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平: 梦里的锢漏锅人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梦里的锢漏锅人



作者 |王平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时间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豫西南某农村。

锢漏锅钉盆哟……村里传来了悠长的吆喝声。

"妈一一妈一一,锢漏锅的来了",我一溜小跑汇报给母亲,家里的烧饭锅已经串烟几天了,天天吃饭有串烟味。虽然才十几岁,也知道因为锅虽然不漏水,但妈妈做的饭不如平时好吃,是因为铁锅极个别地方太薄,进烟快漏水了的缘故。

但见村中央来了几个外地口音的"蛮子",领头的匠人挑着一个挑子,挑子的前边放着一个马扎儿,挑子的后面放着锤子等工具。

后面跟着几个十四五岁模样的徒弟,应该是早早辍学了,担着比较重的木箱,一头木箱里有五六个抽屉,且分几层,里边放着的是钉锅盆的材料,俗名叫“疙疤”;另一头是玉米糁和黑馍(红薯面做的馍)。

这伙人找了村里一个相对平坦的开阔地,摆开家俱,坐上马扎,烧上炭火,呼哧呼哧拉开风箱,开起张来。村里的老太太小媳妇儿,纷纷将自家破了的锅、盆,甚至是大茶缸,拿来排队等候维修。

我和母亲一起也拿着六应锅,虔诚地过去,让手艺人修补一下马上要漏水的全家人吃饭家伙。

只见领头的匠人举起铁锅,对着阳光仔细端详之后,开始工作。在他的指挥下,几个徒弟少年熟练地开洞、除尘,拿起一个坚二字型的穿条模具,穿在一个“疙疤”上,嘡嘡几下,缝隙基本上严实,又迅速抹上小盒子里的黄焦泥,擦干净后,再将提前用碳火烧的滚烫铁水浇在疤痕周围,待冷却后用砂纸打磨平整,双手将修好的锅递给母亲,满脸堆笑地说好了。母亲将一元钱掏出来,连声说谢谢。

在补锅的过程中,听领头的说,他们来自某邻近省,家乡遭水灾了,领着邻居的孩子们凭此技术讨碗饭吃。

后来遇见干此生计的多了,知道也有部分学徒沒少挨领头的打骂,我曾亲眼目睹过学徒们挨打的场景。当时的我还在庆幸自己还有饭吃还有学上,不用挑担子出去谋生。现在看来实际上当时豫西南大部分农村人自已的生活,也不比人家生活强到哪里去,仅仅是普遍甘于现状罢了。

后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知道何时这些手艺人失踪了,留给当地农村人的仅仅是一个往事的回忆。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知道了这些手艺人所在的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哨,中国最初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来自这些手艺人的家乡,穷则思变,艰苦创业;知道了当时锢漏锅的人是值得钦佩的人。

在梦里,曾经的锢漏锅人!

作者简介

王平,男,1973年10月生,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社旗县赊店中心校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难得一见的街头小炉匠
杨子荣枪毙的小炉匠是干啥的?说起来还是老北京街头的手艺人哩
【消失的手工艺】传统手艺人之圪漏锅嘞
【七渔河·清涟阁】​尹祖泽散文||远去的吆喝声
退出市场的8个行业,在你们的家乡还有吗?留下满满的回忆
如今农村也罕见的6种“手艺人”,满满的都是回忆,你家乡还有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