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中群:唐河县马湾村发现一通民国德政碑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唐河县马湾村发现一通民国德政碑



作者 | 李中群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2023年2月12日,唐河县源潭镇马湾村村民李群成在清理位于今村东岗坡下原生产队牛屋院时,发现一通石碑。经该镇汉画像石收藏家、河南省非遗传拓传承人方清亮先生清洗拓片,原来是民国31年(1942年)3月,源潭镇马湾村保长及村民为陆军第七十四师师长李达卿立的德政碑,距今已80多年了。

出土的石碑

源潭镇位于唐河县城北偏东13公里处,西临唐河,东临毗河。清初以来,河运发达,逐步发展成为宛东、唐北著名的繁华商贸古镇,清雍正九年(1731年),在此经商的晋陕商贾兴建的山陕会馆就是源潭商业兴盛的标志,素有“小汉口”之称。

抗日战争时期,京汉铁路及其以东地区被日军侵占,源潭地处偏僻之地,少受兵燹之害,又占航运之利,使商业、轻工业、手工业得以快速发展,成为方圆数百里货物集散地。马湾村就位于唐河右岸,与源潭街隔河相望。1975年8月上旬,唐河发生百年不遇大洪水,村庄被冲毁,后西迁2.5公里代店村北岗上另建新村。

拉运中石碑断裂,方清亮请来蒲山镇师傅进行粘接修复

据《源潭镇志》载,民国29年(1940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五军七十四师进驻源潭、马湾等村两年多。师部驻源潭山陕会馆院内,439团团部设马湾湘鄂会馆(亦称大王庙),操练场在村西黄土盖,打靶射击场在代店村东岗下。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亲往马湾大王庙检阅部队。

最近,马湾村出土的这块石碑就是七十四师驻马湾期间,治兵爱民、军民关系融洽,保长赵子建率村民为其师长立的德政碑。该碑高1.78米,宽0.65米,厚0.14米,碑顶呈半圆形,用优质青石雕成。石碑正面竖行楷体阴刻着立碑时间,碑之名称和立碑人。右边为:中華民國三十一年桃月榖旦;中间为:陸軍第七十四師師長李公達卿德政碑;左边落款为:唐河縣馬灣村趙子健暨全體民衆敬立。碑额是:山高水长四个隶书大字(右上角山高二字损坏),字体大小有别,遒劲有力。

背面为碑文内容,其碑额阳刻“德霖衆庶”四个篆书大字;右侧碑名竖排阴刻隶书大字:陆军第七十四师李达卿师长德政碑(原为繁体,下同);左侧为落款日期。碑文为隶书,位其中间,共竖排10行,每行44字。记述了自李达卿师长率部队驻防马湾以后,注重公共卫生,帮助农民耕作,建学校、修桥梁等功德。村保长为感其善举,为师长立碑云云。

方清亮在认真拓片

该碑碑文言辞优美,简洁精炼,用典得当;书丹、刻碑陈品一为源潭书法名人,楷、隶、篆三体皆优,对研究民国时期源潭及马湾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石碑原立赵子建家院后门不远处,附近埋葬有在源潭抗击日军而牺牲的国军士兵。

“75·8”大洪水后,马湾搬迁新址时石碑被放置牛屋院。至于石碑上赵子建名字被凿,据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赵姓后人怕受牵连而为之。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撰文者靳树堂为国军军政人员,站在其自身立场撰写碑文,所述内容充斥溢美之词,乃今研究者应该注意的。

(撰写此文时,方清亮、李清涛、姚万富、吴静等提供了部分资料,特致感谢)

附:碑文

德霖众庶(注)

陆军第七十四师李达卿师长【1】德政碑

孔子论政曰:兵食足而民信,且谓兵食可去,民无信则不立。军兴【2】以来,政治重于军事,而八德【3】信居其一,与圣人敬事而信之旨相合,可见信之为义至大。固治军治民所莫能外【4】者也。树棠【5】在豫从政有年,邦人君子多与有旧【6】。一日,唐河赵君□□【7】见访,扣以地方近状,赵君闻之,怦怦然若有所感,继乃从容言曰:吾乡苦兵革【8】久矣,经敌蹂躏,元气愈伤。幸虞城【9】李达卿师长率部驻防,他务未遑,首先访问民间疾苦,治兵爱民,广布恩信,诚殊令人心悦诚服者。其初至也,法纪严肃,匕鬯不惊【10】。民几不知有兵,继则开诚布公,情感融洽,民亦忘火为兵。他如注重公共卫生,协助农民耕作;修校舍以维教育,治桥梁以利交通。凡事但求济民,不自矜伐【11】。问之则曰:国家养兵,外则御侮,内则保民,此天职也,余何有焉?于是,吾乡父老乃大感动。佥谓【12】抗战时期,皆苦兵役,吾侪【13】不但不感其苦,而反受其益。感德至善,民不能忘,不有以表彰之,将何以信今而传后?能为之文,俾【14】勒诸贞珉【15】,以垂永久,而资观感,可乎?

窃谓【16】:良民为良兵基础,即兵即民,无二致也。全在为之上者讲信修义,有之感召而固结之。迄今抗战逐见胜利,上下团结一致,虽由于固有之民德,然不遇贤明之长官,其效亦莫由睹。经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17】,如达卿师长者,可以风【18】矣!

源潭镇马湾村赵子建率全村民众 敬立

第二集团军司令部参议 靳树堂 撰文

唐河县政府助理指导员 陈品一【19】 隶书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三月 榖旦【20】

注释:

德霖众庶(注):碑额第三字“众”定论不一。有老师认为是“聚”,有学者认为是“众”,有书法家认为“聚、众”二字均不是,因为从文字学讲不符合小篆书写规范。后又在南阳访古寻踪微信群等征求名家意见,多数认可“众”字。且“众庶”一词符合碑文内容,这里暂用“德霖众庶”,待有关专家界定准确后在做修改。

【1】李达卿:即李益智,号达卿,生于1895年,河南虞城人,中将。1929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20师60旅3团团长;1939年7月任第55军副军长;1940年任第55军74师师长,曾率军在唐河县源潭镇马湾村驻防,参加过枣宜、豫西、鄂北会战。1949年10月在厦门战役中被俘,1963年4月9日获特赦。

【2】军兴:①征集财物以供军用。②指战时的法令制度。③这里指军事行动的开始。

【3】八德: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4】所莫能外:指都在所指范围之内。

【5】树棠:靳树棠,该碑撰文者,曾任第二集团军司令部参议。

【6】邦人君子多与有旧:邦人:国人、百姓或乡里之人;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有旧:有交往、有交情的意思。

【7】赵君□□:经马湾村李清涛、姚万富等人寻访该村老年人得知,石碑被凿去名字者为赵子建(名:成基,字子建,1881—1953年),时任该村保长。

【8】兵革:①兵器和甲胄的总称,泛指武器军备;②此处指战争。

【9】虞城:县名,在河南省东部,今属商丘市。在商丘东20公里,李达卿师长即该县人。

【10】匕鬯不惊:匕(音bǐ)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音 chàng )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意思是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11】矜伐:意为恃才夸功、夸耀。

【12】佥谓:佥qian,①众人、大家。②全、都的意思。谓:说、告诉、认为的意思。

【13】吾侪:吾:人称代词,表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侪(音chai)同辈、同类的人。

【14】俾:音bi,使(达到某种程度)。意为:能将这些事情刻成文字传播出去。

【15】勒诸贞珉:把它刻在碑石上。

【16】窃谓:我私下意为。

【1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出自《论语》,大意是说,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在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强调了领导做好垂范表率的重要性。

【18】风:风范、楷模之意。

【19】陈品一 :唐河县源潭镇人,1941年任源潭指导室主任,第二年任唐河县政府助理指导员,擅长书法、碑刻。

【20】榖旦:即谷旦,表示晴朗美好的日子,有即良辰、黄道吉日之意。

(句读、注释:李中群,校对:曲凡杰 )

修复后的石碑

石碑正面

碑文背面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中群,网名:唐河岸边,唐河县桐寨铺镇人。县人大退休干部,现任唐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从事县域历史文化的研究。2011年来,在《石柱山》《唐州风》《唐河文史资料》等刊物发表文章80余篇。参与《唐河胜迹》《中共唐河县历史(第二卷)》《唐河革命老区发展史》《史韵唐河》《漫话唐河》《南阳历史文化词典(唐河县部分)》《唐河县地名志》等书的编纂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吉林北山的德政碑,当年为谁而立?
河南唐河:发现民国31年赈灾功德碑,信息非常丰富
民国时期“吉林八景”之一“德碑夕照”,是现在的北山碑林吗?
唐朝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德政碑”
洛宁河底发现贺澍三德政碑始末
券门杨的前世今生『源潭天空•党中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