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德科:不可遗忘的传统村落和历史地名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不可遗忘的传统村落和历史地名



作者 | 黄德科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村落,是人们长期宜居的重要场所,也是传统中国的基石。传统村落以其厚重的美术、建筑、民俗方面的独特风格,展现出中国科学艺术的特有价值,传承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自然资源。传统村落不仅是乡村传统文明的载体和源头,而且也是现代文明的依托和根基,更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永远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一、何为传统村落
所谓传统村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选址有特色;二是传统建筑30%连成一片;三是文化遗产获得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正方兴未艾,这既是党的利好政策的不断彰显,也是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所长期向往的夙愿。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美丽乡村工程的实施,传统村落和不少居民点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其原有的房舍、古巷、古街、古道、古桥以及传统保留的水系和人民赖以久居的自然村落,都将会因人为或自然因素而遭到破坏与消失。
据《中国统计摘要2010》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村民委员会数目从2005年至2009年逐年减少,分别为年62.9万个、61.3万个、60.4万个、60万个,平均每年减少7000多个,并以每天近20个的速度消失;又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我国的自然村落正在以每天200个的速度消亡。从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我国的自然村总数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其中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不到5000个(其后的几年中消失的数量还不在统计之列)。为此,国家住建部在2012年牵头多个部门,启动保护计划,分两批将1561个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到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依据传统村落的三个条件,我县马振抚乡的前庄村,于2014年11月17日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建村【2014】168号),桐寨铺镇的东张营村、城郊乡的北张湾村于2013年6月18日入选首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豫建村镇【2013】16号,毕店镇的张心一村于2014年7月21日入选第二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豫建村镇【2014】17号,祁仪乡的王田村于2015年12月1日入选第三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豫建村镇【2015】34号),马振抚乡的姚岗村、栗棚村和湖阳镇的仝湾村于2018年2月7日入选第五批河南传统村落名录(豫建村镇【2018】4号)。以上这些传统村落的审批,为我县保护传统村落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我县传统村落的基本情况
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前庄村和被列入省级传统村落的东张堂村、北张湾村、张心一村、王田村、姚岗村、栗棚村及仝湾村,都以独特的风格特点成为传统村落名录中的一员,其具体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马振抚乡前庄村
前庄村形成于明代,由邓、向等姓居民搬迁至此,聚居形成村落。村域面积19.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150亩,户籍人口1919人,常住人口1050人,主要民族为汉族。产值较多的收入以林业、旅游业、矿业为主。村内的双峰寺和塔林建于唐朝、刘婆寨建于明代,五七干校旧址建于20世纪50年代,传统民居建于1980年以前。

前庄村位于唐河县东南部,处于丘陵到浅山过渡地带,村庄内以山地和浅丘为主,自然形成的沟河沿山体谷地由上而下,构成了前庄村典型的地形特点。大河沟沿线的村落呈小片区散落在河谷之中,村落规模大小不一,小至王家场、麒麟沟的一、二户,大至大河沟的四十户,大多呈线状布局。王家场、白家场、新庄、干塘沟、麒麟沟每个村落的户数都在十户以内,村民住宅大都沿河沟而建,住宅顺应地形地势,街巷错落有致,形成较为灵动的空间格局。
大河沟作为村落的空间主线,将这些村落串为一个整体,每个村落都如这条蓝色带上的明珠,大小形态各异,但又风貌统一,与周边郁郁葱葱的山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村落的公共空间也都沿路沿河形成,与村边的林地及开阔地有机地结合,是当地村民茶余饭后聊天的主要场所,也是村落精神文明的凝聚点。村落住宅都是一层院落,沿山体等高线平行布局,与整个山体的天际线产生了良好的呼应效果。
前庄村传统民居属于豫西南传统民居,建筑既有北方居民的硬朗质朴,又有南方居民的轻盈。他的建筑单体一般为一明两暗三开间,屋顶形式主要以硬山为主,构架形式为抬梁式,建筑材料常常是青砖黛瓦,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目前,前庄村的王棚、大河沟、双峰寺等自然村传统民居都有连片布局,且大部分保存完好。前庄村庄范围内的双峰寺、圆通寺、塔林等历史建筑部分保存完好,基本都是以殿堂、门廊等构成以庭院为单元的群体,保持了唐朝寺院建筑的传统布局风格。始建于明代的刘婆寨遗址,也具有防御类建筑的传统特点。除此之外,村内还有古树3棵,古井6眼。


(二)桐寨铺东张营村
东张营村形成于清代,由张姓搬迁到此,故名东张营。村域面积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1100亩,户籍人口2960人,常住人口2860人。主要民族为汉族。产业以棉花、小辣椒为主。
东张营村位于唐河县西部,南阳盆地东陲,东临唐河县城郊乡,南与张店镇为邻,北与桐河接壤,西与南阳县汉冢相接,宁西铁路、信南高速、312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经济繁荣。2008年所在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东张营村以文化遗产著称。该村大鼓书来源于唐代的道情道曲,宋朝《清明上河图》中有大鼓书表演画面。清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南阳大鼓。流传各县。
大鼓书艺人独唱独演不搭班。主要道具是一面直径为八寸的小鼓,开唱时,左手执钢板,右手执鼓槌,边击边唱。大鼓书曲调是散文和韵文并用,其句式以七字句为最多。大鼓书唱腔朴素大方。表演洒脱自如。语言简朴生动,引人入胜。其形式简便,随时随地一人即可演唱,颇受群众欢迎。该村已被省级列入历史文化名村。
(三)城郊乡北张湾村
北张湾村形成于明代,由张姓搬迁至此形成聚落。村域面积3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160亩,户籍人口2700人,常住人口2580人。主要民族为汉族,产业以小麦、玉米为主。
北张湾村位于唐河县东北部,东与古城乡接壤,北与源潭镇相接,东北与大河屯镇相邻,泌阳河穿境而过。

北张湾是历史文化村,以汉剧(又名二黄戏)著称。北张湾汉剧团是全省仅存的一家具有演出能力的汉剧团,是该村居民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北张湾汉剧团的成立,最早可追溯到1898年。该汉剧团在1958年曾改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代表剧目有《红灯记》、《沙家浜》,现代戏有《槐树庄》、《三十愁》、《看风水》,古装戏有《风仪亭》、《龙凤呈祥》、《借荆州》、《四郎探母》等百余剧目。
汉剧演员以60余户农民组成,以农为主,长期居住在本村,闲时或有联系时外出演出,在南阳市区及周边县市、村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四)毕店镇张心一村

张心一村在元代自然形成。村域面积8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810亩,户籍人口3335人,常住人口2720人。主要民族为汉族,产业以种植、养殖为主。
张心一村位于毕店镇西北方向,村内具有豫西南传统民居风格的建筑保存完整,部分连片。村中的廻龙寺兴建于唐代末年、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重修,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再次重修。寺内现有保存完好的宋代佛像两尊,石碑两块,一株植于嘉庆年间的刺柏矗立在寺院中央,寺内房屋以刺柏为中心左右成排分布,道路以刺柏为中心南北纵横分布。
张心一村是张星江烈士的故乡,张星江烈士的旧居就位于村内,为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内现存有李先念题词的“星江小学”牌匾及古井、古树、石臼等。
张星江故居建于清代。
(五)祁仪乡王田村
王田村形成于明代,由靖、蔡、葛姓居民搬迁至此,聚族而居形成村落。村域面积12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160亩。户籍人口964人,常住人口856人。主要民族为汉族,产业以林果业、旅游业、养殖业为主。
王田村位于祁仪集镇南8公里处,耕地面积2756亩。该村处于丘陵到浅山过渡地带,村庄以山地和浅丘为主,自然形成的沟河沿山体谷地由上而下,构成了王田村典型的地形特点。玉带河沿线的村落呈小片散落在沟谷之中,村落规模大小不一,大多呈线状布局,村民住宅大都沿河沟顺应地形而建,街巷错落有致,空间格局较为灵动。村落大小形态各异,但风貌统一,与周边的山林山体完美融合。
该村传统民居属于豫西南传统民居,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具有独特民俗民风,建筑既有北方居民的硬朗质朴,又有南方居民的轻盈。建筑单体一般为一明两暗三开间,屋顶形式主要以硬山为主,构架形式为抬梁式,建筑材料常常是青砖黛瓦,兼容多种风格,且自成一派典型的中原民居。
目前,王田村的蔡庄、和庄、靖庄等自然村传统民居都有连片布局,且大部分保存完整。王田村范围内的马武庙、寨墙、清代圣旨碑等历史建筑部分保存完好。寨墙遗址绵延3.5公里,建于汉代,具有防御类建筑的传统特点。
近年,该村专门请有关领导、专家对村庄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结合山区村委实际打造山水园林的新农村和庄及新农村蔡庄,兴建文化广场、钓鱼台、游园、游乐亭等游乐景点,安装了路灯,配备了健身器材,修建了村间道路,规划了牲畜牧场,美化了村容村貌。
同时,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全村的交通道路建设,加快畜牧业发展,引导全村发展以黄牛、生猪、山绵羊为主的畜牧业及以香菇、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以生态园建设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及种植业。
该村的靖氏古冢建于清代。马武庙建于汉代,1980年修复。马武山寨墙建于明代,圣旨碑建于清光绪年间,传统民居建于20世纪60年代。


(六)马振抚乡姚岗村
姚岗村形成于元代以前,由邓、向等姓居民搬迁至此,聚族而居形成村落。村域面积8.67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360亩。户籍人口2157人,常住人口1020人。主要民族为汉族。产业以林果业、种植业为主。
姚岗村处于丘陵到浅山过渡地带,村庄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自然形成的沟河沿山体谷地由上而下,构成了姚岗村典型的地形特点,村民住宅顺应地形地势而建,街巷错落有序,空间格局较为灵动。村庄大小形态各异,但风貌统一,与周边山林山体完美融合在一起。
姚岗村传统民居属于豫西南传统民居,保存较为完整,建筑单体一般为一明两暗三开间,屋顶形成主要以硬山为主,构架形式为抬梁式,山耳这种建筑类型很普遍,似乎每座山墙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耳朵,拱形、圆形、六边形、兰花形、三环、四环、花型繁复精妙异常。山耳不仅利于通风去湿,还可以保护木质的房梁。
俗话说:“露头椽子先朽”,而封山裹檐恰恰就是集实用性和装饰性为一体。在封山裹檐的过程中,做工是否讲究,纹饰是否繁密都会彰显出一个家族的实力和富裕程度。为了保护露头的椽子不朽,同时保证房子的整体质量,用砖把它裹起来。姚岗传统建筑中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每家每户都在门上留了一个猫洞,可谓匠心独运、精妙绝伦。
建筑材料常常是青砖黛瓦或者是当地的石材,形成兼容多种风格且自成一派典型的中原民居。目前,姚岗村的前后门、牛尾巴冲、平顶山、土地岭等自然村传统民居都有连片分布,且大部分保存完好。
姚岗村范围内的牛头山寨山墙(建于明代)、渡口(建于清代)、邓氏祠堂(建于明代)、老君庵(建于明代)等历史建筑很有地方特色。虽然绵延数十公里的牛头寨寨墙成为遗址,但仍可观出在当时具有防御类建筑的传统特点,建于明清时期的老君庵、邓氏祠堂、渡口虽已严重破坏,但它已深深地留在姚岗村村民的记忆中,20世纪50年代建筑的传统民居仍是姚岗村民理想的久居之所。
(七)马振抚乡栗棚村
栗棚村形成于元代以前,由沈、郑、刘、石等姓居民搬迁至此,聚族而居形成村落。村域面积16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900亩。户籍人口1680人,常住人口1280人。主要民族为汉族。产业以林果业、种植业为主。
栗棚村位于唐河县东南部。毗邻九龙湖,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核心区域。该村地处桐柏山余脉的浅山区,境内溪流、坑塘众多,峻山秀水,奇峰异石。象牙寺、大常庄、新庄、花冲、大冲、郑家林等自然村背山面水,扶阴抱阳,选址格局极具特色。自然形成的河沟沿山体谷地由上而下,村落沿自然形成的河流成“一”字分布,村民住宅多顺应地形地势而建,街巷错落有致。
该村民居具有典型的豫西南居民特点,同时又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建筑单体平面一般为一明两暗三开间,屋顶形式主要以硬山为主,构架形式为抬梁式。抬梁式建筑在豫西南盆地较为普遍,采用的方式为大梁与金柱交接。小梁被金柱“抬起”,小梁两端承托着金檩。小梁之上用脊瓜柱承托脊檩。
栗棚村传统民居的瓦作形式为合瓦屋面,屋脊采用的是实脊结构。该村传统民居的另一建筑特色体现在“山耳”上,大部分民居山墙上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孔洞,类似于人的耳朵,拱形、圆形、六边形、兰花形、三环、四环、花型繁复奇妙异常。“山耳”在北方建筑特别是故宫的传统建筑上可以看到,它的山耳设计成六角飘窗或是八角飘窗的类型。“山耳”不仅利于通风祛湿,还可保护木质的房梁。
栗棚村传统民居的“封山裹檐”也别具匠心,它用砖头把椽子裹起来,以保证房子的整体质量。“封山裹檐”的建造过程中做工非常讲究,以其纹饰是否繁密来彰显一个家族的实力和富裕程度。在该村传统建筑中,每家每户都在门的下面留了一个“猫洞”,方便家猫的出入,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民居建筑材料采用青砖黛瓦,也有部分民居采用当地石材,这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与自然环境巧妙的结合,建立起的一座座造价低廉,古朴简洁,经风挡雨的石头房、石头围墙,联系着旧日的苦难及生活的坎坷,也倔强地透射出和我们悠久民族一样倔强的精神和感情。
栗棚村的象牙寺、大常庄、新庄、花冲、大冲、郑家林等自然村传统民居集中连片,保存较为完整,建于明清时期的老鸹寨、尖山寨、红石崖寨、旋风寨、高脑寨等石头寨墙规模庞大,遥相呼应,具有防御类建筑的传统特色,保存较为完整。建于唐代的象牙寺,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八二部队后勤供应处的指挥部,被服厂等历史遗迹虽已严重破坏,但已深深地铭记在栗棚村村民的乡愁记忆里。
(八)湖阳镇仝湾村
仝湾村形成于元代以前。仝湾村最早为原始人狩猎居住的场所,周围留下很多岩画。后来因避难从湖阳县迁入一部分人居住,但缺乏具体史料记载。该村村域面积21.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198亩。户籍人口590人,常住人口480人。主要民族为回族。产业以农业、林业、旅游业、渔业为主。
仝湾村位于湖阳镇东,处于丘陵到浅山过渡地带。村庄内以山地和浅丘为主,属桐柏山余脉。植物以各种农作物、山区林木、植被为主,经济作物以黄桃、草莓、蓝莓为主。动物有国家保护动物白鹭、白狐、七彩绵鸡等。村落为方形布局。
仝湾村历史悠久,清代昭勇将军李顺的故居,后演变为村庄,现村庄居民多为李姓后代。
昭勇将军李顺,回族,年少数挫于科举之路,于湖阳某骡马店谋生,不久因店中财物失窃连坐,逃去,不敢回家,举目无亲之时更逢大雪封山,入东大寺(龙泉禅寺)求助方丈。方丈观其气度非凡,非池中之物,问明原由荐其从军。至粤东,从戎数载,官至韶州守府,其时山贼兴,领兵出剿身先士卒,遭数创而终擒贼首,论功升授昭勇将军晋都督佥事,琼州总兵。屡受宠赐,清雍正帝御书“福”字一方。以老乞休,德行所布,遂为乡邦颂传为范。
仝湾村的选址特点是有山有水。以李顺故居为中心成网状向外扩散。居民建筑根据民族和所处的环境而定。村落规模大小不一,樱桃沟、凤凰嘴、小丁庄、仝湾、黄河自然村等保持户数较多,村民住宅大都沿河沟地势而建,形态各异,村庄内有清真寺、李先念作战指挥部遗址、祠堂遗址、清真小学、龙泉禅寺等特色建筑。传统民居属豫西南传统民居,建筑既有北方居民的硬朗质朴,又有南方居民的轻盈,建筑材料常常是青砖黛瓦,兼容各种风格,且自成一派为典型的中原民居。村内还存在部分石头房、石墙青瓦,质朴简洁,巧夺天工,充满了原始气息。目前,自然村传统民居都连片分布,且大部分保存完好。
该村现有明代石碑一块保存完整,清代石狮一对,为清总兵李顺宅前保存完整。龙泉禅寺等明代石碑一通,大殿基座18个,清代石碑一块;尼姑庵遗址一处;祖师殿一座。汉代水利设施遗址一座,清代秀才古墓三座。远古岩画十余处,远古旧石器常见。廖氏始祖祖师庙一座,石刻一通。
农业依然维持着传统农业耕作方式,部分村民仍然保持了篱笆古井、鸡犬相闻、怡然自得的生活。仝湾村作为平原与浅山的过渡地带,风景秀丽,依山抱水,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及旅游区位,具有良好的旅游发展前景。


三、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
我县自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做好传统村落调查的同时,积极制定保护规划,建立健全项目库,加强建设管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氛围,自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先后有八个传统村落分别被列入了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并特别对马振抚乡的前庄村传统村落给予了特别关注与支持。
为了加大对前庄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真正保护好前庄村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留住民族的历史记忆,加强传统村落发展的综合能力,县住建局自2014年以来先后向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申请补助资金,且在2016年终于争取到了补助资金5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300万元,河南省财政补助200万元),县乡按文件要求全部将补助资金专款专用。
在县委县政府和县住建局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利用有限的补助资金,分别对前庄村内的重要街巷原八路军后勤部、弹药库,圆通寺和塔林以及双峰寺等进行修缮、重建与保护;对村内连片民居进行了改善,统一建筑风貌,衔接好民居与道路空间,保持街巷走向不变,营造了良好的视觉长廊;对重要历史建筑刘婆寨、烈士陵园、五七干校予以部分修缮及环境整治,同时对村内的古树、古井、古树林、河道及农田也进行了治理与规整,周边环境大为改观。
目前的前庄,在各个保护项目整治之后,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在经济效益方面,由于村容村貌的进一步提升,使文化旅游业、商业等第三产业方面长足发展;在社会效益方面,集中解决村庄环境差、服务差、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枯燥和制止山、石、林乱采乱伐等行为和问题,夯实发展基础,优化产业经济结构,增强了传统村落的发展后劲;在生态效益方面,通过对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基础设施美化了村庄,净化了生态环境,促进了水土保持,最大可能地实现了人文、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尽管前庄村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走在了前面,得到了实惠,但在长远保护方面仍有很大空间。虽然县委县政府也对桐寨铺镇的东张营村、城郊乡的北张湾村和毕店镇的张心一村,都编制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但一直没有得到上级的资金补助与支持。可以说,除前庄村外,其余7个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仍然举步维艰。
四、历史地名不可遗忘
我县有12镇7乡4个街道办事处,148万人,2479.1平方公里。在这个农业大县里,共有社区27个,村委会498个,居民点2980个。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唐河历史地名》记载,全县地名自新中国成立至2016年12月止,共有167个成为历史地名,在这些历史地名中,居民点就达93个,并分布在14个乡镇。
其中源潭镇2个(大曹岗、徐庶阁),湖阳镇5个(徐沟、小张庄、小傅庄、管凹、西寨),黑龙镇5个(陈庄、朱庄、东黄庄、何家沟、南水庄),大河屯镇4个(武庄、李庄、王庄、小吉庄),龙潭镇3个(李庄、王油坊、熊棚),上屯镇4个(田庄、西南菜园、韩庄、杨岗),毕店镇2个(陈庄、段庄),少拜寺镇3个(小樊庄、邓庄、曾庄),城郊乡14个(靖湾、前洼、邱庄、八里岗、方庄、樊庄、七里庄、河西官庄、河西刘庄、三合庄、刘庄、罗湾、赵庄、李庄),昝岗乡7个(前和尚庄、大仝庄、上杨湾、闽营、白菜园、袁庄、旗杆庄),祁仪乡21个(东杨庄、小胡庄、河湾、南杨庄、戏台场、桃园、老张堰、大徐庄、牛台、桐树庄、代庄、陈茨庄、山坡、庵沟、地当寺、苏家场、草厂、新庄、饶庄、小李庄、曹大堰),马振抚乡17个(朱庄、张梅先、小李园、小袁庄、干塘沟、下窑、上窑、王家场、上冷金沟、老熊庵、凉水井、荒庄、长虫沟、磨棚、磨湾、刘婆寨、桂寨),东王集乡4个(南沟、牛庄、翟庙、小高庄)。另有农区3个、林区12个,牧区8个,事业单位17个,企业25个,其他类9个的传统地名,也分列成为历史地名不复存在而载入史册。
造成历史地名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村庄较小向外搬迁;二是地处偏僻不宜久居而迁出;三是因自然灾害村庄被毁;四是村庄合并;五是取消重名另用别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而历史地名也将不断出现。因此,对人们赖以生存而久居的聚居村落的保护、拍照、收集、整理、存档等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也是当前不容忽视和遗忘的。
五、保护传统村落的几点建议
对于如何保护传统村落问题,总书记曾在湖北考察时强调:“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这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强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心灵归属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早在2011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曾提到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到见水,记得起乡愁。”无疑,国家领导的指示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不仅为保护传统村落确定了目标,而且也为如何保护传统村落指明了方向。
对此,在我县保护传统村落和挖掘传统村落工作,只有营造良好氛围和制定具体保护措施,才能把保护传统村落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此,特提如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要充分认识保护传统村落的价值和重要意义,把保护传统村落当作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形成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意识,做到政府组织和民间个人配合,切实做好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真正把保护传统村落当作一项民心工程来做实、做好。
(二)进一步做好传统村落挖掘。全县虽有八个传统村落已列入国家或省级传统村落名录,但整体保护方面仍有短板。因此,在做好已确定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同时,还应对境内的乡土建筑和文化传承的村落进一步进行挖掘。进行登记、普查、整理(包括图文在内的相关资料),建档立卡,以进一步提高唐河的知名度。
(三)多方筹资保护传统村落。政府部门应将保护传统村落列入财政预算,同时以地方、民间为主,采取投资合作和募捐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筹措保护资金,使已损的乡土建筑予以修复,使濒危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四)保护整治传统村落要与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把全面精准扶贫与改善村落设施结合起来,把传承文化遗产和让人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结合起来,使村容村貌、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彻底改观。
(五)利用传统村落古建筑等资源,努力发展乡村旅游,制定惠民政策,以区位优势发展农家乐等特色品味的旅游项目和产品,惠及村民和社会。
(六)把保护传统村落列入村民公约。确保传统村落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人居环境。
(七)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做好传统村落保护价值和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要让人们知道,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我们的古老家园,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保卫乡愁的战役。通过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保护利用的良好氛围。使人们懂得,保护传统村落既是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一份重要责任。
(八)今天,我们已经跨入比较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我们在感谢先人们给予创造传统村落的同时,更要珍惜今天保护传统村落的不易。纵观现实,保护和继续挖掘传统村落以及收集归档整理历史地名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我们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当今各界仁人志士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一定能够使我县的传统村落及文化遗产,成为弘扬唐河的一张名片,并通过这张名片绽放异彩,成为唐河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简介

黄德科,唐河县少拜寺镇大黄庄村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

1972年11月至1987年12月在部队服役,历任陆军第41军司令部会计(副营职)、管理员兼军高干和第二招待所所长,曾任司令部党委委员和党支部书记;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荣立三等功一次。

转业后历任唐河县民政局办公室副主任、社团办主任、殡管所所长、党支部书记。现任河南省及南阳市黄研会理事、唐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唐河革命紀念馆编辑。曾主编唐河县《民政局档案标准化管理资料汇编》和社(旗)泌(阳)唐(河)《黄氏支谱》,并在《唐州风》《唐河文史资料》发表文章 30 余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村庄规划案例5: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塱头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守望“古村落”
沂水县两村庄上榜省级传统村落
红河弥勒腻黑村 秘境追踪云南红河古村落三镇腻黑村
【光影绘】走进丽水之民居古村
浙派民居有标准啦!你的乡愁可以留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