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永修:养鸟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养鸟



作者 | 赵永修

原创 | 乡土中原

养鸟,是儿时的我和伙伴们最感兴趣的事情。
我们村子的北面有一片浅丘陵,那时里边没树没庄稼,坡上坡下都长着或密或疏的野草。丘陵内鸟类很多,大的有野鸡、野鸭、老鹰,小的有鹌鹑、黄鹌、角角(叫天子),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儿的鸟儿。
当时我们常常结伴在那沟沟壑壑里面割柴禾,不但时时能听到或浑厚或清脆、或高亢或低沉的鸟鸣,而且有时还能碰到鸟窝、鸟蛋或未长满羽翅的小鸟儿。
当然,能偶然得到小鸟儿,那是最幸运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就像得到了宝贝似的把它们带回家喂养。我们养鸟的兴趣就是由此引起的。
成鸟不容易逮住,即使偶尔逮到了也不可能养活。我就曾经把一只誤闯入室内的成年麻雀捉住了,剪去了翅膀,把它放进鸟笼子里,还给它放入了食物和水。它不但不吃不喝,而且还一个劲儿地横冲直撞,直到撞得头破血流,不到一天就一命呜呼了。
还有一次,我家养的老母猪趁着夜间挣断绳索跑出去了。第二天早晨我们才发现了这一情况。于是我们不敢怠慢,出动几个人去寻找,那可是我们家的“银行”呀。我们几个人分头行动,从近到远,从高粱地到泥水沟,从早晨到中午,几乎找遍了周围的每一个 角落,也没见母猪的踪影。但我们并不死心,还不放弃最后一线希望,继续扩大搜索范围。
午饭后,当我搜寻到距家二里多地的西北沟时,站在坡头上向下望时,一眼就看见了我家的母猪,它正在坡底的泥坑里拱泥鳅吃呢。我走近了,它也没发觉。于是我大喝一声,它立刻像野马一样,翻坡越沟,向着家的方向飞奔。我也一个劲儿在它的后面猛追,恨不得追上去跺它几脚。我正跑着,忽见面前一只角角正卧在窝内,还没等它反应过来,我就一把捉住了它。心想,还行,母猪也找到了,还得到了一件“战利品”。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回到家,我把它放进了鸟笼里。我想,这可是一只角角,应该不会和上次那只老麻雀一样吧。我担心的事果然又发生了。我给它馍饭,不吃;我给它逮来蚂蚱,不吃;我把笼子放在僻静的地方,还不吃。第一天,它使劲蹿跳;第二天,它的动作放缓了;第三天,它两腿一伸,不会动了。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养成鸟了,因为它们和人之间没有感情交流,用我们那时的话说,它们是气死了。归根结底,还是与人没有建立起感情,对人缺乏信任。
养鸟,当以养幼鸟最为合适,但也不是任何幼鸟都适合人工喂养。我就遇到过烦心事。有一年夏天,从院子里的大树上掉下来一只小麻雀。它的羽毛还没有丰满,嘴角黄黄的,显然还不会飞,也不会自己啄食。我一看见它,一种怜爱之情便油然而生。于是我就把它捧起来,用莛子给它扎了一个笼子,放进去养了起来。
自此,我每天除了上学,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之外,喂麻雀成了我的“必修课”。它的食物种类很杂,喂它蚂蚱、馍花儿等,它都乐于吞咽。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它的生长速度很快。一天天过去了,它的黄嘴叉儿已经褪去,羽翅和尾翎也长齐了,而且会自己啄取食物了。
一天放学后,我把挂在院子里铁丝绳上的鸟笼取下来。我打开笼子的门,把它拿出来放在地上,正准备把在路上逮的蚂蚱喂它的时候,它便一下子飞到了门外的那棵大树上,任凭我怎样呼唤也不肯下来。我用力摇一下树干,它竟飞到远方去了。
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太令我失望了!后来我还养过一只小黄鹌。这是一种类似于鹌鹑的鸟类。其结果与养的那只麻雀如出一辙,也是在我稍不留意的情况下飞向了田野。自此,我养鸟的兴趣淡然无存。
伙伴们告诉我,麻雀、黄鹌这些鸟都不通人性,要养就养叫天子。我们那时候可不知道这雅名,还是在我读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后才知道这名堂的。
因为它的头顶上长着一撮长而尖的毛,所以我们当地都叫它角角。角角的窝不做在庄稼地里,更不搭在大树上,村子后面丘陵内向阳的草坡上,才是它们做窝的理想场所。它们会选一个防水、草密的地方,刨一个浅穴,用柔软的杂草枝叶编一个圆圆的小篓子一样的巢,然后就可以孵育后代了。
那时的夏秋之际,我们在丘陵内割柴草的时候,常趁休息的间隙在坡上找角角窝,有时也会在割柴草的时候偶然碰到。找到的鸟窝或刚做成,或已下了鸟蛋,或正在孵化。但找到后需要保密,不可让更多的小朋友知道,宁可将来得到小鸟后送给别人喂养。
否则,有的小朋友恶作剧,把鸟窝毁掉;或者今天这个小朋友去看看,明天那个小朋友去瞧瞧,惊动了鸟爸鸟妈们,它们会放弃孵化而弃之不管。尽管一两人知晓,也需隔几天去瞧瞧,幼鸟太小了养不活,太大了它们会飞出窝令人找不到。
角角一窝下蛋四至六枚不等,下完了,两成鸟便开始轮流抱孵,18天即可出壳。这种鸟很聪明,会利用大自然的力量。中午阳光强烈的时候,它们会双双飞到坡顶上休息,让阳光的热量为鸟蛋加温。
刚出壳的小鸟只有成人的指头肚那么大,头也抬不起来,鸟爸鸟妈们怎样给它们的孩子喂食呢?小朋友们说,是一只成鸟用嘴把小鸟的头抬起来,另一只成鸟往小鸟的嘴里喂食。后来我想,这不过是一种猜想罢了,这种情景人怎么能看到呢?自然界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
在经历了一天天的耐心等待之后,我终于得到了一只可爱的小角角,其他几只分别送给了小伙伴们。邻居家的阿毛告诉我一些养角角的经验。他虽然还没我年龄大,但是养鸟的经验却比我多。
他说角角比麻雀和黄鹌娇嫩得多,养法不当是会死的。不可喂得太饱,也不能喂得太少,最重要的一条是这种鸟怕上火,每隔几天就要喂它几只蜘蛛,蜘蛛有祛火作用。它只吃蚂蚱、虫子之类。
我特别喜爱这只小角角。每天放学回家之后,我第一件事就是去给它逮蚂蚱,不管是烈日下还是下雨中。逮回来蚂蚱把小角角打发饱了,然后才去吃饭。小角角饿了的时候·,总是在笼子里跳来跳去,“唧、唧、唧”地叫个不停,似乎在说:“我饿了,我饿了······”
喂它的时候,我把它从笼子里拿出来放在地上,把蚂蚱掐作几节,拿蚂蚱在它嘴上轻轻一碰,它的嘴就张开了。我把蚂蚱放入它口中,它的脖子一伸一缩、一伸一缩,就咽下去了。吃饱了,它就卧在笼子里休息去了。
这小东西长得很快,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不久,它的喙已经硬朗,羽毛已覆盖了全身。我很高兴。又过了不久,它头顶上的羽毛长出了一个尖尖的角,和成鸟没什么两样了。我终于学会了养鸟,那种成就感无法言喻。
之后,我对它的喂养就很省事了,每天给它加足食物和水就可以了。但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仍是去看看我心爱的小角角,把它放出来跑一跑。
此后,它渐渐会飞了,有时飞到矮墙上,有时飞到树枝上,嘴里发出“唧唧哆、唧唧哆”的叫声。这时,我只要伸出手掌,发出几声口哨,它就会立刻向我飞过来,有时落在我伸出的手掌上,有时落在我的肩膀上。
太阳落山之前,我会带它到野外的草地上玩。它似乎高兴极了。我把它向上一抛,它便箭一般地直向天空中飞去,像直升机停在空中一样,扇动着翅膀,“唧唧哆、唧唧哆”地叫个不停。
那声音清脆悦耳,并不比百灵鸟的叫声逊色。叫累了,便飞回我身边,我会奖励它一只蚂蚱。休息过后,攒足了劲儿,它仍会重飞空中,继续卖弄它的歌喉。养角角给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有一个星期天,我随父母到舅舅家走亲戚。临走时,我把鸟笼挂在了院子里晾衣的铁丝上,满以为不会有什么事,家里那只狸猫不可能沿铁丝加害于角角的,在地面上它也够不着鸟笼。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等下午回到家时,鸟笼在地上躺着,被撕得稀巴烂。我心爱的角角不见了,只有掉在地上的几根鸟毛。我不禁大哭起来。一定是狸猫用力向上蹿才把鸟笼拽下来的。临了,我把狸猫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以致于它逃出去七八天以后才试探着回到家里。
直到现在回想起来,我还为失去那只角角感到惋惜。

作者简介

赵永修,男,生于1953年10月,唐河县大河屯镇夏岗村人。1974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小学高级教师,长期担任中小学语文科,擅长作文教学,所辅导的学生作文有多篇发表于《南阳日报》、《作文指导报》等报刊,被作文指导报社聘为特约研究员。1980年代中期始从事业余创作,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新闻媒体发表作品百余篇,获奖多次。2002年被县教委聘为新闻通讯员。曾编写《大河屯镇教育志》。2013年10月退休后,在《速读》、《南阳晚报》、《唐州风》、《石柱山》、《唐河文史资料》、《赊店春秋》、《宛东潮》等报刊及新媒体发表新闻、散文、民间故事等8万余字,参与撰写《大河屯镇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鸟儿
笼鸟
父亲与鸟
我与癌症的 8 年抗争(连载) 30
鸟之藩篱 鸟笼欣赏
收藏鸟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