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荣新:两次失败的“逃票”经历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的地方

  乡土文学   

两次失败的“逃票”经历


作者 | 徐荣新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一)

1993年7月,我军校毕业,被分配到漯河市解放军某部二营。二营位于漯河市一个叫石槽赵的村子,营区的东边约500米就是京广铁路。

90年代的漯河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特区,为了支持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据说10年内不用给国家交税,在当时支柱企业“双汇”肉联厂、3515皮鞋厂的引领下,漯河的肉类加工业、副食品制造业、皮制品加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些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通过铁路运往全国,同时,全国各地的经销商还要来漯河洽谈业务,因此,在漯河停靠的火车比较多,客车、货车川流不息,轰隆轰隆的声音不绝于耳,长龙似的车身往来穿梭。当时京广铁路应该是全国南北物流和客流的大动脉。

我当时所在的部队是享誉全军的“百旅之杰”英模部队。电影《长津湖》中,那个战斗到只剩下自己1个人、最后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中的战斗英雄杨根思,就是这个部队的。八、九十年代,我们部队是全军的甲种部队,甲种部队相对于乙种部队来说,是全训部队,训练抓得紧,管理要求严,工作标准高。我刚毕业任排长,与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把4年军校所学的理论、所练的技能在与战士们实行“五同”(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训练、同劳动)中发挥出来。

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爱人居住在信阳。信阳与漯河之间,铁路距离是162公里,这162公里,生生把我们隔开了,从此,我们开始了牛郞织女般的生活。训练之余,难免会思念远在信阳的她,什么时候能回信阳,成了当时最渴望、最企盼的事情。

由于刚到部队工作,为了给领导们留下好印象,也为了自己在带兵中踢好“头三脚”,第一年我几乎没有请过假。第二年,我在连队站稳脚后,对排里的情况也比较熟悉了,我便抽时间向连长、指导员请假回信阳。

那时的客车有四种:普客,那是一种绿皮车,无空调,无论大站小站都停,速度慢,又称慢车,票价最低;普快,也是绿皮车,但有空调了,停的站虽然没有普客多,但也不少;快速,车身是红白相间的颜色,一般只停地级站,速度又快一些;特快,只在大站停,速度更快了,但票价也高。当时漯河站仅停少量的特快列车。为了节约时间,我只能选择坐快车,但票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时,从信阳到漯河,特快车的票价是23元。

1995年5月1日之前,全国实行的是单休制,即每周日休息。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天的休息时间,既能回去又不影响部队工作,乘座火车回信阳便成了我首选的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于是,便有了两次的“逃票”经历。

(二)

有一次从信阳回漯河,由于没有买到车票,想着上车后再补票。晚上快8点进站时,正赶上站台上停着一辆往北去的火车,车门即将关闭。我来不及辨别车次,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进车门,在车厢里找个空位坐了下来。在我平息因跑步而急喘的呼吸时,听到车厢里的广播在播报列车停靠信息:

“各位旅客:本次列车已由信阳站开出。列车运行4个小时,前方到达郑州车站。”

我呆呆地坐在座位上,车窗上映出的是我那一张无助、无奈的面孔。

特快真快。晚上10点,列车呼啸着从漯河车站驶过。我们的营区离漯河火车站不远,没过一会儿,我透过车窗看到了营区大门口的灯光,营区里一片漆黑和宁静。从这个大门口向里约100米,是我们连队营房,这个时候,我的战士们已经进入了梦乡。你们好好休息吧,明天是周一,新的一周又要开始了,上级要考核我们军事课目的,希望你们好好养足精神,考出最佳成绩。

夜里12点,列车整点停靠在郑州站。我下车后,曾想着不出站,再坐一趟向南的列车回去但郑州站太大了,放眼望去,一排排至少有5、6个站台,哪个站台上停的是往南去的火车呢?万一再上错车,把我拉到其他地方,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我还是老实点,出站后再说吧。

我硬着头皮,随出站的客流向出站口走去。

“车票?”

出站口的内侧,站着几个穿铁路制服的女同志。其中一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拦住了我。

“我没有车票。”

我怯怯的回了一句(用现在词语应该是“弱弱的”)。

“到屋里来。”

那个妇女把我带到旁边的一个屋子里。

那是一个专门用于补票、补收旅客超重行李费的房间。我进去时,里面已经有几个和我一样没有车票的旅客在接受处理。

“从哪里上的车?按照铁路上的规定,不能证明上车地点时,要从始发站加倍补起。”

中年妇女边问我边向我解释政策。

由于经常乘座火车,我对无票乘车的处理政策还是了解的。但因心虚再加上胆怯,我虽然穿一身军装,在这个中年妇女面前,还是显得那么的弱小、无力。

“我......。”

我支支吾吾,两眼不敢正视她。

“把你口袋里东西掏出来,放到桌子上。”

中年妇女的语气虽然不严厉,但也不容我反抗。

我把口袋里的东西掏了出来,里面有随身带的十几元钱和一张回信阳的车票。中年妇女把车票拿了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我只好把情况向她作了说明,完了给她说:

“我现在身上只有这十几元钱了,我等会儿还要买票回漯河部队,你看着罚吧,只要留够我买回去的车票就行。”

说完这些,我的心里倒轻松起来了。

中年妇女从里面拿了几元钱,然后开个收据给我。

“把东西收起来,出去吧。”

从出站口出来,在广场上(现在的东广场)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车站外清新的空气。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来郑州,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来的。广场的夜空灯火通明,高高低低的建筑物鳞次栉比地排列在广场四周,其中右前方一座高楼,看不清这栋楼到底有多少层,必须把头抬到正上方,才能看到耸入黑黑夜空中的楼顶。

“省会就是省会啊。有时间我一定到郑州来转转。”

我不敢在广场上多浪费时间,转身进入售票大厅。

当我回到营房时,起床号打破了营区黎明的静寂,军营火热的一天又开始了。

(三)

这一次还是从信阳回漯河。

我要乘车赶周日下午连队的会议,其中有趟列车的时间比较合适。我本来是准备提前到信阳火车站的,但路上因其他事耽误了不少时间,等我赶到信阳火车站时,已经没时间买票了。凭着我对信阳火车站周边地形的熟悉,顺利地进了站,顺利地上了车,更幸运的是,上车后居然有空位。

这趟车我经常坐,知道从信阳上车后基本上不会查票,过了驻马店后一般才会查的。在信阳至驻马店这段途中,我报着侥幸心理,想等到查票时再从驻马店补起,这样就可以省下信阳到驻马店的这段车费。

果然,列车离开驻马店车站后,查票就开始了。这次查票的阵容比较强大,方法也有所创新,这是我以往不曾遇到的:列车长带队,乘警、列车员参与,每到一节车厢后,他们好像有分工似的,人员分成两组,分车厢的两端,列车长所带这一组从其中的一端查起,这期间如果有人想离开这节车厢,必须向他们出示车票这节车厢查完,再用同样的方法查下一节车厢。这种查票的方法,倒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的河沟里逮鱼的经历先用泥巴截下这条沟中的一段,不让这段水流动,把截下这段水里的鱼逮完后,再换下一段。这样几次下来,沟里的鱼没有一条会漏网的

从开始发现查票,我就盘算着如何应对。他们查一节车厢,我转移一节车厢,一方面思考对策,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方法拖延时间,因为这趟列车离开驻马店后,下一站停靠的就是漯河站,如果到漯河站还没查到我,我就逃票成功了。

然而,不知是他们查票的效率高,还是驻马店与漯河的距离近,当我转移到最后一节硬座车厢,再往前走就是卧铺车厢且连接硬座车厢和卧铺车厢的门是锁着的时候,列车还没到漯河,我无路可“逃”了。

“我补张票。”

我主动迎上去。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

“从哪里上的?”

列车长问我。

“驻马店。”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驻马店?哪个部队的?”

跟在列车长后面的乘警见我身穿军装,问我,想核实我是不是从驻马店上的车。

“159医院的。”

我们营有个排长,他女朋友是驻马店159医院的,所以,我对这个医院比较了解。

“去哪里?”

驻马店159医院是部队医院,列车长见我是名军人,便信以为真,边问边开始给我补票。

“漯河。”

“你的车票呢?”

列车长给我开完票,问下一个。

我回头一看,列车长问的是一位女同志。这位女同志大约20来岁,看穿着打扮,不像农村的。

听到列车长的问话,她脸涨得通红,低垂着双眼,低声说:

“我没票。”

“从哪里上的?去哪里?”

列车长又问。

“驻马店。漯河。”

她用极简的话,回答列车长的问。

“9块,补个票吧。”

列车长看她这个样子,不好再问什么,直接给她开票了。

“我没钱。”

她的声音更低了,头也低得更很了。

列车长“哧啦——”一声,把补好的票撕下来,正递给她时,听到她的这句话,拿票的手停在了空中。

“要不这样吧,这位军人同志也到漯河,你也到漯河,补票的钱让他先替你垫上,下车后你找钱还给他,行不行?”

乘警在旁边解围。

“没问题!”

我主动表态,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学雷锋机会呀。

她抬头看看我,没有吭声,冲我点点头。

刚把这些补票的手续办完,列车驶入了漯河站。

我和她一同下车、出站,但始终没听她说一句感谢的话。我心想,做件好事,帮人家一点小忙,没必要让人家惦记着,所以,也没同她交流。

出了车站,她径直向前走,我跟在她的后面,她头也不回,似乎和我形同路人。要知道,你还欠我9元钱呢。

“我替你垫的钱,你什么时候还我呀?”

我忍不住了,紧走几步,与她并行,问她。

“你替我垫什么钱了?”

我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怎么还有这样的人呢?

“在车上,你没钱补票,我替你垫的。”

她不理我,一直往前走。

“不行,你别走,你还我钱!”

我开始拉她胳膊。

她甩掉我的手,继续往前走。

这时,我们走到火车站前面的一家旅馆门前,她走进去,我也跟了进去。

“我的钱你准备什么时候还我?”

我再次扯她胳膊,问她。

“你想干什么?”

她开始以气愤的状态质问我。

“你一个大老爷儿们,和一个女孩子拉拉扯扯的,像什么话!”

旅馆门口有个中年男子,他可能看到我们俩刚才在路上的拉扯和现在的拉扯,对着我说道。

“我在火车上替她补票的钱,她不还我。”

“不还就不还了,值个啥?你一个当兵的,在大街上拉扯一个女孩,成什么体统?”

中年男子生气地对我说。

我和中年男子说话时,她转身从旅馆走出来,朝另一个方向走了。

我十分委屈地看看中年男子,再看看她远去的背影,满腹怨恨地朝营区走去。

(四)

时光飞快流失,科技飞速发展。

1997年5月,我离开了漯河,先后在许昌某部队、湖北孝昌某部队工作,1999年春节前,我调到信阳某部队,又回到我当初上军校的营区。10年的时间内,信阳、漯河、许昌、孝昌、信阳,工作足迹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到信阳工作后,我和爱人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坐火车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即便是有机会坐火车,也是因公出差,所以,“逃票”的行为也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但是,从两次失败的“逃票”经历中,我深深地悟到,老实终究不吃亏,吃亏皆因不老实。如果我老老实实地购票上车,第一次也不至于一个通宵在铁道上折腾,第二次也不至于白白垫付9元钱,还落得一肚子怨恨。作人,无论何时、何地、何事,要以本份为基,诚实为要。

记得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洛阳市一名警察,与同样从警的女朋友上演“双城恋”。两人所居住的城市相距400多公里,9年的时间内,他保存了312张往返于两地的火车票。这312张火车票,不仅演绎了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更彰显了小伙子诚实、守规的品质。

1993年我军校毕业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

在这三十年的时间内,火车的发展已进入高铁阶段,和谐号、复兴号的运行,促进了时空压缩,降低了运输成本,改变了城市之间的可达性和通达度。

火车票也采取实名制,拓展了购票方式,方便了乘客购票。从铁路沿线到火车站,实行全封闭管理,火车站再也没有方便车站工作人员上下班的各种道口,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部堵塞了“逃票”的漏洞。而且随着法制的健全,逃票也被列为一种违法行为,并纳入社会失信记录,失信当事人在出行、信贷等社会活动中将受到制约。

火车,方便了人们出行,拉动了经济发展。我们只有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些科技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往返一趟列车高达27人逃票 图
在火车上,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各地的美女,你最喜欢啥类型滴?
【城市符号】河南18城文化符号
火车逃票记——记一九七六年探亲假的路上
【淮西丿政治·区域】河南十八地市未来发展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