俞荣斐

总编:唐白甫

主编审稿:  陆秀   唐建伟

责任编辑

唐花阶   刘云雨   刘云洲

陈校刚   丁华

副主编:

李云娥  罗东成  刘慧球

杨国安  李   婷   廖大秋   易小群

唐运亮  刘云湘   刘青龙   刘肆梁

陈晓蓉   银红梅   果  实   粟   蒋

刘长军   周前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如何欣赏江南园林
网师寻隐后 沧浪濯清了
园林置石选石及布局的初探
纪念纪庸 » 记苏州的园林
苏州园林
拙政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